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除了病,我一無所有:致無法被任何事物療癒的你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266
    38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當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當你孤立無援……
別慌,你永遠不是獨自一人努力著!

=榮獲2022年台北市文化局藝文補助=
首位長期於網路推動「#精神疾病去汙名化」之倡議者
一部關於情緒、創傷、愛恨、成長的尋光之作


一位多重情緒障礙患者的孤獨
洪子如April,罹患憂鬱症、躁鬱症、PTSD,
在生病之前,她是一名開朗熱情的影像工作者。
27歲發病後,經歷鬱期的低潮、躁期的狂躁,創傷如影隨形,
不僅與親愛的人疏離,甚至遭受網友訕罵,
讓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每一刻都在質問存在的目的。

因為不符合旁人認為該有的「標準」模樣,
彷彿成了世界上最孤單的個體。

在生命幽深角落,凝視脆弱和矛盾
情緒障礙為生活帶來重重困難與不適應,
卻也讓April迎來一場蛻變……

她在難受時拚命寫字,紀實崩壞後的內心世界,
深入刻劃面對憂鬱症、躁鬱症、PTSD第一手的狀態與感受,
主動替自己貼上「精神疾病患者」的標籤,
在社群打造談論「精神疾病去汙名化」的空間,
直視疾病在身上所發生的一切,並努力在混沌中尋找活著的意義。

確診後三年間,經歷了情緒極高極低的變動,造訪過理性無法抵達的地方,
一直到如今她能平穩袒露自己的脆弱和矛盾。

看著她的生命足跡,就像看見我們自己的生活,
同樣充滿對人生的懷疑和盼望、對愛戀的欣喜和憂傷、對未來的恐懼和勇敢。

去汙名化的第一步,從理解開始
本書的出版不僅僅是一個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命紀錄,
不為了博取同情,而是為了讓讀者了解情緒、精神疾病的多重面向──

#如今我對憂鬱症最嚴重的認知不是死,是很想活著但很不舒服。
#愛的需求是被觀念餵養,活著根本是一場洗腦,放棄也是很勇敢的。
#憂鬱症患者沒有當下,他們是被時間留住的一群人。
#我面對PTSD的方法,永遠不會是該死的放下。
#躁鬱症所顯露的行為都是性格的反向,每一句憤怒,其實都是說給自己聽的。
#或許憂鬱症的天賦是將一切視為已失去之物,而我們是被製造出來感受真實的人。

無論是身心症病友、陪病者或對精神疾病一知半解的你我,
人人都曾有過悲傷、失落、痛苦與創傷,
即使有的傷口無法輕易療癒,
至少這本書能陪著你,在黑暗時刻盡情悲傷、放手去活。
這次,我們不加油,願「理解」能瓦解「誤解」。

本書特色

▶▶▶「病後,一無所有的日子」,坦露發病時的生活與思考。
▶▶▶「愛是邪教」,書寫與情人間的故事,以及對「愛」的定義。
▶▶▶「活著」,漸漸摸索出好好活著的辦法。
▶▶▶特別收錄「練習社交問答集」,對病友的提問提出實用建議,時而幽默、時而寬慰。

【書封設計理念】
以透明雷射膜造成的色彩反射與變化,
搭配隨意且具破壞性的塗鴉,
呈現內心不規則、無法定義的各種情緒。

 

作者

洪子如(April

現於網路社群推動「#精神疾病去汙名化」。
現任職於電視台網路廣告製作人與編導。

2020年,擔任電影《孤味》、《逃出立法院》側拍攝影及花絮製作。2019年,導演VR作品《like plant like painting》身心障礙虛擬實境體驗計畫,獲文化部平權個人最高補助。導演MV作品〈從現在開始〉獲2018年花蓮縣文化局原創音樂MV創作獎及2019年公視短片優選獎。共同製片作品《年尾巴》獲2018年公共電視新創短片輔導金補助,並入圍第41屆金穗獎最佳劇情片獎,在台北電影節「明日台灣短片選」中放映。

Instagram_apriltzu
Facebook_April懶得說話

 

目錄

好評推薦
前言/願你平安
 
第一章/病後,一無所有的日子
1.     眼睛
2.     配不上
3.     吃藥後的兩小時
4.     憂鬱症玩笑
5.     沒有別的
6.     多談談死吧
7.     沒有當下
8.     九點三十分
9.     魔法
10.   消失的意義
11.   要記得
12.   等
13.   長大
14.   重組
15.   聽話
16.   暗掉
17.   強暴
18.   自信
19.   問候
20.   過一陣子我再來看看你
21.   監獄
22.   判令
23.   悲劇電影
24.   都是她
25.   陌生攻擊
26.   沒得選擇
27.   他們憑什麼
28.   理念
29.   參考
30.   Analyst
31.   或許吧
32.   病說
33.   Time will tell
#練習社交問答集①──關於治療
 
第二章/愛是邪教
34.   人終究是人
35.   不追
36.   菸
37.   愛是什麼
38.   自由
39.   愛是邪教
40.   想像
41.   焦灼
42.   拿好拖把
43.   背景音樂
44.   不倒翁
45.   投降
46.   不為人唱歌
47.   溼淋淋
48.   遊戲
49.   跌倒
50.   美好而持久的愛情
51.   我都不信
52.   他們
53.   仰望
54.   萬一自己不夠好呢
55.   別教我怎麼活
56.   失戀
57.   缺陷
58.   我想見見妳
59.   看見你
60.   家人
#練習社交問答集②──關於陪伴
 
第三章/活著
61.   不是了
62.   OK繃
63.   普通女生
64.   消失的香港
65.   過度熱愛時
66.   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
67.   道路之外有道路
68.   可以對我喊加油
69.   音樂補習
70.   垃圾文章
71.   會不會這就是我
72.   愛的不同方式
73.   特異功能
74.   打分數
75.   我會在哪
76.   統統要記得
77.   誠徵室友
78.   我就不想變成你喜歡的那種人
79.   只說那些你想聽到的話語
80.   無限延伸的幻想大紙
81.   反向
82.   我們
83.   印象
84.   凌駕
85.   三流導演
86.   暗淡藍點
87.   沒有同理心就沒有真實
88.   盡可能對於別人的悲傷面無表情
89.   爵士精神
90.   活著的目的
91.   沒有一種意義略勝一籌其他意義
#練習社交問答集③──關於自己

序/導讀

前言

願你平安

「精神疾病去汙名化」的出書計畫獲得台北市文化局的藝文補助了,經過兩年的時間,修修改改成同一份詭異又自由的企劃書。因為撰寫時間拉得長,意外保留了我在躁鬱症狀態下書寫的自大暴力,像是指著評審委員的鼻子,質疑著最規矩的企劃書格式,任性拒絕回答類似的問題;也在恢復理性與客觀視角後,記錄了鬱期與躁期的不同性格所反應出來的行為與文風。

回想當時的自己,抗拒政府補助企劃書的格式,甚至在簡報時帶上了藍芽喇叭,邊講邊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更刻意用著恐怖情人的口吻,在企劃書的開頭寫著:「無論最後是否得到你們的肯定,我每年還是會以相同的標題名稱投件,直到你們記得我。」

在罹患憂鬱症、躁鬱症前,我是一個開朗熱情的影像工作者,二十七歲那年發病,才理解時間與存在即是煎熬難受的世界,當下我所能夠控制的最大範圍是自己狹小的房間,而房間外的事,全部被迫的與我無關。面對病的恐懼與未知,僅剩那顆渾沌到無法思考的腦袋,每刻都在暴力質問自己:「為什麼我連出門的力氣都沒有?為什麼我感受不到任何情緒?當我無法解釋自己的狀況時,該怎麼接受那些想要幫助我的人所說的話語?」

或許是因為病得夠久,明白自己不會被輕易放過。有時候,精神疾病對我來說像是白紙上的兩個黑點,絕望時,可以在兩點之間的空白畫出無限條悲傷的連接路徑,每次發作都可以視為新的折磨。但看著「無限」二字,我想到人總有辦法囂張地定義自己沒辦法完全理解的事情,基於某種對於病的痛恨,我抗拒成為無法理解命令卻毫無怨言的士兵,彷彿在槍林彈雨的戰場拿起筆,試圖完整寫下每次的經驗。

我將痛苦的感受分門別類,有系統地彙整發病的所有誘因,硬是選擇樂觀看待原本白紙上的那兩個黑點,幻想著它們中間的距離,若兩點連成線,慶幸哪些線是自己曾經走過的,就像是面對反覆發作的病,哪些是可以預測與預防的。

這樣一篇篇病中紀錄,好似讓我掌握蛛絲馬跡,才得以確信「經驗」可以讓人獲得某種程度的安慰。

於是,身為影像工作者的視覺能力讓我在發病時反過來觀看自己,好好置身於那樣寂寞的空間裡,睜大眼睛去環顧思緒,把所見所聞小心翼翼放進口袋,不把它們定義成過剩的情感,想要有條有理地陳述每種情緒,並相信每種情緒都有所價值,盼望在一場勢不可擋的頹廢中,止住自己暗中想要放棄的僥倖心態。(當然,放棄也是很勇敢的吧。)

我像拿著大聲公,斥責那些說你行為不正常的人,當人生病了、事情發生了,那就是在不尋常狀況下的正常。在這個呼喊說服自己的過程中,期盼有些人能因為我所發出的聲響而回頭看看,「精神疾病去汙名化」才會有實現的一天。

自知文字能力仍不夠細膩、思考不夠純熟全面,但破碎與矛盾的片段也確實是精神疾病的一部分,因此決定彙整發病時的文字出書。於介質中限定閱讀媒材,被翻頁的瞬間,得以透過紙用文字接近人的剎那,我僥倖地向慌忙世界偷來了時間,在適當的距離被理解。終於不用把文字灑在螢幕上坦白展露,可以一句一句地藏在書裡了,我會珍惜這難得時刻,把想說的一次盡力說完。

希望自己的經歷能成為病友的一本索引和字典,讓病友、不了解精神疾病的人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相似或相符之處,而不覺得自己孤立無援。或許未來,有人發病時的情緒路徑與我重疊時,可以看看這本書,像是把你的思緒拉進我床旁邊的椅子,泡杯熱茶,一起聽著〈Blue in Green〉,我會慢悠悠地說:「別慌,我也曾在那裡。」

這次我們就不加油了,願你平安。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349095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1*13.5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