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急性子的不累工作法:回郵件超快、喜歡多工進行、不喜歡等人更不讓人等,事事求快當然好,但如何不累不氣還兼顧品質?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日文中的「急性子(せっかち)」,
是由「急忙(せく)」和「贏(勝ち)」兩個詞彙組合而成。
這一詞不僅代表著急,更帶有「贏」的意味,
也就是說,在日文中,急性子不是缺點,而是能帶你迎向勝利的優點。
作者原弘始是設計公司Design Studio L執行董事長,
身兼管理職和設計師的他,永遠把自己的行程排得滿滿滿,
被上司稱讚是「停不下來的創作者」。
但他發現,急性子工作態度雖然讓自己容易受重用,得到更多發揮機會,
卻也產生不少後果:
◎嫌同事動作太慢,自己來比較快;結果天天累到爆;
◎常被另一半抱怨「茶泡得太淡了」──因為等不及!
◎喜歡多工,但不斷在不同工作間切換思維,會加重大腦負擔。
◎喜歡尋找最短路徑,但風險是為求快而偷工減料,品質不佳得重做。
◎任何行程都要事先查好路徑,然後急忙趕下個行程,忘了享受當下。
他開始自省,這種工作和生活都愛衝衝衝、卻搞得自己很累的工作方式
怎麼改善?
作者開始在部落格上發表「急性子但不累的工作術」文章與眾人分享,
讓自己從匆匆忙忙變成從從容容。
◎多工是好事,但大腦很疲勞
為了求快,急性子工作者總是在不同任務間切換思維,
但這麼做容易導致大腦不堪負荷,效率逐漸下滑。
怎麼做才能速度快又不累?
你可以設計一天的總工作量,不要超載;
或設定「中途目標」,完成階段性作業後,強迫自己先休息。
並把重要的事情排在早上處理,腦子更清晰。
◎這樣做事,速度與品質兼顧
.將所有工作列成清單,連倒垃圾、印收據、回信等雜事也列入,
看著打勾後的項目一個個消失,就不必再費腦想:「那件事我完成了嗎?」
.建立標準作業程序,不只是你,連同事也能受益。
作者的公司就建立作業「服務臺」,彙整常用的文件和常見問題,
任何人有任何需求,都可立即找到相應資源,速度快但不累。
.本書還提供很多方法讓你快而不累:
如何快速產出,但是大腦零負擔?
如何用低效率換來高效率?
如何創造時間……
……想知道嗎?
◎遇到這些時候,再心急也該踩剎車
看到訊息就秒回,也許你對自己的高效率感到滿意,
但客戶可能會想:「這麼快就回信,他根本沒看,只是在敷衍我?」
如何在追求速度的同時,也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專業與體貼?
回郵件超快、喜歡多工進行、不喜歡等人更不讓人等,
急性子不累的工作術,讓你從匆匆忙忙變成從從容容。
是由「急忙(せく)」和「贏(勝ち)」兩個詞彙組合而成。
這一詞不僅代表著急,更帶有「贏」的意味,
也就是說,在日文中,急性子不是缺點,而是能帶你迎向勝利的優點。
作者原弘始是設計公司Design Studio L執行董事長,
身兼管理職和設計師的他,永遠把自己的行程排得滿滿滿,
被上司稱讚是「停不下來的創作者」。
但他發現,急性子工作態度雖然讓自己容易受重用,得到更多發揮機會,
卻也產生不少後果:
◎嫌同事動作太慢,自己來比較快;結果天天累到爆;
◎常被另一半抱怨「茶泡得太淡了」──因為等不及!
◎喜歡多工,但不斷在不同工作間切換思維,會加重大腦負擔。
◎喜歡尋找最短路徑,但風險是為求快而偷工減料,品質不佳得重做。
◎任何行程都要事先查好路徑,然後急忙趕下個行程,忘了享受當下。
他開始自省,這種工作和生活都愛衝衝衝、卻搞得自己很累的工作方式
怎麼改善?
作者開始在部落格上發表「急性子但不累的工作術」文章與眾人分享,
讓自己從匆匆忙忙變成從從容容。
◎多工是好事,但大腦很疲勞
為了求快,急性子工作者總是在不同任務間切換思維,
但這麼做容易導致大腦不堪負荷,效率逐漸下滑。
怎麼做才能速度快又不累?
你可以設計一天的總工作量,不要超載;
或設定「中途目標」,完成階段性作業後,強迫自己先休息。
並把重要的事情排在早上處理,腦子更清晰。
◎這樣做事,速度與品質兼顧
.將所有工作列成清單,連倒垃圾、印收據、回信等雜事也列入,
看著打勾後的項目一個個消失,就不必再費腦想:「那件事我完成了嗎?」
.建立標準作業程序,不只是你,連同事也能受益。
作者的公司就建立作業「服務臺」,彙整常用的文件和常見問題,
任何人有任何需求,都可立即找到相應資源,速度快但不累。
.本書還提供很多方法讓你快而不累:
如何快速產出,但是大腦零負擔?
如何用低效率換來高效率?
如何創造時間……
……想知道嗎?
◎遇到這些時候,再心急也該踩剎車
看到訊息就秒回,也許你對自己的高效率感到滿意,
但客戶可能會想:「這麼快就回信,他根本沒看,只是在敷衍我?」
如何在追求速度的同時,也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專業與體貼?
回郵件超快、喜歡多工進行、不喜歡等人更不讓人等,
急性子不累的工作術,讓你從匆匆忙忙變成從從容容。
目錄
推薦序一 快速完成,是急性子最大的成就感來源/陳家妤(Lulu老師)
推薦序二 迅速而不累的智慧,讓你有餘力享受生活/Zac
推薦序三 成為快得優雅、有節奏感的急性子/布姐
前言 速度快又有品質的工作法
第一章 老愛衝衝衝,是好還是壞?
1 習慣尋找最短路徑
2 不喜歡等,也討厭讓人等
3 先開始再說,邊做邊調整
4 想要先知道結論、先看結語
5 休息反而覺得不安
6 只有急性子才能體會的事
第二章 被視為可靠的工作夥伴
1 口頭禪:「什麼時候開始進行?」
2 有餘裕處理突發事件
3 有自己的做事節奏
4 做得多,身體就會記住
5 在團體中積極發言與表達
第三章 多工是好事,但大腦很疲勞
1 除了速度快,還得展現體貼
2 設計一天的總工作量,不要超載
3 設定中途目標
4 刻意保持未完成的狀態
5 將重要工作安排在早上處理
6 下班之後就是新的一天
7 急性子閱讀法
8 立刻做的工作優勢
9 將截止日提早
10 每天和同事分享一個資訊
11 做不來的事就交給別人
12 如果你是急性子的領導者
第四章 這樣做事,速度與品質兼顧
1 列出清單,做完就打勾
2 字跡不求工整,只要能辨識
3 儘量減少多餘的步驟
4 製作流程範本
5 先整體,後局部
6 複製貼上,找最短路徑
7 用一個字輸入一整句話
8 換個環境想事情
9 即時編輯,省去等待時間
第五章 如何快速產出但大腦零負擔
1 先吐後吸
2 有靈感馬上記下來
3 當場處理,而非回家想想
4 觀察客戶的第一反應
5 同時進行多項專案
6 隨時整理過去的成果
7 10分鐘內寫出10個小創意
第六章 遇到這些時候,你該那樣踩剎車
1 一味追求速度的陷阱
2 一開始先完成七成
3 立即回覆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法
4 不要光衝,停下來觀察
5 接受初期的低效率
6 急性子的多重宇宙
7 把每樣工作數據化
8 創造時間
9 打破原有的成功模式
10 先動腦,不要馬上上網搜尋
11 用一句話概括蒐集到的資訊
12 不只抄筆記,還要超筆記
13 保留以前的檔案
第七章 匆匆忙忙變成從從容容
1 刻意留白
2 每天第一件事,上傳照片到社群平臺
3 上班前,什麼都不要做
4 做不完?明天再做
5 安打數比打擊率更重要
6 將時間花在自己做想做的事情上
後記 用急性子工作法,我寫完這本書
推薦序二 迅速而不累的智慧,讓你有餘力享受生活/Zac
推薦序三 成為快得優雅、有節奏感的急性子/布姐
前言 速度快又有品質的工作法
第一章 老愛衝衝衝,是好還是壞?
1 習慣尋找最短路徑
2 不喜歡等,也討厭讓人等
3 先開始再說,邊做邊調整
4 想要先知道結論、先看結語
5 休息反而覺得不安
6 只有急性子才能體會的事
第二章 被視為可靠的工作夥伴
1 口頭禪:「什麼時候開始進行?」
2 有餘裕處理突發事件
3 有自己的做事節奏
4 做得多,身體就會記住
5 在團體中積極發言與表達
第三章 多工是好事,但大腦很疲勞
1 除了速度快,還得展現體貼
2 設計一天的總工作量,不要超載
3 設定中途目標
4 刻意保持未完成的狀態
5 將重要工作安排在早上處理
6 下班之後就是新的一天
7 急性子閱讀法
8 立刻做的工作優勢
9 將截止日提早
10 每天和同事分享一個資訊
11 做不來的事就交給別人
12 如果你是急性子的領導者
第四章 這樣做事,速度與品質兼顧
1 列出清單,做完就打勾
2 字跡不求工整,只要能辨識
3 儘量減少多餘的步驟
4 製作流程範本
5 先整體,後局部
6 複製貼上,找最短路徑
7 用一個字輸入一整句話
8 換個環境想事情
9 即時編輯,省去等待時間
第五章 如何快速產出但大腦零負擔
1 先吐後吸
2 有靈感馬上記下來
3 當場處理,而非回家想想
4 觀察客戶的第一反應
5 同時進行多項專案
6 隨時整理過去的成果
7 10分鐘內寫出10個小創意
第六章 遇到這些時候,你該那樣踩剎車
1 一味追求速度的陷阱
2 一開始先完成七成
3 立即回覆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法
4 不要光衝,停下來觀察
5 接受初期的低效率
6 急性子的多重宇宙
7 把每樣工作數據化
8 創造時間
9 打破原有的成功模式
10 先動腦,不要馬上上網搜尋
11 用一句話概括蒐集到的資訊
12 不只抄筆記,還要超筆記
13 保留以前的檔案
第七章 匆匆忙忙變成從從容容
1 刻意留白
2 每天第一件事,上傳照片到社群平臺
3 上班前,什麼都不要做
4 做不完?明天再做
5 安打數比打擊率更重要
6 將時間花在自己做想做的事情上
後記 用急性子工作法,我寫完這本書
序/導讀
前言 速度快又有品質的工作法
好想趕快完成!好擔心事情被延宕!不想浪費時間!
每當我這麼想、這麼做時,都不由得再次意識到自己真是不折不扣的急性子。
你好,我是作者原弘始。在日本長野經營一家名為「Design Studio L」的設計公司,並擔任執行董事,主要業務是為企業提供品牌推廣、網站設計、平面設計等服務。1998年,我以應屆畢業生的身分進入這家公司,並於2020年接任執行董事一職。至今已累積將近27年的設計師生涯。
由於我身兼經營者和執行者的角色,工作量自然不少。值得慶幸的是,周圍的人都認為我做事很有效率。
我也認為速度是我的優勢,但回想起剛才那些話,或許「急性子」才是讓我行動迅速的真正原因。
每當接到突如其來的任務,就不自覺的湧現「好想趕快完成!」的焦躁情緒。
明明沒有必要立即處理,卻因為擔心事情延宕,而將任務優先順序提前,急急忙忙著手進行。不僅如此,還會因為不想浪費時間,同時執行多項工作,追求最快、最短的完成途徑。
我總是心想,只要完成這項工作就會有空、想預留一些時間為下一項工作做準備,因此不斷往前衝,催促自己加快進度。
提早完成!真是太棒了!然而,好不容易空出來的時間,卻又立即排入下一個行程,陷入這樣忙碌的迴圈且無法自拔。
像這樣,總是急著往前衝,一刻也停不下來,無法靜下心來的人,就是所謂的急性子。不用說,急性子的我,也是過著這樣的日常生活。
以下簡單舉幾個例子:
•起床後,從距離臥室最近的地方開始,上廁所→洗臉→餵貓→燒開水……,按照這樣的順序行動(追求最短路線、效率)。
•常被另一半抱怨「茶泡得太淡了」(因為等不及)。
•出門旅行前想著目的地,抵達目的地後又想著家(超前部署太多)。
•常為走錯路而感到沮喪(認為浪費時間)。
諸如此類,關於急性子的事情說也說不完。
乍看之下,性子太急似乎是種麻煩的個性,但缺點和優點往往是一體兩面。我認為急性子也有很多優點。
據說,日文中的急性子「せっかち」(sekkachi)是來自「急忙」(せく,seku)和「贏」(勝ち,kachi)兩個詞彙組合而成。也就是說,這一詞語不僅表示著急,更帶有贏的意味,也就是取得優勢的意思。
性急的人可以透過提前行動、快速完成任務,在各種情況下取得優勢。這種特質在工作中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雖然我工作時總是忙個不停,但也非常重視工作以外的時間。我的下班時間固定,且每天都會確保擁有8小時的睡眠。
此外,為了宣傳公司業務,我曾在連續10年間,每月都撰寫30篇部落格文章;週末也會為了拍攝街拍照片而外出(大約會拍1,000張),並以每天兩張的頻率發布在Instagram上。
我本來就喜歡分享資訊,也多虧這些習慣,才能同時兼顧公司業務和自我提升,因而有今天的我。我之所以會寫這本書,也是因為在部落格上發表「急性子工作術」的文章後,獲得編輯的青睞。
仔細想想,這正是透過急性子行動模式創造出餘裕所帶來的成果。
聽起來或許有點矛盾,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性急而快速採取行動、並刻意留白,才能做到這一點。
無論是工作、興趣或休息,正因為我是個急性子,才會特別重視「創造」這些時間。
在本書中,我將介紹如何利用性急的特質提升工作效率、如何與你的急性子特質和平共處,以及如何確保擁有充裕的時間。
雖然名為「急性子工作術」,但本書絕非一味追求速度。你可以透過本書提升工作和成果的品質,也能學習如何周全的考慮他人感受,並培養細心謹慎的態度。
或許,慢性子的人、不擅長立刻行動的人,也能從急性子工作術中獲益。
有些事,正因為是急性子才能做到。有些優勢,正等待著性急的你發現。
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將性急的優點運用在工作上,獲得充裕的時間和內心的平靜。期待你能從中找到所需的啟發。
好想趕快完成!好擔心事情被延宕!不想浪費時間!
每當我這麼想、這麼做時,都不由得再次意識到自己真是不折不扣的急性子。
你好,我是作者原弘始。在日本長野經營一家名為「Design Studio L」的設計公司,並擔任執行董事,主要業務是為企業提供品牌推廣、網站設計、平面設計等服務。1998年,我以應屆畢業生的身分進入這家公司,並於2020年接任執行董事一職。至今已累積將近27年的設計師生涯。
由於我身兼經營者和執行者的角色,工作量自然不少。值得慶幸的是,周圍的人都認為我做事很有效率。
我也認為速度是我的優勢,但回想起剛才那些話,或許「急性子」才是讓我行動迅速的真正原因。
每當接到突如其來的任務,就不自覺的湧現「好想趕快完成!」的焦躁情緒。
明明沒有必要立即處理,卻因為擔心事情延宕,而將任務優先順序提前,急急忙忙著手進行。不僅如此,還會因為不想浪費時間,同時執行多項工作,追求最快、最短的完成途徑。
我總是心想,只要完成這項工作就會有空、想預留一些時間為下一項工作做準備,因此不斷往前衝,催促自己加快進度。
提早完成!真是太棒了!然而,好不容易空出來的時間,卻又立即排入下一個行程,陷入這樣忙碌的迴圈且無法自拔。
像這樣,總是急著往前衝,一刻也停不下來,無法靜下心來的人,就是所謂的急性子。不用說,急性子的我,也是過著這樣的日常生活。
以下簡單舉幾個例子:
•起床後,從距離臥室最近的地方開始,上廁所→洗臉→餵貓→燒開水……,按照這樣的順序行動(追求最短路線、效率)。
•常被另一半抱怨「茶泡得太淡了」(因為等不及)。
•出門旅行前想著目的地,抵達目的地後又想著家(超前部署太多)。
•常為走錯路而感到沮喪(認為浪費時間)。
諸如此類,關於急性子的事情說也說不完。
乍看之下,性子太急似乎是種麻煩的個性,但缺點和優點往往是一體兩面。我認為急性子也有很多優點。
據說,日文中的急性子「せっかち」(sekkachi)是來自「急忙」(せく,seku)和「贏」(勝ち,kachi)兩個詞彙組合而成。也就是說,這一詞語不僅表示著急,更帶有贏的意味,也就是取得優勢的意思。
性急的人可以透過提前行動、快速完成任務,在各種情況下取得優勢。這種特質在工作中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雖然我工作時總是忙個不停,但也非常重視工作以外的時間。我的下班時間固定,且每天都會確保擁有8小時的睡眠。
此外,為了宣傳公司業務,我曾在連續10年間,每月都撰寫30篇部落格文章;週末也會為了拍攝街拍照片而外出(大約會拍1,000張),並以每天兩張的頻率發布在Instagram上。
我本來就喜歡分享資訊,也多虧這些習慣,才能同時兼顧公司業務和自我提升,因而有今天的我。我之所以會寫這本書,也是因為在部落格上發表「急性子工作術」的文章後,獲得編輯的青睞。
仔細想想,這正是透過急性子行動模式創造出餘裕所帶來的成果。
聽起來或許有點矛盾,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性急而快速採取行動、並刻意留白,才能做到這一點。
無論是工作、興趣或休息,正因為我是個急性子,才會特別重視「創造」這些時間。
在本書中,我將介紹如何利用性急的特質提升工作效率、如何與你的急性子特質和平共處,以及如何確保擁有充裕的時間。
雖然名為「急性子工作術」,但本書絕非一味追求速度。你可以透過本書提升工作和成果的品質,也能學習如何周全的考慮他人感受,並培養細心謹慎的態度。
或許,慢性子的人、不擅長立刻行動的人,也能從急性子工作術中獲益。
有些事,正因為是急性子才能做到。有些優勢,正等待著性急的你發現。
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將性急的優點運用在工作上,獲得充裕的時間和內心的平靜。期待你能從中找到所需的啟發。
試閱
下班之後就是新的一天
早上以最佳狀態全力投入工作後,自然就能提早完成各個任務,下午就能確實感受到待辦事項按計畫減少的成就感。此外,由於從早上就開始累積小小的滿足感,有助於保持積極的工作心態,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帶來愉悅舒適的感受。
我個人習慣在早上全力衝刺,但同時也抱持著「萬一無法維持到下班也沒關係」的心態。
我的想法是,只要在初期取得一定成果,即使後續的工作效率略有下滑,整體而言仍能保持良好的進度。就算真的感覺到效率正在下降,也能靠先前全力衝刺所累積的「成果存款」,讓我從容的休息、調整,轉換心情重新投入。
此外,如果能事先決定好下班時間,就能在下班前集中注意力。由於剩餘時間明確,必須有效的安排進度,避免工作堆積如山。如此一來,就能冷靜的分配工作和判斷優先順序,例如:這件事今天必須完成、那件事明天早上再處理也沒關係。
將下班時間視為一天的終點,也就是說,下班之後就是新的一天。我注意到這一點後,就將一天開始的基準設在下班時間。
我想,大多數人都是在固定的時間點起床,但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人為了工作而犧牲與家人相處或睡眠時間,導致作息紊亂。
這就表示,人們其實是為了「起床時間」的日常標準,不得不本末倒置的犧牲其他時光。如果能有明確的下班時間,就能在既定的時間到家,如此一來,就不會打亂家庭或個人的計畫,作息也會更有規律。同時,這也能確保充足的睡眠,避免睡眠不足影響到早晨的充沛精力,從而提高專注力。
對急性子來說,早晨是他們最能發揮實力的黃金時段。確保充足的睡眠,能讓他們每天都能穩定的發揮。
工作總有開始和結束。
然而,在著手一件事之前,起點往往是模糊不清、難以預測的。儘管我們可以透過擬定計畫來掌握進度、勾勒輪廓,但若缺乏明確的終點,就只能漫無目的的盲目奔跑。
正因如此,才要設定截止日期(終點)。設定期限後,就能從你安排的日程反推行動步驟,以適當的節奏前進。
我自己也將這個想法運用在日常的時間管理中。將下班時間視為一天的結束(截止日期),同時也是新的開始,讓我感受到自己正穩定的向前邁進。
做不來的事就交給別人
急性子的人憑藉迅速的行動力,在意識到自己能做到的同時,也能快速認知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如同第二章所提到的,在工作中,快速判斷自己的極限和弱點,並果斷放棄做不到的事情,轉而投入其他能做到的事,這種乾脆的態度會成為你的優勢。
如果能毅然決然放棄,就能將空出來的時間用於其他工作,或學習其他技能。
先承認自己做不到,將注意力轉移到找出無法做到的原因,就能加快修正的速度。
尤其在創意產業中,特別容易依賴個人特質。
例如,我原本大多是獨自完成網頁製作的企劃、設計、程式編寫和維護等所有流程,但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我發現有些工作自己無法勝任。從那之後,我開始強化團隊合作,而不是凡事都靠單打獨鬥。
在團隊中加入擁有自己缺乏的技能和專業知識的人才,就能將團隊的成果最大化。以往我習慣獨自完成的工作,現在則由企劃、文案、設計師、工程師等不同職務的人分工合作。
這個重大的思維轉變,讓我深刻體會到及早接受「做不到」的重要性。一個人能完成的工作量和能力是有限的。
隨著年齡增長,表現也會下滑。如果過於執著於一個人完成所有事情,就會一直困在同樣的工作中,無法突破。長遠來看,「自己做比較快」、「教別人太浪費時間」的想法會阻礙自身成長。
教導別人的確很花時間,也很麻煩,但如果部屬或後輩的能力提升,就能大幅提升團隊的整體能力和表現。作為領導者或前輩,自身也會獲得肯定。
這不僅適用於人力和時間,也適用於專業知識。
自主學習固然重要,但透過付費參加研討會、購買專業知識,或是委託專家協助,也能加快達成目標的速度。
有時,選擇單打獨鬥以外的方法才是最快捷徑,別忘了還有委託他人、請教他人、付費取得資源等選項。
如果你是急性子的領導者
延後處理自己的事情,對於不擅長配合他人步調的急性子來說,是非常犧牲、矛盾,也需要很大勇氣的舉動。但是,這也是一種以工作進度為重的策略。
如果你是一位團隊領導者,建議先完成能為成員做的事情,再開始自己的工作。就結果來說,這樣做才能高效完成工作。
減少等待指示的時間,所有成員就能更快著手工作,整體效率也會提升。此外,成員們也會對領導者總是優先考慮部屬而產生信任感。
雖然把自己的事放到後面處理,會拖延到一開始的進度,但你之後也會發揮急性子的特質,以飛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由於我的職位經常會收到成員報告、想法交流和諮詢等訊息,除非有其他非常緊急的事情,否則我會盡量放下手邊的工作,優先回覆他們。
對性急的我來說,什麼是最理想的狀態?比起只有自己的工作進度最快,營造出整個專案都能有效運作的狀態,我感受到的壓力更小。
即使暫時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次要,也會因為進入「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工作」的模式,反而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升生產力。
列出清單,做完就打勾
如果無法掌握一天的工作量,只專注於眼前的任務,就會導致工作毫無計畫。這樣一來,可能會發生不了解還有哪些事情要做、每天都忙得像無頭蒼蠅卻無法完成工作、忽略重要任務等情況。
明明想快點完成、避免拖延、節省時間,卻在事後才發現效率反而更差。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首先要在工作或專案開始前,將自己必須完成的事項列成清單。如此一來,就能抑制倉促行事的衝動,避免遺漏,並順暢的完成工作。
明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就能將急性子的能量轉化為積極的動力,比起想到哪做到哪,工作效率會更高。
我十分建議,利用手機的提醒事項或待辦事項等功能來製作清單。
我個人是使用Mac和iOS系統內建的備忘錄應用程式。這個應用程式有製作核取清單的功能,勾選(完成)的項目會自動移到清單下方,積攢下來的完成項目就像是不斷累積的小小成就。同時,隨著清單上的待辦事項減少,也會讓人感到輕鬆。這完美滿足了「想要快點完成」的急性子心理,能帶給人滿滿的成就感。
在清單上,除了當天必須完成的專案名稱外,諸如回覆○○的信件、列印收據、確認○○的進度、倒垃圾等雞毛蒜皮的小事我也會一一列出來。我每天大約會有20到30個待辦事項。
一開始看到這麼多項目,會感到很大的壓力,但同時也會讓我燃起想要快點完成的欲望,眾多的待辦事項會轉化為迫不及待著手的動力。
有了這份待辦事項清單後,我就不再受「那件事怎麼樣了?」的雜念困擾。完成的事情也能乾脆的拋諸腦後。
當然,工作中也會隨時接到新的任務,我會在接到任務後立刻記在備忘錄上,完成後就打勾。不斷重複「新增任務→完成任務→標記完成」,將未完成和已完成的事項清楚分類,這種感覺真是太棒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看著滿滿的清單,可能會讓人產生一種「我一直在認真工作」的錯覺。
工作的價值在於成果,而非數量或忙碌程度。因此,在將任務新增到清單上之前,更重要的是思考:這項任務是否真的需要由自己完成,能否委託同事或外部合作夥伴等。
從這個角度來看,將工作列成清單,等同於視覺化自己的工作內容,且能進而引發思考。
立即回覆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法
急性子只要收到對方的訊息,就會想盡快回覆。然而,立即回覆不一定總是最好的做法。
如果是透過電子郵件處理行政事務,盡快回覆自然會讓對方感到開心;相反的,如果是需要仔細思考的事情,太快回覆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你只是套用了回覆訊息的模板、沒有認真思考。即使你在短時間得到很好的點子,卻讓對方產生這樣的誤解,那就太可惜了。這種情況下,建議先保留該想法,等到期限前再回覆。
以下是幾個適合優先回應的狀況:
•客戶或使用者的提問。
•問題處理。
•重要郵件。
•行政作業等需要其他人接續處理的情況。
•專案進度報告。
•初次接觸、詢問。
•確認時程或預約。
以下情況則建議稍微忍耐,不要馬上回覆(避免造成誤會或讓對方反感):
•企劃或想法的提案。
•複雜的報價。
•需要準確和可靠的調查、情報。
重點是不要只看任務本身,而是要觀察、體諒,並讓對方感到滿意。
學會根據狀況調整答覆的時機,就能從回覆速度快的人,變成速度快又準確的人,進一步提升對方對你的信任。
刻意留白
我身為一名設計師,我在設計中最重視的一個元素就是「留白」。
留白並非單純指什麼都沒有的地方,而是刻意留下有意義的空間。正是因為有了空白,才能感受到設計背後的餘韻,並產生良好的緊張感。
日曆上的空格、空閒的時間……一旦看到空白就會有一股想填補它的衝動,但有時候我們必須刻意留白。急性子可能不太具備這種思維。
性急的人往往會將注意力放在空著的部分,不自覺的想要填滿它。然而,沒有空間就意味著你無法吸收新事物。
更好的創意、對未來的思考,大多是在有餘裕的情況下產生的。
既然憑藉著急性子的特質,能順利的提前完成工作,那麼偶爾踩個煞車停下來也無妨。
儘管這看似停滯不前,但刻意創造空間,並利用空閒時間規畫未來、思考創意,這就像是對未來的自己進行投資,確實的向前邁進。
當你急急忙忙的行動、從一大早就火力全開、行程快要滿檔時,請有意識的踩煞車,為自己留白。
空出一大段時間放鬆、嘗試短暫休息、決定不加班、決定不在假日工作,只要能做到其中任何一件事,你就能擁有餘裕。
早上以最佳狀態全力投入工作後,自然就能提早完成各個任務,下午就能確實感受到待辦事項按計畫減少的成就感。此外,由於從早上就開始累積小小的滿足感,有助於保持積極的工作心態,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帶來愉悅舒適的感受。
我個人習慣在早上全力衝刺,但同時也抱持著「萬一無法維持到下班也沒關係」的心態。
我的想法是,只要在初期取得一定成果,即使後續的工作效率略有下滑,整體而言仍能保持良好的進度。就算真的感覺到效率正在下降,也能靠先前全力衝刺所累積的「成果存款」,讓我從容的休息、調整,轉換心情重新投入。
此外,如果能事先決定好下班時間,就能在下班前集中注意力。由於剩餘時間明確,必須有效的安排進度,避免工作堆積如山。如此一來,就能冷靜的分配工作和判斷優先順序,例如:這件事今天必須完成、那件事明天早上再處理也沒關係。
將下班時間視為一天的終點,也就是說,下班之後就是新的一天。我注意到這一點後,就將一天開始的基準設在下班時間。
我想,大多數人都是在固定的時間點起床,但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人為了工作而犧牲與家人相處或睡眠時間,導致作息紊亂。
這就表示,人們其實是為了「起床時間」的日常標準,不得不本末倒置的犧牲其他時光。如果能有明確的下班時間,就能在既定的時間到家,如此一來,就不會打亂家庭或個人的計畫,作息也會更有規律。同時,這也能確保充足的睡眠,避免睡眠不足影響到早晨的充沛精力,從而提高專注力。
對急性子來說,早晨是他們最能發揮實力的黃金時段。確保充足的睡眠,能讓他們每天都能穩定的發揮。
工作總有開始和結束。
然而,在著手一件事之前,起點往往是模糊不清、難以預測的。儘管我們可以透過擬定計畫來掌握進度、勾勒輪廓,但若缺乏明確的終點,就只能漫無目的的盲目奔跑。
正因如此,才要設定截止日期(終點)。設定期限後,就能從你安排的日程反推行動步驟,以適當的節奏前進。
我自己也將這個想法運用在日常的時間管理中。將下班時間視為一天的結束(截止日期),同時也是新的開始,讓我感受到自己正穩定的向前邁進。
做不來的事就交給別人
急性子的人憑藉迅速的行動力,在意識到自己能做到的同時,也能快速認知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如同第二章所提到的,在工作中,快速判斷自己的極限和弱點,並果斷放棄做不到的事情,轉而投入其他能做到的事,這種乾脆的態度會成為你的優勢。
如果能毅然決然放棄,就能將空出來的時間用於其他工作,或學習其他技能。
先承認自己做不到,將注意力轉移到找出無法做到的原因,就能加快修正的速度。
尤其在創意產業中,特別容易依賴個人特質。
例如,我原本大多是獨自完成網頁製作的企劃、設計、程式編寫和維護等所有流程,但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我發現有些工作自己無法勝任。從那之後,我開始強化團隊合作,而不是凡事都靠單打獨鬥。
在團隊中加入擁有自己缺乏的技能和專業知識的人才,就能將團隊的成果最大化。以往我習慣獨自完成的工作,現在則由企劃、文案、設計師、工程師等不同職務的人分工合作。
這個重大的思維轉變,讓我深刻體會到及早接受「做不到」的重要性。一個人能完成的工作量和能力是有限的。
隨著年齡增長,表現也會下滑。如果過於執著於一個人完成所有事情,就會一直困在同樣的工作中,無法突破。長遠來看,「自己做比較快」、「教別人太浪費時間」的想法會阻礙自身成長。
教導別人的確很花時間,也很麻煩,但如果部屬或後輩的能力提升,就能大幅提升團隊的整體能力和表現。作為領導者或前輩,自身也會獲得肯定。
這不僅適用於人力和時間,也適用於專業知識。
自主學習固然重要,但透過付費參加研討會、購買專業知識,或是委託專家協助,也能加快達成目標的速度。
有時,選擇單打獨鬥以外的方法才是最快捷徑,別忘了還有委託他人、請教他人、付費取得資源等選項。
如果你是急性子的領導者
延後處理自己的事情,對於不擅長配合他人步調的急性子來說,是非常犧牲、矛盾,也需要很大勇氣的舉動。但是,這也是一種以工作進度為重的策略。
如果你是一位團隊領導者,建議先完成能為成員做的事情,再開始自己的工作。就結果來說,這樣做才能高效完成工作。
減少等待指示的時間,所有成員就能更快著手工作,整體效率也會提升。此外,成員們也會對領導者總是優先考慮部屬而產生信任感。
雖然把自己的事放到後面處理,會拖延到一開始的進度,但你之後也會發揮急性子的特質,以飛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由於我的職位經常會收到成員報告、想法交流和諮詢等訊息,除非有其他非常緊急的事情,否則我會盡量放下手邊的工作,優先回覆他們。
對性急的我來說,什麼是最理想的狀態?比起只有自己的工作進度最快,營造出整個專案都能有效運作的狀態,我感受到的壓力更小。
即使暫時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次要,也會因為進入「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工作」的模式,反而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升生產力。
列出清單,做完就打勾
如果無法掌握一天的工作量,只專注於眼前的任務,就會導致工作毫無計畫。這樣一來,可能會發生不了解還有哪些事情要做、每天都忙得像無頭蒼蠅卻無法完成工作、忽略重要任務等情況。
明明想快點完成、避免拖延、節省時間,卻在事後才發現效率反而更差。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首先要在工作或專案開始前,將自己必須完成的事項列成清單。如此一來,就能抑制倉促行事的衝動,避免遺漏,並順暢的完成工作。
明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就能將急性子的能量轉化為積極的動力,比起想到哪做到哪,工作效率會更高。
我十分建議,利用手機的提醒事項或待辦事項等功能來製作清單。
我個人是使用Mac和iOS系統內建的備忘錄應用程式。這個應用程式有製作核取清單的功能,勾選(完成)的項目會自動移到清單下方,積攢下來的完成項目就像是不斷累積的小小成就。同時,隨著清單上的待辦事項減少,也會讓人感到輕鬆。這完美滿足了「想要快點完成」的急性子心理,能帶給人滿滿的成就感。
在清單上,除了當天必須完成的專案名稱外,諸如回覆○○的信件、列印收據、確認○○的進度、倒垃圾等雞毛蒜皮的小事我也會一一列出來。我每天大約會有20到30個待辦事項。
一開始看到這麼多項目,會感到很大的壓力,但同時也會讓我燃起想要快點完成的欲望,眾多的待辦事項會轉化為迫不及待著手的動力。
有了這份待辦事項清單後,我就不再受「那件事怎麼樣了?」的雜念困擾。完成的事情也能乾脆的拋諸腦後。
當然,工作中也會隨時接到新的任務,我會在接到任務後立刻記在備忘錄上,完成後就打勾。不斷重複「新增任務→完成任務→標記完成」,將未完成和已完成的事項清楚分類,這種感覺真是太棒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看著滿滿的清單,可能會讓人產生一種「我一直在認真工作」的錯覺。
工作的價值在於成果,而非數量或忙碌程度。因此,在將任務新增到清單上之前,更重要的是思考:這項任務是否真的需要由自己完成,能否委託同事或外部合作夥伴等。
從這個角度來看,將工作列成清單,等同於視覺化自己的工作內容,且能進而引發思考。
立即回覆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法
急性子只要收到對方的訊息,就會想盡快回覆。然而,立即回覆不一定總是最好的做法。
如果是透過電子郵件處理行政事務,盡快回覆自然會讓對方感到開心;相反的,如果是需要仔細思考的事情,太快回覆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你只是套用了回覆訊息的模板、沒有認真思考。即使你在短時間得到很好的點子,卻讓對方產生這樣的誤解,那就太可惜了。這種情況下,建議先保留該想法,等到期限前再回覆。
以下是幾個適合優先回應的狀況:
•客戶或使用者的提問。
•問題處理。
•重要郵件。
•行政作業等需要其他人接續處理的情況。
•專案進度報告。
•初次接觸、詢問。
•確認時程或預約。
以下情況則建議稍微忍耐,不要馬上回覆(避免造成誤會或讓對方反感):
•企劃或想法的提案。
•複雜的報價。
•需要準確和可靠的調查、情報。
重點是不要只看任務本身,而是要觀察、體諒,並讓對方感到滿意。
學會根據狀況調整答覆的時機,就能從回覆速度快的人,變成速度快又準確的人,進一步提升對方對你的信任。
刻意留白
我身為一名設計師,我在設計中最重視的一個元素就是「留白」。
留白並非單純指什麼都沒有的地方,而是刻意留下有意義的空間。正是因為有了空白,才能感受到設計背後的餘韻,並產生良好的緊張感。
日曆上的空格、空閒的時間……一旦看到空白就會有一股想填補它的衝動,但有時候我們必須刻意留白。急性子可能不太具備這種思維。
性急的人往往會將注意力放在空著的部分,不自覺的想要填滿它。然而,沒有空間就意味著你無法吸收新事物。
更好的創意、對未來的思考,大多是在有餘裕的情況下產生的。
既然憑藉著急性子的特質,能順利的提前完成工作,那麼偶爾踩個煞車停下來也無妨。
儘管這看似停滯不前,但刻意創造空間,並利用空閒時間規畫未來、思考創意,這就像是對未來的自己進行投資,確實的向前邁進。
當你急急忙忙的行動、從一大早就火力全開、行程快要滿檔時,請有意識的踩煞車,為自己留白。
空出一大段時間放鬆、嘗試短暫休息、決定不加班、決定不在假日工作,只要能做到其中任何一件事,你就能擁有餘裕。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