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閱讀法,讓閱讀有價值
提到高效閱讀,你會想到什麼呢?
很多人會說,高效閱讀是指讀得多、讀得快、讀得好。但我們不要忘記「多、快、好」的重要前提是理解。沒有理解,「多、快、好」就永遠只是一座「空中樓閣」,換句話說,沒有理解,我們並沒有真正從閱讀中獲得有價值的東西。
有的朋友曾參加過高效閱讀訓練,達成了閱讀速度提升5倍以上的目標。但是如果讓他將閱讀內容表達出來,他會發現仍有難度。
我在教高效閱讀的課程時,都會問班上的新學員一個問題:在看完一本書後,你能否有辦法跟家人或朋友分享這本書的內容?
90%以上的新學員的回答是:做不到。
在閱讀時,很多人總是看到哪就是哪,沒有進行思考。閱讀完之後,腦海中就只剩下一些殘留的記憶,並沒有自己理想中的收穫。
所以,有的朋友會感慨,一本書往往讀完就忘,好像跟沒讀一樣。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
做個小測試,為了更順利地獲得書中的資訊,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1.逐字逐句去閱讀,最後確保獲得了全部資訊才作罷。
2.在閱讀前,確定具體目標,然後採用高效閱讀的技巧去閱讀。
你會選擇哪一種方法呢?
當然是第二種,因為閱讀目標越清楚,讀起來越容易。
現在我們做一個小試驗,請你在10秒鐘或者更短的時間內,找出下面段落中「秋葉」這個詞一共出現了多少次。
秋葉的美,是一種回歸本原的寧靜,也是一種生命無言的輪迴。從綠到黃或紅,裝點了不同季節,都是一種生命的色彩。
片片秋葉,寫滿了秋天的詩意和哲思。喜歡聽一樹葉子,在秋風中,颯颯作響的聲音。那聲音,是秋的旋律。
秋葉的美,宛如夕陽的美。都道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秋葉,也是一片葉子生命的黃昏。黃昏中,更多的是對往昔的回憶。拾起地上的一片秋葉,涇渭分明的是葉片上的紋絡,絲絲縷縷的又像是生命所經歷的全部路程。每一條都鐫刻著一段曾經的風景,風景中有美好也有失落;每一條都記載著一個不同的故事,故事里有喜悅也有哀愁。
相信你在閱讀這一段時,會迅速去尋找「秋葉」在這個短文中出現了多少次,並且能準確地回答出現了5次。是不是又快又準!
我們只是拿一個文章片段來進行試驗——你的回答是5次還是3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據此知道,設置一個目標就能立刻讓我們的閱讀速度加快,並且記憶效果更好。
帶著目標閱讀,可以讓我們精準選定閱讀重點,不僅能更高效、更快速地閱讀材料,成功找到需要的資訊,而且會獲得一個意外的收獲——閱讀目標範圍縮小了,閱讀速度也會加快。
這是因為,我們在閱讀文章時為了迅速鎖定目標,會著重關注閱讀目標所指向的內容,對其他內容可以做到了解性地一掠而過。
相反,如果無目標地閱讀,即使你當時閱讀速度很快,理解也能達到70%左右的程度,但讓你介紹書的核心內容或者讓你進行一次分享,你也許會感到非常茫然、吃力——因為你沒有閱讀目標。
記住獵豹閱讀法的精髓:無目標,不閱讀。
☆☆☆
閱讀,與我們的每日飲食有點類似,不僅在於它可以為我們的生命提供養分,而且兩者都需要一個去蕪存菁的過程。
稻穀需要去掉穀殼才能煮成米飯,吃水果要削皮、去核。有捨有得,才能有效地攝取食物的營養,口感才會如你所願。
讀書亦如此。無論是找不到重點,還是認為從頭到尾都是重點,實質其實都一樣——你並不能真正地吸收這本書的營養。
閱讀時必須要樹立目標,抓住重點,提取核心,才能真正產生閱讀價值。具體來說,以下步驟必不可少:
第一步,先定目標再讀書。
不管是閱讀工具書、小說,還是教材,肯定是希望在書中找到對我們有所幫助的內容。這個時候帶著問題去閱讀,很容易找到我們需要的內容,而不是漫無目的地看到哪兒就是哪兒。
第二步,有選擇地閱讀(尋找關鍵詞)。
如果有疑問,可以對照目錄去有選擇地閱讀,一邊尋找自己需要的內容去重點閱讀,一邊提取和記憶關鍵詞。
第三步,對關鍵詞進行加工。
有了記憶的關鍵詞之後,要對關鍵詞進行分類、合併,加工成自己能夠理解的內容。
第四步,用關鍵詞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個時候再結合之前的問題,如果能夠用自己提煉的內容解決問題,那麼這本書的作用基本上就達成了。如果這本書不能解決你的問題,還可以進行相關主題的閱讀。這些內容,本書後面都會講到。
提升閱讀速度,只是獵豹閱讀法學習的一部分,我們在理解和輸出上也能做得更好。
提取核心句,讀懂一本書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最能體現中心思想的當然是文章中的核心句了。
核心句,就是文章的核心思想句。
一本書由章節組成,章節由段落組成,段落由句子組成,句子由核心詞組成。
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都是作者表達某種觀點的載體。我們把作者在書中力圖表達的觀點或者文章圍繞其展開論述的核心,稱為主張。
讓我們翻開手邊的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很顯然你會發現並非書中的每個詞、每個段落都屬於主張。
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的內容編排,通常採取的是「二八原則」,即大約20%的內容闡述的是該書或文章的主張,這是核心,而剩下的80%的內容是為論證該主張所提出的事實、觀點、數據等,是用來說服讀者的。
一個高效的閱讀者會怎麼做呢?
他會迅速找到這20%的內容進行重點閱讀。而這20%的內容,由段落中的核心句組成。對於剩餘的80%的內容,則快速地翻閱而過,這樣就不會浪費太多的時間。
所以,對於高效閱讀者來說,他們不是一成不變地按照一個速度去閱讀,而是採取「變速」的方式去閱讀。
因為哪些地方該快讀、哪些地方該慢讀,完全有規律可循——對重點、難點的地方要加以重視,對非重點的地方,用前面學過的高效閱讀法一掃而過。
這樣不僅可以讓大腦和眼睛勞逸結合,而且可以讓注意力得到更好的分配,儲存重點,不在非重點上浪費太多的精力。
掌握了核心句,在閱讀時就知道哪裡是重點,不僅閱讀理解能力可以獲得更好的提升,還能讓閱讀速度再次提高。
譬如,前面提到的關於「秋葉」的短文,我們在閱讀時有著明確的目的性——尋找「秋葉」這個關鍵詞在文章中出現了幾次,就運用了「二八法則」。閱讀目標雖然是那個20%的部分,卻無形中把其餘的80%的內容也順便了解了,我們的大腦比你想像得要厲害得多!
俗話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中選一。這句話套用在閱讀上,可以理解為唯美華麗的語句很多,其實真正有內涵的語句並不多。所謂有內涵的句子,其實就是文章的核心句。
學習高效閱讀的目標,就是快速找到這類有內涵的句子——核心句,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
我們要明白,所有作者,其目標都是讓別人讀懂自己的主張。作者在闡述自己的主張時,會採用符合人們認知和學習規律的表達方式。
所以,提取核心句是有方法的。
那麼,如何快速提取文章的核心句呢?
第一,從標題中發現核心句。
在做閱讀培訓時,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如果一個班同時有新學員和老學員在,幾乎所有新學員在閱讀時都不怎麼關注標題,甚至閱讀結束後問他們文章標題是什麼,他們通常會回答「忘記了」「沒注意」。
沒想到吧?多數人閱讀時是不注意標題的。如此看來,閱讀時無目標,讀完就忘似乎也在情理之內。
實際上,無論是書籍還是文章,標題都是核心內容的高度概括,絕大多數標題都能揭示出書籍或文章的重點和研究主題。
事實性的標題,往往清晰地表達了文章的內容,比如《兒童教育心理學》《教你的孩子如何思考》《宇宙簡史》等。
有些書不僅有主書名,還有副標題。副標題的作用,是為閱讀提供明顯的線索,揭示文章的內核,並用一句話告訴我們這本書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比如《上癮》這本書,書名是「上癮」,但讀者看到這個名字時會好奇:是什麼上癮,為什麼上癮?帶著這個疑問,再往下看副標題「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4大產品邏輯」,便恍然大悟。
《只管去做》這本書也有主書名和副標題,只看「只管去做」,還不明白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但看完副標題「讓你迅速實現增值的目標管理法」,就能迅速得知目標的指引對人生很重要。
從內容編排上講,一本書的內容主要是為了論證這本書的大小主題。因此,看清書名、搞懂這本書想要解決什麼問題非常關鍵。如果看不懂書名,就看副標題。如果副標題也看不明白,就看序言,序言中會告訴讀者這本書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當你拿到一本書或打開一篇文章,應當認真去注意標題,並簡單推測一下:
˙這本書的核心可能會是什麼?
˙作者想幫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作者是什麼身分,對於寫這本書是否具有權威性?
第二,根據閱讀材料的類型尋找核心句。
懂了主標題和副標題後,還要去思考一下閱讀材料屬於什麼類型。因為同一類型的閱讀材料,往往遵循相同的寫作規律,有著相似的框架和脈絡。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會讓閱讀變得更加輕鬆、高效。
提到高效閱讀,你會想到什麼呢?
很多人會說,高效閱讀是指讀得多、讀得快、讀得好。但我們不要忘記「多、快、好」的重要前提是理解。沒有理解,「多、快、好」就永遠只是一座「空中樓閣」,換句話說,沒有理解,我們並沒有真正從閱讀中獲得有價值的東西。
有的朋友曾參加過高效閱讀訓練,達成了閱讀速度提升5倍以上的目標。但是如果讓他將閱讀內容表達出來,他會發現仍有難度。
我在教高效閱讀的課程時,都會問班上的新學員一個問題:在看完一本書後,你能否有辦法跟家人或朋友分享這本書的內容?
90%以上的新學員的回答是:做不到。
在閱讀時,很多人總是看到哪就是哪,沒有進行思考。閱讀完之後,腦海中就只剩下一些殘留的記憶,並沒有自己理想中的收穫。
所以,有的朋友會感慨,一本書往往讀完就忘,好像跟沒讀一樣。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
做個小測試,為了更順利地獲得書中的資訊,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1.逐字逐句去閱讀,最後確保獲得了全部資訊才作罷。
2.在閱讀前,確定具體目標,然後採用高效閱讀的技巧去閱讀。
你會選擇哪一種方法呢?
當然是第二種,因為閱讀目標越清楚,讀起來越容易。
現在我們做一個小試驗,請你在10秒鐘或者更短的時間內,找出下面段落中「秋葉」這個詞一共出現了多少次。
秋葉的美,是一種回歸本原的寧靜,也是一種生命無言的輪迴。從綠到黃或紅,裝點了不同季節,都是一種生命的色彩。
片片秋葉,寫滿了秋天的詩意和哲思。喜歡聽一樹葉子,在秋風中,颯颯作響的聲音。那聲音,是秋的旋律。
秋葉的美,宛如夕陽的美。都道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秋葉,也是一片葉子生命的黃昏。黃昏中,更多的是對往昔的回憶。拾起地上的一片秋葉,涇渭分明的是葉片上的紋絡,絲絲縷縷的又像是生命所經歷的全部路程。每一條都鐫刻著一段曾經的風景,風景中有美好也有失落;每一條都記載著一個不同的故事,故事里有喜悅也有哀愁。
相信你在閱讀這一段時,會迅速去尋找「秋葉」在這個短文中出現了多少次,並且能準確地回答出現了5次。是不是又快又準!
我們只是拿一個文章片段來進行試驗——你的回答是5次還是3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據此知道,設置一個目標就能立刻讓我們的閱讀速度加快,並且記憶效果更好。
帶著目標閱讀,可以讓我們精準選定閱讀重點,不僅能更高效、更快速地閱讀材料,成功找到需要的資訊,而且會獲得一個意外的收獲——閱讀目標範圍縮小了,閱讀速度也會加快。
這是因為,我們在閱讀文章時為了迅速鎖定目標,會著重關注閱讀目標所指向的內容,對其他內容可以做到了解性地一掠而過。
相反,如果無目標地閱讀,即使你當時閱讀速度很快,理解也能達到70%左右的程度,但讓你介紹書的核心內容或者讓你進行一次分享,你也許會感到非常茫然、吃力——因為你沒有閱讀目標。
記住獵豹閱讀法的精髓:無目標,不閱讀。
☆☆☆
閱讀,與我們的每日飲食有點類似,不僅在於它可以為我們的生命提供養分,而且兩者都需要一個去蕪存菁的過程。
稻穀需要去掉穀殼才能煮成米飯,吃水果要削皮、去核。有捨有得,才能有效地攝取食物的營養,口感才會如你所願。
讀書亦如此。無論是找不到重點,還是認為從頭到尾都是重點,實質其實都一樣——你並不能真正地吸收這本書的營養。
閱讀時必須要樹立目標,抓住重點,提取核心,才能真正產生閱讀價值。具體來說,以下步驟必不可少:
第一步,先定目標再讀書。
不管是閱讀工具書、小說,還是教材,肯定是希望在書中找到對我們有所幫助的內容。這個時候帶著問題去閱讀,很容易找到我們需要的內容,而不是漫無目的地看到哪兒就是哪兒。
第二步,有選擇地閱讀(尋找關鍵詞)。
如果有疑問,可以對照目錄去有選擇地閱讀,一邊尋找自己需要的內容去重點閱讀,一邊提取和記憶關鍵詞。
第三步,對關鍵詞進行加工。
有了記憶的關鍵詞之後,要對關鍵詞進行分類、合併,加工成自己能夠理解的內容。
第四步,用關鍵詞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個時候再結合之前的問題,如果能夠用自己提煉的內容解決問題,那麼這本書的作用基本上就達成了。如果這本書不能解決你的問題,還可以進行相關主題的閱讀。這些內容,本書後面都會講到。
提升閱讀速度,只是獵豹閱讀法學習的一部分,我們在理解和輸出上也能做得更好。
提取核心句,讀懂一本書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最能體現中心思想的當然是文章中的核心句了。
核心句,就是文章的核心思想句。
一本書由章節組成,章節由段落組成,段落由句子組成,句子由核心詞組成。
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都是作者表達某種觀點的載體。我們把作者在書中力圖表達的觀點或者文章圍繞其展開論述的核心,稱為主張。
讓我們翻開手邊的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很顯然你會發現並非書中的每個詞、每個段落都屬於主張。
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的內容編排,通常採取的是「二八原則」,即大約20%的內容闡述的是該書或文章的主張,這是核心,而剩下的80%的內容是為論證該主張所提出的事實、觀點、數據等,是用來說服讀者的。
一個高效的閱讀者會怎麼做呢?
他會迅速找到這20%的內容進行重點閱讀。而這20%的內容,由段落中的核心句組成。對於剩餘的80%的內容,則快速地翻閱而過,這樣就不會浪費太多的時間。
所以,對於高效閱讀者來說,他們不是一成不變地按照一個速度去閱讀,而是採取「變速」的方式去閱讀。
因為哪些地方該快讀、哪些地方該慢讀,完全有規律可循——對重點、難點的地方要加以重視,對非重點的地方,用前面學過的高效閱讀法一掃而過。
這樣不僅可以讓大腦和眼睛勞逸結合,而且可以讓注意力得到更好的分配,儲存重點,不在非重點上浪費太多的精力。
掌握了核心句,在閱讀時就知道哪裡是重點,不僅閱讀理解能力可以獲得更好的提升,還能讓閱讀速度再次提高。
譬如,前面提到的關於「秋葉」的短文,我們在閱讀時有著明確的目的性——尋找「秋葉」這個關鍵詞在文章中出現了幾次,就運用了「二八法則」。閱讀目標雖然是那個20%的部分,卻無形中把其餘的80%的內容也順便了解了,我們的大腦比你想像得要厲害得多!
俗話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中選一。這句話套用在閱讀上,可以理解為唯美華麗的語句很多,其實真正有內涵的語句並不多。所謂有內涵的句子,其實就是文章的核心句。
學習高效閱讀的目標,就是快速找到這類有內涵的句子——核心句,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
我們要明白,所有作者,其目標都是讓別人讀懂自己的主張。作者在闡述自己的主張時,會採用符合人們認知和學習規律的表達方式。
所以,提取核心句是有方法的。
那麼,如何快速提取文章的核心句呢?
第一,從標題中發現核心句。
在做閱讀培訓時,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如果一個班同時有新學員和老學員在,幾乎所有新學員在閱讀時都不怎麼關注標題,甚至閱讀結束後問他們文章標題是什麼,他們通常會回答「忘記了」「沒注意」。
沒想到吧?多數人閱讀時是不注意標題的。如此看來,閱讀時無目標,讀完就忘似乎也在情理之內。
實際上,無論是書籍還是文章,標題都是核心內容的高度概括,絕大多數標題都能揭示出書籍或文章的重點和研究主題。
事實性的標題,往往清晰地表達了文章的內容,比如《兒童教育心理學》《教你的孩子如何思考》《宇宙簡史》等。
有些書不僅有主書名,還有副標題。副標題的作用,是為閱讀提供明顯的線索,揭示文章的內核,並用一句話告訴我們這本書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比如《上癮》這本書,書名是「上癮」,但讀者看到這個名字時會好奇:是什麼上癮,為什麼上癮?帶著這個疑問,再往下看副標題「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4大產品邏輯」,便恍然大悟。
《只管去做》這本書也有主書名和副標題,只看「只管去做」,還不明白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但看完副標題「讓你迅速實現增值的目標管理法」,就能迅速得知目標的指引對人生很重要。
從內容編排上講,一本書的內容主要是為了論證這本書的大小主題。因此,看清書名、搞懂這本書想要解決什麼問題非常關鍵。如果看不懂書名,就看副標題。如果副標題也看不明白,就看序言,序言中會告訴讀者這本書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當你拿到一本書或打開一篇文章,應當認真去注意標題,並簡單推測一下:
˙這本書的核心可能會是什麼?
˙作者想幫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作者是什麼身分,對於寫這本書是否具有權威性?
第二,根據閱讀材料的類型尋找核心句。
懂了主標題和副標題後,還要去思考一下閱讀材料屬於什麼類型。因為同一類型的閱讀材料,往往遵循相同的寫作規律,有著相似的框架和脈絡。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會讓閱讀變得更加輕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