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中國的宗教(繁體中文版)

9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道就是 神

在中國哲學或宗教中,「道」是一個常用的字眼。但是各家眾說紛紜,有如瞎子摸象。而在討論或辯論時,也各說各話。孔子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意思就是,「各家的道不一樣,沒辦法討論在一起。」

可是,基督教的《聖經》,卻石破驚天地提出「道就是神」的說法,解決了千古不傳之密。

我將在這一部份,先點出「道」或「話」的翻譯問題。在中文中,「道」本就有「話」的意義;可是「話」卻沒有「道」的意義。所以,「道」的意義比「話」更豐富。

然後,我指出,中文「道」的意義多方,皆可與《聖經》所揭示的 神相呼應。接著,我會提出中國傳統哲學、宗教,對「道」的看法,最後,我將依據《聖經》,把「道就是 神」的精義徹底發揮。則我基督傳道人,方可知我們所傳的道( 神),究竟是怎麼一個道( 神)。

一、出處與翻譯

《約翰福音》中文和合本,1 章 1 至 3 節:「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

這裡的「道」字,《聖經》希臘文原文,作「拉格斯」,本是「宇宙起源」、也有「話」或「說話」的意思。

英文本都譯作 Word 或 the Word:kjv 英文本、新編 kjv 英文本、bbe 英文本、修正柏克萊英文本,新國際英文本,Good News 英文本,聚會所英文「恢復本」。

按:英文的 Word,就是字,譯作話也沒有錯。語言是說出來的話,文字是寫出來的話。都是「話」,話與「道」有相同的意義。

中文譯本有下列不同之譯法:

譯作「道」:1899 新約委辦譯本、新約聖經手抄本,文理新約楊格非 1886、新約文理和合譯本 1906,上海大英聖書公會,新遺詔聖書,委辦譯本。文理和合本、新約 1933 王宣忱譯本。1863 新約裨治文 / 克陛存版、呂振中新約新譯修稿。1952 年、現代中文譯本。

譯作「道」(小字「道」,或作「言」,下同):中文 1895 新約淺文理(by Burdon & Blodget's),官話新約楊格非 1892 、1927 新舊約串珠淺文理施約瑟主教譯本,美國聖經會、新約 1872 北京官話版、1852 年白話字聖經約翰福音、白話字聖經 (新約 1930 年 )、文理和合譯本聖經 1934 年、1885 年上海美國長老會宣教事工出版中英對照新約、1907年官話新約全書。

譯作「話」:聚會所「恢復本」。

譯作「這話」:1941年 新約全書國語新舊庫譯本。

譯作「言」:新約文理馬殊曼譯本 1822 塞蘭坡差會出版社。
(日文本《聖書》,也譯作「言」:1969日本聖書協會。)

譯作「聖言」東正教 1864 年固裡卡爾波夫(Archimandrite Guri Karpov)文理譯本新遺詔聖經、1949年新經全書耶穌會翻譯、北平獨立出版社印行。

譯作「基督」:意譯本新約全書(今日佳音)。

話,在《新約聖經》原文(希臘文),作「拉格斯」 (Logas)。而「拉格斯」在希臘哲學中,不但有話或說話的意思,且跟邏輯學是同一字根,所以是有思維、有章法、甚至是有經綸的話。這話還有宇宙根源、造物者或真理的意思。決不是隨便說說的話。老實說來,用中文翻譯,翻成「道」字,還更恰當些。因為中文的「道」字,含意非常豐富 (見下節);除了有「話」或「說話」的意思之外,也有宇宙根源或真理的意思,非常吻合的。

講到「話」,我們知道, 神會說話,人會說話,魔鬼也會說話,光是「話」,定義似乎不太清楚。這裡的「話」,當然是 神的「話」,也就是 神的「發表」, 神的自己。所以說「道就是 神」,而「道變成了肉身的人」,那就是耶穌基督。「今日佳音」把它翻成「基督」,讓人更易理解,也是不錯的。

二、中文裡的「道」字,本有「話」或「說話」的意思

例如:

《大學、傳》第十章:
如切如瑳者,「道」學也。(意思是,如切如瑳,「是說」作學問的)
「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意思是說」,那大德大善,人民是忘不了的。)
在《韓非子》也有「道」當說話解釋的例子,如:
伊尹……道為宰干湯;百里奚……道為虜,干穆公。(意思是說,伊尹……「說」自己會作菜,求見商湯;百里奚……「說」我要當俘虜,求見穆公。)

《史記、孟荀列傳》,記同樣的事:
伊尹負鼎,而勉湯以王;百里奚飯牛車下,而穆公用霸。
意思是:
伊尹背著鼎、「藉口」會煮菜,而「勉勵」商湯成為王者;百里奚「藉口」在車底下餵牛(當奴隸),而秦穆公因此稱霸。

證明上段的「道」,是「說話」的意思,當名詞就是「話」。(藉口、勉勵也是一種說話的方法)其他的例子:

道,猶「言」也。見
《禮記、禮器》:「道求而未之得也。」註:
《管子、君臣》:「上善,知而道之者也。」註:
《漢書、梁孝王武傳》:「不可勝道。」註:
《荀子、成相》:「請成相,道聖王。」註:

道又有「遊說」的意思:見
《周禮》,「土訓掌道地圖」。註:
《荀子、非相》:「學者不道也。」註:
《荀子、議兵》:「臣請遂道王者諸侯強弱存亡之效。」註:
《漢書、王莽傳下》:「道語星宿。」註:「道,謂說之也。」
遊說,免不了要說話。

所以,翻成「道」、或翻成「話」,都是一樣的。

「話」或「說話」,意思很簡單。因為說話要用「舌頭」,所以「話」字從「言、舌」,「舌」也是聲音符號,古音舌、話同音。這個字是形聲兼會意。

「話」是語言,所以「言」自然就是「話」。

因為 神的話,是大有權能的。所以 神「說有就有、命立就立。」 (詩33:9)整個宇宙也就是因為 神的一句話而產生、存在。 神本身也就是話,這是非常奧秘的事。

主耶穌曾說:「神是個靈(或無「個」字)」(約 4:24)
又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 6:63)

可見 神的話就是 神的靈, 神是個靈, 神也是話。

三、道的本義及引伸

至於「道」這個字,在中文裡的本意,是道路:

《說文解字》:「道,所行路也。從(走之),從首。一達謂之道。古文道,或從首、寸。」

《禮記緇衣》:「是民之道也。」疏:「道,謂道路也。」

《禮記雜記上》:「如於路」,疏:「道,路也。」

引伸為小徑:
《書經、大禹謨》:「道心唯微。」疏:「道者,逕也。物所從之路也。」
《聖經、約翰福音》 14: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耶穌是 神的化身,他是「道」,也是「道路」。「話」就沒有道路的意思。

秋按:「道」這個字,本義是道路的意思。凡(走之)作部首的字,都跟道路或行走有關。道路必須有起頭,有目標。所以「道」中間的「首」字,就是「起頭」。首、頭、酋(道的首,也可寫成酋),甚至寫成(「上止,下目」:見華山廟碑、高彪碑)、或頁,在古代都一樣,都是頭的意 思。頭、首、道、酋,古音也都相關。

所以,中文「道」字,除了上面的「說」、「話」、「路」「徑」……的意思之外,還有「萬物起頭」的意思。

其他的例子,尚有:
《淮南子、謬稱訓》:「物之所導也。」意即萬物靠道引導而出。
《管子、內業》:「道者,所以充形也。」意即:「道」,能形成有形之物的。

我們可以想到,神是宇宙最早的起頭。所以, 神就是道,道就是 神,很容易理解的。

小結:在中文中,道本是「道路」,引身為「(路)徑」(耶穌就是道路);但「道」另外有一支意思,是「話」或「說話」、因此,也有「遊說」的意思。除此之外,因為道是頭,所以有上帝、造物者、宇宙根源的意義。但是,還不僅如此,我們看中國古書,使用「道」字,真是出神入化。

中國哲學家,共同的認識:道是宇宙的根源、起頭或最高原理,各家哲學思想都是由這最高原理向下發展出來的。至於人向上追求,也是以道作終極目標。而各家見解,則不甚一致。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