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部首的誕生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85 277
    326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但有些字套用這個原則就鬧笑話?
   ◎字面意思有時不是字面意思。「止」最初不是停,而是進!
   ◎「稅」為什麼不是「金」字旁?因為古時候徵的稅不是錢!
   ◎自古以來,應酬就是要喝酒。酬的部首「酉」就是酒杯的樣子。

   作者落合淳思是研究中國古文字的權威,
   精通甲骨文、金文與歷代字書,曾參與多部古漢字辭典的編纂工作。
   
   他不只研究字形,更關心每一個「字」背後的文化、制度與思想,
   因為,漢字的演變不只是書寫工具,更是一段段活生生的歷史故事。

   部首,是組成一個字最基本的要素。
   根據記載,部首迄今共有214種,
   其中超過80%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就已經出現。

   它們不只是分類工具,更代表著當時人們的生活、信仰、世界觀:
   例如,「犭」源自犬,但為何獅子與猿猴都有「犭」?
   「聞」是門裡有個耳朵,難道古人不是用鼻子聞、而是用耳朵?
   你每天寫的字,藏著你不知道的思考(造字)邏輯!

   ◎從生產活動中造字
    .古代王公貴族以牛、羊為祭品,所以「犧牲」二字是牛部;
   
    .官府徵收的「稅」不只有錢,
     還包含家中囤積的穀物,所以「稅」是禾部;

    從祭祀、徵稅到日常生活,古人將所做所見,
    一筆一劃記錄下來,變成我們沿用千年的文字。
   
   ◎融入文字裡的建築與自然
    古人把眼前所見都融入文字的創造,讀這些字就能看見他們眼中的天地。

    例如,「高」指兩層樓的建築,在古代,兩層樓的建築就算高。
    許多天氣現象都伴隨著「雨」,雷、雲、霧,包括地「震」。
    「行」原本是指十字路口,所以行部的字都跟道路有關,
    像是街跟衢(四通八達的大路)。

   ◎部首透露著何謂禮儀、情感與生活

    .正義的「義」為何是羊部?因為祭祀牛、羊才是正確的禮儀。
    .情、悅、怒、憎都跟心有關,古人認為情感來自於心(而不是生物學的腦)。
    .酬、醫、醜都有酒(酉),可見從古至今的日常都缺不了酒。
     部首不只是造字元素,其實是古代世界的縮影。

   臺灣教育部將所有字形彙整為《異體字字典》,
   收錄超過10萬字,其中只有214個部首,
   哪裡特別?這些部首有何代表性?

   中文的「字」不只是意義的符號,
   更透露「人」應秉持的生活、信仰與世界觀。
   讀字、寫字、用字、理解漢字之美必讀。

作者

畢業於立命館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科歷史學專業,獲得文學博士學位。目前擔任立命館大學白川靜紀念東洋文字文化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專業領域爲甲骨文字與殷代史。
  主要著作包括《甲骨文字辭典》、《漢字字形史字典【教育漢字對應版】》、《殷:中國史最古的王朝》、《漢字的字形:從甲骨文字到篆書、楷書》(以上中文書名皆暫譯)、《甲骨文字的讀法》、《虛構的故事與真相》等。

譯者

從事出版翻譯10年以上,譯作超過150本書。但比起譯作數量,更重視從作者們身上獲得的知識。希望未來能持續以這些知識為基礎,不斷拓展翻譯之路。
  譯有《我這麼生氣,全是因為他把家弄亂》、《衝突或融合,地緣政治的民族解答》(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孤獨,你好》等書。

目錄

推薦序一 來自秦國的家書/李洵
推薦序二 漢字的誕生與更迭,就像一齣迷人的歷史連續劇/高可
推薦序三 你每天都在用,但未必注意到的漢字祕密/厭世國文老師
好評推薦
前言 部首,古代世界的縮影

序章 漢字的歷史──從甲骨文到楷書

第一章 部首的歷史──從《說文解字》到《康熙字典》
1 漢字起源於視覺
2 一個字究竟有幾種寫法?
3 部首怎麼分類?
4 時間越久遠,字義越多元

第二章 源自生產活動的部首
相較於豬和雞,草食性的牛比雜食動物難飼養,所以價值更高。
過去貴族祭祀時會以牛為犧牲品(祭品),彰顯權力和財力。

第三章 依人體外表與行動造字
「止」如今多指停止,不過,最初的意思其實是前進。
它的象形是腳踝以下的足部。

第四章 由祭祀儀式獲得的權威感
「示」是祭祀用的桌子,左右兩個點的說法有二:
一派認為是肉類供品的血滴,另一派則認為是酒滴。

第五章 寫進文字裡的建築與自然
「熊」原本指火(灬)燒得很旺,那魚、鳥跟火有關嗎?

第六章 合體字的由來
4,000年前的古代中國,最貴重的金屬是青銅,
所以「金」原本指銅,直到戰國時代才用金代表黃金。

第七章 複雜字形的歷史
阜與邑放在偏旁時都寫作「阝」,但演變過程完全不同。
其實,山也曾經變形成相似的形狀。

第八章 持續中的字源研究
「片」最早出現在秦代篆書,由於沒有更古早的資料,
沒辦法確認最初的字義。有人認為是木片,也有人說是左右相反的爿。

後記 從部首了解人類社會的起源
參考文獻
部首索引

序/導讀

前言 部首,古代世界的縮影
  漢字部首被安排在小學教育的國語課程中,相信很多人都是在這時學到部首。
  但是,如今部首僅剩下分類漢字的功能,在閱讀或書寫時,鮮少會意識到部首的存在。從實用層面來看,也只有查閱字典,或是在電話中說明某個漢字時,才會用到吧?
  然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部首其實具有更龐大的功能。古代創造文字的時候,部首都與該文字的意思有關。
  舉例來說,「橫」的部首是木,原本指橫向卡住門的木製門閂,後來人們才賦予這個字橫向的概念,所以對現在的我們來說,才會難以理解為何橫字的部首是木。
  同樣的,「測」的部首是水,原本的意思是測量河川水深。後來,這個動詞也用在其他測量行為上,如今才讓人難以明白為何測字的部首是水。
  除此之外,本書還將介紹為什麼縮的部首是糸、輕的部首是車、旗的部首是方,以及為什麼雇的部首不是戶而是隹等。
  目前部首共有214種,而確立這個數目的歷史並不久遠,大約在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之間。但是,漢字的歷史非常古老,而這214種部首中,超過80%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就已經出現。
  因此,漢字部首並不只有字面上的意思,還反映出古代人們的生活、文化、社會與制度等。舉例來說,貝這個部首主要用在與財貨有關的文字,這是因為古代中國將貝(寶螺)當成貴重物品交易;广的形狀則像是缺少了一面牆壁的住宅,這其實代表王宮,也就是王在建築物中望向屋外的臣子們,反映了「天子南面」(按: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帝位面朝南方)的制度。
  本書序章與第一章將簡單描述漢字與部首的歷史,第二章起會從214種部首中,深入探討較常用的部首,彼此間有關聯性的部首會一起介紹。至於較少見的部首,則會在各章結尾的小單元簡單說明。
  每個部首都會說明其形成過程、意思與歷史上的變化等,也會介紹使用該部首的文字。如此一來,即使現在的字面含意已經與最初完全不同,相信你應該也能夠理解一個字的結構。此外,許多部首和文字都與當時的文化、社會有關。
  認識漢字的部首,不僅可以了解其背後的含意,還能一窺漢字形成的過程與古代社會文化等,本書想傳達的就是部首如此有趣的一面。

試閱

第四章 由祭祀儀式獲得的權威感

  除了人本身之外,漢字部首也有一部分是源自人類所打造的各種用具。一般農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飲食、衣著和住所,所以這類部首包含衣(⻂)、皿等。
  而對統治階級的人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軍事與祭祀。軍事是維持統治體制的關鍵,所以相關漢字也反映了這方面的文化,不少武器都成為了部首。畢竟,他們必須利用武器防範內憂外患。
  祭祀對統治者來說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共同的信仰不僅能凝聚社會的向心力,也能藉由祭祀儀式獲得的權威,從精神方面支配百姓。因此,漢字中也有許多部
首,都與祭祀禮儀的器物有關。

.衣(⻂)──「裏」面藏著衣服
  衣作為部首所造的文字,都與衣服有關,像是襟、袖、裸、裝等。
  舉例來說,「補」本來指修補衣服,後來多了彌補的意思;「被」原指睡衣,後來才變成被子,並進一步用於被動行為;「製」的原義裁布、製衣,後來才泛指所有的製造。
  「複」的原義是穿上多層衣服,後來出現重複、複數等意思;「襲」根據研究,推測最初應該也指穿著多層衣服,後來卻直接變成繼承、承襲,並進一步衍生為攻擊;「裕」指有多餘衣服,所以才延伸出富足、游刃有餘等意思。
  或許是因為衣的古代字形中有空隙,所以古人有時會將聲符放在中間。例如:「裏」將衣拆成兩個部分,擺入聲符里,原指衣服內側,泛指深處、裡面。

.糸──綠與紫,都是布的顏色
  以糸為部首的文字非常多,包括絹、織、紡、綱等形聲字。其中有許多文字,如今都能運用在更廣泛的場合。例如:「結」原指收束,後來大量用在結合、締結等意思上;「縮」本來專指布縮水了,現在已經廣泛運用於任何事物;「約」則從把絲線串聯,衍生為整理、收拾,後來又進一步用於協議等意。
  其他如綠、紫、紅等,原本指各種的布料,後來才當作顏色名稱使用。
  而字義已經大幅改變的文字,例如:以申為聲符的紳,原指貴族的大型腰帶,後來則代稱貴族。隨著貴族制度衰退,後來的官僚與地主也被視為「士紳」。
  「經」原本指被織布機縱向撐開的線,由於必須先設縱線,再穿入橫線,所以縱線被視為核心,而有了經典一詞,指重要書籍。後來與代表橫線的緯分別用在經、緯度。
  「紙」比較特殊,在西元以前的時代,紙的原料是細纖維狀的物品,其後原料改為植物。紙字的字義偏離其部首,並不是因為文字本身的意義改變,而是技術革新導致所指物質不同。

.皿──盤與盆,都是裝水的器皿
  「皿」最初的意義並非現在普遍認為的盤子,而是有一點深度的缽狀容器。
  皿一開始多用於會意字中,例如:盡據推測是用手清洗吃完的皿,或是將皿中的食物吃乾淨;益是由皿與代表水滴的小點組成,指在皿中加水;監是人窺看裝滿水的皿。
  後來,皿也開始用於形聲字中。例如:以成為聲符的盛,原義是用食器裝滿穀物,如今泛指盛、裝,並衍生為繁盛。
  以般為聲符的盤,原本代表裝水的容器,據推測應該是用餐過程中,用來洗手用的容器(如洗手碗),後來也用在形狀相似的棋盤、算盤等,如今也能指根基。
  盆同樣是裝水的器物,現在指可以裝水或其他物品的圓形器皿,在日本則指指淺底容器,更接近托盤、菜盤。此外,日本盂蘭盆節(按:祭祀祖先的節日,通常於八月中旬舉行),源自於梵語ullambana,已脫離器物含義。
  盟則反映了古代的禮儀文化。締結盟約時,人們會將祭品的血倒入器皿,並以交杯的方式飲下對方杯中的血,這一儀式便稱為盟,後來才轉指盟約。

.酉──醉酒後清醒
  酉在商代就已經被作為部首造字,起初多為會意字。例如:配代表將酒分配給祭祀參加者;尊指雙手捧著獻給神明的酒,上方的酉後來演變成表示酒發酵的酋。
  酉在形聲字中也與酒、飲酒有關,如酌、醉、醒、酎(按:音同宙。指經過多重加工而釀成的醇酒)等;以州為聲符的酬,原本指勸酒,後來才引申為回報(如報酬)。
  由於古人在儀式中會用到酒,所以以酉為部首的文字其實相當多見。
  比較特別的像是「醫」,這是因為醫療時會用到酒,所以就以酉為形符(聲符為殹)。古代的醫療也與巫術脫不了關係,所以當時還有異體字毉。
  酉的字義不斷擴展,因此後來也用在與發酵有關的文字,像是酢(正體為醋)、酵、酸、酪等。此外,「酪」如今雖然泛指乳製品或相關產業,但最初是指馬乳或牛乳製成的酒。

第八章 持續中的字源研究

  漢字歷史比甲骨文還要久遠,長達4,000年之久。但是,最初研究漢字結構的卻是東漢的《說文解字》,距離漢字出現已經過了約2,000年。這段期間,字形、字義等變化實在太多,所以《說文解字》的分析與資訊未必完全正確。
  身處現代的我們雖然已經能夠解讀甲骨文,但是有些字形早在這個階段就已經產生過變化,某些文字甚至有多種用法,所以其起源難以判斷、眾說紛紜。且由於比甲骨文更晚出現的金文、篆書等,比較容易解讀,因此也有不少論述受後世字形影響。

  .身:身有身體、懷孕等意思,學者們對於何者才是其原義並無定論。但根據近代發現的甲骨文字,普遍認為是懷孕後腹部隆起的模樣,所以此字源於懷孕的說法較為有力。
  不過,在甲骨文的文獻中,有出現與疾齒(牙齒不適)、疾目(眼睛不適)等詞相同結構的「疾身」。也就是說,身既不是指身體,也不是指人懷孕,而是表示人體某個部位的文字。
  後來之所以被用來表示懷孕,恐怕與近代學者一樣,都將其誤解為懷孕後腹部隆起的模樣,從用法來說屬於借形。
  身作為部首時與身體有關,但是功能上與肉部重複,所以數量很少。其中,腹字的形符也是後來才加入偏旁。

  .用:有學說認為,用的字源是會意字,但是自商代起,其字形結構便無法拆解成其他字,因此應將其視為象形字。至於象何者之形,有木柵欄、銿(鐘)、桶子等說法。
  由於自商代以來,用便一直假借(借字)為使用之意,所以很難判斷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的。
  以用為部首時,通常不作形符使用,大都將只是將類似形編入(如甫)。

  .气:气與乞是同源字,但是何者起源較早則尚有爭議。商代時指收到貢品,此用法與迄(到達)的初文乞相符。但是,後來則多指氣體的狀態、現象,並以气為部首,因此有學者認為後者這才是其字源。
  气與乞(迄)兩者字義毫無關聯,所以其中一個必然是原義,另一個則是轉用。雖然如今仍未有定論,不過既然乞(迄)這個用法較古老,那麼它很可能更接近起源。順帶一提,商代表示貢品堆積的文字,是相當抽象的屏。
  兩者字形在隸書時才有明顯區別,在這之前气與乞都兼具兩個意思。其中,氣實際上是以米為形符、气為聲符的形聲文字,原指贈送食物,後來透過假借才轉用為氣體。

  .丨:只要文字中有特別長的縱向筆畫,就會被編列於丨部,例如「中」。
  而「中」字其實是獨立的象形字,原本指朝不同方向飄揚的特殊旗幟。
  其讀音(按:丨音同滾)同樣是在《說文解字》問世後才決定的。有一說認為,這是因為丨看起來像棍棒,所以依棍的讀音稱呼。

  .亠:亠是最新的部首,連《說文解字》也未記錄。楷書為求方便,將京、交等字編入亠部,從字形來看就像鍋蓋一樣。
  順帶一提,《說文解字》將京、交視為獨立的部首,兩者字源分別是建築物,以及小腿交錯的模樣。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750587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