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依最新教資命題大綱編寫
◎提供綜合題型演練,燃起實戰爆發力
◎統整命題重點,符合素養導向趨勢
千華為有志報考中學類教師資格考的考生,設計出版了這本通關寶典。內容針對其考試科目「教育理念與實務」、「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及「課程教學與評量」編製,且每科目都包含重點整理,將繁瑣的課文內容化繁為簡,讓讀者一目瞭然。各科皆精編模擬仿真試題,培養應考實力,並依據未來命題方向增加題組型擬真情境題,幫助讀者掌握考題趨勢。
本書末為近年試題與解析,收錄了110~113各科試題,並作命題分析,讓讀者更能掌握命題方向,本書是考前總複習的最佳工具書,千萬不要錯過!
◎提供綜合題型演練,燃起實戰爆發力
◎統整命題重點,符合素養導向趨勢
千華為有志報考中學類教師資格考的考生,設計出版了這本通關寶典。內容針對其考試科目「教育理念與實務」、「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及「課程教學與評量」編製,且每科目都包含重點整理,將繁瑣的課文內容化繁為簡,讓讀者一目瞭然。各科皆精編模擬仿真試題,培養應考實力,並依據未來命題方向增加題組型擬真情境題,幫助讀者掌握考題趨勢。
本書末為近年試題與解析,收錄了110~113各科試題,並作命題分析,讓讀者更能掌握命題方向,本書是考前總複習的最佳工具書,千萬不要錯過!
目錄
最新命題趨勢剖析
第一篇 教育理念與實務
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概念
重點一 教育的意義
重點二 教育本質論
重點三 教育目的論
第二章 教育史學
重點一 希臘教育
重點二 羅馬教育
重點三 基督教教育活動
重點四 歐洲中古大學時代
重點五 文藝復興時期
重點六 教會改革運動及其教育
重點七 唯實論及其教育
重點八 經驗論、自然主義及教育
重點九 啟蒙運動、平民教育及幼稚教育運動
重點十 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的教育思想家
重點十一 三代至隋唐時代的教育思想與實施
重點十二 宋朝至民國初年的教育思想與實施
重點十三 三代至隋唐時代的教育人物發展
重點十四 宋元明以降的教育思想家
第三章 教育哲學
重點一 教育與哲學的關係
重點二 哲學及教育哲學的基本概念
重點三 心靈論與教育
重點四 知識論與教育
重點五 教育價值論
重點六 道德哲學與教育
重點七 各派教育哲學思潮
重點八 重要教育理論
重點九 教師哲學
重點十 情緒教育
第四章 教育社會學
重點一 教育社會學導論
重點二 教育社會學主要理論
重點三 教育與社會變遷
重點四 教育與社會制度
重點五 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
重點六 課程與教學的社會學分析
重點七 教師社會學
重點八 青少年文化
重點九 教育社會學重要學者及其主張
第五章 各國教育制度
重點一 我國教育制度
重點二 美國教育制度
重點三 日本教育制度
重點四 英國教育制度
重點五 法國教育制度
重點六 德國教育制度
重點七 芬蘭教育制度
重點八我國現行教育行政制度之根本方針--憲法與教育基本法的規定
第六章 重要教育法規
憲法暨中央地方體制法規
教育通用類
國民教育
教育人事
私立教育
師資培育
第七章 教育政策
重點一 教育政策的相關概念
重點二 重要教育政策
重點三 教育部113年度施政方針(113年1月至12月)
第八章 本篇模擬試題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二篇 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
重點一 心理學的基本性質
重點二 心理學的學派流別
重點三 教育心理學之基本概念
重點四 行為主義取向的教育心理學
重點五 認知主義取向的教育心理學
重點六 人本主義取向的教育心理學
重點七 動機與情緒
重點八 個別差異與教育
重點九 班級經營
第二章 青少年發展
重點一 青少年發展的生理基礎
重點二 青少年的認知發展
重點三 青少年的社會發展
重點四 青少年的道德發展
重點五 青少年的人格發展
重點六 青少年的情緒發展
重點七 青少年的生涯發展
重點八 青少年團體輔導及學習輔導
重點九 青少年心理疾病與偏差行為
重點十 青少年發展相關理論
第三章 青少年輔導
重點一 輔導的基本概念
重點二 輔導倫理
重點三 諮商理論
第四章 本篇模擬試題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三篇 課程教學與評量
第一章 課程
重點一 課程的意義
重點二 課程理論與研究
重點三 課程理論與實踐
重點四 課程研究
重點五 課程設計與發展
重點六 課程的選擇及組織
重點七 課程實施及評鑑
重點八 課程改革
第二章 教學
重點一 教學的理論基礎
重點二 教學目標
重點三 教學設計
重點四 教學方法
重點五 教學技術
第三章 教育測驗與評量
重點一 測驗的意義
重點二 教育測驗基本概念
重點三 教育測驗的實務課題
重點四 各式教育測驗
重點五 各式教學評量
重點六 智力及創造力
第四章 本篇模擬試題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篇 近年試題及解析
110年中等學校教育理念與實務
110年中等學校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110年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
111年中等學校教育理念與實務
111年中等學校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111年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
112年中等學校教育理念與實務
112年中等學校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112年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
113年中等學校教育理念與實務
113年中等學校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113年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
第一篇 教育理念與實務
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概念
重點一 教育的意義
重點二 教育本質論
重點三 教育目的論
第二章 教育史學
重點一 希臘教育
重點二 羅馬教育
重點三 基督教教育活動
重點四 歐洲中古大學時代
重點五 文藝復興時期
重點六 教會改革運動及其教育
重點七 唯實論及其教育
重點八 經驗論、自然主義及教育
重點九 啟蒙運動、平民教育及幼稚教育運動
重點十 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的教育思想家
重點十一 三代至隋唐時代的教育思想與實施
重點十二 宋朝至民國初年的教育思想與實施
重點十三 三代至隋唐時代的教育人物發展
重點十四 宋元明以降的教育思想家
第三章 教育哲學
重點一 教育與哲學的關係
重點二 哲學及教育哲學的基本概念
重點三 心靈論與教育
重點四 知識論與教育
重點五 教育價值論
重點六 道德哲學與教育
重點七 各派教育哲學思潮
重點八 重要教育理論
重點九 教師哲學
重點十 情緒教育
第四章 教育社會學
重點一 教育社會學導論
重點二 教育社會學主要理論
重點三 教育與社會變遷
重點四 教育與社會制度
重點五 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
重點六 課程與教學的社會學分析
重點七 教師社會學
重點八 青少年文化
重點九 教育社會學重要學者及其主張
第五章 各國教育制度
重點一 我國教育制度
重點二 美國教育制度
重點三 日本教育制度
重點四 英國教育制度
重點五 法國教育制度
重點六 德國教育制度
重點七 芬蘭教育制度
重點八我國現行教育行政制度之根本方針--憲法與教育基本法的規定
第六章 重要教育法規
憲法暨中央地方體制法規
教育通用類
國民教育
教育人事
私立教育
師資培育
第七章 教育政策
重點一 教育政策的相關概念
重點二 重要教育政策
重點三 教育部113年度施政方針(113年1月至12月)
第八章 本篇模擬試題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二篇 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
重點一 心理學的基本性質
重點二 心理學的學派流別
重點三 教育心理學之基本概念
重點四 行為主義取向的教育心理學
重點五 認知主義取向的教育心理學
重點六 人本主義取向的教育心理學
重點七 動機與情緒
重點八 個別差異與教育
重點九 班級經營
第二章 青少年發展
重點一 青少年發展的生理基礎
重點二 青少年的認知發展
重點三 青少年的社會發展
重點四 青少年的道德發展
重點五 青少年的人格發展
重點六 青少年的情緒發展
重點七 青少年的生涯發展
重點八 青少年團體輔導及學習輔導
重點九 青少年心理疾病與偏差行為
重點十 青少年發展相關理論
第三章 青少年輔導
重點一 輔導的基本概念
重點二 輔導倫理
重點三 諮商理論
第四章 本篇模擬試題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三篇 課程教學與評量
第一章 課程
重點一 課程的意義
重點二 課程理論與研究
重點三 課程理論與實踐
重點四 課程研究
重點五 課程設計與發展
重點六 課程的選擇及組織
重點七 課程實施及評鑑
重點八 課程改革
第二章 教學
重點一 教學的理論基礎
重點二 教學目標
重點三 教學設計
重點四 教學方法
重點五 教學技術
第三章 教育測驗與評量
重點一 測驗的意義
重點二 教育測驗基本概念
重點三 教育測驗的實務課題
重點四 各式教育測驗
重點五 各式教學評量
重點六 智力及創造力
第四章 本篇模擬試題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篇 近年試題及解析
110年中等學校教育理念與實務
110年中等學校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110年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
111年中等學校教育理念與實務
111年中等學校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111年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
112年中等學校教育理念與實務
112年中等學校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112年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
113年中等學校教育理念與實務
113年中等學校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113年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