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輕型摩托車事件 (摘錄)

那一年,我剛滿九歲。我完全不記得那一年的生日禮物是什麼,也許我收到了幾本書或一雙滑輪鞋吧。許多事、人想記也記不住,但有些事物卻會留下不可抹滅的印記。

當我還是青澀的哲學新手,有輛輕型摩托車在我心中佔了一席之地,雖然當時我並不知道。那台橘色的摩托車載著我,引領我有意識地提出人生第一個「嚴肅哲學問題」。在此之前,想必我也曾遭遇其他引發內心深處疑問的種種事件,只是那些如影隨形的疑問就像一段聽來含糊不清的低沉樂音。雖然我說「摩托車載著我」,但這其實不太準確。事實上,我父親才是騎著摩托車、操縱方向的那個人。我爸爸幾乎每天都騎著這輛摩托車上下班。但那一天卻出人意料地發生了意外。一名粗心的駕駛人打算往右轉,但忘了打方向燈。而快到家的父親一時疏忽大意,就這樣騎著摩托車正中紅心—喔不,是正中一棵梧桐樹。

沒有人拍下那天旋地轉的幾秒鐘,我也記不清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警察來到我家門口,向家人通報這場意外車禍。我的父親在生死兩界徘徊不定,好幾天過去了,又過了好幾個星期,但那些日子的記憶如同一團迷霧,我已無法釐清。終於,父親慢慢露出一線生機。我的母親想必撐起了整個家,好讓我們如常生活。除了工作外,她還得在醫院和家裡來回奔波。在四個孩子面前,她堅強地同時扮演父母的角色,擔起雙份責任;然而,她從未如此孤單無助過。她必須獨自面對內心的憂慮恐懼、絕望時刻和對那名粗心肇事駕駛的憤怒—至今我們仍無法證明他的罪責。而我的父親只能靠著自己,一步一步在生死中搏鬥掙扎,終於慢慢回復意識,並恢復一點點行動能力。

直到父親已經沒有立即生命危險後,母親才准許我們去醫院探訪。我的父親,那個早上跟我道別後,跨上摩托車出門上班、即將滿四十歲的爸爸,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在,我眼前躺著一個身受重傷的虛弱男子,臥病在床無法動彈。雖然如此,他盡力表現出神清氣爽的樣子。

我想那場會面很短暫,因為病房裡還住了許多病患,都是父親入院後、我尚未到醫院探訪的那段時期,附近發生的那一場重大傷亡遊覽車事故的傷患。在此之前,也許我也曾去醫院探病過,但我的記憶恐怕認為遺忘這些事對我比較好,因此我沒什麼印象。但那一天,看著父親病房裡其他包裹著石膏、腦震盪的傷患,我不禁驚慌失措。我的心思忽上忽下地不斷糾結,一方面想見爸爸,一方面又不禁懷疑,眼前這個男人,真的是我熟悉的爸爸嗎?同時又想盡快逃離這個滿是重傷病患的詭異地方。當母親表示時間到了,我們該準備回家時,我忍不住鬆了口氣。然而,那輛和雄偉的梧桐樹有過一面之緣且因此受創慘重的摩托車,就在此時狠狠撞上我的胸口—無法和家人一起回家的父親出乎母親意料地落下淚來。母親趕緊把我們推出房外,要我們在走廊裡稍待一會兒。想必後來母親跟父親說了不少安慰打氣的話,並保證很快就會再帶我們來看他。

無庸置疑,父親眼中的那幾滴眼淚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是一時軟弱外加身心俱疲,擔心自己無法早日康復而落下的淚水。但是,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見父親的眼淚。那一個身材又高又壯、有時脾氣暴躁、正義凜然的父親,怎麼會就此被擊倒?在此之前,我從沒想過父親也有軟弱的一面。

我相信,我就這樣坐上了那輛輕型摩托車的後座,踏上哲學之路。在智慧之道上,人們無法自由選擇搭乘什麼樣的交通工具,大部分的時候,人們根本不會問自己這些問題。但,人生的難題總是莽撞地橫亙在你眼前,令你進退不得。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它們並不在乎。你只能拿起登山杖,在這條朝聖之路上披荊斬棘,順從自己的宿命。

過去二十年來,神經系統科學☆1 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發現人類的記憶隨時都在重建,而且比我們想像得更不可靠。只要看看美國心理學家伊莉莎白.羅芙特斯(Elizabeth Loftus)的著作《記憶vs.創憶:尋找迷失的真相》( Le Syndrome des faux souvenirs),或者閱讀近來克里斯多佛.查布利斯(Christopher Chabris )和丹尼爾.西蒙斯(Daniel simons)的著作《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Le Gorille invisible )中的幾項有趣實驗,我們就不得不承認人類的記憶錯誤百出。因此我前面提到的這段回憶,也許隨著時間流轉,早在我腦中起了變化。也許我後來經歷的人生,讓我更加明白當時所體會到的一切。不過,我很確定父親當時的確落下淚水,那不是我的想像。當年的我,毫不費力就忘了那次探訪父親的事。而父親也漸漸康復了,沒有留下太嚴重的後遺症。當然,在無憂無慮的童年時期,有太多事情更需要我全心投入,比如和朋友踢足球、騎單車、和兄弟姐妹拌嘴吵架、期待聖誕禮物。也許我的兄弟姐妹也把這段令人難受的回憶拋在腦後,但即使我不願回憶,我的記憶卻不願放下這段過去。我們手足之間從沒提起過那次探病的事。

這段記憶到底有多清晰真實,其實不是那麼重要。但當下我所體會到的不安,一種世界正在崩塌、瘋狂失序的混亂感,不但讓我迷失方向,同時迫使我刻不容緩地重新思考人生的規則定律。當懷疑狠狠地迎頭重擊,逼得你立刻質疑過去視為理所當然、架構日常生活的一切時,你不禁頭暈目眩。

當時的我當然並不知道,在哲學之道上,從古希臘的懷疑論者到法國的笛卡兒,疑問一直形影不離。當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種一切已知在眼前灰飛煙滅的感覺,後來多次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成了我人生的轉捩點。老實說,日後我不經意回想起這件事之前的點點滴滴,但從沒有一件事像這次事件一樣,如此突然又震懾人心,把自我意識推向極限,就像閃電一樣令我眼花撩亂且措手不及。從某個角度來說,那一刻,時間彷彿從此靜止,宛如永恆。儘管長久以來,我假裝自己早已忘了那輛摩托車,事實上我一直都坐在它的後座上,不曾離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