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臺灣文學的來世

95特價3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文學的來世,或膠卷的再生:
論《天橋上的魔術師》的互媒性(註1)
文/王萬睿


一、前言:製作文化記憶─串流時代的媒介轉向

2010 年以來,在多媒體的擴散效應下,從數位匯流、多元行動媒體裝置與跨國影視整合平台的興起,閱聽人的觀影習慣也產生改變。在臺灣電影產業發展相對疲弱的情況下,文學改編影劇成為一個內容開發上相對「超值」的戰略思考。近10 年來文學改編影集的原著作者群中,1970 年後出生的新世代作家作品逐漸躍上檯面,包括楊富閔(1987-)《花甲男孩》改編的《花甲男孩轉大人》(2017)、吳曉樂(1989-)短篇小說改編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2018)、江鵝(1975-)同名散文改編的《俗女養成記》(2019)和《俗女養成記2》(2021)、吳明益(1971-)的《天橋上的魔術師》(2021)、劉宗瑀(1980-)同名作改編的醫療喜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2022)等劇都相繼登上了Netflix 或My Video 等數位串流平台。針對文學改編電影或影集的研究上,互媒性(intermediality)是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的關鍵詞之一。互媒性可說是互文性的延續,具有反本質主義傾向,強調話語的交流與聯繫,鼓勵跨學科研究,就文學與其他的媒介關聯而言,互媒性重申語言的靈活性、開放性與適應性。(註2)上世紀末數位影像技術的急遽發展下,使得串流影像的媒介優位性逐步上升,不只漸漸成為文學來世的隱喻,更提供了電影膠卷的再生與修復的機會。然而,儘管當前非印刷媒介市場競爭激烈,互媒性研究與開放的文化批評語境息息相關,而非輕視文學語言的敘事性。

1990 年代初期即踏入文壇的吳明益,新世紀以降的創作進入成熟期,不僅屢獲國內外文學獎肯定,並售出多國翻譯版權。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於2011 年底出版,10 年後由楊雅喆導演改編成同名電視影集,並可於串流平台上隨選隨看。至2021 年為止,此小說共有包括日譯本、法譯本和韓譯本三種譯本,雖相較《複眼人》的13個譯本與《單車失竊記》的8 個譯本,《天橋上的魔術師》於國際文學閱讀市場上的知名度或許不是最高,但作為第一部影視改編的小說或許並不意外。2015 年漫畫家阮光民首次與吳明益合作,將其中一篇小說〈石獅子會記得哪些事〉轉譯為漫畫介面。(註3)在影集拍攝的過程中,兩位漫畫家阮光明和小莊則各自改編了四篇故事,於2020 年出版《天橋上的魔術師 圖像版》漫畫。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漫畫改編與串流影集的跨媒介生產,不僅有民間藝術家的跨界合作,同時也有國家資源的介入。2018 年媒體披露,文化部以前瞻預算支持公視與產業界合作推動旗艦戲劇,《天橋上的魔術師》初估預算為10 集共1.55 億的製作規模,同時間推動的另一個計畫是小說《傀儡花》改編的《斯卡羅》。(註4)這兩部獲得國家前瞻預算大力挹注的文學改編計畫,並由公視主導推向國際影音串流平台,可謂是臺灣公部門預算介入影視軟實力製作與輸出的範例。《天橋上的魔術師》與《傀儡花》之所以獲得文化部前瞻預算的挹注,或許正是兩部文學作品主題皆以另類敘事視野關注本土歷史與文化認同的議題,而《天橋上的魔術師》更應置於當代文化記憶的再現,從影響力來看,影像似乎已經成為流行文化記憶的主導媒介。

文學和影像可以對個體和集體層面的文化記憶產生影響。阿斯特莉特.埃爾(Astrid Erll)認為,在集體的層面上,虛構性的文本和影像可以成為頗有影響力的媒介,甚至能夠在國際上傳播,但這些文化記憶媒介往往帶有爭議性,因為他們不在於呈現記憶的統一性與一致性,而是將文化記憶置於某些媒體再現上進行批判性的討論。在個體層面,媒體再現提供了某些模組與腳本,使我們能夠在自己的心裡創造某些關於過去的影像,甚至可以塑造自己的體驗和自傳性記憶。(註5)不誇張地說,我們當下的生活的模式來自於媒介文化,而媒介文化塑造了我們記憶的虛構性。

本文認為無論是《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小說或影集,皆體現了我們對於「中華商場」──文化記憶的虛構性,同時展示了小說、電影膠卷、串流影集等跨媒介邊界的挪移與對話。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吳明益的小說或楊雅喆的影集,皆致敬了臺灣新電影導演侯孝賢《戀戀風塵》的影像文本,儘管兩種「致敬」的方式皆具有悼念的意味:小說以後設語言企圖重新建構不存在的中華商場來召喚集體記憶,影集則是透過擴延臺灣新浪潮的音像動能回訪空間的歷史。本文首先主張吳明益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展示了後設書寫與魔幻寫實的視覺變奏;二方面闡述楊雅喆如何透過「再生」侯孝賢的影像遺產轉譯吳明益的文學語言。最後,本文將《天橋上的魔術師》放在擴延影像的框架內重新思考,評估文化記憶的互媒性如何作為一種回應全球化影音串流平台興起後的在地視聽策略。

────

註1 本文改寫自〈致敬侯孝賢的兩種方法:論《天橋上的魔術師》的跨媒介敘事〉,《대만연구 臺灣研究 Taiwan Studies》Vol.21(2022.12),頁161-176。
註2 Werner Wolf, The Musicalization of Fiction: A Study in the Theory and History of Intermediality, (Amsterdam: Rodopi, 1999), p.2.
註3 五年後,2020 年出版的《天橋上的魔術師 圖像版|阮光明 卷》則榮獲了第14 屆日本國際漫畫賞銀賞。郭佳容,〈吳明益〈石獅子〉 阮光民細雕琢〉,《中國時報》A16 版,2015 年9 月28 日。
註4 邱莉玲,〈公視攜產業界推億級旗艦劇 傀儡花、天橋上的魔術師製作預算各砸1.55 億,創國內電視劇最高規格〉,《工商時報》A11 版,2018 年3 月26 日。
註5 阿斯特莉特.埃爾(Astrid Erll),〈文學、電影與文化記憶的媒介性〉,收錄於阿斯特莉特.埃爾與安斯加爾.紐寧主編,李恭忠、李霞譯,《文化記憶研究指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頁493。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