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進入糖業鐵道大觀園
烏樹林的五分車與道班房

烏樹林糖廠的懷舊之風

這幾年懷舊之風盛行,位在台南烏樹林糖廠在停止製糖後,將廠內的相關設施加以整理,五分車也重新復駛。一進到園區,就看到典雅的木造烏樹林車站,而站前的鐵軌上也有許多老舊的火車頭與車廂,還有一座五分車文物的展示館,以及國內難得一見的鐵道展示—道班房。

有糖廠就有五分車載甘蔗的鐵路與五分車,比較正式的名稱是糖業鐵道。台灣糖業鐵道軌距只有 762 釐米,比起標準的鐵軌來得窄,所以俗稱「五分仔車」。只是也有人指出,應該是糖鐵火車時速只有一般火車的一半。總之,「五分」在這裡的用法應該是形容其為「小」火車的意思。日治時期糖業鐵道在中南部非常發達,每一個製糖會社都有自己四通八達的路網系統,以便將所屬的甘蔗送進製糖廠,五分車從最早的運送甘蔗與蔗糖,到後來成為兼具客運的用途。烏樹林糖廠原隸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自昭和十九年(民國三十三年,西元 1944 年)開始經營客運,第一條是新東線(新營到東山),昭和二十一年(民國三十五年,西元 1946 年)烏樹林車站完工後之後又增加白河線。不過隨著公路的普遍,各地五分車載客的角色日漸式微,烏樹林糖廠營業線於六十八年畫下休止符,糖廠也在四年之後歇業。

「苦牛」大本營

比較起不少轉型觀光的糖場,烏樹林糖廠有一項獨有的特色,那就是保存完整的早期道班房。道班房位在烏樹林車站的左前方,烏樹林車站尚未完工前,道班房右側加蓋的建物,就是最早的售票房。說道班是五分車的幕後功臣一點也不為過,因為五分車能夠在鐵道上安全而順暢的奔馳,全靠道班對於鐵軌的巡察及維護。而這項工作常常不分晝夜,日曬雨淋可以說是家常便飯,特別是颱風大雨過後,更得冒著生命的危險進行鐵軌的搶救,所以道班又被稱為「苦牛」。

一進入道班房,空氣中便有一股濃濃的油味,這是早年鐵道設施與建築所獨有的氣息,更是彷彿小叮噹的時光機,馬上將人們帶回到往日的時光。相較於現在有所謂的機械動力「砸道機」,早年完全依賴人力的道班工,這些工具應該可以說是生命共同體,當然更讓參觀的人感到在那個沒有機械的年代,前人的在工作上展現的令人佩服的智慧與毅力。懷舊與知性之旅

來到這裡,彷彿回到昔日五分車載客的榮景,更像是一座五分車大觀園。年長的遊客可以回味當年,而小朋友也能了解五分車的歷史,並且親身乘坐體驗,沉浸在浪漫與知性兼具的氛圍中。

走進鐵路的舊日時光
打狗鐵道故事館

火車與生活

大約在民國四十年前後的數十年間,台灣人南來北往,幾乎都要靠火車。在高雄有一座「打狗鐵道故館」,展示許多鐵道的歷史收藏,參觀館內外豐富的文物,就好像走進台灣鐵路的時光隧道,讓我們了解台灣鐵路發展的故事,以及鐵路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故事館的故事

高雄舊名打狗,「打狗」是來自於平埔族,如今卻成為高雄懷舊的代名詞。鐵道故事館本身是高雄最早的火車站,因此就用「打狗」來命名。到了日治時期昭和16年(民國30年,西元1941年),高雄又建了一座新的車站(配合三鐵共構工程,於民國91年往東南搬移,現在也變身為「高雄願景館」),這座車站因為靠近高雄港,所以改稱為高雄港站。

古老的火車時刻表

在貨運辦公室走道的牆壁上,掛有一份日治時期明治41年(西元1908年)縱貫線鐵路通車時所印製的火車時刻表。從表上我們可以發現,那時候搭乘早上6點從台北出發的第一班火車,到達台中是中午11點40分,需要將近6小時;而抵達打狗是晚上7點55分,更花費了將近14小時。

如果和搭乘現在的自強號或高鐵相比,一定會認為「14小時」好長。然而還沒有火車之前,以步行從台北到高雄,需要10天以上,因此在當年已經是空前的革命。此外,原本台灣人不太有時間觀念,也因為要準時搭上火車,而變得守時。

「鐵道部」的歷史見證

貨運辦公室內保留了許多鐵道辦公的文物,深咖啡色的厚重木頭桌椅,自日治時期使用到現在,經過修復後保存情況良好。抽屜旁的木條上,還可以看到有「鐵道部」的烙印字樣。日治時期鐵道部直屬日本總督府,管理台灣鐵路的所有事務。還有一座分成一格一格的木櫃,櫃門都有文字,這是當年辦理鐵道貨運的要角——貨單木櫃,櫃門的文字就是各委託運貨商號的商標。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