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道綽大師,唐代淨土宗僧。十四歲出家,廣習經論,尤精《大涅槃經》,嘗開講《涅盤經》凡二十四遍。後往於曇鸞大師所創建之玄中寺中,受寺內曇鸞和尚碑文所感,遂轉入淨土信仰。大師自四十八歲至八十三歲為止,每日均念佛七萬遍,是唐代初期淨土教的開拓者。
大師一生講說《觀無量壽經》二百回以上,主張不論出家在家,均以念佛為要。其於念佛時,必數小豆粒,此係我國念佛數珠之濫觴。著有《淨土論》兩卷,並依《觀無量壽經》,著《安樂集》二卷,以傳述念佛之教,為專弘淨土教旨之書。貞觀十九年四月示寂,世壽八十四。
經過了北魏太武帝與北周武帝的滅佛行動,佛門相繼遭到沉重打擊,僧人們感似世界末日來臨,相繼提出應變補救之法,道綽大師接受此末法思想,思考著佛門出路與救度眾生良方。
他努力學習各種經論,深研《大涅槃經》,研究空理,直至讀到記述曇鸞事蹟的碑文,深有感悟,決心皈依彌陀淨土,繼承並發展曇鸞的淨土學說。由於面臨當時對〈淨土〉異說頗多、百家爭鳴的形式,道綽大師寫了《安樂集》一書,力批各種異說,捍衛並發展曇鸞易行道、民眾性的淨土學說。道綽根據曇鸞的二道(難行道、易行道)二力(自力、他力)說,把佛法分為聖道門與淨土門。主張彌陀淨土在三界之上,論述阿彌陀佛是在淨土中成佛,故為報身佛,其國土為報土,中下之輩的凡夫也可以往生,這批駁了凡夫不能入報土之論。他依真俗二諦分淨土為性土與相土,就俗諦而言,淨土不妨是心外之法,在報土中為依正二報莊嚴之相土,中下之輩的凡夫以有相之法求生淨土,也必得往生。對於《觀無量壽經》臨終十念阿彌陀佛必得往生之說,道綽大師認為有宿因者,臨終十念即時可生,堅持臨終十念之說。
在那異說突起的時代,道綽大師堅持弘揚淨土宗創始者曇鸞大師的淨土學說,影響十分巨大。唐代以後,淨土宗普及於佛門,形成「佛門即淨土,淨土即佛門」局面;宋代以後,又普及於民間;至明代已「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時至今日,一句「阿彌陀佛」不僅是佛教的祝福語,也為民間家喻而戶曉。道綽大師之道可謂不孤。
大師一生講說《觀無量壽經》二百回以上,主張不論出家在家,均以念佛為要。其於念佛時,必數小豆粒,此係我國念佛數珠之濫觴。著有《淨土論》兩卷,並依《觀無量壽經》,著《安樂集》二卷,以傳述念佛之教,為專弘淨土教旨之書。貞觀十九年四月示寂,世壽八十四。
經過了北魏太武帝與北周武帝的滅佛行動,佛門相繼遭到沉重打擊,僧人們感似世界末日來臨,相繼提出應變補救之法,道綽大師接受此末法思想,思考著佛門出路與救度眾生良方。
他努力學習各種經論,深研《大涅槃經》,研究空理,直至讀到記述曇鸞事蹟的碑文,深有感悟,決心皈依彌陀淨土,繼承並發展曇鸞的淨土學說。由於面臨當時對〈淨土〉異說頗多、百家爭鳴的形式,道綽大師寫了《安樂集》一書,力批各種異說,捍衛並發展曇鸞易行道、民眾性的淨土學說。道綽根據曇鸞的二道(難行道、易行道)二力(自力、他力)說,把佛法分為聖道門與淨土門。主張彌陀淨土在三界之上,論述阿彌陀佛是在淨土中成佛,故為報身佛,其國土為報土,中下之輩的凡夫也可以往生,這批駁了凡夫不能入報土之論。他依真俗二諦分淨土為性土與相土,就俗諦而言,淨土不妨是心外之法,在報土中為依正二報莊嚴之相土,中下之輩的凡夫以有相之法求生淨土,也必得往生。對於《觀無量壽經》臨終十念阿彌陀佛必得往生之說,道綽大師認為有宿因者,臨終十念即時可生,堅持臨終十念之說。
在那異說突起的時代,道綽大師堅持弘揚淨土宗創始者曇鸞大師的淨土學說,影響十分巨大。唐代以後,淨土宗普及於佛門,形成「佛門即淨土,淨土即佛門」局面;宋代以後,又普及於民間;至明代已「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時至今日,一句「阿彌陀佛」不僅是佛教的祝福語,也為民間家喻而戶曉。道綽大師之道可謂不孤。
目錄
總序
卷首語
一、齠齡逢亂世
二、法難見真性
三、宣講大涅槃
四、研空師慧瓚
五、發心尊曇鸞
六、聲名滿西河
七、創制念佛珠
八、情寄安樂集
九、傳法感眾生
十、捨身得加持
十一、法力動至尊
十二、續法得善導
後 記
卷首語
一、齠齡逢亂世
二、法難見真性
三、宣講大涅槃
四、研空師慧瓚
五、發心尊曇鸞
六、聲名滿西河
七、創制念佛珠
八、情寄安樂集
九、傳法感眾生
十、捨身得加持
十一、法力動至尊
十二、續法得善導
後 記
序/導讀
佛光與慧燈 星雲
佛教傳入中國近二千年,高僧輩出,法雨霑霖;禪智淨範,流布南北,蔚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清流。多少棲心禪理之士,機鋒峻烈,殺活自在;多少受持妙法之僧,廓清心體,刮垢磨光。歷代經籍及《海東高僧傳》中有具體記載者,約一千七百餘人,俱能垂高明於典範,顯聖諦於法界。
可惜古籍艱澀難讀難懂,已與現代人之心靈脫節,由於古文的障礙,歷代高僧之人格光芒漸漸黮黯,佛法意境也慢慢隱晦,現代人普遍缺乏判讀古經籍之學養,即使悉心諦聽,也難以拂除文言之烏雲,識見高僧行誼,永拔生死根本,戒除貪恚愚癡苦惱的憂患,這是很可惜的!
《中國佛教高僧全集》以歷代高僧之風采再現今世為宗旨,力求現代化、白話化、小說化、真實化,將歷代高僧道範與淨行活潑呈顯,以親切通俗的面貌,溫渥現代人的心靈,期望為現代人樹立新的智慧長明燈。
《 中國佛教高僧全集》預定出版十二門一百位高僧,完整輝映各宗派及教化上卓有貢獻之歷代僧伽,以白話語彙及小說體裁忠實記傳,成為白話版的現代《高僧傳》,是我繼《佛光大藏經》、《中國佛教經典寶藏》、《中國佛教百科全書》之後,推展「人間佛教」的第四套大型叢書。希望能將蛛網塵封之高僧行誼再現當代,讓前賢的智慧燈炬普照三千世界迷茫眾生,讓聖僧的佛法光芒照亮九洲大地的黑暗角落!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佛教傳入中國近二千年,高僧輩出,法雨霑霖;禪智淨範,流布南北,蔚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清流。多少棲心禪理之士,機鋒峻烈,殺活自在;多少受持妙法之僧,廓清心體,刮垢磨光。歷代經籍及《海東高僧傳》中有具體記載者,約一千七百餘人,俱能垂高明於典範,顯聖諦於法界。
可惜古籍艱澀難讀難懂,已與現代人之心靈脫節,由於古文的障礙,歷代高僧之人格光芒漸漸黮黯,佛法意境也慢慢隱晦,現代人普遍缺乏判讀古經籍之學養,即使悉心諦聽,也難以拂除文言之烏雲,識見高僧行誼,永拔生死根本,戒除貪恚愚癡苦惱的憂患,這是很可惜的!
《中國佛教高僧全集》以歷代高僧之風采再現今世為宗旨,力求現代化、白話化、小說化、真實化,將歷代高僧道範與淨行活潑呈顯,以親切通俗的面貌,溫渥現代人的心靈,期望為現代人樹立新的智慧長明燈。
《 中國佛教高僧全集》預定出版十二門一百位高僧,完整輝映各宗派及教化上卓有貢獻之歷代僧伽,以白話語彙及小說體裁忠實記傳,成為白話版的現代《高僧傳》,是我繼《佛光大藏經》、《中國佛教經典寶藏》、《中國佛教百科全書》之後,推展「人間佛教」的第四套大型叢書。希望能將蛛網塵封之高僧行誼再現當代,讓前賢的智慧燈炬普照三千世界迷茫眾生,讓聖僧的佛法光芒照亮九洲大地的黑暗角落!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