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山羊、老鷹,還有我的帕加尼
一段少年蛻變實錄,為年輕生命找回自信,重拾做夢的自由與勇氣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金鼎獎作家甘耀明X薩提爾推手李崇建
創作二十年來首次攜手打造少年成長小說
即使是平凡魯蛇也能變身高級跑車!
一段歡笑與淚水交織的少年蛻變實錄
為年輕生命找回自信,重拾做夢的自由與勇氣
◎本書3大特色
特色1 金鼎獎作家甘耀明與薩提爾推手李崇建,以風趣幽默卻發人省思的成長故事,打造首部少年小說。
特色2 以旱溪、臺中公園等地點為背景,除了搭配走讀課程,亦是獻給這片土地長大的孩子的在地書寫。
特色3 生動且正確寫出山羊和老鷹的習性樣態,以及不同世代間河川地景的變化,是環境教育的極佳作品。
國小六年級的張家豪,就像空氣一般沒有存在感,
學業成績吊車尾,也沒有過人的才藝,就連名字和外表都很普通。
然而一直甘於平凡的他,卻在畢業前夕遭逢人生巨變:
他的爸媽協議離婚,而向來看重課業的爸爸選擇帶學霸弟弟離家。
感覺自己被全世界抛棄的家豪,碰上久居深山的外公前來拜訪,
在外公和兩個好友陪伴下,開啟了一段前所未有的體驗──
帶山羊上學成為校園熱門人物、拯救失去飛行能力的老鷹變身大英雄,
就連過去不看好他的鄭老師,這時都發現他的藝術天分,
要他和好學生趙曉雲比賽寫生,角逐代表班上參賽的資格。
這些經歷讓家豪感到自信,覺得自己不再像從前一無是處,
甚至鼓起勇氣研究起名為「帕加尼」的祕密計畫,就為了挽回爸爸的關愛。
然而,他是否可以成功戰勝趙曉雲、成為畫畫比賽的班代表?
他所經歷的這一切是否足夠讓爸爸改觀,對他另眼相待?
已經瀕臨破裂的關係,又該做些什麼才能回到從前呢?
◎本書關鍵字:自我認同、自我探索、親子互動、自然生態、生命教育、少年成長
◎無注音,適合10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性別平等、生涯發展、家政、環境
◎學習領域分類:語文、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綜合活動
【少年天下】系列介紹
1. 專屬國中生,給10-15歲「輕」少年的閱讀提案。
2. 夠酷而不幼稚,能吸引少年的包裝和題材。
3. 以少年為本位,提供邁向成長的關鍵字。
4. 有深度但無難度,得以思辨的優質文本。
目錄
作者序 具有創造力的帕加尼,擺脫苦悶的人生 文/李崇建
作者序 河流悠悠 文/甘耀明
導讀 轉破壞為創造的嚮往與跨越 文/黃雅淳
推薦序 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完整的生命 文/李儀婷
推薦序 走過成長必經「天堂」路,找回內在的原力和自信 文/羅怡君
推薦序 生命裡的意外,也可以是寶藏 文/陳志恆
第一章 大怪胎來我家
第二章 緊繃牛仔褲
第三章 大人的世界
第四章 外公與怪獸的戰鬥
第五章 河流帶來寶藏
第六章 家庭動物園
第七章 民主式投票
第八章 你將來會讀放牛班
第九章 我是掉作業本大王
第十章 外公是野孩子
第十一章 帶證據去學校
第十二章 臺中公園的繪畫比賽
第十三章 你白痴呀你
第十四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
第十五章 大神現身了
第十六章 神奇的畫作
第十七章 擺脫笨蛋的機會來了
第十八章 山羊的祕密基地
第十九章 老鷹飛翔的天空
序/導讀
【導讀】
轉破壞為創造的嚮往與跨越──讀《山羊、老鷹,還有我的帕加尼》
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黃雅淳
以童年為敘事核心的文學創作必然朝向當代兒童生存現實的真實呈現與開放,它也必然通過種種方式,向我們展示或暗示著對於成年世界的批判和期待,並且呈現少年主角與現實世界碰撞、錯位與交融的歷程。
本書作者長期推廣薩提爾成長模式,立足於對少年生命的關懷,以幽默戲謔的情節構思與語言機鋒,召喚讀者進入主角家豪的心靈世界,陪他經歷一段在「衝突」與「和諧」、「封閉」與「敞開」間的螺旋成長。
缺席的父母
父母在兒童的成長與生活中擔任重要的角色,特別是父親的意象在少年小說有著深刻的意義。常有人說,父親決定家庭的高度,母親決定家庭的溫度。然而,本書中的父母在主角張家豪的成長中卻是缺席(absence)的,他們以各種方式「不在場」(not present)或「在別處」(at another place),並未在主角的成長中承擔起精神指引和協助的功能。父親不僅從小就以家豪的課業表現不符期待而羞辱、貶抑家豪,「你神經啊你」、「你智障啊你」、「你有病啊你」、「你沒救了你」等語言暴力是日常的發語詞,而離婚後也選擇帶走學霸的弟弟,而非身為長子的家豪。文本中的母親形象亦十分模糊與空白,在多次父親對家豪的暴怒攻擊與言語羞辱中並未出聲保護,或為他辯解,以工作忙碌或沒有聲音的形式「不在場」。
作者對父母形象刻意的扁平化與未加命名等安排耐人尋味,此或許也更加突顯了家豪在家中的孤獨與父母長期的情感忽視。未被命名的父母呈現的是一種集體而普遍的形象,突顯出這種父母並非不愛你,卻又讓人傷痕累累的「假性孤兒」普遍的存在現實中。這些承受著原生家庭童年忽視與隱性虐待的「家豪們」如何走出青春期的茫然與自我懷疑?如何消解明明「渴望愛」又害怕受傷害的情緒?於是作者安排了特異獨行的外公與作為祖孫自性象徵的山羊與老鷹現身。
「協助見證者」的智慧老人
外公是在家豪最困頓的時刻,陪在身旁,真正給予他引導與影響的人。兒童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在她長期對童年創傷的研究觀察中提出「協助見證者」的重要性:
(他們)不會以教育為由去操控孩子,而是信賴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並不壞、自己是值得獲得善意對待的。
她指出了兒童成長過程中,情感的支持比物質的滿足更重要。當家豪被父親「放棄」,他需要一個成熟的智者,作為精神之路的引領人,而因為父母離婚暫住家中的外公,在他的生活中扮演著精神之父──生理父親的替代者,也是徬徨少年尋找心理寄託的一種過渡。
相對於父母身型樣貌模糊,作者對外公形貌性格的細膩描寫,用意十分明顯。文中對外公的身影多次以具動漫「既視感」的細筆刻劃,如首次出場時的特寫畫面:
小巷弄浮出一個人影,他騎著奇特的「交通工具」,慢慢朝我走來。原來是外公來了,他叼著一根草莖,騎著一頭大山羊,羊脖子的銅鈴響噹噹,後頭跟著兩頭小山羊,馱著快要爆出來的行李,簡直是搶眼的馬戲團。
這個「儘管受到路人的指指點點,也無損於他的微笑」的騎羊外公令人聯想「倒騎青牛」的老子,外公也總是如老子般以「正言若反」的哲語引導少年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如祖孫散步時,他指著被人工整治後的旱溪告訴少年們「整齊才是亂的」,因為「整治過後的河流,反而限制了它的發展」,此段閒談既是對生態的觀察也隱含著對教養的反思。
作為小說中的核心人物,外公成為家豪思想上的啟蒙者,承擔的不僅僅是一個男性長者的角色,也部分的彌補了他失去的歡樂與對自我的確認。有趣的是,這位由頑童長成智者的老人顯然是作者的化身(書中外公的名字叫李崇建),這位忍不住在作品中現身的隱含作者,卻也同時流露出真實作者對兒少成長的殷殷關懷。
此外,父親的職業設定為大學教授,外公則是山村的農夫,知識分子與鄉下人的對比,更看出作者營造兩種父性形象的張力;而作者對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校長與父親角色,重筆刻劃其言行的粗暴與急功近利,只重視數字與效益的負面形象,或許也隱含著對教育與威權的譏諷與反思。學者何懷碩在〈人文之美與知識分子的責任〉中說:「知識分子不是一種職業,它是一種心態」,作者李崇建與甘耀明長期耕耘兒童寫作教學與創作,推廣薩提爾模式的親子教育,這部結合在地書寫與環境教育的少年小說或可視為知識分子的社會關懷與實踐。
創意也需要負責任
「對於破壞力的嚮往,同時也是一種對創造的嚮往。」畢卡索的這句話在文本中出現三次,其中必然表述了作者引領兒少讀者對「破壞力」與「創造力」雙向嚮往的本質思考。
精神醫學的研究指出,青春期遭受嚴重傷害與死亡的可能性是兒童期與成人期的三倍。因為少年在生理上正以某些方式「蛻變」成年輕男性,腦內多巴胺分泌所帶動的酬賞驅力使他們容易受刺激和興奮經驗吸引。勇於冒險、探測極限、追求感官刺激是生物擴展生命的本能,然而這種突破身體疆界的本能衝動常為青少年自身與他人帶來危險,拿生命和身體做賭注,使自己和他人蒙受無可挽回的傷害。同時,這種青少年推開成人,對己知、安全熟悉事物的對抗,是一體兩面的驅動力,它既具有破壞性也具有創造力,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在這個破壞與創新皆具的時刻與他們同在,理解並協助青少年為身體上的轉變與情感上的分離預做準備,陪伴他們度過這場生理與心理的轉化危機。
小說設計了主角參加兩場繪畫比賽的情節,這兩幅參賽的作品主題「消失的全家福」與「老鷹飛翔」的畫作具有高度象徵。不僅畫作的場景是家人曾經同遊歡聚的臺中公園,或外公陪伴、啟蒙家豪,以及放牧山羊、救護老鷹的早溪。書中提到創作圖畫的過程:
我拿起松鼠水彩筆,把爸爸的臉塗掉,努力畫成漩渦狀的圈圈,那是無止無盡的彈簧圈,爸爸變成沒有五官的人,然後我也把其他人三人的臉塗掉,那是沒有表情的全家福。
家豪對家人畫像的「毀容」又或是以老鷹的噴屎構圖、以其大便為原料基底的再創情節,都呈現作者將青少年破壞力轉為創造實踐的巧思。而校長將山羊養在校園吃草,以節省割草工資,羊大便掃起來還可以當樹木肥料的創意,其後老山羊對校園帶來歡樂卻也產生破壞的誇張書寫,除了在閱讀上呈現遊戲與想像的趣味合奏外,也驗證書中引導者對家豪,同時也是對少年讀者的提醒:「實踐創意的過程,比擁有創意更重要。」(外公語)、「創意也需要負責任。畫畫要有創意,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飯姐姐語)
盟友與搗蛋鬼們
在神話與童話作品中常見的角色原型有智叟、盟友與搗蛋鬼等,這些角色除了反應各種人物特質,也加強了故事的戲劇性。這些原型我們可視為角色必要時暫時戴上的面具,然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角色也可能換上另一副面具。
小說中的外公當然是教導並保護主角家豪的師傅智叟原型,但在某些時候,也和「雷達」、「飯太碎」兩位男孩,以及老山羊一樣承擔著盟友與搗蛋鬼的功能。少年主角在成長的旅途中需要有夥伴一同前行,他們陪伴、鬥嘴、耍寶,為主角兩肋插刀、提供建議、提醒告知,有時也需成為主角的良心,提出異議。在盟友的角色功能上,「雷達」、「飯太碎」兩位男孩十分稱職。
而搗蛋鬼原型除了是穿插歡樂場面的開心果,在抒解情節中的緊張、焦慮與衝突外,也扮演著推動主角改變與轉化的心理功能。他們是墨守成規的對立面,常藉著惡搞製造情境,提醒主角必須改變。被家豪爸爸稱為「怪胎」的外公,以及在校園遊盪破壞,在校園神出鬼沒,藏身在百年老校樹上的老山羊,都承擔著促使家豪成長轉變的角色功能。他們是情節的催化劑,總是影響他人,自己卻文風不動。因此,老山羊除了是外公淡定機智的動物象徵之外,牠也在校園中守護著原本自認是「一個無用的人,像無腦的水母」的少年家豪。當家豪經歷了這次心靈的蛻變,找回自我的同時,外公也騎著山羊回到山裡,共同完成作為師傅、盟友與搗蛋鬼的角色任務。
我就是老鷹,也得到天空了
趙曉雲問:「我真不懂,這是在畫什麼?」
「畫出我心中的願望。」「我畫的是微笑的天空。」
因為誤觸高壓電擊掉落在旱溪河岸的老鷹是家豪的自我象徵。在他細心照顧、養護受傷老鷹的這段時光,也是一段自我療癒歷程的隱喻。
小說最後野生動物協會的「鳥叔叔」為受傷的老鷹進行「器官移植」,因為老鷹飛翔需要等羽毛長好,但這要等好幾個月。
利用嫁接羽毛的方式,可以幫助老鷹回到山裡生活,等到牠自己的羽毛長出來,嫁接的舊羽毛會跟著脫落。
那麼,心靈受傷的孩子,需要等多久才能自己好起來?我們是否可以成為暫時的「羽軸」,為其嫁接斷翅,成為他們身邊的「協助見證者」,讓情感受傷的孩子感受到關懷,等他們再次發展出對人的信任,也還能保有生命中的愛、良善或其他價值。
外公離開的那天,也是放飛老鷹的離別時刻:
老鷹凝視前方,脖子往前輕輕探,便揮動大翅膀,毫不猶豫的飛翔,瞬間飛到十幾公尺外,一呼溜之間,由一陣上旋氣流帶到空中去了。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說:「真正的探險之旅不是尋覓嶄新的風景,而是擁有新的視野。」家豪沒有能力挽回父母的婚姻,也沒改變他在父親心中的地位。然而,他對自我的「重新看見」使他有了力量,將原本生命中充斥著貶抑、羞辱、自卑的成長危機轉化成創造的力量,也經歷一次「精神誕生」。如同受傷的老
本書呈現少年在精神上由鎩羽到天際翱翔的超越歷程,我想,作為預設讀者的兒童透過書中情節的起伏與幽默諧趣的角色對話,在閱讀過程中逐漸認同書中的主角,對主角在困境中的掙扎感同身受,他們和主角一起歷經考驗和難關;也在書中人物的種種情緒感受中,投射自身的遭遇,感覺到自身的體驗被知情理解。因此,閱讀本書或許不僅是兒童讀者隨情節經歷少年家豪的成長,也讓成人讀者再次喚醒內在的孩子,在角色的互動中有所體悟和省思。
【推薦序】
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完整的生命
文/薩提爾教養暢銷作家 李儀婷
崇建和耀明合作多年,從生活到創作,再從創作到生命,每每都有精采的火花展現,在在都將兩人的生命厚度展現其中。
兩人聯手的著作,從早期的教育書到心靈叢書,再到最近的童話,都呈現出單一作家所達不到的意境,因為他們兩個一個是文學領域裡的千面寫手小說家,文筆的筆鋒千變萬化,寫什麼都傳神入裡。而另一個則是薩提爾模式中的心靈推手,說出口的話宛如神喻,兩個人合作的著作,每一詞句描述都是一場藝術的展演,而想要探討的生命深度,則是一座冰山,令人讚嘆。
兩人雖然合作多年,這卻是他們合作的首部少年小說。
這部少年小說,耀明利用場景的細膩以及對話的快節奏,以文字的精準度,輕快的做出場面調度將讀者帶入節奏緊湊、對話詼諧的故事之中,而帶出的風景卻是非常細緻。
而故事的架構,崇建則以自己童年的家鄉為背景藍圖,再佐以耀明千變萬化的魔幻之筆,層疊結構出一個幽緩的故事圖像,講述的不僅是少年小說核心議題「自我認同」,更開展了更廣也更富有深度的冰山議題,在在為青春的孩子提點出自信與價值,很多時候不該交由別人來判定,而應該是「自己認定自己」。
故事情節從主角「張家豪」的父母要離婚拉開序幕,面對重視成績的爸爸想要帶走成績優異的弟弟,張家豪如何調適心裡的自卑與失落?兩兄弟的成績成了打擊張家豪自信的殺手鐧,是世俗判斷成敗的天秤兩,然而誰會得到最後真正的幸福?所有故事都無法避免的導向主角將會得到最後的幸福,然而這本書要談的遠比「幸福」還要更深更遠,端看故事中安插的伏筆與出場的人物和動物,就能知曉其企圖。
在張家豪追尋自我的過程中,作者巧妙的安排了溫暖慈藹的外公一起陪伴主人翁追尋自我的行列。
外公是個資源非常豐富的長者,在故事中亦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他看待事物總是以豐富的目光對待,面對萬事萬物也總以寬廣的姿態去面對,不疾不緩的方式,反應出外公的穩定,帶給張家豪的最直接有力的衝擊。當然,最讓家豪衝擊的是外公帶來的山羊,以及突然闖進生命的老鷹。
每一個動物的安排,作者都賦予了意義,山羊固執而不知變通,彷彿隱喻著家豪的父親看待家豪的目光總是帶著有色眼光,但轉個念,山羊的存在,彷彿也預告著家豪應該學習山羊強大的自我意識,學習看重自己。
老鷹,則象徵著自由與自信,就像白雲屬於藍天,而鳥永遠屬於自由,不該被一時的困境給迷失方向。
而我最喜歡的則是「帕加尼」一橋段的安排,從原本只是一輛車的代名詞,隨著劇情張力不斷賦予新的意義,最後成了張家豪的理想與夢想的代名詞,彷彿每個人心中都該有個「帕加尼」。
在這個世界上,幸福有很多種,不是學校的校長或老師或父母說了算,而是我們自己說了才算數,因為人生原本就不完美,但也因為不完美,才能創造完整的生命歷程。
今年夏天,讓我們跟著書中的張家豪,一起去追尋屬於我們生命中的「山羊、老鷹,還有我們的帕加尼」!
走過成長必經「天堂」路,找回內在的原力和自信
文/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羅怡君
剛好,我曾經親耳聽過崇建老師說「那件事」。當時現場聽眾全神貫注看崇建老師比手畫腳,他就像是個交響樂指揮,講到重點的時候,空氣突然炸裂開來,大家不約而同發出狂笑,等到阿建老師再次開口,氣氛倏忽變得寂靜無聲,彷彿等待下次「合鳴」的精采時刻。
這就是「那件事」的魔力。
終於等到「那件事」在這本青少年小說中現身,看似虛構的小說其實是真實情節編織起來的總和:包括山羊大嚼作業本的那件事,也包括有許許多多個如主角「張家豪」的孩子正載浮載沉中。
李崇建老師和甘耀明老師二度攜手童書創作,有別於上兩本《藍眼叔叔》、《透明人》透過故事引起反思,這本《山羊、老鷹,還有我的帕加尼》則為所有自我懷疑、暫時無法找到自信的孩子們而寫。致力推動薩提爾對話的崇建老師,累積一場場與失意孩子們、焦慮家長們的對話,在小說中勾勒出當代家庭面臨的考驗,當尚未安頓身心的大人們無法伸出援手,孩子們又該如何給自己一個機會,閉氣、下潛……然後勇敢的再次蹬出水面?
「自我認同」在青少年小說裡是經典的議題,也是每個人必經的蛻變「天堂路」,然而《山羊、老鷹,還有我的帕加尼》處處藏有黑色幽默的喜感,恰到好處的荒謬點破大人們對孩子言行的不信任、外在標籤加諸給孩子的扭曲價值觀,這些討人厭的長大瑣事未經過濾刪除,但透過甘耀明老師施展文學特殊濾鏡,能讓我們笑著看穿裸露的事實:別人給自己貼的標籤,必須自己撕除才夠澈底。
我一翻開這本小說,立刻一口氣飆完,放任自己沉浸情節中,然而第二次、第三次細細讀,更能耐住性子靜下心享受其他的樂趣。兩位功力深厚的作者,在故事裡埋了不少隱喻,從主角動物的情節就可看出端倪──羽毛受傷的老鷹、能消化有毒銀合歡植物的山羊,動物與小說中各種人物的有趣互動,充滿戲劇化的高潮迭起,不斷給讀者們點點滴滴的暗示,跟著主角張家豪經歷到最後,隨著大冠鷲盤旋向上的浮力,似乎也感受到自己身上的那股原力。
古今中外優秀的青少年小說不少,然而我最想推薦這本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背景環境不只是發生在臺灣,還替我們融入重要的在地風景,切切實實充滿臨場感,例如:颱風、河水暴漲、整治溪流,透過張家豪外公的一張畫旱溪的作品串了起來。現實生活中的河流可以是一場午後戲水尋寶的美麗時光,也能瞬間成為家破人亡的原因,正如書中所言:「生命就像是河流,你不曉得帶來的是意外,還是一堆寶藏。」
至於小說結局是什麼呢?嗯,我會說「好像什麼現況都沒有改變,卻又已經不一樣了」或許這正是崇建老師擅長的挖掘冰山,再度在小說裡施展的轉換魔力,只不過這種魔力每個人都學得會,就從這本小說開始吧!
p.s.至於帕加尼是什麼?就留給讀者們自己翻開書探索嘍!
生命裡的意外,也可以是寶藏
文/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志恆
在每個班級中,都有著一位或兩位,毫不起眼的孩子。課業成績不佳,沒什麼特殊才藝,缺乏拿手絕活,外貌長相平平,就連搞笑或搗蛋,都沒別人在行。
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就被忽略了!
而他們也早已習慣被忽略。因為,他們也覺得自己平凡到可以被忽略,從頭到腳沒一處可以拿來說嘴的。或許,在他們的人生劇本裡,注定是一生平凡無奇。平凡也沒什麼不好,只求不要更糟就可以了!
然而,生活中總是有些意外,看似一灘死水也可能掀起滔天巨浪;有人被大浪捲走,有人卻能乘風破浪、異軍突起。
《山羊、老鷹,還有我的帕加尼》是一本讀來相當過癮的少年小說。談的是一個缺乏自信且不被看好的男孩,在國小畢業前發生的奇幻故事。
原本,這男孩注定得經歷父母那烏煙瘴氣的婚姻關係,而聰明過人的弟弟的存在,又令他顯得愚蠢渺小。就在一片了無生氣的時刻,外公、山羊與老鷹這奇妙的組合,闖進了他的世界裡。
生命的意外,來得如此突然。這一切遭遇,也讓男孩有機會,學會用心體會生活,重新找到自己,看見自己的價值。
在許多小說或電影裡,都有類似「智慧老人」的角色,在主角迷惘時,聆聽他的心聲、引領他的思緒、喚醒他的力量。外公這位智慧老人是個神祕的存在,看似平凡甚至有些怪異,卻總能說出些發人深省的話語。
我最喜歡小說中,外公說的一句話:「生命就像是河流,你不曉得帶來的是意外,還是一堆寶藏。」講的是那條熟悉的旱溪,其實是在暗示讀者,當意外來敲門時,也許背後帶者無限的寶藏,端看你是否能發現?
例如,那個喜歡在課堂上搔首弄姿、展示身材、大談私事的鄭老師,對男孩而言,正是最大的意外,也是料想不到的寶藏。要不是鄭老師的眼光與賞識,男孩大概這輩子沒有機會,能在美術領域上,發揮創意,一展長才。
回想我的求學生涯中,也遇過好幾位「鄭老師」──上課時嘮叨碎唸、管東管西,喜歡自嗨的聊著自己感興趣的事。他們常被班上同學模仿或拿來說笑,還被取了難聽的綽號。然而,私底下,「鄭老師」卻是許多孩子的伯樂,是弱勢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面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