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利用「瞬讀式筆記術」喚醒沈睡中的右腦

「瞬讀」的概念是「將文字圖像化後再由右腦加以『識別』」
「瞬讀式筆記」和我提出的「瞬讀」理論具備著相同的概念。
瞬讀的意思正如字面所示,意味著「瞬間閱讀」,這一點跟從前大家所說的「速讀」類似,但兩者仍存在著明確的差異。
從前所謂的速讀,其特徵在於提高眼球轉動的速度,以此達到快速閱讀的目的,但是瞬讀卻沒有必要迅速轉動眼球。
瞬讀的特徵在於活用右腦閱讀而非眼球的快速轉動。
轉動眼球的速度雖然能隨著鍛鍊而提升,但仍有其極限。田徑賽中的 100公尺短跑項目,在 2009年由牙買加選手尤塞恩・博爾特締造了9秒 58的世界紀錄,這項紀錄未來很可能會由其他選手刷新,但可以確定的是,人類絕不可能像獵豹一樣跑出 100公尺6秒以內的成績。同理,不管我們的眼球轉動地多麼快速,仍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可能超越極限。
然而,右腦的潛力卻無窮無盡。我們在先前的文章中提及,人類的意識被區分為顯意識和潛意識這兩個領域。

.左腦掌管顯意識。
.右腦掌管潛意識。

重點是,我們有 95%的潛能都埋藏在潛意識當中,沒有表現出來。
換句話說,右腦是一個尚待我們挖掘的寶庫。

將文字圖像化後再由右腦加以識別的方法
精熟瞬讀的技巧後,我們便能用一秒鐘讀取書中的一頁。假設一本書有兩百頁,那麼只需要花 200秒=3分 20秒即能讀完這本書。
進行瞬讀時,一般會同時進行輸入(=閱讀書籍)和輸出(=將書中的內容做筆記)這兩個步驟。可能會有人質疑:「只用三分鐘就讀完一本書已經令人難以置信了,還要為書中的內容做筆記,這怎麼可能!?」
事實上,讀完一本書之後,即使你認為自己已經「完全理解」,一旦要求你寫出書中的內容,還是有很多人做不到。
不過,若能學會瞬讀技巧和瞬讀式筆記術,這便完全有可能。
首先,我先簡單說明一下為何能在一秒鐘讀完一頁,這關係到右腦的活化機制。大家知道「三鍋臭媽媽」代表什麼意思嗎?
應該一看就知道,正確的語順是「三媽臭臭鍋」對吧?此時你的腦海中應當會浮現出曾經在三媽臭臭鍋店裡品嚐過的料理。
你的大腦會自動把散亂的文字「組合成已知的訊息」,對文字進行圖像化(例如此時在腦海中浮現出「三媽臭臭鍋」的影像)。這個部分的功能便是由掌管「圖像」的右腦來處理。
當我們用左腦進行閱讀時,會在腦海中「朗讀」每個文字;但使用右腦閱讀時,就不會出現一字一字朗讀的情形。
此時,我們會從文字排列中瞬間讀取最重要的資訊,並予以圖像化。
結果便是在一秒鐘內讀取書中的一頁內容,還能在右腦中留下深刻的記憶。

有意識地進行圖像化,自然而然就擁有積極向上的大腦
瞬讀式筆記,是為了讓大家能輕鬆地輸出瞬讀後的內容所設計的一種筆記方式。進行瞬讀時,我們會運用右腦將書本的內容予以圖像化,比起左腦的朗讀作業,這確實更容易在腦海中留下記憶,但若想記得更加牢固,主動輸出書中的內容才是更有效的做法。
但是,我明白有許多人並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輸出,並為此而煩惱,於是瞬讀式筆記便順應大家的需求而生。
瞬讀式筆記可以運用在各式各樣的場合,例如上課或參加講座時便可即時寫下筆記,也可以在閱讀書籍之後再製作閱讀筆記,還有人把它作為開會時的備忘錄和會議記錄。
我曾詢問那些學會了瞬讀式筆記術的學員:「你覺得自己有什麼改變嗎?」許多人都告訴我:「我不再被動地接收知識,自己會主動尋找想要的資訊。」
瞬讀式筆記並不是在紙上填滿一大堆文字。
原則上是把印象最深刻的內容以圖像方式呈現出來,並在旁邊附上文字,字數愈少愈好。由於簡單易懂是其優先考量,因此筆記上寫的必然都是精華所在,如果是一個大跨頁,筆記的內容就要限定篇幅,最多三個重點左右。
一旦限定筆記內容的篇幅,資訊的取捨就變得很重要。
我們必須選取「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訊息」。
舉例來說,參加講座時,如果漫不經心地以被動的態度聽台上的人說話,就無法選擇要記錄哪些資訊,因此這就迫使我們不得不專心上課,積極地聽取「自己需要的資訊」。
因為我們要自己尋找關鍵字和重點,開始進行瞬讀式筆記後,自然而然就會養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前所未有,「引發右腦潛力」的筆記術
相較於負責累積知識量的左腦,從前人們並不太重視掌管直覺和靈感的右腦。
但隨著腦科學的進步,學者們的研究紛紛指出,人類大腦中 95%的潛力都由右腦支配,近年來更積極展開對右腦的訓練。
就連商業界也是如此,有不少經營者提及如何活用潛在能力的話題。
日本樂天集團的執行董事長兼總裁三木谷浩史在其著作「成功的原則」一書中,便指出:「開發「潛在能力」並運用在現實世界中,是刻不容緩的大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