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連載一》
【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周瑜】
從蘇東坡的念奴嬌詩詞,重新認識年輕而真實的周瑜。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被羅貫中描寫成為心胸狹隘,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反面人物。年輕的時候讀到「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嘔血而死」情節,總被故事裡孔明的連環計高潮起伏所牽引,對於「既生瑜,何生亮」有些懵懂的認知,總覺得周瑜「死得好」。
因為羅貫中筆下的周瑜總是嫉妒諸葛亮的才智,所以後人總會編出奚落周瑜的故事,來烘托孔明的機智。下面的杜撰故事便是這般:周瑜總想找藉口殺孔明,在一次宴會上,周瑜說:「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詩你來對,對的出有賞,對不出以殺頭問罪如何?」諸葛亮從容笑道:「軍中無戲言,請都督說。」
周瑜:
有水便是溪,無水也是奚,
去掉溪邊水,加鳥便是雞。
得志貓兒勝過虎,落坡鳳凰不如雞。
孔明:
有木便是棋,無木也是其,
去掉棋邊木,加欠便是欺。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周瑜不悅,再吟,不過這次是人身攻擊了:
有手便是扭,無手便是丑(古字丑通醜),去掉扭邊手, 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長得丑,百裡難挑一個丑。
隆中是孔明的居處,他知道這話是在嘲笑自己的夫人黃綬長得醜,應答: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是嬌。江東吳女大小喬,曹操銅雀鎖二嬌。
周瑜知道這話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被曹操覬覦,怒目相視,幾次都想發作,劍拔弩張之時,魯肅在一邊和了句:
有木也是槽,無木也是曹,
去掉槽邊木,加米便是糟,
當今之計在破曹,龍虎相鬥豈不糟!
詩罷眾人一齊喝彩。周瑜見有人從中和解,無奈只好收場。你瞧!是不是把周瑜抹黑了,應對詩文中顯得孔明氣定神閒,而周瑜則是氣急敗壞,兩人的才智與氣度高低立判。哎!被污名化的周瑜,真的給羅貫中害慘了,連後人們也要編個故事數落數落,甚至落井下石。
到了中年,重新細讀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公瑾就是周瑜的字,孫權、劉備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曹操號稱八十萬的水師,因為黃蓋詐降火燒連環船,燔燒曹軍船隻後火勢延及岸上營壘。曹軍人馬傷亡慘重,狼狽退卻。「談笑間」獲得赤壁之戰的大勝利,蘇軾說的是周瑜,並非孔明。寫下這闋赤壁懷古的蘇軾,四十三歲,被謫居在黃州待罪中。我們可以從《東坡題跋》清楚地知道蘇東坡的內心世界:「周瑜二十四經略中原,今吾四十,但多睡善飯,賢愚相遠如此。」蘇軾面對赤壁的湯湯江水,遙想年輕的周瑜意氣風發。所以從懷古歸到傷己,自歎「人間如夢」,舉杯同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一醉銷愁了。
我好奇想要瞭解,這位讓蘇東坡慨嘆的江東美周郎,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周瑜他出力最多、戰功最著的「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也直接決定了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我們誤解了周瑜多少?《三國演義》裡把赤壁之戰的關鍵功勞都給了諸葛孔明,而真正大功勞的周瑜,卻在計謀多出的諸葛孔明光芒下,顯得那麼「曖曖不明」,甚至成了孔明手中的一枚棋子。史書說「周瑜年輕便成就大功,加上本人謙虛寬容,相貌堂堂,精熟音律。」也說周瑜「長壯有姿貌」,又說他「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如此,少年英雄周瑜,他是如何英姿勃勃?
當然我也好奇周瑜死後,他的愛妻小喬後來怎麼了?他有後代嗎?
**********************************
周瑜,廬江舒縣人,今天安徽的廬江縣,自小熟讀詩書,愛好舞槍弄棒。十二歲拜當代大儒顏衡為師,研讀儒家經典。可是天下大亂,人心思變。充滿機遇的亂世已經來臨,年少的周瑜也察覺到了,治世要嫻熟儒家,可是要在亂世當英雄,那是要靠兵家謀略了,只會用儒家那一套,很快就會被其他豪強吞掉。也就是說,周瑜明白在亂世中唯有兵學可以救國救民,儒學只能彰顯於盛世,教化萬民。於是,他決定同時自習兵法。關於這樣的轉變,他的父親不在意,聽之任之,對於兒子的教育,這位父親可以用「疏懶」來形容他的風格,周異任由自己兒子發展。於是,十四歲的周瑜常常雲遊四方當個小背包客,攬山川形勢,讀天下兵法,也練得了一身本領。
小周瑜在自己房舍門聯寫著上聯「小榻琴心展」,下聯「長纓劍膽舒」,橫批「劍膽琴心」。對於亂世,時局不靖,烽火連延,戰端四起,年輕的周瑜已經有「廓清天下」之志。同時,這位「劍膽琴心」的小周瑜也精於古琴,對於音樂他天生敏銳,也異常鍾情。史書《三國志》記載:「曲有誤,周郎顧」,就是說他即使是酒後,仍能聽出演奏的音樂中很細微的錯誤,每當這時,他總要轉頭看一看。
十六歲時,他認識了一位大他一個月的新朋友,從此周瑜的生命主軸有了明確的方向。「文武籌略,萬人之英」的周瑜,開始寫下屬於自己的歷史一頁。
從《易經.隨卦》看三十四歲的周瑜,如何指揮孫、劉聯軍打贏赤壁之戰
〈隨〉卦,上卦兌澤,下卦震雷,卦象就是大澤中響著雷聲,澤隨雷動,喻示「隨從」情況,全卦展示
【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周瑜】
從蘇東坡的念奴嬌詩詞,重新認識年輕而真實的周瑜。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被羅貫中描寫成為心胸狹隘,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反面人物。年輕的時候讀到「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嘔血而死」情節,總被故事裡孔明的連環計高潮起伏所牽引,對於「既生瑜,何生亮」有些懵懂的認知,總覺得周瑜「死得好」。
因為羅貫中筆下的周瑜總是嫉妒諸葛亮的才智,所以後人總會編出奚落周瑜的故事,來烘托孔明的機智。下面的杜撰故事便是這般:周瑜總想找藉口殺孔明,在一次宴會上,周瑜說:「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詩你來對,對的出有賞,對不出以殺頭問罪如何?」諸葛亮從容笑道:「軍中無戲言,請都督說。」
周瑜:
有水便是溪,無水也是奚,
去掉溪邊水,加鳥便是雞。
得志貓兒勝過虎,落坡鳳凰不如雞。
孔明:
有木便是棋,無木也是其,
去掉棋邊木,加欠便是欺。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周瑜不悅,再吟,不過這次是人身攻擊了:
有手便是扭,無手便是丑(古字丑通醜),去掉扭邊手, 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長得丑,百裡難挑一個丑。
隆中是孔明的居處,他知道這話是在嘲笑自己的夫人黃綬長得醜,應答: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是嬌。江東吳女大小喬,曹操銅雀鎖二嬌。
周瑜知道這話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被曹操覬覦,怒目相視,幾次都想發作,劍拔弩張之時,魯肅在一邊和了句:
有木也是槽,無木也是曹,
去掉槽邊木,加米便是糟,
當今之計在破曹,龍虎相鬥豈不糟!
詩罷眾人一齊喝彩。周瑜見有人從中和解,無奈只好收場。你瞧!是不是把周瑜抹黑了,應對詩文中顯得孔明氣定神閒,而周瑜則是氣急敗壞,兩人的才智與氣度高低立判。哎!被污名化的周瑜,真的給羅貫中害慘了,連後人們也要編個故事數落數落,甚至落井下石。
到了中年,重新細讀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公瑾就是周瑜的字,孫權、劉備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曹操號稱八十萬的水師,因為黃蓋詐降火燒連環船,燔燒曹軍船隻後火勢延及岸上營壘。曹軍人馬傷亡慘重,狼狽退卻。「談笑間」獲得赤壁之戰的大勝利,蘇軾說的是周瑜,並非孔明。寫下這闋赤壁懷古的蘇軾,四十三歲,被謫居在黃州待罪中。我們可以從《東坡題跋》清楚地知道蘇東坡的內心世界:「周瑜二十四經略中原,今吾四十,但多睡善飯,賢愚相遠如此。」蘇軾面對赤壁的湯湯江水,遙想年輕的周瑜意氣風發。所以從懷古歸到傷己,自歎「人間如夢」,舉杯同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一醉銷愁了。
我好奇想要瞭解,這位讓蘇東坡慨嘆的江東美周郎,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周瑜他出力最多、戰功最著的「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也直接決定了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我們誤解了周瑜多少?《三國演義》裡把赤壁之戰的關鍵功勞都給了諸葛孔明,而真正大功勞的周瑜,卻在計謀多出的諸葛孔明光芒下,顯得那麼「曖曖不明」,甚至成了孔明手中的一枚棋子。史書說「周瑜年輕便成就大功,加上本人謙虛寬容,相貌堂堂,精熟音律。」也說周瑜「長壯有姿貌」,又說他「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如此,少年英雄周瑜,他是如何英姿勃勃?
當然我也好奇周瑜死後,他的愛妻小喬後來怎麼了?他有後代嗎?
**********************************
周瑜,廬江舒縣人,今天安徽的廬江縣,自小熟讀詩書,愛好舞槍弄棒。十二歲拜當代大儒顏衡為師,研讀儒家經典。可是天下大亂,人心思變。充滿機遇的亂世已經來臨,年少的周瑜也察覺到了,治世要嫻熟儒家,可是要在亂世當英雄,那是要靠兵家謀略了,只會用儒家那一套,很快就會被其他豪強吞掉。也就是說,周瑜明白在亂世中唯有兵學可以救國救民,儒學只能彰顯於盛世,教化萬民。於是,他決定同時自習兵法。關於這樣的轉變,他的父親不在意,聽之任之,對於兒子的教育,這位父親可以用「疏懶」來形容他的風格,周異任由自己兒子發展。於是,十四歲的周瑜常常雲遊四方當個小背包客,攬山川形勢,讀天下兵法,也練得了一身本領。
小周瑜在自己房舍門聯寫著上聯「小榻琴心展」,下聯「長纓劍膽舒」,橫批「劍膽琴心」。對於亂世,時局不靖,烽火連延,戰端四起,年輕的周瑜已經有「廓清天下」之志。同時,這位「劍膽琴心」的小周瑜也精於古琴,對於音樂他天生敏銳,也異常鍾情。史書《三國志》記載:「曲有誤,周郎顧」,就是說他即使是酒後,仍能聽出演奏的音樂中很細微的錯誤,每當這時,他總要轉頭看一看。
十六歲時,他認識了一位大他一個月的新朋友,從此周瑜的生命主軸有了明確的方向。「文武籌略,萬人之英」的周瑜,開始寫下屬於自己的歷史一頁。
從《易經.隨卦》看三十四歲的周瑜,如何指揮孫、劉聯軍打贏赤壁之戰
〈隨〉卦,上卦兌澤,下卦震雷,卦象就是大澤中響著雷聲,澤隨雷動,喻示「隨從」情況,全卦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