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任性」不是自私,而是保持自我、迎向自由的方式
《剛剛好的孤獨》作者鎌田實醫師
再次以他獨特的生活哲學,給予現代人一劑療癒解方
任性,不僅是生活態度,更是應對挑戰的力量。在充滿壓力與期望的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為了達成目標而忽略內心真實的需求,常常壓抑自己以符合社會的標準。繼《剛剛好的孤獨》後,鎌田實再次翻轉刻板印象,重新定義「任性」:
活出真實的自我
人常因外界壓力而失去自我,活在他人的期望中。作者引導讀者如何不被外界干擾,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並通過不斷學習與自省來提升自信和自我肯定感。
「不逞強」的任性
「不逞強」並不是懈怠,而是有意識地選擇不讓自己的身心過於緊繃。作者鼓勵讀者在一些時刻允許自己放鬆,並用更輕鬆的心態來看待生活中的挑戰。
保持心態彈性,迎向自由生活
作者提倡「低反彈力」的生活方式,不要過度應對生活中的挫折。並提出「未來設計」的概念,幫助讀者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
與人來往時不需要委屈自己
任性並不代表自私。與人相處時,我們可以在不失和諧的情況下,堅持自己的意願。尊重他人的自由、理解不同的價值觀,「剛剛好的任性」甚至可以提升人際關係的品質。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學會「貫徹自我」,即使是在生命的終點,仍然能夠保持任性,過著有尊嚴且自由的生活。
作者透過其豐富的人生經驗,為讀者提供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實踐「剛剛好的任性」的具體建議。無論面對職場壓力、社會期待,還是家庭責任,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重拾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剛剛好的孤獨》作者鎌田實醫師
再次以他獨特的生活哲學,給予現代人一劑療癒解方
任性,不僅是生活態度,更是應對挑戰的力量。在充滿壓力與期望的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為了達成目標而忽略內心真實的需求,常常壓抑自己以符合社會的標準。繼《剛剛好的孤獨》後,鎌田實再次翻轉刻板印象,重新定義「任性」:
活出真實的自我
人常因外界壓力而失去自我,活在他人的期望中。作者引導讀者如何不被外界干擾,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並通過不斷學習與自省來提升自信和自我肯定感。
「不逞強」的任性
「不逞強」並不是懈怠,而是有意識地選擇不讓自己的身心過於緊繃。作者鼓勵讀者在一些時刻允許自己放鬆,並用更輕鬆的心態來看待生活中的挑戰。
保持心態彈性,迎向自由生活
作者提倡「低反彈力」的生活方式,不要過度應對生活中的挫折。並提出「未來設計」的概念,幫助讀者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
與人來往時不需要委屈自己
任性並不代表自私。與人相處時,我們可以在不失和諧的情況下,堅持自己的意願。尊重他人的自由、理解不同的價值觀,「剛剛好的任性」甚至可以提升人際關係的品質。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學會「貫徹自我」,即使是在生命的終點,仍然能夠保持任性,過著有尊嚴且自由的生活。
作者透過其豐富的人生經驗,為讀者提供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實踐「剛剛好的任性」的具體建議。無論面對職場壓力、社會期待,還是家庭責任,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重拾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目錄
前言 任性地當個「異類」
第一章 以活出真實的自己為目標
01別思考,去感受
02理想的任性:不受他人的干擾而活
03當你感到這個世界讓人活得很辛苦
04改變那些折磨自己的思考習慣
05內向的人反而能活得更好
06培養自我肯定感的自主訓練
07從閱讀中學到的事
08任性活一回的任性
09擁有只屬於自己的幸福守則
10幫助你找回自信的每日習慣
11在關鍵時刻堅持自己的立場
12了解自己的習性,才能判斷當下的狀態
13不要期待人與人之間能完全理解彼此
14認真聽取他人意見,但不必言聽計從
15就算生氣也要忍耐六秒
第二章 不逞強也可以的任性
16不逞強的生活方式才是任性的極致
17不必放棄人生的所有目標
18當你有「不想再努力了」這個念頭的時候
19明確區分:哪些要講究,哪些該放下
20將目標從「不想做的事」轉向「想做的事」
21「自力」與「他力」有何不同
22善用「莫札特效應」,自在過生活
23靠不硬撐來馴服疾病
24打造恰到好處的「小小喜悅」
第三章 改變心靈的尺度,自由地生活
25對自己宣告,貫徹任性到底
26向自己發出宣言,對生活保持憧憬
27不被「平凡人生」的觀念束縛的任性
28「第三空間」能帶來人生的改變
29不妥協,奔放地活下去
30更新你的常識
31讓自己偶爾跳脫框架
32過「低反彈力」的生活
33不要被網路的「過濾氣泡」效應欺騙
34從「偏差值」切換到「特異值」,改變生活節奏
35用「未來設計」的思維過日子
36如果感到卡關了,試著改變生活空間
37只要活得開心,在哪裡生活都可以
38遠離日本,移居海外的任性
39「我想要……」的夢,會帶你活出自己
40失敗也沒關係,能學會寬容就值得
41婚姻的形式,本來就可以隨自己決定
42主婦們,現在正是任性生活的時候
第四章 即使任性,也能與人建立良好關係
43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是充滿心意的對待
44練習接納對方的自由
45有孩子也好,沒有也沒關係
46用世代傳承來打破人生的停滯感
47孩子是國家的寶,由社區共同養育孩子
48讓孩子過屬於自己的生活
49擔憂沒有知心朋友是自尋煩惱
50遠離飄散腐敗氣味的人際關係
51即使在困境無法懷抱夢想,也要隨時訂下目標
52如何度過「第二青春期」
53不要認為「自己就只能這樣了」
54向「悟世代」學習剛剛好的任性
第五章 「貫徹自我」的任性
55年紀漸長,更要勇於任性
56不隨波逐流的任性最迷人
57將剛剛好的任性化為生命的力量
58生命的最後階段更該任性一點
59任性的葬禮,連感謝函都先準備好
60自己的生命該由自己負責
61將自己的所有運用到最後一刻
62讓病重的家人吃喜歡的食物
63如何提高人生的滿意度
結語 不把人生託付給AI的任性
第一章 以活出真實的自己為目標
01別思考,去感受
02理想的任性:不受他人的干擾而活
03當你感到這個世界讓人活得很辛苦
04改變那些折磨自己的思考習慣
05內向的人反而能活得更好
06培養自我肯定感的自主訓練
07從閱讀中學到的事
08任性活一回的任性
09擁有只屬於自己的幸福守則
10幫助你找回自信的每日習慣
11在關鍵時刻堅持自己的立場
12了解自己的習性,才能判斷當下的狀態
13不要期待人與人之間能完全理解彼此
14認真聽取他人意見,但不必言聽計從
15就算生氣也要忍耐六秒
第二章 不逞強也可以的任性
16不逞強的生活方式才是任性的極致
17不必放棄人生的所有目標
18當你有「不想再努力了」這個念頭的時候
19明確區分:哪些要講究,哪些該放下
20將目標從「不想做的事」轉向「想做的事」
21「自力」與「他力」有何不同
22善用「莫札特效應」,自在過生活
23靠不硬撐來馴服疾病
24打造恰到好處的「小小喜悅」
第三章 改變心靈的尺度,自由地生活
25對自己宣告,貫徹任性到底
26向自己發出宣言,對生活保持憧憬
27不被「平凡人生」的觀念束縛的任性
28「第三空間」能帶來人生的改變
29不妥協,奔放地活下去
30更新你的常識
31讓自己偶爾跳脫框架
32過「低反彈力」的生活
33不要被網路的「過濾氣泡」效應欺騙
34從「偏差值」切換到「特異值」,改變生活節奏
35用「未來設計」的思維過日子
36如果感到卡關了,試著改變生活空間
37只要活得開心,在哪裡生活都可以
38遠離日本,移居海外的任性
39「我想要……」的夢,會帶你活出自己
40失敗也沒關係,能學會寬容就值得
41婚姻的形式,本來就可以隨自己決定
42主婦們,現在正是任性生活的時候
第四章 即使任性,也能與人建立良好關係
43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是充滿心意的對待
44練習接納對方的自由
45有孩子也好,沒有也沒關係
46用世代傳承來打破人生的停滯感
47孩子是國家的寶,由社區共同養育孩子
48讓孩子過屬於自己的生活
49擔憂沒有知心朋友是自尋煩惱
50遠離飄散腐敗氣味的人際關係
51即使在困境無法懷抱夢想,也要隨時訂下目標
52如何度過「第二青春期」
53不要認為「自己就只能這樣了」
54向「悟世代」學習剛剛好的任性
第五章 「貫徹自我」的任性
55年紀漸長,更要勇於任性
56不隨波逐流的任性最迷人
57將剛剛好的任性化為生命的力量
58生命的最後階段更該任性一點
59任性的葬禮,連感謝函都先準備好
60自己的生命該由自己負責
61將自己的所有運用到最後一刻
62讓病重的家人吃喜歡的食物
63如何提高人生的滿意度
結語 不把人生託付給AI的任性
序/導讀
前言
任性地當個「異類」
對現代的日本人來說,「剛剛好的任性」是必要的生活方式。但遺憾的是,日本正從經濟大國的地位急遽下滑。在「異次元金融寬鬆」的政策下,當我們還天真地以為「日圓貶值更利於出口」時,外國人卻早已開始利用日圓貶值到處收購日本的土地、飯店及公寓。
正因為身處這樣經濟發展封閉又停滯的時代,任性而活才更加重要。而我的建議是,日本人要活得再有個性一點!我認為,有個性的人,可以再有個性一點也沒關係。唯有下定決心面對挑戰,才能為這個國家注入活力。
為此,首先要停止日本人擅長的「向右看齊」的習慣。讓每個人都改變各自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向右,有些人向左,有些人向後,有些人踮腳,有些人跳躍,有些人蜿蜒而行……即使改變一點一滴慢慢來也好,重要的是持續修正軌道,好讓大家都能以獨特又有趣的方式生活。
在聽到「任性」一詞時,大家產生的負面印象想必比正面印象更為強烈。在當今日本社會中,若提出要「任性而活」,可能會被勸告「這樣會給別人添麻煩」,或者「這樣會破壞人際關係」,有時也可能會顯得自己很突兀,甚至感到活得很辛苦、辦事時會感到棘手等情況。的確,日本社會實在令人難以喘息,難以生存!
在聯合國設立的「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路」(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每年公布的「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中,日本於二〇二三年的綜合得分是全球第四十七名。其中,「國內生產毛額」這一項評比的排行為第二十四名,儘管名次比以往大幅下降,仍是富裕的社會。此外,「健康預期壽命」排行第二名,是全球屈指可數的健康長壽國家之一。即使如此,「幸福度」卻排行第四十七名,在先進國家中屬於後段班。其原因也被認為是出在「缺乏個人選擇的自由」,以及「社會寬容性較低」的關係。
那麼,為何日本會欠缺「個人選擇的自由」和「社會的寬容性」呢?我認為,原因還是出在日本是個從眾壓力極強的國家。日語中象徵這種特質的詞彙包括「讀空氣」、「忍耐是美德」、「棒打出頭鳥」等等,這些都是要求「協調、一致」的表達方式。比起「個人的自由」,日本更尊重「集體的和諧」。如果一個人能不引起麻煩地順應群體的狀況行事,那他便會受到眾人的讚賞。在這樣的文化中,無法順應環境的人往往會被貼上「異類」的標籤。
這是因為,人總是會在意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並且強烈地傾向於根據世人的標準來判斷那些行為正確與否。
人對於自己無法控制的狀態會感到壓力。若始終配合周圍的人生活,就會迷失最重要的自我,並在不知不覺中遺忘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也不曉得如何才能度過充實的人生。明明是自己的人生,卻總是顧及他人的眼光而活,生活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想必這就是讓人感到「活得很辛苦」的原因。
因此,本書所提倡的主旨便是:適度地任性而活。
但是,所謂的「適度」,卻沒有那麼容易拿捏。為此,我希望在本書中逐漸擴大何謂「適度」的範圍來思考。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該只滿足於狹隘的任性,而是總有一天要擺脫從眾的壓力,成為一個即使突出也不會輕易被打壓的存在。
我反覆告訴自己,人生只有一次,所以就釋放自己的欲望吧。這次讓貓登上封面了。貓會頻繁地在堅硬的物品上將爪子磨得鋒利,也會充滿好奇心地追逐移動的物體。牠們喜歡單獨行動,討厭被束縛。就像封面上的貓一樣,本書會試著尋找以下的生活態度:既沉著冷靜又有些調皮熱情之「剛剛好的任性」。
任性地當個「異類」
對現代的日本人來說,「剛剛好的任性」是必要的生活方式。但遺憾的是,日本正從經濟大國的地位急遽下滑。在「異次元金融寬鬆」的政策下,當我們還天真地以為「日圓貶值更利於出口」時,外國人卻早已開始利用日圓貶值到處收購日本的土地、飯店及公寓。
正因為身處這樣經濟發展封閉又停滯的時代,任性而活才更加重要。而我的建議是,日本人要活得再有個性一點!我認為,有個性的人,可以再有個性一點也沒關係。唯有下定決心面對挑戰,才能為這個國家注入活力。
為此,首先要停止日本人擅長的「向右看齊」的習慣。讓每個人都改變各自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向右,有些人向左,有些人向後,有些人踮腳,有些人跳躍,有些人蜿蜒而行……即使改變一點一滴慢慢來也好,重要的是持續修正軌道,好讓大家都能以獨特又有趣的方式生活。
在聽到「任性」一詞時,大家產生的負面印象想必比正面印象更為強烈。在當今日本社會中,若提出要「任性而活」,可能會被勸告「這樣會給別人添麻煩」,或者「這樣會破壞人際關係」,有時也可能會顯得自己很突兀,甚至感到活得很辛苦、辦事時會感到棘手等情況。的確,日本社會實在令人難以喘息,難以生存!
在聯合國設立的「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路」(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每年公布的「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中,日本於二〇二三年的綜合得分是全球第四十七名。其中,「國內生產毛額」這一項評比的排行為第二十四名,儘管名次比以往大幅下降,仍是富裕的社會。此外,「健康預期壽命」排行第二名,是全球屈指可數的健康長壽國家之一。即使如此,「幸福度」卻排行第四十七名,在先進國家中屬於後段班。其原因也被認為是出在「缺乏個人選擇的自由」,以及「社會寬容性較低」的關係。
那麼,為何日本會欠缺「個人選擇的自由」和「社會的寬容性」呢?我認為,原因還是出在日本是個從眾壓力極強的國家。日語中象徵這種特質的詞彙包括「讀空氣」、「忍耐是美德」、「棒打出頭鳥」等等,這些都是要求「協調、一致」的表達方式。比起「個人的自由」,日本更尊重「集體的和諧」。如果一個人能不引起麻煩地順應群體的狀況行事,那他便會受到眾人的讚賞。在這樣的文化中,無法順應環境的人往往會被貼上「異類」的標籤。
這是因為,人總是會在意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並且強烈地傾向於根據世人的標準來判斷那些行為正確與否。
人對於自己無法控制的狀態會感到壓力。若始終配合周圍的人生活,就會迷失最重要的自我,並在不知不覺中遺忘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也不曉得如何才能度過充實的人生。明明是自己的人生,卻總是顧及他人的眼光而活,生活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想必這就是讓人感到「活得很辛苦」的原因。
因此,本書所提倡的主旨便是:適度地任性而活。
但是,所謂的「適度」,卻沒有那麼容易拿捏。為此,我希望在本書中逐漸擴大何謂「適度」的範圍來思考。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該只滿足於狹隘的任性,而是總有一天要擺脫從眾的壓力,成為一個即使突出也不會輕易被打壓的存在。
我反覆告訴自己,人生只有一次,所以就釋放自己的欲望吧。這次讓貓登上封面了。貓會頻繁地在堅硬的物品上將爪子磨得鋒利,也會充滿好奇心地追逐移動的物體。牠們喜歡單獨行動,討厭被束縛。就像封面上的貓一樣,本書會試著尋找以下的生活態度:既沉著冷靜又有些調皮熱情之「剛剛好的任性」。
試閱
別思考,去感受
用自己的感性、直覺來選擇人生終極目標的時代已經到來。
英文「Don’t think, feel!」的意思,指的是「別思考,去感受」。這句李小龍的名言,出自曾引起全球功夫熱潮的電影《龍爭虎鬥》。李小龍曾在華盛頓大學修習哲學,也是鮮為人知的哲學家。
電影中,當李小龍向弟子傳授功夫,但弟子多次練習仍無法順利掌握時,李小龍便說出這句臺詞。
我想,或許正是因為在後疫情時代,這句臺詞才會如此貼切吧。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加速了資訊科技的運用,人們的工作方式和價值觀也日趨多樣化。
過去有很多人即使心裡想著「我想要這樣做」,卻敗給了周圍的氣氛,最終還是覺得「果然還是得這樣做才行」,被一般的價值觀所束縛。但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開始重視用自己的感受去感知的事物,而不再被國家或媒體所傳遞的單一價值觀所左右。
遵守社會的基本規則,是身為社會一分子的基本常識。但只要不逾越這些規則,我們也能跳脫以往的框架,過著精采的生活。隨著工作型態和價值觀日益多元,如今也成了一個比起理性,更重視感性來生活的時代。也就是說,一個可以用自己的感性、直覺來選擇人生終極目標的時代已經到來。此外,李小龍還曾留下這麼一句話:
「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要滿足你的期待,就像你也不是為了要滿足我的期待而活一樣。」這正可謂是「剛剛好的任性」。
改變自己的任性練習
◆我也很喜歡李小龍的「似水無形」(Be Water)這句名言。不要仿效他人,要像水一樣變化自如,以自己本來的面目持續流動下去。
理想的任性:不受他人的干擾而活
當有人對自己的人生指手畫腳時,要保持堅定的心。
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其他人妨礙自己的人生。
毋須多言,自己的人生當然是屬於自己的。所以,當我們能隨心所欲地行動,應該就能帶來幸福感。但是,如果你過度體諒他人,試圖滿足他人的需求,你的生活可能會變得更加艱難。
所謂任性地生活,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人生。如果能作自己人生的主人,隨心所欲地生活,而不是讓別人替自己的人生做決定,就算遭遇重大的失敗,應該不會產生太多懊悔。當遭遇失敗時,只要重新思考新的道路,朝著那個方向前進就好了
如果能活得任性,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能讓自己遠離「活得很辛苦」的感覺。如果覺得和某個人相處很困難,只要不靠近他,就不會產生壓力。內心討厭這份工作,只要轉換跑道就行。換言之,「任性」能增加人生中的選擇。
一提到逃避討厭的事,可能就會有人批評:「人生本來就是要克服討厭的事。」但即使被這樣批評,也不會因此就得到解脫。如果能讓自己的內心和身體變得舒服,那麼逃避就是最好的選擇。
即使有人對自己的人生指手畫腳,只要保持堅定的心,就不會被對方牽著鼻子走。除了家人和信賴的朋友之外,沒有必要細聽他人的意見。而且,有時甚至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被家人或朋友的話所影響,也是可行的做法。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任何人妨礙自己的人生。
人生在世,無論如何都會遇到討厭的事物。世界上肯定也存在無可救藥的人。當我們不斷嘗試修正軌道,卻怎麼努力都沒有出現改變時,只需要在生活方式上做出選擇就行……
以逃離討厭事物的方式生活,能夠減輕壓力。很明顯地,壓力往往來自被迫做某些事,或持續忍耐某些人等,並非出自本人意願的情況,同時也會讓人產生鬱鬱不樂的負面情緒。
壓力會對身心造成不良影響。從精神上的倦怠感和無力感,到肉體上的身體不適,皆會對自身造成各種不良影響。其結果可能導致慢性發炎,或者增加動脈硬化、中風、心肌梗塞、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近年來也發現,壓力和癌症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
如果能活得任性,應該能減少壓力,並獲得滿滿的充實感和幸福感。所謂果斷的任性,並非恣意妄為、遭人反感的任性,而是一種適度且恰到好處的「剛剛好的任性」。我們何不試著實際體會這種拿捏分寸的感受呢?
改變自己的任性練習
◆「克服討厭的事物才叫人生」,這種想法實在很討厭。
◆若能保持「當個異類也沒關係」的心態,就能活得更加自由!
用自己的感性、直覺來選擇人生終極目標的時代已經到來。
英文「Don’t think, feel!」的意思,指的是「別思考,去感受」。這句李小龍的名言,出自曾引起全球功夫熱潮的電影《龍爭虎鬥》。李小龍曾在華盛頓大學修習哲學,也是鮮為人知的哲學家。
電影中,當李小龍向弟子傳授功夫,但弟子多次練習仍無法順利掌握時,李小龍便說出這句臺詞。
我想,或許正是因為在後疫情時代,這句臺詞才會如此貼切吧。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加速了資訊科技的運用,人們的工作方式和價值觀也日趨多樣化。
過去有很多人即使心裡想著「我想要這樣做」,卻敗給了周圍的氣氛,最終還是覺得「果然還是得這樣做才行」,被一般的價值觀所束縛。但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開始重視用自己的感受去感知的事物,而不再被國家或媒體所傳遞的單一價值觀所左右。
遵守社會的基本規則,是身為社會一分子的基本常識。但只要不逾越這些規則,我們也能跳脫以往的框架,過著精采的生活。隨著工作型態和價值觀日益多元,如今也成了一個比起理性,更重視感性來生活的時代。也就是說,一個可以用自己的感性、直覺來選擇人生終極目標的時代已經到來。此外,李小龍還曾留下這麼一句話:
「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要滿足你的期待,就像你也不是為了要滿足我的期待而活一樣。」這正可謂是「剛剛好的任性」。
改變自己的任性練習
◆我也很喜歡李小龍的「似水無形」(Be Water)這句名言。不要仿效他人,要像水一樣變化自如,以自己本來的面目持續流動下去。
理想的任性:不受他人的干擾而活
當有人對自己的人生指手畫腳時,要保持堅定的心。
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其他人妨礙自己的人生。
毋須多言,自己的人生當然是屬於自己的。所以,當我們能隨心所欲地行動,應該就能帶來幸福感。但是,如果你過度體諒他人,試圖滿足他人的需求,你的生活可能會變得更加艱難。
所謂任性地生活,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人生。如果能作自己人生的主人,隨心所欲地生活,而不是讓別人替自己的人生做決定,就算遭遇重大的失敗,應該不會產生太多懊悔。當遭遇失敗時,只要重新思考新的道路,朝著那個方向前進就好了
如果能活得任性,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能讓自己遠離「活得很辛苦」的感覺。如果覺得和某個人相處很困難,只要不靠近他,就不會產生壓力。內心討厭這份工作,只要轉換跑道就行。換言之,「任性」能增加人生中的選擇。
一提到逃避討厭的事,可能就會有人批評:「人生本來就是要克服討厭的事。」但即使被這樣批評,也不會因此就得到解脫。如果能讓自己的內心和身體變得舒服,那麼逃避就是最好的選擇。
即使有人對自己的人生指手畫腳,只要保持堅定的心,就不會被對方牽著鼻子走。除了家人和信賴的朋友之外,沒有必要細聽他人的意見。而且,有時甚至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被家人或朋友的話所影響,也是可行的做法。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任何人妨礙自己的人生。
人生在世,無論如何都會遇到討厭的事物。世界上肯定也存在無可救藥的人。當我們不斷嘗試修正軌道,卻怎麼努力都沒有出現改變時,只需要在生活方式上做出選擇就行……
以逃離討厭事物的方式生活,能夠減輕壓力。很明顯地,壓力往往來自被迫做某些事,或持續忍耐某些人等,並非出自本人意願的情況,同時也會讓人產生鬱鬱不樂的負面情緒。
壓力會對身心造成不良影響。從精神上的倦怠感和無力感,到肉體上的身體不適,皆會對自身造成各種不良影響。其結果可能導致慢性發炎,或者增加動脈硬化、中風、心肌梗塞、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近年來也發現,壓力和癌症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
如果能活得任性,應該能減少壓力,並獲得滿滿的充實感和幸福感。所謂果斷的任性,並非恣意妄為、遭人反感的任性,而是一種適度且恰到好處的「剛剛好的任性」。我們何不試著實際體會這種拿捏分寸的感受呢?
改變自己的任性練習
◆「克服討厭的事物才叫人生」,這種想法實在很討厭。
◆若能保持「當個異類也沒關係」的心態,就能活得更加自由!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