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讀經宜冬
讀經(1)宜冬,其神專也;讀史(2)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3)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4)宜春,其機暢(5)也。
---
曹秋岳(6)評點:可想見其南面百城時。
從這篇小品文,可以想像,張潮的藏書很多。
龐筆奴(7)評點:讀《幽夢影》則春、夏、秋、冬,無時不宜。
春、夏、秋、冬四季都很適合讀《幽夢影》。
---
【注釋】
1 經:中國古典典籍共被分為四類,其中「經」部類著作,即儒家典籍,如:《周易》、《詩經》、《論語》、《孟子》等等。
2 史:記載歷朝歷代的史事書籍,屬於「史」部類著作,二十四史即屬於此類,包含:《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3 諸子:指先秦時代各家學派的著作,包含儒、道、墨、法、名、陰陽等等。
4 集:中國古典典籍分類中的「集」部類著作,包含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
5 機暢:生機茂盛的樣子。
6 曹秋岳:本名曹溶(一六一三年至一六八五年),字潔躬,號秋岳,晚號倦圃、鋤菜翁等。明末清初,浙江嘉興人。明朝末年官至御史,滿清入主中原後,官至戶部侍郎、廣東布政使、山西陽和道等職。著有《流通圖書約》、《流崇禎五十宰相傳》等書。
7 龐筆奴:本名龐天池,生平不詳。
---
【白話翻譯】
冬天適合讀經書,因為精神能夠專注;夏天適合讀史書,因夏季白晝長,適合長時間閱讀;秋天適合閱讀諸子,天清氣爽,適合思考;春天適合讀文學類的集部著作,因為春天生機盎然,正是感情豐沛的時候,適合閱讀感性的詩詞文章。
---
【賞析】
四季交替對古代生活的影響很大,所以古人常常因為季節的變化而有所感,張潮的這則小品文,正是以四季的交替揭示讀書的方法。
中國古籍不外乎「經」、「史」、「子」、「集」四大類,不同的季節適合研讀不同類別的書。冬天大雪嚴寒,路面與水面都結冰,交通非常不方便,所以很適合待在家裡讀書,因為哪裡也不能去,所以可以很專心地研讀儒家經典。夏季天氣炎熱,容易讓人昏昏欲睡,此時研讀情節起伏跌宕、記錄各朝各代興衰的歷史事件正好合適。秋天氣候涼爽,剛剛告別夏季的炎熱,又尚未進入冬季的嚴寒,正適合閱讀諸子類的書籍,因為此時思緒明朗,能夠冷靜地思考問題;畢竟,先秦諸子之所以百家爭鳴,是為了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儒、道、墨、法思想論述於是應運而生,這些論述不但包含政治問題,也蘊含人生哲理。春天生機盎然,草木生長迅速,百花盛開,也是人的感情最為充沛的時候,適合閱讀足可打動人心的文學作品。張潮認為讀書想要事半功倍,必須配合適當的閱讀時機,這些是閱讀方法,也是他讀書多年得到的總結,頗值得參考借鑑。
讀經(1)宜冬,其神專也;讀史(2)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3)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4)宜春,其機暢(5)也。
---
曹秋岳(6)評點:可想見其南面百城時。
從這篇小品文,可以想像,張潮的藏書很多。
龐筆奴(7)評點:讀《幽夢影》則春、夏、秋、冬,無時不宜。
春、夏、秋、冬四季都很適合讀《幽夢影》。
---
【注釋】
1 經:中國古典典籍共被分為四類,其中「經」部類著作,即儒家典籍,如:《周易》、《詩經》、《論語》、《孟子》等等。
2 史:記載歷朝歷代的史事書籍,屬於「史」部類著作,二十四史即屬於此類,包含:《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3 諸子:指先秦時代各家學派的著作,包含儒、道、墨、法、名、陰陽等等。
4 集:中國古典典籍分類中的「集」部類著作,包含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
5 機暢:生機茂盛的樣子。
6 曹秋岳:本名曹溶(一六一三年至一六八五年),字潔躬,號秋岳,晚號倦圃、鋤菜翁等。明末清初,浙江嘉興人。明朝末年官至御史,滿清入主中原後,官至戶部侍郎、廣東布政使、山西陽和道等職。著有《流通圖書約》、《流崇禎五十宰相傳》等書。
7 龐筆奴:本名龐天池,生平不詳。
---
【白話翻譯】
冬天適合讀經書,因為精神能夠專注;夏天適合讀史書,因夏季白晝長,適合長時間閱讀;秋天適合閱讀諸子,天清氣爽,適合思考;春天適合讀文學類的集部著作,因為春天生機盎然,正是感情豐沛的時候,適合閱讀感性的詩詞文章。
---
【賞析】
四季交替對古代生活的影響很大,所以古人常常因為季節的變化而有所感,張潮的這則小品文,正是以四季的交替揭示讀書的方法。
中國古籍不外乎「經」、「史」、「子」、「集」四大類,不同的季節適合研讀不同類別的書。冬天大雪嚴寒,路面與水面都結冰,交通非常不方便,所以很適合待在家裡讀書,因為哪裡也不能去,所以可以很專心地研讀儒家經典。夏季天氣炎熱,容易讓人昏昏欲睡,此時研讀情節起伏跌宕、記錄各朝各代興衰的歷史事件正好合適。秋天氣候涼爽,剛剛告別夏季的炎熱,又尚未進入冬季的嚴寒,正適合閱讀諸子類的書籍,因為此時思緒明朗,能夠冷靜地思考問題;畢竟,先秦諸子之所以百家爭鳴,是為了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儒、道、墨、法思想論述於是應運而生,這些論述不但包含政治問題,也蘊含人生哲理。春天生機盎然,草木生長迅速,百花盛開,也是人的感情最為充沛的時候,適合閱讀足可打動人心的文學作品。張潮認為讀書想要事半功倍,必須配合適當的閱讀時機,這些是閱讀方法,也是他讀書多年得到的總結,頗值得參考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