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為愛立界線:愛人,亦不忘我(Good Boundaries and Goodbyes:Loving Others Without Losing the Best of Who You Are)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224
    32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 《紐約時報》暢銷榜冠軍常客——麗莎.特克斯特 暖心著作!


關係美好⋯⋯直到不再美好

你是否曾經想過:「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必須有所改變」?
或是:「我已經嘗試一切去修復這段關係,但沒有任何效果;我擔心我正在變成一個連我自己都不喜歡的人」?
甚至是:「我愛這個人,但這段關係真的快讓我撐不下去 了」?

你已聽取所有的建議,但逐漸意識到:如果對方不願意改變關係中那些破碎的部分,你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單靠自己修復一切。那接下來怎麼辦?

多年來,我一直掙扎於這些問題,乃至更多。我在個人層面上深刻理解這種與功能失調的關係。雖然你的情況細節可能與我不同,但我想成為那位以同理心陪伴你的朋友, 向你展示設立界線並不是不愛,說再見也不是不符合基督教義。實際上,這些可能是你需要完全接納的缺失部分,以便能好好地愛人且在過程中不迷失自我。

我想你會很欣慰地發現,界線不單是個好主意——它們是上帝的智慧。當我們一起面對這些困難話題時,我會一路陪伴你。你最在乎的就是挽救這段關係,並讓它變得更好。但你終於明白:如果對方不想改變,你根本無法改變他們。現在的狀況反倒使你開始暗自懷疑,是否自己才是那個瘋了的人。朋友, 你可能心碎欲絕。你可能悲傷不已。你可能感到恐懼,甚至憤怒。你可能執著於想要修復那些不在你能力範圍內可以修復的事。但你並沒有發瘋。如果你聞到煙硝味,那必定有火。而在這個時候,唯一合理的選擇就是——要麼滅火,要麼遠離火場。

設定界線是不愛或自私的表現嗎?當一段關係已不再安全或無法持續,基督徒是否仍被呼召堅持下去?
麗莎.特克斯特在面對自己的關係困境時,也曾問過這些困難的問題。但在經過數千小時的密集諮商和深入的神學研究後,她對健康關係有了全新的理解。現在麗莎比以往更加致力於在不失去自我的情況下好好愛人。她希望幫助你也能做到這一點。在本書中,麗莎將幫助你:

• 理解實踐健康界線時應記住的五大關鍵要素。
• 根據對方對這份關係的負責程度,決定他們能夠獲得你多少個人和情感上的接觸權限。
• 擺脫被錯誤解讀或被操控的經文所誤導與情緒綁架,從而終結不健康的人際互動模式。
• 透過實際的對話範例和實用策略,打破無效界線設定的惱人循環,幫助你有效溝通、維持並實施更健康的互動模式。
• 當一段關係從困難轉變為具破壞性且無法持續時,能夠無愧地說再見。
• 從麗莎的基督徒諮商師吉姆.克雷斯獲得值得信賴的專業建議,他在整本書中提供寶貴的心理治療智慧。


好評推薦:

「真希望在我剛踏上跟隨耶穌的旅程時就有人能送我這本書。過去的創傷經歷讓我情感受傷,致使我不知如何設立健康的界線,也不懂何時該說出必要的再見。結果,我經歷許多人際關係的破裂,帶來諸多的痛苦,而這些其實可以透過運用本書中來之不易的智慧加以避免。在《為愛立界線》中,麗莎深入闡述重要的原則,並拆解許多有害的迷思,幫助我們透過設立健康界線與接受必要的再見尊榮上帝,並在生活中茁壯成長。」——克里斯汀.凱恩(Christine Caine ),A21與Propel Women創辦人

「在這個時常談論界線的世界裡,麗莎溫柔地引導我們理解:為什麼界線對我們渴望的愛與關係至關重要,同時教導我們如何正確地設立界線。她將界線從一種令人感到受限的概念重新詮釋為真正出於愛的行為,讓我們能夠以愛心、健康且合神心意的方式處理人際關係。如果你曾感到自己陷於被最愛的人利用與將他人拒於門外以避免受傷兩個極端之間,《為愛立界線》將為你提供實用且符合聖經原則的指引,幫助你在愛的基礎上設立健康的界線,而非走向極端。」——喬丹.李.杜利(Jordan Lee Dooley),《華爾街日報》暢銷書作者

「麗莎再次展現她的專長,溫柔地引導我們面對一個艱難但每個人都必須做出決定的課題─人際關係中的界線。如果你和我一樣,光是談到界線這個話題就會感到緊張與害怕,那麼《為愛立界線》就是為你而寫的。麗莎透過她自身的生命旅程為我們帶來鼓勵。我讀完最後一頁時忍不住落淚,那是因為我看見了希望與鼓舞─那些經過與艱難界線對話後會變得更健康的關係。謝謝你,麗莎,幫助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本書!」——傑米.艾維(Jamie Ivey),暢銷書作者、《The Happy Hour with Jamie Ivey》播客主持人

「《為愛立界線》充滿了聖經的真理與治療性的智慧,幫助我們應對最複雜的人際關係。界線不僅僅是個好主意,而是來自上帝的智慧。這或許是麗莎迄今最重要的一個信息!」——珊卓與安迪.史丹利(Sandra and Andy Stanley),北點事工

「對許多人而言,『界線』就像一個忌諱詞。這是我們許多人覺得極度不自在去談論的事情,但卻也是我們許多人在維繫良好關係時迫切需要的。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雖然這可能不是最容易接受的信息,但如果你願意挑戰自己,突破壓力和痛苦,我向你保證,《為愛立界線》將成為一個幫助治癒和恢復的重要工具,為你的生命帶來真正的轉變。」——麥可.陶德(Michael Todd),轉化教會主任牧師、紐約時報暢銷榜冠軍作家

「麗莎.特克斯特精心撰寫了一本能夠療癒受傷心靈最深處的書。她為我們帶來一本生活指南,教導我們如何在痛苦與應許的張力中前行,彷彿是我們一直渴望釋放的那一聲長嘆。」——卡洛斯.惠特克(Carlos Whittaker),《人類之道》作者暨《人類的希望》播客主持人

「麗莎的文字帶著赤裸真誠,令人震撼,也讓人深感滿足⋯⋯她舉出許多有害關係的實例,幫助我們辨識其中的警訊,也提供了實用的方法來建立界線⋯⋯這是一本能帶來生命轉變的書。」——金伯利(Kimberly)W.

「長久以來,我一直誤以為,設立界線是不符合基督品格的謬論。麗莎關於界線的智慧,對我而言是一場顛覆舊有觀念的啟示,是禱告的回應,也是心靈的療癒良藥。」——勞倫(Lauren)R.

「這本書以智慧、關愛且真心為你考量的閨蜜語氣寫成,我幾乎每一頁都畫了重點!⋯⋯我甚至忍不住對自己朗讀書中的一些片段,因為內容實在太有深度了。」——莎娜(Shanae)G.

「多麼珍貴的一本書啊!麗莎的文字浸潤在無數深入研讀上帝話語的時光中,並經歷現實生活中恩典與憐憫的反覆琢磨。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對界線的錯誤觀念,帶來極大的益處」——梅蘭妮(Melanie)P.

「麗莎以真摯、坦率且充滿感情的筆觸分享她的經歷、功課和傷痛,她做得非常出色。閱讀她的文字讓我感到被看見和被理解,這是極少數作者能做到的。我非常感激她願意與我們分享她人生中的痛苦和喜悅。我迫不及待想把這本書送給我的摯友們,希望它能像幫助我一樣幫助他們。」——艾米(Amy)H.

「麗莎在這本書中的言辭和基於信仰的觀點,幫助我在生活中建立一些我原未意識到需要的界線。這份鼓勵對我來說是一種祝福,也讓我能夠強化那些最親密的關係。」——侯評(Hope)H.

「這本書是為那位心胸敞開,但需要一些指引,以知道何時該說不、如何無愧地設立界線,以及在艱難時刻該說什麼話的女孩而寫。麗莎總是提醒我要守護好自己的心,也教我如何真正榮耀我們的上帝。」——薩納茲(Sanaz)W.

作者

麗莎.特克斯特(Lysa TerKeurst)

是「箴言卅一」」事工(Proverbs 31 Ministries)的總裁,也是超過廿五本書的作者,包 括 《與不順心的人生,和好》(It’s Not Supposed to Be This Way) 以及 《寬恕無法釋懷之事》(Forgiving What You Can’t Forget)和 《不速之客》( Uninvited),這兩本書均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她常在家中農莊的餐桌前寫作,現居北卡羅來納州。歡迎透過 www.LysaTerKeurst.com 或社群媒體 @LysaTerKeurst 與她聯繫。

譯者

許真

MA, CCISM, 危機、悲傷與創傷輔導顧問,美國國際重大事故壓力基金會( ICISF)「危機事故壓力處理」 (CISM) 認證培訓師,現任舉手網絡秘書長。喜愛親近大自 然、認識各地文化、看電影。

目錄

序言:沒有愛,我們無法設立好的界線/XI

1. 你沒瘋(你可以愛他們,但你無法改變他們。)/1
2. 為我們一直在掙扎的張力命名/15
3. 問題不在於問題本身,而在於問題所代表的意義/29
4. 上帝非常重視界線被侵犯的問題,我們也應該如此/41
5.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61
6. 他們可能永遠不會將你的界線視為一件好事/83
7. 他們說的話,你不一定要放在心上/101
8. 試圖讓別人開心不應該成為你對健康的定義/121
9. 我到底在害怕什麼?/143
10. 告別是否真的有可能是好的?/163
11. 我不是在逃避,我只是選擇接受現實/177
12. 無數的小葬禮/199

結語:一本聖經,一枚戒指,以及一位永不離棄我們的上帝/213
當界線受到質疑時可以尋求的智慧/221
獲得你需要的幫助/235
關於虐待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項/237

致謝/241
註記/243
關於作者/247

序/導讀

序言

沒有愛,我們無法設立好的界線

嗨,你好。我有好多話想在這本書的開頭寫下,為本書營造合適的氛圍。我真希望此刻能親手遞給你一杯你最喜歡的咖啡,替你輕輕蓋上一條毯子,把一盒面紙放在我們面前的桌上,播放合適的背景音樂,然後和你聊聊彼此最近的生活點滴。

我多麼希望可以面對面和你談這一切。或者至少,能親手寫封信給你,在信裡告訴你這些話。有一種深刻的人性元素,我不希望它淹沒在這黑白的頁面與電腦字體之間。我們都在現實生活的中途打開這本書,努力摸索那些在我們珍惜的關係中有效與無效的方法。

人際關係總是在變化,就像呼吸般進出我們的肺部,前一刻因深刻的連結而擴展,下一刻卻可能因誤解而萎縮。人際關係既美好又充滿愛,卻也夾雜著挫折與焦慮,還有我們在每一次擁抱他人時所帶入的種種情緒。當我們所愛的人靠近我們時,他們也接近了我們的問題;而我們也不得不面對他們的問題。

隨著彼此敞開心扉,連結越深,我們變得越脆弱;我們越脆弱,內心那些柔軟的地方便越容易曝露。這種曝露充滿風險。當我們敢於如此坦然被了解時,就冒著被深深傷害的風險;當我們敢於懷抱希望時,就冒著遭遇深切失望的風險;當我們敢於全心付出時,就冒著被徹底利用的風險;而當我們敢於為迎合別人的需求而改變自我時,就冒著在這過程中迷失自我的風險。

愛與被愛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傷害他人與被傷害,則是我所體驗過最可怕的感覺。

你我都明白這一點。以不同的方式、與不同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我們都曾體會過愛與心碎的複雜面向。

我們憧憬最美好的結局,也害怕最糟糕的情況,並不斷嘗試找出如何正確經營關係的方式。我們圍繞著所愛的人築建人生,而所愛的人也圍繞著我們築建人生。

我們歡笑、連結、疏離、爭吵、和好,時而順利前進,時而漂泊不定,最終又回到彼此身邊,並感慨能與對方相伴是多麼幸運,直到我們傳訊給諮商師一個心碎的表情符號,並寫道:「現在需要幫助⋯⋯狀況不妙。」或者,也許我們用了其他的字眼或表情符號但實在無法在這本書中一一列出。

現實生活並不像賀曼(Hallmark)聖誕電影的情節那麼美好而奇妙。

這些電影裡的人似乎總是沐浴在可預測的祝福中,事情總能華麗地圓滿結局。他們不需要設立長期界線,因為根本不存在持續的困難。一旦故事開始朝好的方向轉變,劇情就會一路順遂直到片尾字幕出現。

上週在看了太多這類電影後,我傳了一則訊息給我的朋友,試圖修正這些不切實際的劇情。

內容是這樣的:

開場場景:雪花輕柔飄落,鎮上的人們歡笑、滑冰、共享節日氣氛。一位女孩在忙碌中為顧客服務,身旁人人歡樂,唯獨她被無理又刻薄的老闆壓榨。她顯得心神不寧,彷彿在尋找某樣遙不可及的東西。就在此時,一位拿著吉他、態度自信、略帶名氣的男子出現─其實他是來自遠方王國的祕密王子。她一時慌亂將水潑到他身上,他卻為她寫了一首歌。他們墜入愛河。
結尾場景:她成為公主。

但遺憾的是,我們都清楚這不現實。人生不會像禮物一樣被綁上一個漂亮的緞帶。所以,劇本其實應該是這樣的:

開場場景:同樣的開場場景,但⋯⋯她把水潑到那個男人身上,他當場大發雷霆,不但不留小費,還試圖讓她被炒魷魚。她回家一路咕噥著這傢伙有多混蛋。另外,他的城堡正面臨法拍,不久後他就在同一家餐廳當起了服務生。而她逐漸升職成為經理,靠自己闖出一片天。由於他每晚結帳時處理得很不負責任,她不得不設立界線約束他。後來她發現一些問題,最終解僱了他,因為他偷了收銀機裡的錢。
結尾場景:她買下那座城堡,邀請朋友們過來一起討論他到底哪裡出了問題,以及他怎麼會下手偷竊!但在結尾之後,她一遍遍地反思,仍然希望事情能有不同的結局。

顯然,賀曼短期內不會找我寫劇本。

但我急切地想要處理一個我認為長期以來在我關係故事線中缺少的重要元素:良好的界線。

現在,我想直視你的眼睛,說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離開他人,而是教你如何以正確且健康的方式去愛人。這本書旨在幫助我們溝通適當的界線與範疇,讓愛能夠保持安全並且持久。界線的目的不是將愛推開,實則恰恰相反。設立界線是為了在我們真的很想好好愛周圍的人的同時,不會在這個過程中迷失自我。良好的界線幫助我們保存內心的愛,即使有些關係變得難以維持,也能讓我們在面對不得不接受告別的現實時保有那份愛。

在這本書中,我們會誠實檢視內心,以及我們投入心力的關係中,哪些是健康的,哪些不是。有時候,要分辨什麼是健康的並不容易,因此尋求屬靈的建議很重要。而在更複雜的情況下,例如:成癮和虐待問題,則需要尋求具備專業訓練的人協助。

但我們不能縱容自己和他人的不當行為,然後將其稱之為愛;我們不能容忍破壞性的模式,卻說那是出自愛;我們也不能以在關係中忠誠和忍耐為榮,但其實是在助長違背上帝對愛的定義的行為。請清楚聽見我的心聲:這本書的目的絕不是要迅速指出別人的問題,而忽略誠實面對自己。我們需要檢視自己的動機與思維模式。

這段信息並不是要鼓勵人們迅速、草率或不經深思熟慮地離婚。《箴言》第十五章廿二節提醒我們,集眾籌謀大有智慧。同樣地,這段信息也不是鼓勵人們在事情變得困難或對方正經歷艱難時,就輕易放棄他人。

但我們也不需要將擺盪的鐘擺推向極端,以至於不論如何都要留在一段具有破壞性、有毒或是虐待的關係中。正如你將會很快看到的,界線應幫助我們避免極端,並更接近上帝為關係所設計的那種愛。

愛必須誠實。愛必須安全。愛必須尋求每個人的最大利益。

愛必須尊榮上帝,才能經歷人與人之間最甜美連結所帶來的完全與自由。

事實上,每當我閱讀《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四至七節時,總會被提醒上帝對愛最純粹的心意。以下是我在筆記中記下的、從這些經文中我想要銘記的內容:

愛不羞辱人。
愛不會為了縱容自私而合理化錯誤行為。
愛不會頌揚邪惡。
愛需要真理。
愛帶來尊重、仁慈與憐憫。

當我們踏上這段旅程時,讓我們謹記良好界線的真正目的:界線保護正確的愛,並幫助我們防止功能失調摧毀這份愛;界線幫助我們說出該說的話,做出該做的事,並確立什麼是可以接受的,什麼是不可以接受的。愛應該是讓我們凝聚在一起的力量,而不是將我們撕裂的原因。

而且,請記得:若沒有愛,就無法設立良好的界線。從憤怒和苦毒出發設立的界線只會導致控制和操縱。將界線作為懲罰而設立,只會讓我們自陷囚籠。但是從愛出發設立的界線能為關係提供深度成長的機會,因為真正的連結在健康和誠實的安全環境中才能蓬勃發展。

我想,在經歷一場非自願的離婚後寫這本書,內心最害怕的是別人可能會覺得我很想推開他人。但事實並非如此。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深愛我生命中的人。我深知因缺乏界線而導致的關係崩潰多麼具有破壞性。我知道當另一個人的選擇一次又一次令你心碎,你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的那種癱瘓感。我體會到明明知道事情必須改變,但對方不配合這些必要的改變時,那種感到束手無策的挫折感。因此,儘管有些關係會因為無法持續而不得不從設立良好界線走向道別,但你不必變成一個你本不該成為的人。

當我們受傷時,良好的界線和道別能幫助我們不陷入持續受傷的狀態。

本書旨在幫助你發現:良好的界線可以為最真實、最純粹的愛,在我們的關係中蓬勃發展鋪平道路,而這些關係組成了我們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最渴望的。

隨著我們在書中逐步學習如何建立良好的界線和道別的藝術,我為每章的結尾設計一個名為「現在,讓我們實踐」的單元,總結我們閱讀和學習的重點,並提供一些反思問題和經文讓我們在前進時思考。請記得:這不僅是一段供閱讀的信息,更是我們需要坐下來花時間去理解、思考、在禱告中消化的內容。如果我們想要真正的改變,就必須邁出關鍵的一步─付諸實踐。

對你的生活來說,這可能不是最容易實踐的信息,但它可能會是你邁向情緒健康和改善人際關係中最有價值的一步。而這最美好的是,你並不孤單。我會與你一起,信靠上帝,帶領我們走過每一字、每一句,踏出每一步。你還會聽到我的基督徒諮商師吉姆‧ 克雷斯(Jim Cress)的聲音,他會在書中不時提供治療性的見解。

試閱

CHAPTER 1

你沒瘋(你可以愛他們,但你無法改變他們。)


「你無法在一次次被破壞的情況下建立信任。」這句話伴隨無法抑制的悲傷湧向我,撞擊我內心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我在心中不斷掙扎,一會兒想要大聲喊出這句話,一會兒又想將它吞回肚子裡。

在此之前,我只能將這句話寫在我的日記裡。但後來,在一次不經意而刺痛的坦誠時刻,我終於說出口了。先是對我的心理諮商師說,接著,對那個與我結婚近三十年的男人說出了這句話。

「你無法在一次次被破壞的情況下建立信任。」這句話如同一記重擊。有時說出真相令人痛苦,但更痛苦的是面對真相卻選擇否認。

我愛他。我珍惜我們那些長時間的對話,不論是談人生、談愛情,甚至是那些日常瑣事,這些都曾拉近我們的連結。當一切還正常時,我認為這段關係會永遠是我生命的重要部分。然而事情開始改變、惡化,最終將一切顛覆。謊言比真相更常見。第二次機會變成第三、第四,甚至是第五十次機會,只為了以真相糾正錯誤。

承諾曾被提出。

也曾在一段時間內被遵守。但就在我以為我們有所進展時,承諾再次被打破。

問題在於,信任是極其脆弱的東西,重建起來非常困難。挫折是殘酷的,意外的傷害令人無法承受。而一旦被扭曲到斷裂的地步,那一片片反覆碎裂的信任,就如同刺入人心的匕首。

我渴望我們的婚姻能健康、茁壯,然而現實卻告訴我:必須做出改變。

成癮又回來了,伴隨著對明確界線的再次侵犯。我無法忽視,也無法假裝一切安好。每次看到新的證據,胸口的劇痛與腦海中刺痛的回憶讓我不禁退縮。我的心理諮商師稱這些為「觸發點」。每當被觸發時,我彷彿被帶回那段對成癮一無所知的時光。我不理解成癮竟會讓好人做出可怕的事情。我以為自己快要瘋了。

再一次看到成癮的證據時,恐怖的警告在耳邊嘶吼:「你不安全,一切又重演了。全都是謊言。你快要措手不及了。你撐不過這次的!」

我搖了搖頭,整個身體捲縮成一團,從心底爆發出哽咽。我已經傾盡所有的愛與寬恕,然而這還是不夠。給予的愛是極致的美好,而接受的愛是如此令人滿足。但要讓愛成為真實且長久,就必須建立在信任的安全基礎上。沒有信任,愛終將枯萎。所以,我不得不說出那句話:「你無法在一次次被破壞的情況下建立信任。」

當我說出這些話時,我感覺彷彿在宣告自己人生中最慘痛的失敗之一。我曾經錯誤地認為:作為一個基督徒就必須無論如何都相信最好的一面;認為設立界線是不仁慈的;認為無論如何都要維持一段關係是高尚且值得讚揚的。我現在不再這樣相信了。

我現在相信:我們必須尊崇那些能榮耀上帝的事。在這樣做的同時,我們不應將愛與寬恕的美好誡命,拿來與縱容和掩蓋那些不榮耀上帝的惡事混為一談。當某人不光彩的行為讓我們不得不離開時,我們應該認真思考。

我的諮商師吉姆.克雷斯曾經在我與他的臉之間舉起一個枕頭。他說:「當你對這個人說話時,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先通過成癮物質這道關卡。你並不是在和你所愛的那個人對話。」

我知道吉姆說得對。我一直試圖與那些非理性的物質進行對話,而這些物質只容許我成為共犯或敵人。共犯會被操縱,敵人會被欺騙,無論是哪種情況,在操縱和謊言中都沒有愛。愛呼吸著信任的氧氣。在成癮的缺氧掙扎中,愛苦苦掙扎,最終窒息。

雖然成癮的物質不是我選擇的,但這次畫下不可再跨越的界線的人是我。然而,在內心深處,我知道這道界線最終仍會被跨越,就像之前的無數次一樣。

他眾多成癮的誘惑已經徹底地俘獲他,以至於我現在明白我其實並不是在與我所愛的那個男人對話。

他眼睛的形狀依舊是我曾無數次凝視的模樣,但他最真實的自我已不在那裡。他看不見我所看見的。他聽不進我所說的。儘管我們只相距幾呎,卻有一道深淵橫在我們之間。

健康無法與不健康共存。

因此,我必須在讓自己陷入不健康的狀態、延續這場惡性循環,或是堅守我們曾經約定的界線之間做抉擇。當初在重建關係時,我們曾詳細列出未來可接受與不可接受的行為。然而,這些破碎的承諾如今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我不想承認這些上癮的問題又開始浮現並迅速失控。承認了,意味著我必須選擇再一次讓這個我所愛的男人自己去面對他的選擇。要停止這場瘋狂,我必須放開他的手,放手這個曾是我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讓自己不再一而再地介入去拯救他,然後提醒自己,每天都要忍著痛苦和恐懼的情緒,一次又一次地呼吸。我知道,在某個時刻,我會直視鏡子裡的自己,心裡想著:但如果這次我救了他,而這最後扭轉了一切呢?或者,如果我不救他,而事情卻變得更糟糕怎麼辦?

然而儘管我聽從了各種明智的建議,依然感到無能為力。這讓我感到一種羞愧的挫敗。要接受那些並非你自己選擇的結果是很艱難的。我明白,這不是我的成癮問題,因此我不應該為此承擔後果。但當你的生活與親密關係緊密交織在一起時,看到對方選擇一條你知道會帶來傷害的路卻無法阻止,真的讓人痛不欲生。儘管這些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但後果卻如手榴彈爆炸般波及每一個愛他們的人。即使不是你親手拔掉了引線,也會被四散的碎片重創,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

你無法與陷入成癮循環的人講道理,就像你無法說服一顆已經被拉開引線的手榴彈不要爆炸一樣。一旦引線被拉開,毀滅性的後果便隨之而來。大多數掙扎於成癮中的人,往往有著不合邏輯的藉口,讓人無法理解。他們不會顧及他人,甚至真心以為自己的選擇只會影響到自己。

他們感受不到你的心碎。

他們不想看見你的眼淚。

他們會告訴你,藍天是橙色的⋯⋯橙色的車是綠色的⋯⋯他們的杯子裡明明是某樣東西,卻偏偏說是別的東西。而當他們的謊言絲毫不帶一絲愧疚地打擊你時,你會開始懷疑,是否你們之間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實情。

如果你接受他們的說法,你會越來越相信自己是問題所在。

如果你反駁他們的說法,他們會讓你深信,問題確實就在你身上。

無論哪一種情況,你都輸了。

而且我正在輸掉⋯⋯我的身體健康、我的情緒安康,甚至即使我不想承認,還有我的婚姻。

所以,現在我唯一真正需要做出的選擇,就是是否要在保持理智的情況下認輸。

我意識到,像成癮這樣的更嚴重問題,可能並不是讓你們中間某些人的一些關係變得如此具有挑戰性的原因。有很多原因會導致關係從健康變得不健康,或者至少從充實變得令人沮喪。

關係是美好的,直到不再美好。但大多數人並不具備足夠的能力應對當我們知道關係需要改變,但對方卻不願意或無法配合所需的改變時,我們應該怎麼做的情況。

又或者,問題可能出在一個很棒的人身上,你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困擾你的問題,或是如何表達設定界線的需求。

又或者,問題出在一個對你有權威的人身上,讓你覺得設定界線似乎行不通。

又或者這個人是住在你家中的家庭成員,儘管你需要一些距離,但設定界線並不太現實。

所有的關係有時候都會困難重重,但它們不應該對我們的健康造成破壞性的影響。如果你知道生活中的某些關係有問題,但卻無法弄清楚該怎麼辦,我相信你很快就會發現你需要這本書的原因。我明白當你的身體緊繃、脈搏加速時,你的內心在向對方大喊「停止這樣做!」那種感覺。你曾經為這種行為或情況祈禱過。你談論過這個問題。你試圖處理它。你甚至可能試圖停止它。但最終,什麼都不奏效。

你已經達到了一個境界,知道自己可以原諒這個人,也可以愛他。你真心想要挽救這段關係,並讓彼此走向更美好的境地。你已經做了改變,聽從了睿智的建議,並付出了一切努力去做到你能做的事。但你最終意識到:如果對方不願意改變,你無法強迫他改變。現在,你開始暗自懷疑:是否自己才是瘋了的一方?

朋友,你的心可能已經破碎,你可能感到悲傷、害怕,甚至憤怒。你可能定睛於想要修復那些不在你掌控範圍內的事情,甚至執著於試圖弄清楚一切。

但你沒瘋。如果你聞到煙硝味,那就必定有火。

此時唯一合理的選擇就是─要麼滅火,要麼遠離火場。

設立界線有助於在火勢蔓延之前將其撲滅。然而,如果火勢持續加劇,你必須遠離煙霧和火焰。有時候,唯一的選擇就是說再見。

我希望你很快就會明白,界線不僅僅是一個好主意,而是來自上帝的智慧。自創世以來,上帝在一切作為中都織入了界線。接下來的章節會更深入探討這個觀念。不過現在先想一想這點:上帝在創造時,甚至為海洋設立了實際的界線。對於聖經時代的人而言,海洋往往象徵混亂。因此,上帝為海洋設立了一道沙土的屏障,讓混亂無法逾越這界線(《耶利米書》五22)。

混亂充斥的地方,通常缺乏良好的界線。混亂不應該成為常態,儘管我們無法總是改變混亂的源頭,但我們必須關注自己可以改變的部分。請記得:設立這些健康的界線並不違背基督精神。要求他人以健康的方式對待自己,並同樣以健康的方式對待他人,這並不違背基督精神。指出錯誤為錯誤、傷害為傷害,也不違背信仰。我們可以用尊重、善意和愛做這一切,但我們必須學會辨別不健康的關係,知道該如何處理,並辨認何時留在某些關係中已不再合理或安全。

就像我寫的其他書一樣,這是我最需要的一個信息。我在設立並堅持界線方面仍然面臨挑戰。我逐漸明白:界線不是一種用來達到完美的技巧,而是保護上帝對人際關係初衷的一個機會。

我需要這樣的保護,我想你也可能需要。

我們也會探討「告別」。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關係未能像當初所期待的那樣持久,而大多數人都會對這些結束感到相當困惑,有時甚至心碎。也許你像我一樣曾經想過:告別是否真的有可能是好的?

如果你對這一切感到疑惑和猶豫,請放心,你並不孤單。

在這個過程,我在淚水和掙扎中,藉著上帝的幫助找到了一條前行的道路─一條可以真正愛他人,卻不失去自我最美好部分的道路。

我要先坦誠,這條設立並維護健康界線的旅程並不總是容易的。我們將不得不面對一些困難的問題,包括不健康的模式、壓力,甚至是不信任。我們必須承諾,每天醒來時都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界線,並確保自己以同等的恩典、愛與憐憫堅守這些界線⋯⋯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我們所處關係中的人。

在我設立界線時,憐憫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身處一段困難,甚至是一段無法持續的關係時,尤其是牽涉到成癮問題,更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憐憫。因為有時候驅動人們產生不健康行為的背後,其實是深層的羞恥感或內心深處缺乏平安。很多時候兩者兼具。

我並不是說我們應該因為憐憫而縱容他們的行為,或是在造成傷害的情況下依然留在這段關係中。我想表達的是,當我們退一步時,可以嘗試帶著憐憫看待促使他們心中產生羞恥感和混亂的根源,也正是這些根源驅使他們以不健康的方式行動和反應。我們不希望他們的傷害使我們背離真實的自我。我們並非殘忍或懷有惡意,因此在設定界線時,也不希望帶入任何這樣的情緒。

我也想要有憐憫心,因為我的人生並非完美無缺,有時候我也會有不健康的行為和反應。我有自己的問題需要去處理,並透過諮商面對這些問題。學會適當地懷抱憐憫,同時保持界線,依然是我在學習的重要課題之一。

因此,如果你準備好要解決這個問題,我的意思是認真地解決所有問題,那麼我也準備好了。我們一起走這條路,沒有其他人是我更願意陪伴在身邊的,讓我們朝著內心渴望的療癒和健康前進。

帶著這樣的決心,我想我會深吸一口氣,再拿一杯咖啡。心中滿懷希望,將聖經夾在腋下,與你並肩同行。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992069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