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你沒讀到的美國:李中志的玉米田

9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Ⅰ.美國民主的舞步,總統大選裡的迴旋曲

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在瘟疫與暴亂中落幕,尋求連任的川普總統黯然離開白宮,由年邁的前副總統拜登挑戰成功。這次選舉政黨惡鬥的程度前所未有,有趣的是,在美台僑一反多數移民對川普的惡感,一枝獨秀成為最支持川普的移民族群。許多長年反抗國民黨的台僑掛了一輩子自由主義的招牌,決定在這場大選中任性一次,把票投給川普。亞州國家的民意也是如此,多數如美國的移民反對川普,只有台灣明顯倒向川普,而在這些亞洲國家中,台灣卻是最民主、立法最靠向自由派的國家。

川普或許不是戰後台灣政權最喜歡的美國總統,但絕對是台灣民間最熱愛的美國總統。原因完全可以理解,長年美國外交建制派對台灣的主張不可忍受的壓制,讓川普反而成為完全可以忍受的必要之惡。台語「惡馬惡人騎」,對川普這惡人騎在中國這匹惡馬頭上,十個台灣人九個看得心花怒放。尤其武漢肺炎的疫情重創川普原本穩定的連任之路後,讓他一反對習近平亦敵亦友的曖昧態度,清楚逆轉了美國建制派40年來的中國政策。雖有論者說這是中國吃相難看,大搖大擺崛起後與西方必然的衝突,這點從拜登就任後不但延續,還加碼對抗中國的政策中可得到證實,但川普確實是美中建交後第一人,他不顧中國跳腳,一連串具體的挺台言行,讓國家意識飽受國際壓抑的台灣人點滴在心頭,自然成為川普最忠實但沒有選票的支持者。

選舉期間美國主流媒體對川普則做過多的負面呈現,反川普不遺餘力,甚至不惜自毀媒體中立的立場,對選舉新聞做選擇性或誘導性報導,實已逾越媒體專業的底線,反而增加川普支持者對網路消息的依賴,惡性循環。選後網路消息更加混亂,真真假假,讓這場選舉沒有在投下票後結束,演變成隔年1月6日的國會暴亂,美國彷彿成了動盪的第三世界國家。感覺上亂糟糟,一些獨裁國家樂得以「美國選舉亂象」來做大內宣,大喇喇告訴人民,獨裁統治才是安定與幸福的保障。

不像中國幸災樂禍,唯恐美國不亂,民主的台灣對美國的選舉則充滿善意的期待,但由於距離與對美國選制的陌生,台灣輿論對美國選情的觀察自選前就已失準,看到川普落選,難免失落。選後的紛擾與各式各樣的陰謀論成為談話節目的最佳題材,名嘴推波助瀾,似是而非,讓台灣的輿情也走不出川普情結。不少國人甚至認為美國的選舉已被中國滲透操控,而想要以我們民主化才20幾年的選舉制度,指導總統選了兩百多年的美國,似乎對美國的民主與抵抗中國的能力失去信心,而藍營的疑美論,居然因川普落選在台派間找到一些共鳴。

不可否認,在疫情失控的焦慮之下,2020年的總統大選讓美國經歷了內戰以來最嚴重的憲政危機,尤其選後尋求連任失敗的川普總統拒絕接受選舉結果,引發川普支持者在2021年1月6日攻擊國會,企圖阻擋國會正式計算選舉人票,舉世震驚。美國這個自傲的民主大國顏面無光,連獨裁國家如中國都趁機取笑美式民主。然而這些幸災樂禍的國家,終究沒有看到美國民主因此崩潰。美國選民激情過後,逐漸恢復平靜,當選者拜登也行禮如儀成為行憲後第46位總統。其實美國政權轉移的憲法條文並不清楚,然而建國兩百多年來,從未因程序的爭執而引發內戰。是什麼樣的力量,維持了美國的民主制度?其實不是憲法法條,而是維繫共和的憲法精神,值得我們從各個角度細看。⋯⋯


Ⅱ.你沒看到的美國民主廚房

美國1776年宣布獨立,脫離英國殖民,成為史上第一個無君王統治的共和國,最高統治者由人民定期改選。美國獨立後召開制憲會議,它的典章制度於18世紀末成形,隨著時間演進,慢慢確立了今日美國政黨政治的模樣,堪稱現代民主制度的締造者。世界上許多新興國家,或多或少都是以美國為範本,描繪出自己的建國藍圖。
包括台灣的民主化過程也不例外,對美式民主亦步亦趨,成為我們最熟悉的民主典範,然而我們真的有看到全貌嗎?當權力的慾望在政治人物體內燃燒時,遊戲規則不會被扭曲嗎?美式民主的制度隙縫,藏有什麼樣的魔鬼?

有許許多多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民主價值,就像走進豪華餐廳,見到一盤盤擺在餐桌上的佳餚,井然有序,色香味俱全。但若我們從後門走進任何豪華餐廳的廚房,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廚房高溫燠熱,有滿頭大汗,手藝高超的大廚,也有失敗棄置一旁的糕點與湯水,小廚師們慌亂穿梭,不時還爭執咒罵。這也是民主廚房的實況,值得我們走進去多了解一點,方知這頓美味的民主大餐,是怎麼做出來的?我們吃到什麼?

以下讓我們再度以美國最熱鬧的歷次總統大選為主題,對照美式民主在台灣引發的問題,進到美國這位民主老大哥的廚房,紀錄我們的一瞥,也許我們更能知道如何解決我們的問題。⋯⋯


Ⅲ.美國價值下的陰影

二戰之後,美國的國力達到顛峰,美國文化向全世界輸出,影響之廣,從憲法到飲食娛樂,到處有美國的影子,更甚於美國的政治與軍事勢力。舉凡平等、人權、多元、包容,等等民主國家的普世價值,其實就是二戰後的美國價值。即使如台灣社會有著時代的斷裂,戰後仍從不同的歷史軌跡進入美國的重力場。

對許多後進國家的人民而言,美國儼然是一個現代版的卡美米洛城(Camelot),也就是傳說中亞瑟王的聖城,一個四海歸心、富庶、充滿正義的黃金城堡。然而就像傳說中的卡美米洛城有它陰暗的一面,美國也有。這當然不意外,我們並不陌生媒體經常觸及的種族、毒品、槍枝等等美國社會問題,但這些問題是如何沉積沉出來的?這個現代版卡美米洛城陰暗的深處,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美國走過多少我們不知道的幽谷,才塑造出今日美國的樣貌?例如種族問題,林肯解放黑奴已超過150 年,為何至今「黑命攸關」(Black Lives Matter)運動越演越烈?南北戰爭的成果到哪去了?美國引以為豪的學術自由有多少抗壓性?象牙塔裡的沒有暗藏魔鬼嗎?帶領世界擊敗納粹德國的美國,國內有多少納粹同情者?在美國,新聞自由真如空氣、日光、水一般,理所當然供應給每位記者嗎?美國耀眼的運動明星,四處代言,四處宣揚美國價值,如同婚、黑權、言論自由,但在金權與價值之間,他們如何取捨?

讓我們走進這些幽谷,仔細分辨裡面的陷阱,不只是為了好奇,也是我們以美國為美好想像的同時,要小心避開的。⋯⋯


Ⅳ. 瘟疫下的歷史軌跡

瘟疫是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破壞力,更甚於戰爭,但瘟疫沒有勝利者,甚至連失敗英雄都沒有,因此對它的書寫遠遠不及戰爭。西方較廣為廣泛記載的瘟疫,應該只有第六世紀在君士坦丁堡的大瘟疫與14世紀的黑死病,但也都只被當成大時代的插曲。中國史書針對瘟疫的記錄更少,但「大疫」、「十室九空」的簡單標記,仍然散落在史書各處,不難看出瘟疫週期性的肆虐。

即便是發生在近代,例如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死亡人數超過2,000萬,遠多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總和,但人們對它的記憶並不如大戰本身深刻。家族會紀念在大戰中捐軀的先人,但不會宣揚他們是死於瘟疫。例如美國總統川普的祖父在紐約經營旅館生意,也死於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但這不是家族值得記載的事,是媒體挖出來諷刺川普的。

歷史對瘟疫善忘,但瘟疫從未遠離,反覆在歷史上出現。每一次大瘟疫出現,往往需要數十年甚至一兩百年的週期才會消失,期間來來去去,間隔長則二、三十年,短則每年復發。從古埃及、希臘、羅馬、中世紀到現代歐美,瘟神可以說始終如影隨形。也就是說,如果真能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那些我們熟悉的歷史時刻,有很大的機會,我們將現身在一個大瘟疫流行的時代,因為那是人類群聚成社會後所處的常態。

例如眾所皆知的鼠疫,若說許多帝國的命運被老鼠改變,並不為過;又如可怕程度僅次於鼠疫的天花,受害者可溯至古埃及的法老王,散布歐亞非三洲,遠至日本,在第八世紀消滅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口。到了大航海時代,歐洲人不是靠著當時仍笨拙的火槍征服美洲,而是靠天花滅絕了印加帝國與美洲原住民,改變了美洲人種的樣貌。霍亂則晚至19世紀初才寫入瘟疫史,但迅速從印度沿著貧窮的板塊散布到全世界,種下一百年後俄國革命的遠因。還有來自海地的黃熱病,1793年夏天重擊費城,美國剛行憲不久,這個新共和國差點因黃熱病而無法運作。意外的是,黃熱病也讓拿破崙的遠征軍病倒,導致拿破崙打消在新大陸的野心。有拿破崙這個轉念,才有後來美國政府在路易斯安那的大購地。

然而在這些歷史的決定時刻,瘟疫很少直接被列為歷史的參與者,總是隱身幕後,暗暗散發一股巨大的暗黑力量,把歷史推向一個始料所未及的軌道。雖然隱身幕後,但瘟疫的破壞力太大,史家推算瘟疫在歷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並不困難,比較困難的是,我們幾乎無法從歷史經驗中學得如何面對瘟疫。不管是戰爭還是天災,古代的帝國和現代國家,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與動員系統來面對國家急難,唯獨面對瘟疫總是一籌莫展,儘管這是好幾千年來任何古老的帝國與現代國家都要反覆面對的老問題。

到了21世紀,國家制度與科學早已發展到古人無法想像的境界,但我們面對失控的疫情有比較高明嗎?好像也未必。SARS的記憶猶新,武漢肺炎再度猛爆,如虎兕出柙,直撲全世界。繼鄰近的日韓最早告急,旋即義大利成為歐盟倒下的第一張骨牌,一發不可收拾;中亞的伊朗連國會議員都紛紛染病,還以釋放5萬多名囚犯來防止監獄群聚感染;美國則人心惶惶,物資出現缺口,聯準會調降利率,仍難挽股市狂跌。事實上西方國家的麻煩或許才正要開始,30年來以中國為世界工廠的便宜事,這次恐怕連本帶利要賠個精光。截至2022年中為止,全球已超過5億5,000萬人染疫,超過600萬人死亡 ,經濟損失無法估計。病毒像連鎖反應般的核分裂,威力與核彈無異,若說世界經歷了自二戰後最黑暗的時代應該不為過。

然而台灣在這次武漢肺炎疫情中的表現,意外成為世界的大亮點,堪稱民主國家的典範。原本礙於兩岸關係密切的現實,全世界都認為台灣的醫療防護絕無挺住的可能,硬生生把台灣疫情的發展和中國綁在一起。然而台灣全體上下一心,走了一條與世界不同的防疫之路。在醫療先進國家紛紛倒下後,台灣依然挺立,一時之間國際側目,台灣成為抗疫的典範,不但是世界媒體的焦點,甚至是於許多國家國會議堂上討論的對象,台灣是怎麼辦到的?

經歷兩年多的嚴密控制,終於等到2022年病毒感化,台灣按部就班,逐步慢解封,從容回到世界的軌道。其實台灣戰勝的不只是病毒,還有唯恐天下不亂的反對黨,處處掣肘。台灣能有這樣的防疫成績,堪稱奇蹟。多年來台美人一直以美國做為台灣建國的藍圖,這世紀瘟疫,意外讓我們首度覺得在太平洋的彼岸,國人同胞活在一個比美國還幸福的國度。除了我們從媒體看到的美國防疫亂象,若我們更仔細看看美國在疫情中錯失了什麼,不但值得我們警惕,也許我們也會更有信心,給自己按一個大大的讚。⋯⋯


Ⅴ.國際強權的平行線

現實主義(realism)在二戰之後成為研究國際關係的顯學,地位穩固,在可見的未來,仍將是國際局勢分析的重要工具。現實主義的分析非常機械,而學者做為一個獻策者,機械式的分析讓他們看起來比較理性、客觀,也讓國際關係這門學問更像自然科學,更合乎科學主義與學術界的要求。

現實主義的假設非常簡單,國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個體,國際之間沒有正義,謀取國家利益與生存是唯一的道德。在這樣的假設下,國家的行為成為一個可觀察、可預測的理性產物。然而現實主義者最大的盲點,是對各國內部複雜的政治現實與歷史背景視而不見,把民族記憶裡的榮耀與屈辱、決策者的人格與視野、道德、文化,等等複雜的因素,統統把它們放在一邊,再把各國擺在最佳化的公式上,期待世界照著一個現實而單純的因果律運作。

冷戰能和平落幕,世界沒有往最壞的方向發展,是現實主義者喜歡津津樂道的功勞。他們認為美蘇兩大陣營小心翼翼,或有區域性的代理人戰爭,但沒有直接對撞;或許有些時刻千鈞一髮,但核子大戰終究沒有發生,是現實主義讓核武大國深思熟慮,努力避免衝突升級為人類的悲劇。不能說沒有道理,但似乎誇大了理性的能耐,終究還是無法量化、無法放在最佳化公式上的良心(conscience),才是拉住強權的手,不讓他們按下核武按鈕的真正力量,而不是保證互相毀滅的理性警告。

冷戰之後,現實主義仍是國際關係理論的最大建制派,但幾乎無法解釋為何西方強權一而再,再而三地介入遙遠國度的屠殺?違反人類罪總是成為大國出手的理由,而且往往吃力不討好,還製造更多問題。也無法解釋在國際化的浪潮下,為何分離主義不減反增?為何中國、俄羅斯,甚至是伊朗、阿拉伯世界,仍然執著於追求民族的榮耀?為何香港、台灣不安於大國設定的邏輯,自作主張?理性在哪?

21世紀才過不到四分之一,現實主義如何分析這個不平靜的世紀?2022年早春,正當來自中國的病毒經過兩年肆虐仍然瀰漫全球之時,俄羅斯總統普丁揮軍烏克蘭,發動本世紀最無正當性的侵略戰爭,舉世震驚。普丁在想什麼?烏克蘭人民在劣勢中奮起抵抗,他們在想什麼?我們看到一個頑強的烏克蘭國族主義,是自俄帝時代起,經蘇聯至冷戰結束前,在國際上完全無法想像的平行世界,但烏克蘭人民在砲火中,好像走在國際強權的平行線上,創造了再也無法摧毀的烏克蘭命運共同體,逼國際強權正視。這不也是台灣的故事嗎?

台灣也孤獨地走在國際強權的平行線上,創造經濟與民主的奇蹟,最重要的,再也無法摧毀,屬於台灣國族的命運共同體,逼國際強權正視。這是弱國寡民創造歷史與文明價值的故事,讓現實主義的大國遊戲不再擁有道德正當性。烏克蘭的苦難,更勝於台灣人的悲哀,但同樣在大國的陰影下,有相同的無奈與迷失,值得我們花更多心思去爬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