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什麼是身體閱讀

教學生涯三十年,我剛開始是將多元藝術與大自然觀察做結合,進而嘗試將多元藝術融入閱讀教學,其中運用最多的是結合繪本與創作性戲劇活動的教學模式,慢慢發展到也可以用文字為主的文本(例如散文、小說)閱讀結合戲劇活動,以及運用教育劇場的戲劇策略解構影像文本,等於是把身體作為閱讀工具。當身體的活動結束後,再延伸文字或繪畫或戲劇搬演還有自然觀察等等的創作課程。
直至十多年前,我開始將這種以身體為閱讀工具,把文字或圖像轉化為身體動作的實踐,或用身體將顏色、意象、氛圍、情緒等抽象概念具象化,增益理解力、閱讀力、感知力、激發想像力、創造力,也在經驗轉化過程加深感受獲得療癒,最後回歸內在,閱讀自己的身體,與身體對話,觀照自我的生命這一套課程方法,命名為:「身體閱讀」。
「身體閱讀」,是一種有機的閱讀引導方式,具有創造力與生命力。對我個人而言,是三十年累積的經驗、知識、創造力與熱情的體現。雖然我也寫書也拍紀錄片也編導舞臺劇,但讓我成就感最高挫折感也最低的存在是教學者的角色,每一堂課對我來說都是再一次的創作,而這創作是我藝術能力不足的腦袋能夠充分駕馭的,教學不僅滿足了我創作的樂趣,學生的回饋與喜愛也成就了我生命的價值,這些都是我走了三十年依然能保有高度熱情繼續玩下去的動力。

身體閱讀的感官開發

在網路無遠弗屆的5G 世代,活在這個世代的人已不缺知識,但缺乏的是打開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連結的各種感覺,現代人多只剩滑手機的冰冷觸感,而忽略甚至喪失多重感官開啟真實體驗的機會。身體閱讀可以讓人重拾感覺重啟感官。
我除了運用劇場遊戲作為感官開發的練習之外,更常在戶外用大自然的體驗遊戲來開發各種感官,這些遊戲都收錄在我其他自然遊戲教案書中,這幾年,我持續在太平洋岸帶領一種「法鹿族」的走讀課程,「法鹿族」是阿美族語「faloco'」,「心」的譯音。
我希望能形成一種族群,以心為弓,以目光為箭,對自然環境,對人文生態溫暖、深度的一種走讀族群。這些年來參加的成員有愈來愈多學齡前的小孩,要如何讓一群極度依賴父母甚至是電子產品,眼中只有立即滿足自己需求的小小孩,與我安靜地在不舒適且酷熱的自然環境中進行觀察,簡直比馴獸還難(因為我不能鞭打他們,哈!)累積了很多挫折的經驗,我找到一種成功率極高的方法——先說個故事,身體練習之後,也就是身體閱讀,再出發。
每一次靜獵隊伍出發之前,我先朗讀一篇《大自然嬉遊記》(2017)裡的〈靜獵〉(頁103-106)或〈發現〉(頁28-31),還有我創作的《我在海邊靜獵》繪本(2018),分享印地安男孩學習靜獵以及我如何帶學生進行靜獵的故事,來引導孩子發現大自然中細微的、隱藏的生命。
透過說演、身體閱讀,把故事具體化,跟孩子一起演出來、玩出來。接著,再用身體來練習「靜獵」,想像自己是一棵樹,安靜的移動;想像自己是一顆靜默的石頭,紋風不動——聽見了什麼?看見了什麼?
用故事,用劇場遊戲,挑起小小孩的參與興趣和榮譽感,戲劇學者Sommer 說:「我們藉由扮演進入虛構的世界,在虛與實之間不僅有創造性的張力,也會在感覺到切身相關的時候完全投入。」
而我在當下也更能感受到其所言:「戲劇教師的魅力就在找到恰當的素材,才能催化參與者產生創造這種虛構與真實之間關係的『境』」。小小孩願意完全投入,並且興致勃勃挑戰自己,離開父母的懷抱,和我一起在酷曬的烈日之下,放輕腳步行走;蹲在毫無遮蔽的曠野海灘,進行靜獵,是因為我成功地透過故事、透過身體閱讀創造出這種虛構與真實之間關係的「境」。
就這樣,我們看見了故事的力量不斷在發酵,在法鹿族的走讀中——讓閱讀成為心靈回歸大自然的一條路。
有了更多成功的經驗,催化我寫了〈玩一場靜獵遊戲〉,收錄在《跟孩子玩自然》給學齡前小孩的自然遊戲書裡(2017,頁92-99),而「靜獵」也自然而然讓我在進入大自然時跟土地一樣呼吸,心跳和身體隨自然的節奏起伏,讓周遭的一切忘記我的存在,因而靜獵出一本《我在海邊靜獵》的繪本(2018 年)。法蘭可在《意義的呼喚》裡主張,「我們總能以三種途徑去發現生命的意義:藉著創造性的工作,藉著與人相會與相愛,以及藉著面對無法改變的命運。」在此,我要提出第四條途徑——「藉著與大自然的相遇」,藉著這四種途徑,我發現了生命的意義,也召喚出創作的動力與繆思。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