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近思錄》是依朱熹、呂祖謙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的一部著作,從宇宙生成的世界本體到孔顏樂處的聖人氣象,循着格物窮理,存養而意誠,正心而遷善,修身而復禮,齊家而正倫理,以至治國平天下及古聖王的禮法制度,然後批異端而明聖賢道統。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故此書實可謂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呂一派學術的主體。《近思錄》一書,在理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為確立儒家道統,傳播理學思想起過重要作用。
目錄
卷一 道體
卷二 為學
卷三 致知
卷四 存養
卷五 克己
卷六 家道
卷七 出處
卷八 治體
卷九 制度
卷十 政事
卷十一 教學
卷十二 警戒
卷十三 異端
卷十四 聖賢
後序 提要
卷二 為學
卷三 致知
卷四 存養
卷五 克己
卷六 家道
卷七 出處
卷八 治體
卷九 制度
卷十 政事
卷十一 教學
卷十二 警戒
卷十三 異端
卷十四 聖賢
後序 提要
序/導讀
○朱熹序
淳熙乙未之夏,東萊呂伯恭來自東陽,過予寒泉精舍。留止旬日,相與讀周子、程子、張子之書,嘆其廣大閎博,若無津涯,而懼夫初學者不知所入也。因共掇取其關於大體而切於日用者,以為此編。總六百二十二條,分十四卷。蓋凡學者所以求端用力、處己治人之要,與夫辨異端、觀聖賢之大略,皆粗見其梗概。以為窮鄉晚進有志於學,而無明師良友以先後之者,誠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門而入矣。如此,然後求諸四君子之全書,沈潛反覆,優柔厭飫,以致其博而反諸約焉。則其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庶乎其有以盡得之。若憚煩勞,安簡便,以為取足於此而可,則非今日所以纂集此書之意也。
五月五日 新安朱熹謹識
○呂祖謙序
《近思錄》既成,或疑首卷陰陽變化性命之説,大抵非始學者之事。祖謙竊嘗與聞次緝之意:後出晚進於義理之本原,雖未容驟語,苟茫然不識其梗概,則亦何所底止?列之篇端,特使之知其名義,有所向望而已。至於餘卷所載講學之方、日用躬行之實,具有科級。循是而進,自卑升高,自近及遠,庶幾不失纂集之指。若乃厭卑近而騖高遠,躐等凌節,流於空虛,迄無所依據,則豈所謂「近思」者耶?覽者宜詳之。
淳熙三年四月四日 東萊呂祖謙謹識
淳熙乙未之夏,東萊呂伯恭來自東陽,過予寒泉精舍。留止旬日,相與讀周子、程子、張子之書,嘆其廣大閎博,若無津涯,而懼夫初學者不知所入也。因共掇取其關於大體而切於日用者,以為此編。總六百二十二條,分十四卷。蓋凡學者所以求端用力、處己治人之要,與夫辨異端、觀聖賢之大略,皆粗見其梗概。以為窮鄉晚進有志於學,而無明師良友以先後之者,誠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門而入矣。如此,然後求諸四君子之全書,沈潛反覆,優柔厭飫,以致其博而反諸約焉。則其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庶乎其有以盡得之。若憚煩勞,安簡便,以為取足於此而可,則非今日所以纂集此書之意也。
五月五日 新安朱熹謹識
○呂祖謙序
《近思錄》既成,或疑首卷陰陽變化性命之説,大抵非始學者之事。祖謙竊嘗與聞次緝之意:後出晚進於義理之本原,雖未容驟語,苟茫然不識其梗概,則亦何所底止?列之篇端,特使之知其名義,有所向望而已。至於餘卷所載講學之方、日用躬行之實,具有科級。循是而進,自卑升高,自近及遠,庶幾不失纂集之指。若乃厭卑近而騖高遠,躐等凌節,流於空虛,迄無所依據,則豈所謂「近思」者耶?覽者宜詳之。
淳熙三年四月四日 東萊呂祖謙謹識
試閱
卷一·道體
1、濂溪先生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周敦頤《太極圖說》
2、誠無為,幾善惡。德:愛曰仁,宜曰義,理曰禮,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謂聖,複焉執焉之謂賢,發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之謂神。——周敦頤《通書•誠幾德》
3、伊川先生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動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達道,和也。——《二程遺書》
4、心一也,有指體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惟觀其所見何如耳。——《二程文集》卷九《與呂大臨論中書》
5、乾,天也。天者,乾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無息調之乾。夫天,專言之則道也,天且弗違且也。分而言之,則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以妙用謂之神,以性情謂之乾。——《程氏易傳•乾傳》
6、剝之為卦,諸陽消剝已盡,獨有上九一爻尚存,如碩大之果不見食,將有複生之理。上九亦變,則純陰矣。然陽無可盡之理,變於上則生於下,無間可容息也。聖人發明此理,以見陽與君子之道,不可亡也。或曰:剝盡則為純坤,豈複有陽乎?曰:以卦配月,則坤當十月。以氣消息言,則陽剝為坤,陽來為複,陽未嘗盡也。剝盡於上,則復生於下矣。故十月謂之陽月,恐疑其無陽也。陰亦然。聖人不言耳。——《程氏易傳•剝傳》
7、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靜為見天地之心,蓋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識之?——《程氏易傳•復傳》
8、有感必有應。凡有動皆為感,感則必有應,所應復為感,所感復有應,所以不己也。感通之理,知道者默而觀之可也。——《程氏易傳•咸傳》
9、天下之理,終而復始,所以恒而不窮。恒非一定之謂也,一定則不能恒矣。惟隨時變易乃恒道也。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識之?——《程氏易傳•恒傳》
10、人性本善,有不可革者,何也?曰:語其性,則皆善也;語其才,則有下愚之不移。所謂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棄也。人苟以善自治,則無不可移者。雖昏愚之至,皆可以漸磨而進。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棄者絕之以不為,雖聖人與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謂下愚也。然天下自暴自棄者,非必皆昏愚也,往往強戾而才力有過人者,商辛是也。聖人以其自絕於善,謂之下愚。然考其歸,則誠愚也。既曰下愚,其能革面,何也?曰:心雖絕於善道,其畏威而寡罪,則與人同也。惟其有與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程氏易傳•革傳》
1、濂溪先生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周敦頤《太極圖說》
2、誠無為,幾善惡。德:愛曰仁,宜曰義,理曰禮,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謂聖,複焉執焉之謂賢,發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之謂神。——周敦頤《通書•誠幾德》
3、伊川先生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動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達道,和也。——《二程遺書》
4、心一也,有指體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惟觀其所見何如耳。——《二程文集》卷九《與呂大臨論中書》
5、乾,天也。天者,乾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無息調之乾。夫天,專言之則道也,天且弗違且也。分而言之,則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以妙用謂之神,以性情謂之乾。——《程氏易傳•乾傳》
6、剝之為卦,諸陽消剝已盡,獨有上九一爻尚存,如碩大之果不見食,將有複生之理。上九亦變,則純陰矣。然陽無可盡之理,變於上則生於下,無間可容息也。聖人發明此理,以見陽與君子之道,不可亡也。或曰:剝盡則為純坤,豈複有陽乎?曰:以卦配月,則坤當十月。以氣消息言,則陽剝為坤,陽來為複,陽未嘗盡也。剝盡於上,則復生於下矣。故十月謂之陽月,恐疑其無陽也。陰亦然。聖人不言耳。——《程氏易傳•剝傳》
7、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靜為見天地之心,蓋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識之?——《程氏易傳•復傳》
8、有感必有應。凡有動皆為感,感則必有應,所應復為感,所感復有應,所以不己也。感通之理,知道者默而觀之可也。——《程氏易傳•咸傳》
9、天下之理,終而復始,所以恒而不窮。恒非一定之謂也,一定則不能恒矣。惟隨時變易乃恒道也。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識之?——《程氏易傳•恒傳》
10、人性本善,有不可革者,何也?曰:語其性,則皆善也;語其才,則有下愚之不移。所謂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棄也。人苟以善自治,則無不可移者。雖昏愚之至,皆可以漸磨而進。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棄者絕之以不為,雖聖人與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謂下愚也。然天下自暴自棄者,非必皆昏愚也,往往強戾而才力有過人者,商辛是也。聖人以其自絕於善,謂之下愚。然考其歸,則誠愚也。既曰下愚,其能革面,何也?曰:心雖絕於善道,其畏威而寡罪,則與人同也。惟其有與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程氏易傳•革傳》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