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何維繫關係?《韓非子》點出關鍵:絕對不要碰對方的逆鱗(底線)。
◎莊子說「用心若鏡」:接受事物本來的面貌,內心就不會受傷。
◎《孟子》:「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你怎麼待人,結果會回應到你身上。
作者諸葛楗,學生時期曾是不良少年,
二十多歲時意識到自己走錯了路,決定重啟人生,從練習書法開始轉化心境。
後來進入成均館大學研究所,主修東洋哲學。
他將閱讀哲學經典的領悟上傳至YouTube,點閱數超過150萬。
現代人工作忙碌,週一很憂鬱、週二得提勁,週四開始坐不住,
到了週日晚上,又得面對可怕的週一。
一週七天的迴圈,人生就像跑鼠輪?
作者重新詮釋兩千五百年前的中國思想家墨子、莊子、孔子、孟子等經典語錄,
根據每天的身心狀態,提供心靈解方。
因為他從練習書法的過程中體會到:
一句話若寫數十遍、上百遍,最後就能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週一抄幾句《論語》,穩住生活的重心
週一就像陀螺開始轉動,抓穩重心,剩下六天就能順利運轉,
《論語》談人的本分、生活的信念,幫助你穩定心情。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
學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把自己知道的事視為全部。
◎週二抄《孟子》,繪製人生藍圖
以人生比喻,週二就像正在認識世界的幼兒,
需要有人教你新知識、新規則,《孟子》就是這樣一本人生使用手冊。
孟子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無法得到預期結果,就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週三抄《中庸》、《大學》,尋找內心平衡
一週過了一半,好像找到了平衡,卻也擔憂可能出現突發狀況。
想維持穩定,讀《中庸》;渴望變化,就讀《大學》。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今天的我,只要和昨天的我有些許不同,那就是希望。
◎週四抄《韓非子》,人生軟著陸
過去三天保持高度緊繃,到了週四會想鬆懈,
讀《韓非子》,幫你持續堅守慣例、朝向週末慢慢降落。
「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當你誇耀自己,其實就是剝奪別人了解你有多優秀的機會。
◎週五抄《墨子》,試著換位思考
努力了四天,週五總想慰勞自己,容易忽視周圍人的情緒,
讓《墨子》幫助你與世界重新連結。
「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則人唯恐其有賜於己也。」
若你總是付出很少,卻希望得到很多回報,對方就會害怕。
週末,只能在家睡覺?週六抄《莊子》,安撫一週累積的紛亂;
週日抄《周易繫辭傳》,幫你擺脫即將來臨的週一症候群。
一週七天,天天都像逃不出的跑鼠輪?
兩千五百年前的思想家早已寫下解方,
抄原典、抄超譯,帶來的改變令你驚奇。
◎莊子說「用心若鏡」:接受事物本來的面貌,內心就不會受傷。
◎《孟子》:「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你怎麼待人,結果會回應到你身上。
作者諸葛楗,學生時期曾是不良少年,
二十多歲時意識到自己走錯了路,決定重啟人生,從練習書法開始轉化心境。
後來進入成均館大學研究所,主修東洋哲學。
他將閱讀哲學經典的領悟上傳至YouTube,點閱數超過150萬。
現代人工作忙碌,週一很憂鬱、週二得提勁,週四開始坐不住,
到了週日晚上,又得面對可怕的週一。
一週七天的迴圈,人生就像跑鼠輪?
作者重新詮釋兩千五百年前的中國思想家墨子、莊子、孔子、孟子等經典語錄,
根據每天的身心狀態,提供心靈解方。
因為他從練習書法的過程中體會到:
一句話若寫數十遍、上百遍,最後就能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週一抄幾句《論語》,穩住生活的重心
週一就像陀螺開始轉動,抓穩重心,剩下六天就能順利運轉,
《論語》談人的本分、生活的信念,幫助你穩定心情。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
學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把自己知道的事視為全部。
◎週二抄《孟子》,繪製人生藍圖
以人生比喻,週二就像正在認識世界的幼兒,
需要有人教你新知識、新規則,《孟子》就是這樣一本人生使用手冊。
孟子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無法得到預期結果,就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週三抄《中庸》、《大學》,尋找內心平衡
一週過了一半,好像找到了平衡,卻也擔憂可能出現突發狀況。
想維持穩定,讀《中庸》;渴望變化,就讀《大學》。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今天的我,只要和昨天的我有些許不同,那就是希望。
◎週四抄《韓非子》,人生軟著陸
過去三天保持高度緊繃,到了週四會想鬆懈,
讀《韓非子》,幫你持續堅守慣例、朝向週末慢慢降落。
「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當你誇耀自己,其實就是剝奪別人了解你有多優秀的機會。
◎週五抄《墨子》,試著換位思考
努力了四天,週五總想慰勞自己,容易忽視周圍人的情緒,
讓《墨子》幫助你與世界重新連結。
「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則人唯恐其有賜於己也。」
若你總是付出很少,卻希望得到很多回報,對方就會害怕。
週末,只能在家睡覺?週六抄《莊子》,安撫一週累積的紛亂;
週日抄《周易繫辭傳》,幫你擺脫即將來臨的週一症候群。
一週七天,天天都像逃不出的跑鼠輪?
兩千五百年前的思想家早已寫下解方,
抄原典、抄超譯,帶來的改變令你驚奇。
目錄
推薦序一 抄寫不只是記憶,也是身心整合的修練/李家雯(海蒂)
推薦序二 你怎能著迷Y2K穿搭,卻否認哲學經典的意義?/曾暐傑
好評推薦
前言 一句話寫一百次,就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第一章 週一抄《論語》,穩住生活的重心
週一就像陀螺在地上開始轉動的那一刻,所以,在這天就能穩穩抓住重心的人,剩下六天也比較有可能順利運轉。《論語》談人的本分、生活的信念,在令人煩躁的週一,幫助你穩定心情。
第二章 週二抄《孟子》,繪製人生藍圖
以人生比喻,週二相當於幼兒期。對還在努力認識世界的兒童來說,需要有人教導新知識、新規則,《孟子》就是這樣一本人生使用手冊。
第三章 週三抄《中庸》、《大學》,尋找內心平衡
週三就像三明治中間的火腿片,吃到它才覺得自己在吃三明治,到了週三才有正在度過一週的實際感受。到了這天,一週已過一半,好像找到了平衡,卻也擔憂可能出現突發狀況。想維持穩定,讀《中庸》;渴望變化,就讀《大學》。
第四章 週四抄《韓非子》,人生軟著陸
過去三天保持高度緊繃,到了週四,常讓人覺得用力擰緊螺絲的力氣漸漸消散。在這天讀《韓非子》,幫你持續堅守慣例、朝向週末慢慢降落。
第五章 週五抄《墨子》,試著換位思考
努力了四天,週五總想慰勞自己,反而容易忽視周圍人的情緒,忘記這個世界是大家共同生活的空間。這天抄寫《墨子》,幫助你與世界重新連結。
第六章 週六抄《莊子》,安撫內心的紛亂
結束了一週的忙碌,心情正要緩緩沉澱。在週六抄寫《莊子》,讓他成為你的嚮導,陪伴你整理一週下來累積的紛亂,度過從容、平和的一天。
第七章 週日抄《周易繫辭傳》,擺脫週一症候群
週日標誌著一週的開始與結束,每一週看似相同卻又有所不同,彷彿困在同一個迴圈中,心情難以平靜。在這天抄寫《周易繫辭傳》,幫助你擺脫週一症候群,為即將到來的嶄新一週帶來美好改變。
結語 讀經典,是為了打造理想的生活
推薦序二 你怎能著迷Y2K穿搭,卻否認哲學經典的意義?/曾暐傑
好評推薦
前言 一句話寫一百次,就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第一章 週一抄《論語》,穩住生活的重心
週一就像陀螺在地上開始轉動的那一刻,所以,在這天就能穩穩抓住重心的人,剩下六天也比較有可能順利運轉。《論語》談人的本分、生活的信念,在令人煩躁的週一,幫助你穩定心情。
第二章 週二抄《孟子》,繪製人生藍圖
以人生比喻,週二相當於幼兒期。對還在努力認識世界的兒童來說,需要有人教導新知識、新規則,《孟子》就是這樣一本人生使用手冊。
第三章 週三抄《中庸》、《大學》,尋找內心平衡
週三就像三明治中間的火腿片,吃到它才覺得自己在吃三明治,到了週三才有正在度過一週的實際感受。到了這天,一週已過一半,好像找到了平衡,卻也擔憂可能出現突發狀況。想維持穩定,讀《中庸》;渴望變化,就讀《大學》。
第四章 週四抄《韓非子》,人生軟著陸
過去三天保持高度緊繃,到了週四,常讓人覺得用力擰緊螺絲的力氣漸漸消散。在這天讀《韓非子》,幫你持續堅守慣例、朝向週末慢慢降落。
第五章 週五抄《墨子》,試著換位思考
努力了四天,週五總想慰勞自己,反而容易忽視周圍人的情緒,忘記這個世界是大家共同生活的空間。這天抄寫《墨子》,幫助你與世界重新連結。
第六章 週六抄《莊子》,安撫內心的紛亂
結束了一週的忙碌,心情正要緩緩沉澱。在週六抄寫《莊子》,讓他成為你的嚮導,陪伴你整理一週下來累積的紛亂,度過從容、平和的一天。
第七章 週日抄《周易繫辭傳》,擺脫週一症候群
週日標誌著一週的開始與結束,每一週看似相同卻又有所不同,彷彿困在同一個迴圈中,心情難以平靜。在這天抄寫《周易繫辭傳》,幫助你擺脫週一症候群,為即將到來的嶄新一週帶來美好改變。
結語 讀經典,是為了打造理想的生活
序/導讀
前言
一句話寫一百次,就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古人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意思是聽了一百次,遠不如親眼看到一次,我們都很熟悉這句話。而後人從這句話中獲得靈感,改寫成百見不如一悟(親眼看一百次,不如自己體悟一次)及百悟不如一行(自己體會了一百次,還不如實際將體會付諸實踐一次)。
以足球為例,與其聽別人說一百次「踢足球很好玩」,不如親自觀賞足球比賽一次。看足球比賽一百次後,就會在某一刻領悟到「足球就是因為這樣才這麼好玩啊!」但是,也有些事是看得再多、聽得再多、領悟再多,都無法體會,像是自己踢出一顆強而有力、射進球門的球,那顆球晃動門網時所感受到的震撼,唯有透過實際行動才能感受。
從這個角度來說,「寫」這件事就非常重要。「寫」是最簡單且最直接的實踐,也是足以改變自己將來行為的優秀活動。
我學習東洋哲學時,每年夏季學校都會開設林間課程。這門課是在森林中幽靜的地方授課,學生會住進偏鄉的書院裡,努力背誦古代經典。而林間課程的最後一天,所有學生要集合起來考試,範圍就是這段期間學過的內容。
然而,幽靜的森林並不會讓人突然擁有超強記憶力。隨著回首爾的日期越來越近,學生的表情越來越黯淡,心情也越來越紛亂。
當時,教授對我們說的話,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一句話通常只要讀一百遍,就會背起來。如果還是背不起來,就寫一百遍吧!如果有人說自己已經讀了一百遍、寫了一百遍,還是背不起來,無論他的考試結果如何,我一定會直接給他最好的成績,因為他確實用心努力過。不過,我想應該不會有這樣的人,因為一句話只要寫一百遍,不僅能背起來,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實際上,當年並沒有人在讀了一百遍、寫了一百遍後,還沒辦法把經典背起來的。相反的,那時上過林間課程的學生,很多人後來都通過了各種考試。
某天我偶然遇見當時一位同窗好友,他說道:「以前真的是拚命寫、寫了又寫,一天就把一支原子筆寫到沒水,我想這就是我考過的祕訣。只是讀過,很容易忘記,但寫過的就會一直記得。」
曾有東方書法家這樣說過:「謄寫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臨摹,第二階段是謄寫字義,第三階段是背對著寫。」若你能持續抄寫前人的文字,就能寫出蘊含在文字中的意義;而習慣寫出意義後,你就能寫出屬於自己的文章,而不必參考別人。
我想,抄寫東方經典裡的文句也會有同樣的效果。抄寫先賢們的文句,自然而然就能明白他們想傳達的思想,之後我們也能以自己的話語,將領悟傳遞給別人。
若持續做這些事情會怎麼樣?蘊含在東方經典中的智慧,就會透過我們的口吻,以符合現今社會的情況重新詮釋;此外,每個人也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先賢的智慧,藉此得到勇氣、希望、安慰和鼓勵。在這樣的過程中,經典文句就會開始有生命力,彷彿先聖先賢們活過來,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當下提供必要的建言。
我殷切期盼有緣結識這本書的人,都能試著寫出蘊含在東方經典中的智慧,仔細探究後內化成為屬於你的一部分。同時,也期盼你將這些思想完全內化後,再以自己的語言,與其他人分享古人的智慧。我相信,我們雙腳踩著的這個世界,將會因此變得更豐富。
一句話寫一百次,就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古人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意思是聽了一百次,遠不如親眼看到一次,我們都很熟悉這句話。而後人從這句話中獲得靈感,改寫成百見不如一悟(親眼看一百次,不如自己體悟一次)及百悟不如一行(自己體會了一百次,還不如實際將體會付諸實踐一次)。
以足球為例,與其聽別人說一百次「踢足球很好玩」,不如親自觀賞足球比賽一次。看足球比賽一百次後,就會在某一刻領悟到「足球就是因為這樣才這麼好玩啊!」但是,也有些事是看得再多、聽得再多、領悟再多,都無法體會,像是自己踢出一顆強而有力、射進球門的球,那顆球晃動門網時所感受到的震撼,唯有透過實際行動才能感受。
從這個角度來說,「寫」這件事就非常重要。「寫」是最簡單且最直接的實踐,也是足以改變自己將來行為的優秀活動。
我學習東洋哲學時,每年夏季學校都會開設林間課程。這門課是在森林中幽靜的地方授課,學生會住進偏鄉的書院裡,努力背誦古代經典。而林間課程的最後一天,所有學生要集合起來考試,範圍就是這段期間學過的內容。
然而,幽靜的森林並不會讓人突然擁有超強記憶力。隨著回首爾的日期越來越近,學生的表情越來越黯淡,心情也越來越紛亂。
當時,教授對我們說的話,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一句話通常只要讀一百遍,就會背起來。如果還是背不起來,就寫一百遍吧!如果有人說自己已經讀了一百遍、寫了一百遍,還是背不起來,無論他的考試結果如何,我一定會直接給他最好的成績,因為他確實用心努力過。不過,我想應該不會有這樣的人,因為一句話只要寫一百遍,不僅能背起來,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實際上,當年並沒有人在讀了一百遍、寫了一百遍後,還沒辦法把經典背起來的。相反的,那時上過林間課程的學生,很多人後來都通過了各種考試。
某天我偶然遇見當時一位同窗好友,他說道:「以前真的是拚命寫、寫了又寫,一天就把一支原子筆寫到沒水,我想這就是我考過的祕訣。只是讀過,很容易忘記,但寫過的就會一直記得。」
曾有東方書法家這樣說過:「謄寫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臨摹,第二階段是謄寫字義,第三階段是背對著寫。」若你能持續抄寫前人的文字,就能寫出蘊含在文字中的意義;而習慣寫出意義後,你就能寫出屬於自己的文章,而不必參考別人。
我想,抄寫東方經典裡的文句也會有同樣的效果。抄寫先賢們的文句,自然而然就能明白他們想傳達的思想,之後我們也能以自己的話語,將領悟傳遞給別人。
若持續做這些事情會怎麼樣?蘊含在東方經典中的智慧,就會透過我們的口吻,以符合現今社會的情況重新詮釋;此外,每個人也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先賢的智慧,藉此得到勇氣、希望、安慰和鼓勵。在這樣的過程中,經典文句就會開始有生命力,彷彿先聖先賢們活過來,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當下提供必要的建言。
我殷切期盼有緣結識這本書的人,都能試著寫出蘊含在東方經典中的智慧,仔細探究後內化成為屬於你的一部分。同時,也期盼你將這些思想完全內化後,再以自己的語言,與其他人分享古人的智慧。我相信,我們雙腳踩著的這個世界,將會因此變得更豐富。
試閱
管好自己的嘴,才是智者
若遇到可以交流的人卻不與他談話,就會錯失人才;對無法溝通的人卻偏要與他說話,就是浪費了言語。智者不會錯失人,也不會浪費言語、說不該說的話。
分辨能與之談話的人和時機非常重要。有智慧的人之所以能同時守住言語和人,是因為他們說話時會觀察。除此之外,他們雖然會勸告別人,但不會經常做這件事。有時,明知時機不對卻還是勸說對方,這就是管不住嘴巴的表現。此時,應該改變勸告的方向,克制急於給別人意見的自己。
●原典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
●給你的心靈解方
明知時機不對卻還要勸說別人,就是管不住嘴巴。
反求諸己
如果你愛某個人,對方卻跟你不親近,就要反省自己的仁德有無缺陷;如果你治理別人,對方卻不接受你的治理,就要反省自己的智慧;如果你以禮待人,對方卻沒有反應,就要反省自己的禮敬有無缺失。當你的行為無法得到預期結果時,就要回過頭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當自己身心端正,天下人自然都會歸服。
「反求諸己」這個成語源自《孟子》,指反省並從自己身上找答案。有時覺得自己明明對人非常好,對方卻反而疏遠,在指責別人之前,應該先反省自己是否用了錯誤的方法對待他人。
●原典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離婁上》)
●給你的心靈解方
當你的行為無法得到預期結果時,就要回過頭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知所先後則近道
知道何處應該停留,心志才能堅定;堅定不移,才能達到精神的平靜;精神專注、平靜,內心才能穩定;內心穩定,才能周密而清晰的思考;經過詳細思考,才能有所領悟。物有根本和枝節,事有開始和結束,了解事情的先後順序與輕重緩急,才能接近道。
先確定好應該停留的地方(目標),才能決定之後要做什麼;有了目標和方向,心才會靜下來,心靜下來之後生活才會舒服,如此便能進入深思、體悟的階段,最終有所獲得。
●原典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給你的心靈解方
確定好應該停留的地方(目標),才能決定要做什麼,有了目標和方向,心才會靜下來,生活才會過得舒服。
沒有了利爪,老虎連狗也會屈服
老虎之所以能讓狗屈服,是因為牠有銳利的爪子和獠牙。如果把老虎的爪子和獠牙摘下來給狗用,老虎反而會屈服於狗。君王以刑罰和恩德控制臣下,但如果君王把他刑賞的權力交給臣子,就會反過來被臣子所控制。
刑罰和恩德是韓非子哲學中兩個重要的概念,今日我們稱之為處罰和獎賞。光靠嚴刑峻法很難經營一個組織,但如果為了對底下的人施恩,連領導的權力都放棄,這樣的組織就很有可能會陷入混亂,而少了領導力的領導者,就會被原本的追隨者控制,不得不跟著對方走。
●原典
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釋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則虎反服於狗矣。人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釋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於臣矣。(《韓非子.二柄》)
●給你的心靈解方
如果把老虎的爪子和獠牙摘下來給狗用,老虎反而會屈服於狗;如果領導者為了對底下的人施恩,而放棄領導的權力,反而會被追隨者控制。
別阻礙上天送給你的才能
堅硬的梁柱雖能推倒城牆,卻無法堵住洞口,這是因為結構不同,器物各有其用處;千里馬一日可以跑千里,但捉老鼠卻不如野貓,這是因為本領不同,技藝各有所長;貓頭鷹在夜裡可以抓到跳蚤、看到極細微之物,但在白天,即使睜著眼也看不到大山,這是因為本性不同。
人的本性常被稱為天性,也就是上天所賦予的特性,更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上天送給某個人的才能。不過,有些事情會阻礙上天賦予的才能發光,那就是「想變得跟誰一樣」或「想活得像誰一樣」,以及跟別人比較後羨慕對方的心態。
●原典
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莊子.秋水》)
●給你的心靈解方
「想變得跟誰一樣」、「想活得像誰一樣」的羨慕心態,會阻礙上天賦予你的才能發光。
生活的混亂,往往跟說話有關
禍亂之所以發生,線索往往在言語。皇帝說話不謹慎,就會失去臣子;臣子說話不謹慎,就會喪命;重要的事如果保密不周,反而會造成嚴重禍患。
所謂的「言」是指自己單方面的陳述,而「語」則指雙向的對話。韓國俗諺說:「良言一句,可抵千金債。」而一句不好的話可能傷害自己和對方。現今越來越多名為「留言」的單方面陳述,許多人在網路上總暢所欲言,但其實,以為匿名就可以隨便說話的習慣非常致命。對面前的人都難以啟齒的話語,最好也不要在自言自語(或躲在匿名帳號後面)時說出來。
●原典
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周易繫辭傳》)
●給你的心靈解方
「良言一句,可抵千金債。」而一句不好的話,可能傷害自己和對方。
吉凶都是自己創造
所謂的吉凶,堅守正道才能取勝。天地之道,在於其規律、穩定的運行;日月之道,在於其光明普照;天地萬物的行動,都依循一個根本的道理。
占卦不是咒語,並非絕對會實現。不能因為占出好結果就盡情開心、甚至什麼都不做。占卜反而是督促我們改變自己,努力不讓好運變糟,或是展現智慧扭轉局勢、讓壞運變好。像天地和日月那樣踏實且持續改變的人,不讓運氣的好壞埋沒自己的無限可能,且會不斷克服困難,才是能持續走好運的人。
●原典
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周易繫辭傳》)
●給你的心靈解方
占卜並非絕對會實現,反而是督促我們改變自己,努力不讓好運變糟,或是扭轉局勢、讓壞運變好。
若遇到可以交流的人卻不與他談話,就會錯失人才;對無法溝通的人卻偏要與他說話,就是浪費了言語。智者不會錯失人,也不會浪費言語、說不該說的話。
分辨能與之談話的人和時機非常重要。有智慧的人之所以能同時守住言語和人,是因為他們說話時會觀察。除此之外,他們雖然會勸告別人,但不會經常做這件事。有時,明知時機不對卻還是勸說對方,這就是管不住嘴巴的表現。此時,應該改變勸告的方向,克制急於給別人意見的自己。
●原典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
●給你的心靈解方
明知時機不對卻還要勸說別人,就是管不住嘴巴。
反求諸己
如果你愛某個人,對方卻跟你不親近,就要反省自己的仁德有無缺陷;如果你治理別人,對方卻不接受你的治理,就要反省自己的智慧;如果你以禮待人,對方卻沒有反應,就要反省自己的禮敬有無缺失。當你的行為無法得到預期結果時,就要回過頭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當自己身心端正,天下人自然都會歸服。
「反求諸己」這個成語源自《孟子》,指反省並從自己身上找答案。有時覺得自己明明對人非常好,對方卻反而疏遠,在指責別人之前,應該先反省自己是否用了錯誤的方法對待他人。
●原典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離婁上》)
●給你的心靈解方
當你的行為無法得到預期結果時,就要回過頭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知所先後則近道
知道何處應該停留,心志才能堅定;堅定不移,才能達到精神的平靜;精神專注、平靜,內心才能穩定;內心穩定,才能周密而清晰的思考;經過詳細思考,才能有所領悟。物有根本和枝節,事有開始和結束,了解事情的先後順序與輕重緩急,才能接近道。
先確定好應該停留的地方(目標),才能決定之後要做什麼;有了目標和方向,心才會靜下來,心靜下來之後生活才會舒服,如此便能進入深思、體悟的階段,最終有所獲得。
●原典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給你的心靈解方
確定好應該停留的地方(目標),才能決定要做什麼,有了目標和方向,心才會靜下來,生活才會過得舒服。
沒有了利爪,老虎連狗也會屈服
老虎之所以能讓狗屈服,是因為牠有銳利的爪子和獠牙。如果把老虎的爪子和獠牙摘下來給狗用,老虎反而會屈服於狗。君王以刑罰和恩德控制臣下,但如果君王把他刑賞的權力交給臣子,就會反過來被臣子所控制。
刑罰和恩德是韓非子哲學中兩個重要的概念,今日我們稱之為處罰和獎賞。光靠嚴刑峻法很難經營一個組織,但如果為了對底下的人施恩,連領導的權力都放棄,這樣的組織就很有可能會陷入混亂,而少了領導力的領導者,就會被原本的追隨者控制,不得不跟著對方走。
●原典
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釋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則虎反服於狗矣。人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釋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於臣矣。(《韓非子.二柄》)
●給你的心靈解方
如果把老虎的爪子和獠牙摘下來給狗用,老虎反而會屈服於狗;如果領導者為了對底下的人施恩,而放棄領導的權力,反而會被追隨者控制。
別阻礙上天送給你的才能
堅硬的梁柱雖能推倒城牆,卻無法堵住洞口,這是因為結構不同,器物各有其用處;千里馬一日可以跑千里,但捉老鼠卻不如野貓,這是因為本領不同,技藝各有所長;貓頭鷹在夜裡可以抓到跳蚤、看到極細微之物,但在白天,即使睜著眼也看不到大山,這是因為本性不同。
人的本性常被稱為天性,也就是上天所賦予的特性,更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上天送給某個人的才能。不過,有些事情會阻礙上天賦予的才能發光,那就是「想變得跟誰一樣」或「想活得像誰一樣」,以及跟別人比較後羨慕對方的心態。
●原典
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莊子.秋水》)
●給你的心靈解方
「想變得跟誰一樣」、「想活得像誰一樣」的羨慕心態,會阻礙上天賦予你的才能發光。
生活的混亂,往往跟說話有關
禍亂之所以發生,線索往往在言語。皇帝說話不謹慎,就會失去臣子;臣子說話不謹慎,就會喪命;重要的事如果保密不周,反而會造成嚴重禍患。
所謂的「言」是指自己單方面的陳述,而「語」則指雙向的對話。韓國俗諺說:「良言一句,可抵千金債。」而一句不好的話可能傷害自己和對方。現今越來越多名為「留言」的單方面陳述,許多人在網路上總暢所欲言,但其實,以為匿名就可以隨便說話的習慣非常致命。對面前的人都難以啟齒的話語,最好也不要在自言自語(或躲在匿名帳號後面)時說出來。
●原典
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周易繫辭傳》)
●給你的心靈解方
「良言一句,可抵千金債。」而一句不好的話,可能傷害自己和對方。
吉凶都是自己創造
所謂的吉凶,堅守正道才能取勝。天地之道,在於其規律、穩定的運行;日月之道,在於其光明普照;天地萬物的行動,都依循一個根本的道理。
占卦不是咒語,並非絕對會實現。不能因為占出好結果就盡情開心、甚至什麼都不做。占卜反而是督促我們改變自己,努力不讓好運變糟,或是展現智慧扭轉局勢、讓壞運變好。像天地和日月那樣踏實且持續改變的人,不讓運氣的好壞埋沒自己的無限可能,且會不斷克服困難,才是能持續走好運的人。
●原典
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周易繫辭傳》)
●給你的心靈解方
占卜並非絕對會實現,反而是督促我們改變自己,努力不讓好運變糟,或是扭轉局勢、讓壞運變好。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