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總序/傅佩榮

本書所謂「世界文明」,是指起源甚早、影響至今的六大文明:中國、希臘、印度、猶太教、佛教與天主教。這六大文明的起源,皆在二千年之前,源遠流長而有豐富的經典,其影響則遍及今日世界大多數人。正確認識這些文明的核心觀念,是我們現代人共同的心願。

在中文用語上,「文明」與「文化」可以相通,皆指人類運用智慧以因應自然、安頓自己的成果。對照西方語系,可知「文化」一詞源於「耕種」,「文明」一詞出自「市民」,同樣與因應自然與安頓自己有關。《易經‧賁卦‧彖傳》說得恰到好處:「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為自然界的規律,今日科學已可把握其大要;人文為人類的行止,但「化成天下」一語仍遙遙無期。學習及了解六大文明,是當前無法迴避的道路。

現在簡單說明選擇這六大文明的理由。首先,中國是文明古國,在人類歷史上,無論就器物、制度、理念的任何方面看來,皆有領先之處與傑出成績。更何況其人口在今日仍居世界最多,身為中國人,怎能不率先閱讀自己的經典?其次,希臘文明直接影響了歐洲與北美,而歐美不僅是現代化的領先國家,同時也主導了世人對全球事務的關注焦點。不認識希臘的文學與哲學,將難以欣賞西方文明的後續發展。然後,印度也是文明古國,其傳統所塑造的神明觀、社會觀與人生觀,至今對廣土眾民仍有深刻的引導作用。印度本身有其繁複多樣、色彩繽紛的宗教,又能孕生佛教成為普世宗教之一,我們自然不宜錯過其經典。

接著上場的是三大宗教。宗教是文明的具體成就之一,而宗教本身也可以形成體大思精的文明。首先,猶太教是猶太人的民族宗教,何以值得了解?原因有二。一是以其為源頭,才有所謂的「三大」一神教,即是猶太教、基督宗教(依序包括天主教、東正教與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二是出身猶太教背景而有全球影響力的人才極多,如耶穌(基督宗教的奠基者)、馬克思(共產主義的創始人)、愛因斯坦(現代物理學的標竿人物)等。在此補充一句,就是本書所論未及於伊斯蘭教,主要因為其年代太晚,在西元後第七世紀才登上歷史舞台。

其次,佛教文明出於印度,但成為最早的普世宗教之一。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由朝廷支持而有長期及大規模的譯經事業,使許多佛經以優美典雅的文體出現,得以廣為傳頌而深入人心,進而與中國本土文化進行有機的融合,發展出大乘佛教。此時回溯其源頭,明白其原本教義,或許可以相互參照、啟迪新解。

最後,值得學習的是天主教文明。所謂基督宗教,是指相信「耶穌是救世主基督」的信徒所組成的團體。其出現時代較晚,約在西元前後一百年間。耶穌的門徒所組成的是天主教。天主教在十一世紀分裂出東正教,到一五一七年宗教改革時期,又分裂出基督教(也稱新教,但其原名是抗議教,所針對者即為天主教)。這一教三系所信的是同一位耶穌、同一本聖經與同一位上帝。因此,認識天主教文明,所知者可以大體涵蓋這一教三系的原本教義,以及大約二十五億基督徒的想法。好學之人怎能錯過此一機緣?

本書共有六卷,分別介紹上述六大文明。各卷主編具備相關的學術專長,可以自負其責,選擇合適的經典,並為各卷作序。在所選經典之前,皆有扼要說明,便於讀者理解。本書最大特色,是全部使用我們所習慣閱讀的白話文。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不在其文字載體,而在其智慧結晶。文字不應構成障礙,我們的時間也無比珍貴,所以就請藉由淺顯易懂的白話文,徜徉遨遊於人類心靈在初期階段所孕育的智慧天地中。我們相信,愈能深入理解過去,也愈能站穩現在的腳步,並以堅定信心走向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導言/徐學庸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後,西方文化挾科技文明的優勢,強力向全世界擴散;兩百餘年在政治、社會、經濟、教育、文化、道德,甚至審美等面向,都對世人產生巨大深遠的影響。然而西方文明不是肇始於十八世紀,它是一段漫長發展的結果,欲理解此果,不能斷根,而應探究其源頭。瞭解希臘文明實為理解西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因為前者是孕育後者的搖籃。另外特別釐清的是,雖然西方文化的根是希臘文化,但希臘文化起始之初,並非在希臘本土,而是在愛歐尼亞(Ionia),即現今土耳其西岸。

希臘文明豐富多元,無法在導論的有限篇幅逐一詳論,僅能概述語言、史詩、歷史、戲劇、哲學等幾個主題,以期為讀者勾勒希臘文明的基本樣貌。

一、古希臘語

古希臘語是持續被使用的最古老的歐洲語言,它的獨特性表現在下述意義:在它整個漫長發展的歷史中,高水準的文學作品持續不墜地被創作出來。古希臘文是屬於印歐語系,最早的希臘文書寫記錄是約西元前一二〇〇年的線形文B(Linear B)。約西元前九世紀希臘文採用腓尼基的字母(the Phoenician alphabet),但腓尼基的文字只有子音,希臘文則在其中添加母音。這是在語言上的一大成就,且這套完整的字母系統衍用至今。一開始希臘文的書寫方式完全仿造腓尼基文,且是由右至左的書寫,希臘人甚至稱自己的語言是‘Phoenikeia’,以紀念他們的語言文字的源頭。

古希臘文最早的高水準的文學作品是史詩,約西元前八世紀,從那時開始希臘文以幾種不同的方言的形式出現。主要的方言有:一、愛歐尼亞希臘文:主要使用在希臘諸島及現今土耳其西岸,以此方式書寫的包括抑揚格韻詩、輓歌形式的詩及史家的作品;二、多立斯希臘文(Doris):使用於大部分的希臘本土及克里特島(Crete)。以此方言創作的作品包括詩歌及戲劇裡的歌唱隊的歌詞;三、愛歐立亞希臘文(Aeolia):通常使用在波伊歐提亞(Boeotia),塞薩利亞(Thesssalia)及雷斯波斯(Lesbos)。以此方言寫成的作品有莎弗(Sappho)及阿爾凱歐斯(Alkaios)的詩作;四、阿提卡希臘文(Attica):此方言是愛歐尼雅方言的一支,通行於阿提卡地區,大部分的古典希臘文的名著皆以此方言著述。

在亞歷山大大帝之後,約西元前三世紀開始,所有的方言匯集為一種名為「共通語」(Koinē)的希臘語,新約聖經及希臘化時期與帝國時期的作品皆使用此種希臘文。之後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的語言是逐漸從共通語演變形成。拜占庭的文學作品皆是使用語共通與近似的文字寫成。西元後一千年另一支希臘語,庶民語(Demodes)形成,這個語言在隨後的幾世紀裡與代表有學識的拜占庭語並行。現代希臘於一八三〇年獨立後,兩種希臘語同時流通,一種是稱為katharevousa(純化希臘語)的希臘語,主要是承襲拜占庭希臘語,保守而且以古代希臘語為師;另一種是沿用庶民語的Demotikē(流行語)。近當代的希臘文作品是以這兩種語言創作,至於使用哪一種端賴作者的偏好及情境的需求。在一九七四年的改革後,這兩種希臘語合流形成為目前希臘使用的語言,名為Neohellenikē Koinē(新希臘共通語)。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