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孟子一書,有人說是孟子自己著的,有人說是他的弟子記的,總之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書。發揮儒家思想行事,最為確當詳盡。就是研究中國文學,也是一部重要的寶典。與論語有異曲同工之妙。論語簡鍊,意多含蓄;孟子宏暢,詞極鋒利。初學者,自以先讀孟子為是。
目錄
孟子
第一 梁惠王篇 二十三章錄十四章
第二 公孫丑篇 二十三章錄九章
第三 滕文公篇 十五章錄六章
第四 離婁篇 六十一章錄十七章⋯
第五 萬章篇 十八章錄二章
第六 告子篇 三十六章錄十五章
第七 盡心篇 八十四章錄二十一章
大學
大學之道(經一章)
明德 新民 止善 知本(傳之前四章)⋯⋯⋯⋯
君子必誠其意(傳之第六章)
修身在正其心(傳之第七章)
齊家在修其身(傳之第八章)
治國在齊其家(傳之第九章)
平天下在治其國(傳之第十章)
中庸
中庸體要(第一章)
哀公問政(第二十章)
仲尼之道(第三十、三十一、三十二章)
第一 梁惠王篇 二十三章錄十四章
第二 公孫丑篇 二十三章錄九章
第三 滕文公篇 十五章錄六章
第四 離婁篇 六十一章錄十七章⋯
第五 萬章篇 十八章錄二章
第六 告子篇 三十六章錄十五章
第七 盡心篇 八十四章錄二十一章
大學
大學之道(經一章)
明德 新民 止善 知本(傳之前四章)⋯⋯⋯⋯
君子必誠其意(傳之第六章)
修身在正其心(傳之第七章)
齊家在修其身(傳之第八章)
治國在齊其家(傳之第九章)
平天下在治其國(傳之第十章)
中庸
中庸體要(第一章)
哀公問政(第二十章)
仲尼之道(第三十、三十一、三十二章)
序/導讀
孟子提要
孟子一書,有人說是孟子自己著的,有人說是他的弟子記的,總之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書。發揮儒家思想行事,最為確當詳盡。就是研究中國文學,也是一部重要的寶典。與論語有異曲同工之妙。論語簡鍊,意多含蓄;孟子宏暢,詞極鋒利。初學者,自以先讀孟子為是。
孟子現在只存七篇,向來是列在諸子略的。自宋朝朱熹把他收在四子書以後,就一躍而入於經部了。第一梁惠王篇,第二公孫丑篇,第三滕文公篇,第四離婁篇,第五萬章篇,第六告子篇,第七盡心篇。這些篇名,也只就開首和孟子談論的幾個人或一件事做為標識而已,至於他的內容,照本書所分,就可得其大概。
(甲)心性的研討
心和性是歷來儒家和儒家、儒家和別家爭持不決的問題。孟子傳述孔子之道,自是最有權威的主張,而且也是教育上的大同題,人人都應加以研究。
(乙)修養的方法
孟子關於修養的方法,比論語一書發揮得更透徹、更明白,他能隨事點化,妙趣橫生。
(丙)處世的態度
孟子所處是異說橫興、暴君日作的時代,處境是極難的,而孟子卻能從容講說其間,惟求義理之所當,確是我們做人的模範。
(丁)政治的主張
孟子很想找到一個實現他的理想主張的機會,所以對於時君無不婉曲引導,富而後教,發揮得尤其透徹。
其他尚有人事的批評等,也很鞭辟入理,而為我們所必須知道的。
他和論語是儒家兩部寶典,風調不同,是因孟子的時代與孔子的時代而異。而兩人的個性也確有殊異的地方。但其體裁卻和論語是一致的。中國民族幾千年
來,始終蓄養在儒家的思想中,這就是民族生命的根源,我們有保存他的責任,也有發揚他的責任。
孟子一書向來也以朱熹的集註為最精粹,現在仍以朱註為本,運用白話為之解釋,疑難字句剖析無遺,以人人能讀為標準,至於體例的謹嚴,不拘守漢宋門戶之見,而惟以保存儒家思想的真面目為標準,更合於現代科學精神。
現在將本書更簡括的舉出三個特點來
(一)大儒朱熹的集註
最稱精粹,現在把他列在書眉,參照讀之,極有進益。
(二)白話廣解
已是第三次的訂正了,明白曉暢,稍通文字即能誦讀。
(三)問題
篇末附有問題若干則,就此加以研究,最能得益。
孟子一書,有人說是孟子自己著的,有人說是他的弟子記的,總之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書。發揮儒家思想行事,最為確當詳盡。就是研究中國文學,也是一部重要的寶典。與論語有異曲同工之妙。論語簡鍊,意多含蓄;孟子宏暢,詞極鋒利。初學者,自以先讀孟子為是。
孟子現在只存七篇,向來是列在諸子略的。自宋朝朱熹把他收在四子書以後,就一躍而入於經部了。第一梁惠王篇,第二公孫丑篇,第三滕文公篇,第四離婁篇,第五萬章篇,第六告子篇,第七盡心篇。這些篇名,也只就開首和孟子談論的幾個人或一件事做為標識而已,至於他的內容,照本書所分,就可得其大概。
(甲)心性的研討
心和性是歷來儒家和儒家、儒家和別家爭持不決的問題。孟子傳述孔子之道,自是最有權威的主張,而且也是教育上的大同題,人人都應加以研究。
(乙)修養的方法
孟子關於修養的方法,比論語一書發揮得更透徹、更明白,他能隨事點化,妙趣橫生。
(丙)處世的態度
孟子所處是異說橫興、暴君日作的時代,處境是極難的,而孟子卻能從容講說其間,惟求義理之所當,確是我們做人的模範。
(丁)政治的主張
孟子很想找到一個實現他的理想主張的機會,所以對於時君無不婉曲引導,富而後教,發揮得尤其透徹。
其他尚有人事的批評等,也很鞭辟入理,而為我們所必須知道的。
他和論語是儒家兩部寶典,風調不同,是因孟子的時代與孔子的時代而異。而兩人的個性也確有殊異的地方。但其體裁卻和論語是一致的。中國民族幾千年
來,始終蓄養在儒家的思想中,這就是民族生命的根源,我們有保存他的責任,也有發揚他的責任。
孟子一書向來也以朱熹的集註為最精粹,現在仍以朱註為本,運用白話為之解釋,疑難字句剖析無遺,以人人能讀為標準,至於體例的謹嚴,不拘守漢宋門戶之見,而惟以保存儒家思想的真面目為標準,更合於現代科學精神。
現在將本書更簡括的舉出三個特點來
(一)大儒朱熹的集註
最稱精粹,現在把他列在書眉,參照讀之,極有進益。
(二)白話廣解
已是第三次的訂正了,明白曉暢,稍通文字即能誦讀。
(三)問題
篇末附有問題若干則,就此加以研究,最能得益。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