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卷一 醒
第一
【原典 壹】
食中山之酒①,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②逐逐,無一日不醉,趨名者醉於朝,趨利者醉於野,豪者醉於聲色車馬。安得一服清涼散③,人人解酲④。
注 ①中山之酒:傳說中的一種烈性美酒。出自晉干寶《搜神記》:「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飲之千日醉。」 ②昏昏:糊塗貌。 ③清涼散:一種使人神清氣爽的中藥。 ④酲(音同程):指醉酒,身體不適。
【譯文】
清醒時飲了中山人狄希釀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而今日世人迷於俗情世事,終日追逐聲色、名利,可說沒有一日不在醉鄉,好名的人醉於朝廷官位,好利的人醉於民間財富,豪富的人則醉於妙聲、美色、高車、名馬。如何才能獲得一劑清涼的藥,使人人服下獲得清醒。
【原典 貳】
倚高才而玩世,背後須防射影之蟲①;飾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膽之鏡②。
注 ①射影之蟲:蜮,傳說中一種能含沙射人的蟲子。 ②照膽之鏡:傳說秦官有一面神鏡,能照人五臟六腑。
【譯文】
倚仗才華出眾而心生傲慢,容易招致嫉妒者背後的小動作。裝扮成忠厚老實的樣子來欺騙人,恐怕面前會有能夠將邪念照出的鏡子。
【跟進解讀】
這句話是告訴人們處世的藝術。一個會成事的人要做到成事順利,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不僅要解除盲目驕傲自大的心理,而且不能太張狂太咄咄逼人,因此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所以,無論你有怎樣出眾的才智,但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偉大,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要適當地學會露傻,這樣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少樹立敵人。
【原典 參】
怪小人之顛倒豪傑,不知慣顛倒①方為小人;惜②吾輩之受世折磨,不知惟③折磨乃見吾輩。
注 ①顛倒:混淆是非。 ②惜:憐惜。 ③惟:只。
【譯文】
指責那些小人搬弄是非,陷害忠良,卻不知道只有慣於幹這些事的人,才能稱為小人;憐惜我的同類人受到世間的折磨,卻不知道只有經歷了折磨才能看到同類人的英雄本色。
【原典 肆】
花繁柳密①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②時立得定,方見腳根③。
注 ①花繁柳密:代指紛繁複雜的環境。 ②風狂雨急:代指緊急危難的情形。 ③腳根:寓意氣度,臨危不變的人生境界。
【譯文】
將複雜的局面控制得好,才是真正有手段的人;能夠在危難時刻巋然不動,才是真正堅定的人。
【跟進解讀】
順境中能把事情做好,承受福分,人人都可以做到。但關鍵是看他能否經受得住利益的誘惑而不會迷失本性,能在富貴極頂時急流勇退,這才說明一個人是否具有非凡的勇氣和遠見卓識。繁花似錦、柳密如織的美景能維持多久呢? 因為事物到了巔峰往往是走下坡路的開始,只有智者能夠及時識破其中的幻象,來去自如,不受束縛。
在順境中要的是灑脫的氣概,在逆境中才能真正看出一個人是否有堅定的意志。由於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遇到艱難曲折時,能夠保持做人的原則和正直的品性,不迷亂心智、不氣餒妥協,才可謂生活的強者。
【原典 伍】
澹泊之守,須從穠豔場①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②過。
注 ①穠豔場:指具備歌舞樓臺的富貴之地。 ②勘:勘察,考驗。
【譯文】
恬淡的志向,需要經過富貴奢華場合的考驗才能真正體現出來;鎮定如一的節操,還需要通過紛擾複雜的環境來驗證。
【跟進解讀】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淡泊名利的操守,鎮定安閒的氣節,需要我們在平常的德行中加以鍛煉,並牢記在心底,不但在貧賤之時能保守住自己的尊嚴,更要在富貴時能經受得住聲色的考驗。面對世間五光十色的聲色之樂,塵世間紛繁濃豔的名利誘惑,能夠保持自己的一顆平常心,有一種毫不為之所動的意念,才算是真正的淡泊,才算是做到了潔身自好。所以說:真正的淡泊在心不在身,只要心中無過貪戀,則處處都可以找到清淨與快樂。
【原典 陸】
市恩①不如報德之為厚,要譽②不如逃名之為適,矯情不如直節之為真。
注 ①市恩:市,即買。希冀買得別人感恩圖報。 ②要譽:同「邀譽」,極力求取名聲。
【譯文】
希冀買得別人感恩不如報答他人的恩德來得厚道,邀取好的名聲不如逃避名聲來得自適,故意違背常情以自命清高不如坦直做人來得真實。
【跟進解讀】
在日常生活中,故意施捨給別人一些小惠,想買得對方的感恩,這是一種有著不良企圖的行為,或者為了籠絡人心,或者為了樹立威望,其施捨的目的是獲取自己想要的利益。雖然表面上是助人,但結果還是利己的,這與真心誠意的幫助他人相差甚遠。而受人以恩,報之以德,才是中國傳統的道德規範,這種以德報恩的行為是心存感謝,不求索取。古代就有「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道理,可見其中透露著人性的真誠與善良。
雖然聲名累人,但人人都想獲得名聲,並以此為榮。殊不知名聲只是一種空洞的聲音,雖能滿足虛榮心,但無形中也會成為一種束縛人的東西。許多知名人士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便是怕失了自己的好名聲,倒不如逃名來得逍遙自在也免除心理上的負擔。所以節操高尚的人寧可逃避名利帶來的麻煩,也不願違背自己的良心去做些沽名釣譽之事。有了名聲,就打破了生活中原本的平靜,而在這些虛無縹緲之名的環繞下必須時刻謹慎,如此矯揉造作之情,豈不奪去了我們真誠平和的本性。
做人只要真實,保持好自己的人格就夠了,何必做些假像,不但弄得自己不自在,時間長了,也很可能會失去別人的信任,所以我們只有用真心誠意的表現,才可贏得真正的自我和他人的尊重。
【原典 柒】
使人有面前之譽①,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②;使人有乍交③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原其可從④。
注 ①面前之譽:當面的稱讚。 ②毀:譭謗,詆毀。 ③乍交:剛剛結交。乍,剛剛。 ④原其可從:考慮他能做到什麼地步。
【譯文】
令人當面稱讚,不如令人不背後詆毀;令人有剛剛結交的歡樂,不如令人沒有長久相處的厭煩。批評別人的醜惡不要太過嚴厲,要考慮對方是否能接受;教導別人要與人為善,不要要求過高,應該看他能做到什麼地步。
【跟進解讀】
對於自己的不足,我們心知肚明,卻也諱莫如深。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給自己定下一個期望標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有的人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有的人則希望難得糊塗、瀟灑不羈……當不同的標準碰撞在一起,這個世界便發生了爭吵,產生了衝突。「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標準套用在他人身上,希望自己的標準可以撥亂反正,如黃鐘大呂般警醒世人。我們爭先恐後,希望把自己的標準立為標杆,然而,我們得到的結果卻往往讓人灰心喪氣——別人根本不吃我們這一套。其實,在我們爭吵的過程中,我們忽略了這個世界的一個前提,即人人都會犯錯,人無完人!
確實,當我們看到別人的錯誤時,我們總是急於指責。或許,我們是為犯錯誤的人著想,希望他們早日改正,取得更大的進步。但是,我們越是把自己放在正確者、完美者的位置上,我們越是無法取得我們想要的效果。
【原典 捌】
不近人情,舉①世皆畏途;不察②物情,一生俱③夢境。
注 ①舉:滿,全。 ②察:洞察。 ③俱:都。
【譯文】
做人不近人情,就會認為普天之下都是讓人畏懼的險途;做事不能洞察人間百態、體悟道理,那麼一生都將生活在夢境之中。
【原典 玖】
遇沉沉不語之士,切莫輸心①;見悻悻自好②之徒,應須防口。
注 ①輸心:放下戒備,推心置腹。 ②悻悻自好:易怒而又固執。
【譯文】
碰到沉默不語的人,千萬不要輕易與之交心;見到容易惱怒而又自戀之人,更因慎言。
【跟進解讀】
當你面對一個口若懸河的人對你談一些你根本不感興趣的話題時,你會有怎樣的反應?你是會耐心地傾聽下去,還是會流露出厭煩情緒,甚至粗暴地終止對方的談話?現在請認真考慮一下你將如何反應,因為這會影響到你是否能夠受到他人的歡迎。
我們都渴望向他人傾訴,因為我們有思想,我們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向他人做一番表露,我們需要別人的理解和關注。當我們空虛、孤獨或者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如果出現一個善於傾聽的人,那我們會第一時間愛上他,不管他會不會為我們排憂解難,因為,此時此刻,我們需要的僅僅是一個人在旁邊,面帶微笑地靜靜地傾聽我們訴說衷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