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小孩上小學之後,就脫離文盲階段了。有一天,作者翻開小學課本、看著生字,突然聯想起相關的詩詞,「乾脆來教小孩念古詩詞吧!」但是……
仔細考察才發現,古詩詞超級不適合小學生閱讀!
你知道蓮花、秋千都很危險嗎?(詩詞中出現這兩樣,都在招蜂引蝶)
你知道蕙質蘭心、青梅竹馬、花前月下都不是好詞嗎?(結局通常都是苦戀)
果然「有些心情,長大才懂」!
作者旁徵博引了數百首古詩詞,只為了寫出一本──(X)替所有爸爸寫給女兒的詩詞情書
(○)替女兒擋掉所有壞東西的說明書
病酒、苦戀、仕途失意、嘆老傷春又悲秋、雁過也悽悽慘慘戚戚……
小孩子才背詩詞,大人活在詩詞裡!
作者以淺顯幽默的方式,在日常生活的場景中,用嚴謹(爸爸視角)的寫作態度,與所有大人分享他的古詩詞閱讀筆記。
教養小孩,真是有重重關卡。首先 #名字是給妳的第一個禮物,然後又期望小孩 #永不寂寞,漸漸長大了,又認為 #有些成語把拔懂就好……同時當個小孩眼中的大人,以及社會中的大人,我們每個人都有百轉千迴內心戲。幸好,我們都能在古詩詞中得到情(ㄑㄧㄢˊ)感(ㄐㄩ)共(ㄓ)鳴(ㄐㄧㄢˋ)。
【專文推薦】
傅月庵(資深編輯人、作家):
東西方傳統在在說明了一件事:詩是一種教養,沒有詩的人生稱不上圓滿。讀詩有益於人生,為人師長父母的,於此當無疑義。倒是「怎樣教詩?如何談詩?」是個問題。舊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那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讀(背)了再說的方式,顯然已不合時代需要。然則,你要如何讓你的孩子,讀讀詩呢?──「不用教,只要陪;不用講,只要聊」,有心陪卻不知從何聊起?有心聊卻不知如何陪?找不到敲門磚的你,就從這本讀起吧!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我覺得相對其他的國學導讀、課本延伸補充的古文書,《大人的詩塾》非常符合新課綱所謂「閱讀素養」的精神。而對於離開學校日久的成人來說,它深入淺出卻又不減知識含金量,紮實而系統地介紹了這些唐宋詩詞,談典故,引詩話,述本事。因此我樂於推薦給各年齡的朋友們,一同領略古典詩詞的含蓄、靜態與幽微。
【詩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丁名慶(《幼獅文藝》主編)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談情說愛,古人超有哏》作者)
敏鎬(「敏鎬的黑特事務所」所長/《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
陳安儀(閱讀寫作老師)
番紅花(作家)
厭世國文老師(《厭世廢文觀止》作者)
劉中薇(作家/編劇)
劉定綱(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師大台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仔細考察才發現,古詩詞超級不適合小學生閱讀!
你知道蓮花、秋千都很危險嗎?(詩詞中出現這兩樣,都在招蜂引蝶)
你知道蕙質蘭心、青梅竹馬、花前月下都不是好詞嗎?(結局通常都是苦戀)
果然「有些心情,長大才懂」!
作者旁徵博引了數百首古詩詞,只為了寫出一本──(X)替所有爸爸寫給女兒的詩詞情書
(○)替女兒擋掉所有壞東西的說明書
病酒、苦戀、仕途失意、嘆老傷春又悲秋、雁過也悽悽慘慘戚戚……
小孩子才背詩詞,大人活在詩詞裡!
作者以淺顯幽默的方式,在日常生活的場景中,用嚴謹(爸爸視角)的寫作態度,與所有大人分享他的古詩詞閱讀筆記。
教養小孩,真是有重重關卡。首先 #名字是給妳的第一個禮物,然後又期望小孩 #永不寂寞,漸漸長大了,又認為 #有些成語把拔懂就好……同時當個小孩眼中的大人,以及社會中的大人,我們每個人都有百轉千迴內心戲。幸好,我們都能在古詩詞中得到情(ㄑㄧㄢˊ)感(ㄐㄩ)共(ㄓ)鳴(ㄐㄧㄢˋ)。
【專文推薦】
傅月庵(資深編輯人、作家):
東西方傳統在在說明了一件事:詩是一種教養,沒有詩的人生稱不上圓滿。讀詩有益於人生,為人師長父母的,於此當無疑義。倒是「怎樣教詩?如何談詩?」是個問題。舊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那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讀(背)了再說的方式,顯然已不合時代需要。然則,你要如何讓你的孩子,讀讀詩呢?──「不用教,只要陪;不用講,只要聊」,有心陪卻不知從何聊起?有心聊卻不知如何陪?找不到敲門磚的你,就從這本讀起吧!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我覺得相對其他的國學導讀、課本延伸補充的古文書,《大人的詩塾》非常符合新課綱所謂「閱讀素養」的精神。而對於離開學校日久的成人來說,它深入淺出卻又不減知識含金量,紮實而系統地介紹了這些唐宋詩詞,談典故,引詩話,述本事。因此我樂於推薦給各年齡的朋友們,一同領略古典詩詞的含蓄、靜態與幽微。
【詩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丁名慶(《幼獅文藝》主編)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談情說愛,古人超有哏》作者)
敏鎬(「敏鎬的黑特事務所」所長/《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
陳安儀(閱讀寫作老師)
番紅花(作家)
厭世國文老師(《厭世廢文觀止》作者)
劉中薇(作家/編劇)
劉定綱(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師大台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目錄
【推薦序】不用教,只要陪;不用講,只要聊 傅月庵(資深編輯人、作家)
【推薦序】惟在興趣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自序】女兒禪
(一)妳的名字: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同場加映:百搭
(二)聞採蓮歌:蓮花其實很危險
#同場加映:枯荷
(三)牆裡秋千:多情卻被無情惱
#同場加映:花枝
(四)紅白花開:感覺很「新」的詩
#同場加映:老師與新詩
(五)有蝶飛來:不朽的黃四娘和被笑的王安石
#同場加映:蝴蝶
(六)囤書積財:他囤積了三萬枝牙籤
#同場加映:白居易的薪水
(七)囤樹積愁:他家種了十萬棵樹
#同場加映:雄深雅健
(八)滿身花影:妳不孤單,至少還有影子陪妳
#同場加映:愛或不愛
(九)滿城風絮:詩詞中只有三個數字有意義
#同場加映:數字詩
(十)文字考古:「喜翻」、「還睡」都是文言文
#同場加映:外來語
(十一)古人育女:女孩不呆,只是裝傻
#同場加映:禮物
(十二)古人育兒:石猴都想當萬戶侯
#同場加映:陶淵明的傻兒子
(十三)點鬼百家:「不就有讀書好棒棒」的古文怎麼說?
#同場加映:抄襲,抓到了!
(十四)酸言考古:窮酸的讀書人,低俗的土豪,古文怎麼說?
#同場加映:根本不是個咖
(十五)成語之一:難道當爸爸,連成語都要懂?
#同場加映:罪有應得
(十六)成語之二:有些成語,爸爸懂就好
#同場加映:臨深履薄
(十七)疊字之一:不是裝可愛才用疊字
#同場加映:以疊字著名的詩詞
(十八)疊字之二:庭院深深深幾許
#同場加映:朱衣神君
(十九)遙看近看:出門俱是看花人
#同場加映:早春與京城
(二十)橫看側看:遠近高低各不同
#同場加映:再看一眼
(二十一)女神之一:豬八戒與嫦娥
#同場加映:仙女的名字
(二十二)女神之二:天臺仙子與芝麻
#同場加映:鬼月
(二十三)遊戲之一:月明明月,接龍這樣玩
#同場加映:歡樂頌
(二十四)遊戲之二:百轉千迴內心戲
#同場加映:看待世界的方式
【推薦序】惟在興趣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自序】女兒禪
(一)妳的名字: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同場加映:百搭
(二)聞採蓮歌:蓮花其實很危險
#同場加映:枯荷
(三)牆裡秋千:多情卻被無情惱
#同場加映:花枝
(四)紅白花開:感覺很「新」的詩
#同場加映:老師與新詩
(五)有蝶飛來:不朽的黃四娘和被笑的王安石
#同場加映:蝴蝶
(六)囤書積財:他囤積了三萬枝牙籤
#同場加映:白居易的薪水
(七)囤樹積愁:他家種了十萬棵樹
#同場加映:雄深雅健
(八)滿身花影:妳不孤單,至少還有影子陪妳
#同場加映:愛或不愛
(九)滿城風絮:詩詞中只有三個數字有意義
#同場加映:數字詩
(十)文字考古:「喜翻」、「還睡」都是文言文
#同場加映:外來語
(十一)古人育女:女孩不呆,只是裝傻
#同場加映:禮物
(十二)古人育兒:石猴都想當萬戶侯
#同場加映:陶淵明的傻兒子
(十三)點鬼百家:「不就有讀書好棒棒」的古文怎麼說?
#同場加映:抄襲,抓到了!
(十四)酸言考古:窮酸的讀書人,低俗的土豪,古文怎麼說?
#同場加映:根本不是個咖
(十五)成語之一:難道當爸爸,連成語都要懂?
#同場加映:罪有應得
(十六)成語之二:有些成語,爸爸懂就好
#同場加映:臨深履薄
(十七)疊字之一:不是裝可愛才用疊字
#同場加映:以疊字著名的詩詞
(十八)疊字之二:庭院深深深幾許
#同場加映:朱衣神君
(十九)遙看近看:出門俱是看花人
#同場加映:早春與京城
(二十)橫看側看:遠近高低各不同
#同場加映:再看一眼
(二十一)女神之一:豬八戒與嫦娥
#同場加映:仙女的名字
(二十二)女神之二:天臺仙子與芝麻
#同場加映:鬼月
(二十三)遊戲之一:月明明月,接龍這樣玩
#同場加映:歡樂頌
(二十四)遊戲之二:百轉千迴內心戲
#同場加映:看待世界的方式
序/導讀
【自序】
女兒禪
最近看小孩練習的生字有「雪、梨、夜」,喔喔,這題我會,唐朝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同時用到這三個字:「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述一場大雪之後,樹枝全部覆滿白雪,乍看之下,彷彿是滿樹的白色梨花。但是這首詩除了開頭這四句很有點聯想的樂趣之外,也沒什麼必要教小孩念,那就算了,不念這首。我每天讀幾首古詩詞,每天陪小學生聊聊天,因此也每天上演這種內心戲:這首詩很有趣,跟妳最近遇到的事情有關,我們一起念念。這些詩都是病酒、苦戀、仕途失意、嘆老傷春又悲秋、雁過也悽悽慘慘戚戚,妳還是不要念好了。
仔細想來,大部分的古詩詞都不適合小學生念啊!為什麼呢?先回到古代文人的情境,想一下他們為什麼要寫作呢?以及,為什麼他們的作品中那麼多的愁苦呢?
西晉陸機著名的〈文賦〉中,這一段或許很切合古人的寫作心情:
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遵四時以歎逝,瞻萬物而思紛。
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
大意是文人佇立於人世之間,從自己的心出發來博覽世間萬物;將自己的情感志趣,寄託於古代的三墳五典。季節的變化,觸發他們悲歎光陰流逝;眼中的萬物,都能令他們思緒紛紛。例如深秋時,他們因草木落葉而悲傷;芳春時,則因楊柳新生的柔條而喜悅。他們心中永遠戒慎恐懼如懷霜雪,而志向卻高遠如上白雲。
看了之後心情很沉重吧?他們很難從生活中獲得樂趣啊!陸機還只是說深秋會悲傷,至少春天能喜悅。但後來的文人愈演愈烈,證明了前一句所說:四時季節不管如何變化,他們都有本事「歎逝」。例如杜甫在春天時見到「一片花飛」就傷心地認為減卻春色了。李商隱甚至以此推崇杜牧「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文人真的有病吧,不只是傷春,更要刻意、竭盡心力地傷春。
當然也是有一些快樂的詩詞,但我們從小就能琅琅上口的詩,幾乎都是愁苦的詩。例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歐陽脩對此就提出了解釋:「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不是寫詩、讀詩會讓人窮困潦倒,而是因為愈是窮困潦倒時,會花愈多心力寫詩,也更能體會人生的難處,因此能寫出更好的詩。
這麼說滿有道理的,開心時就去飲酒作樂,職場順利就更應該勤勉公事,誰還寫詩呢?只有身處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的灰心時刻,蘇軾「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孤單淒清,才會寫詩詞吧!難怪詩詞中滿是羈臣怨婦的牢騷滿腹。
所以,不要在書店看見「讓小孩愛上古詩詞」之類的書名,就興沖沖買回家。相信我,雖然這類書中收錄的都是經典詩詞,但是只要認真閱讀之後,就會發現:這些詩詞真是兒童不宜啊!
詩詞中愁悶苦澀的心情,我們長大了才懂。而且,我希望小孩一輩子都不懂。「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蘇軾這話說得有點誇張,我覺得這樣說比較合理:「當你認識了憂患,你就無法免於憂患了。」對小孩而言,我只希望這一天愈晚到來愈好。
因此,我陪小孩讀古詩詞,時常是「心懍懍以懷霜」。例如吧,不小心教了「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卻被無情惱」,她卻喜歡後面那句,為父真是懊惱。
話雖如此,陪小孩讀詩詞時都是開心的。不是都說「詩緣情而綺靡」、「詩賦欲麗」嗎?看看這些美麗綺靡的文字,聽聽小孩純真無瑕的反應,怎麼可能不開心!那些長大才懂的心情,留給大人就好。
所以,讀不讀詩詞其實也無所謂的,我只是很高興我們找到了一種愉快的相處方式。如果哪天她讀詩詞讀膩了,或許我們一起讀讀佛經也很好,例如這樣:
當了把拔就大智慧了,就懂了其他事情都不重要。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沒時間逛街因此襯衫不重要了,沒體力運動因此身材不重要了。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卽是空,空卽是色。)
然後知道,從前認為重要的事,多只是自尋煩惱。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我放空著而妳豐富著,我放慢了而妳忽然就女孩了。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我假日陪妳散步,只為了和妳多點時間相處。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菩提薩埵,菩提,覺;薩埵,有情。當我們覺有情,就菩薩了。
妳拈花了,而我微笑了,修著女兒禪,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看著妳,如觀自在菩薩,度一切苦厄。
女兒禪
最近看小孩練習的生字有「雪、梨、夜」,喔喔,這題我會,唐朝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同時用到這三個字:「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述一場大雪之後,樹枝全部覆滿白雪,乍看之下,彷彿是滿樹的白色梨花。但是這首詩除了開頭這四句很有點聯想的樂趣之外,也沒什麼必要教小孩念,那就算了,不念這首。我每天讀幾首古詩詞,每天陪小學生聊聊天,因此也每天上演這種內心戲:這首詩很有趣,跟妳最近遇到的事情有關,我們一起念念。這些詩都是病酒、苦戀、仕途失意、嘆老傷春又悲秋、雁過也悽悽慘慘戚戚,妳還是不要念好了。
仔細想來,大部分的古詩詞都不適合小學生念啊!為什麼呢?先回到古代文人的情境,想一下他們為什麼要寫作呢?以及,為什麼他們的作品中那麼多的愁苦呢?
西晉陸機著名的〈文賦〉中,這一段或許很切合古人的寫作心情:
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遵四時以歎逝,瞻萬物而思紛。
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
大意是文人佇立於人世之間,從自己的心出發來博覽世間萬物;將自己的情感志趣,寄託於古代的三墳五典。季節的變化,觸發他們悲歎光陰流逝;眼中的萬物,都能令他們思緒紛紛。例如深秋時,他們因草木落葉而悲傷;芳春時,則因楊柳新生的柔條而喜悅。他們心中永遠戒慎恐懼如懷霜雪,而志向卻高遠如上白雲。
看了之後心情很沉重吧?他們很難從生活中獲得樂趣啊!陸機還只是說深秋會悲傷,至少春天能喜悅。但後來的文人愈演愈烈,證明了前一句所說:四時季節不管如何變化,他們都有本事「歎逝」。例如杜甫在春天時見到「一片花飛」就傷心地認為減卻春色了。李商隱甚至以此推崇杜牧「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文人真的有病吧,不只是傷春,更要刻意、竭盡心力地傷春。
當然也是有一些快樂的詩詞,但我們從小就能琅琅上口的詩,幾乎都是愁苦的詩。例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歐陽脩對此就提出了解釋:「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不是寫詩、讀詩會讓人窮困潦倒,而是因為愈是窮困潦倒時,會花愈多心力寫詩,也更能體會人生的難處,因此能寫出更好的詩。
這麼說滿有道理的,開心時就去飲酒作樂,職場順利就更應該勤勉公事,誰還寫詩呢?只有身處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的灰心時刻,蘇軾「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孤單淒清,才會寫詩詞吧!難怪詩詞中滿是羈臣怨婦的牢騷滿腹。
所以,不要在書店看見「讓小孩愛上古詩詞」之類的書名,就興沖沖買回家。相信我,雖然這類書中收錄的都是經典詩詞,但是只要認真閱讀之後,就會發現:這些詩詞真是兒童不宜啊!
詩詞中愁悶苦澀的心情,我們長大了才懂。而且,我希望小孩一輩子都不懂。「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蘇軾這話說得有點誇張,我覺得這樣說比較合理:「當你認識了憂患,你就無法免於憂患了。」對小孩而言,我只希望這一天愈晚到來愈好。
因此,我陪小孩讀古詩詞,時常是「心懍懍以懷霜」。例如吧,不小心教了「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卻被無情惱」,她卻喜歡後面那句,為父真是懊惱。
話雖如此,陪小孩讀詩詞時都是開心的。不是都說「詩緣情而綺靡」、「詩賦欲麗」嗎?看看這些美麗綺靡的文字,聽聽小孩純真無瑕的反應,怎麼可能不開心!那些長大才懂的心情,留給大人就好。
所以,讀不讀詩詞其實也無所謂的,我只是很高興我們找到了一種愉快的相處方式。如果哪天她讀詩詞讀膩了,或許我們一起讀讀佛經也很好,例如這樣:
當了把拔就大智慧了,就懂了其他事情都不重要。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沒時間逛街因此襯衫不重要了,沒體力運動因此身材不重要了。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卽是空,空卽是色。)
然後知道,從前認為重要的事,多只是自尋煩惱。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我放空著而妳豐富著,我放慢了而妳忽然就女孩了。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我假日陪妳散步,只為了和妳多點時間相處。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菩提薩埵,菩提,覺;薩埵,有情。當我們覺有情,就菩薩了。
妳拈花了,而我微笑了,修著女兒禪,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看著妳,如觀自在菩薩,度一切苦厄。
試閱
(三)牆裡秋千:多情卻被無情惱(節錄)
應該每個同學都愛盪秋千吧?(我小時候是學「鞦韆」,不過古書中的確會用「秋千」,所以不是現在的課本教錯)但是古代主要是女生才會盪秋千喔。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唐玄宗天寶年間,皇宮在寒食節時會架起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玄宗說這是「半仙之戲」,然後這個習慣也流傳到民間。所以在清明節、寒食節時,有女生盪秋千的習俗,這主題的詩詞相當多。既然小學生已經學會了「秋千」、「裡外」、「多少」,念蘇軾的這首詞最好了:
〈蝶戀花〉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一句一句慢慢跟小學生解釋。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我說:「從前從前的一個春天,有一個男生出門散步,發現紅色的杏花已經凋謝,長出了綠色的杏果。然後他走到了喜歡的女生的家外面。春天是不是會有燕子?」小:「對。」
我:「他也看到那裡有燕子,而且女生家的圍牆外圍繞著一條綠色的小河。『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女生家外面還有柳樹喔,記得我們也在公園撿過柳綿嗎?」
小:「記得啊。」
我:「這時柳綿已經被風吹得愈來愈少了,但是沒關係,這個季節,到處都有又綠又香的草。」
小:「真的嗎?真的到處都有嗎?」
我:「呃……他是這樣說的。『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女生家很大,圍牆裡面有一座秋千……」
小:「把拔我有看過喔,真的有人的院子這麼大!」
我:「他這個行人站在牆外的道路上,聽著牆裡佳人的笑聲。」
小:「家人?就是我們家的人?」
我:「念起來一樣,但這個佳人是說漂亮的人或喜歡的人。她一邊盪秋千,一邊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笑聲慢慢地聽不見了,只有這個男生自己在那邊煩惱。」
小:「為什麼?」
我:「因為男生喜歡她,所以男生是多情;女生不知道那個男生站在牆外,自己盪完秋千就走了,好像很無情。」
小:「哈哈哈,『無情惱』很好笑。」
我:「我們整首再念一次……妳最喜歡哪一句?」
小:「多情卻被無情惱。」
唉,她這麼說,為父也開始煩惱了。
我後來又問女兒,妳覺得當多情的人比較好,還是當無情的人比較好?
「嗯……我也不知道。」相信把拔,當無情的人比較好。
那麼,牆外的行人,後來怎麼了?看看下面這首,難怪古人要把女兒藏好。韓偓寫了七首秋千詩,這麼愛秋千的詩人很少見:
〈寒食夜〉 唐.韓偓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大意是春風仍寒,院子中有白梅飄落如雪,樹枝上有杏花正紅。夜深時,男人手搭著秋千,四周煙雨朦朧。
男人為何晚上不睡覺,跑來秋千旁邊?他當然不是想盪秋千,肯定是想著白天盪秋千的女生吧。為什麼手要搭著秋千呢?這是類似同喝一瓶水的間接接吻的癡想,南宋吳文英的〈風入松〉可以當註解:「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想著白天的「纖手」曾經握過這秋千,香香的,引來了他這隻狂蜂浪蝶。
癡情和痴漢只是一線之隔,女孩兒要小心啊!
#同場加映:花枝
韓偓還有一首〈想得〉:「兩重門裡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嬌羞不肯上秋千。」這大概是元宵節之外,古代少數男女可以一起遊戲的場合吧。在這一天聯誼時盪秋千,真是清新愉快的活動。不過再怎麼動人的纖纖手,最好還是要勤洗手比較好。
韓偓〈想得〉中的「花枝」,當然是真正的花,花枝招展的花枝,雖然也可以借指美人,但無論如何都不是海裡的花枝。
李商隱的〈流鶯〉也寫到花枝,描述一隻漂流不定的黃鶯,無法控制自身命運,牠的鳴唱無法得到共鳴,無論是早晚風露、晴天雨天都是形單影隻,即使城中有千門萬戶,京城(鳳城)何處有牠可以棲息的花枝呢?詩人已經為春天即將結束而哀傷,真是不忍心再聽到黃鶯的叫聲。
〈流鶯〉 唐.李商隱
流鶯漂蕩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裡,萬戶千門開閉時。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不過四月的確也是捕釣海裡花枝的季節就是了,因為這首詩的最後一句「鳳城何處有花枝」,我每次經過鳳城燒臘店時,都很想吃花枝。
應該每個同學都愛盪秋千吧?(我小時候是學「鞦韆」,不過古書中的確會用「秋千」,所以不是現在的課本教錯)但是古代主要是女生才會盪秋千喔。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唐玄宗天寶年間,皇宮在寒食節時會架起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玄宗說這是「半仙之戲」,然後這個習慣也流傳到民間。所以在清明節、寒食節時,有女生盪秋千的習俗,這主題的詩詞相當多。既然小學生已經學會了「秋千」、「裡外」、「多少」,念蘇軾的這首詞最好了:
〈蝶戀花〉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一句一句慢慢跟小學生解釋。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我說:「從前從前的一個春天,有一個男生出門散步,發現紅色的杏花已經凋謝,長出了綠色的杏果。然後他走到了喜歡的女生的家外面。春天是不是會有燕子?」小:「對。」
我:「他也看到那裡有燕子,而且女生家的圍牆外圍繞著一條綠色的小河。『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女生家外面還有柳樹喔,記得我們也在公園撿過柳綿嗎?」
小:「記得啊。」
我:「這時柳綿已經被風吹得愈來愈少了,但是沒關係,這個季節,到處都有又綠又香的草。」
小:「真的嗎?真的到處都有嗎?」
我:「呃……他是這樣說的。『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女生家很大,圍牆裡面有一座秋千……」
小:「把拔我有看過喔,真的有人的院子這麼大!」
我:「他這個行人站在牆外的道路上,聽著牆裡佳人的笑聲。」
小:「家人?就是我們家的人?」
我:「念起來一樣,但這個佳人是說漂亮的人或喜歡的人。她一邊盪秋千,一邊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笑聲慢慢地聽不見了,只有這個男生自己在那邊煩惱。」
小:「為什麼?」
我:「因為男生喜歡她,所以男生是多情;女生不知道那個男生站在牆外,自己盪完秋千就走了,好像很無情。」
小:「哈哈哈,『無情惱』很好笑。」
我:「我們整首再念一次……妳最喜歡哪一句?」
小:「多情卻被無情惱。」
唉,她這麼說,為父也開始煩惱了。
我後來又問女兒,妳覺得當多情的人比較好,還是當無情的人比較好?
「嗯……我也不知道。」相信把拔,當無情的人比較好。
那麼,牆外的行人,後來怎麼了?看看下面這首,難怪古人要把女兒藏好。韓偓寫了七首秋千詩,這麼愛秋千的詩人很少見:
〈寒食夜〉 唐.韓偓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大意是春風仍寒,院子中有白梅飄落如雪,樹枝上有杏花正紅。夜深時,男人手搭著秋千,四周煙雨朦朧。
男人為何晚上不睡覺,跑來秋千旁邊?他當然不是想盪秋千,肯定是想著白天盪秋千的女生吧。為什麼手要搭著秋千呢?這是類似同喝一瓶水的間接接吻的癡想,南宋吳文英的〈風入松〉可以當註解:「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想著白天的「纖手」曾經握過這秋千,香香的,引來了他這隻狂蜂浪蝶。
癡情和痴漢只是一線之隔,女孩兒要小心啊!
#同場加映:花枝
韓偓還有一首〈想得〉:「兩重門裡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嬌羞不肯上秋千。」這大概是元宵節之外,古代少數男女可以一起遊戲的場合吧。在這一天聯誼時盪秋千,真是清新愉快的活動。不過再怎麼動人的纖纖手,最好還是要勤洗手比較好。
韓偓〈想得〉中的「花枝」,當然是真正的花,花枝招展的花枝,雖然也可以借指美人,但無論如何都不是海裡的花枝。
李商隱的〈流鶯〉也寫到花枝,描述一隻漂流不定的黃鶯,無法控制自身命運,牠的鳴唱無法得到共鳴,無論是早晚風露、晴天雨天都是形單影隻,即使城中有千門萬戶,京城(鳳城)何處有牠可以棲息的花枝呢?詩人已經為春天即將結束而哀傷,真是不忍心再聽到黃鶯的叫聲。
〈流鶯〉 唐.李商隱
流鶯漂蕩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裡,萬戶千門開閉時。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不過四月的確也是捕釣海裡花枝的季節就是了,因為這首詩的最後一句「鳳城何處有花枝」,我每次經過鳳城燒臘店時,都很想吃花枝。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