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漢代道家思想

95特價4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是論述先秦諸子的重要文獻,它和馬王堆黃老帛書共同成為判定黃老思想內容課題的主要依據。根據司馬遷的說法,這是其父「愍學者不達其意而師悖」所作。如果所言屬實,則撰作之初,本有糾導學者論學之微意,當然有其自我之學術立場。全文原不知多少篇幅,見載於《史記‧自序》者僅926字,不到一千,卻層次分明地包括三個段落。第一段是引論,只有42字,提出六家之名,並引《易‧繫辭傳》殊途同歸之論,說明六家皆歸治道。第二段是「論」,共288字,提挈六家學術之大要及其得失。第三段是說(解),有596字,依次說明六家學術所以優劣之故。全篇條理簡單,層次分明,將先秦諸子百家之學中有關治道,又較具格局,影響也較大的陰陽、儒、道、墨、名、法六家之說,作了極為精警的提挈與論述,並站在黃老道家的立場加以批判。

一、 六家思想要旨與得失

〈論六家要旨〉引《易‧大傳(繫辭)》說:
「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
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

六家理論,理趣雖各不相同,其目的功能,司馬談認為,皆一致地朝向政治、社會問題的處理。換言之,都通向外王的目的,要求外王的功能。
接著它開始依陰陽、儒、墨、法、名、道的順序,分由得、失雙面,論述各家的思想要義。

(一)五家之得失

它先說陰陽家:

常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
順不可失也。??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
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
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
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它稱陰陽家所言是一種「術」, 六家之中, 唯陰陽家直接稱「術」,其餘則或稱「儒者」、「墨者」,或稱「法家」、「名家」。「道家」雖稱家,卻繼而說,「其為『術』也……」。在司馬談看來,「道家」也是以「術」行世。
陰陽之學內容太過枝節,忌諱又多,令人行事多所畏忌,是缺點。所謂枝節、忌諱,根據它下文的解說,是指若《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時則》,乃至《禮記‧月令》一系,一年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天象、氣候與人事政令、休咎吉凶之一一搭配,帶有宗教性的神秘意味,司馬談不以為然。因此,所謂不以為然,並不是否定「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等的天道、陰陽序列,而是反對它以此搭配教令之後,言之鑿鑿地叮囑什麼季該行什麼令;不行什麼令,就會有如何的休咎吉凶、災異禍害。故肯定其依順四季以長養萬類的天道大常,以為是治政的綱紀。
繼而論儒家,他說:

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
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夫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
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
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夫能易也。

他肯定儒家修明人倫之功,卻反對其以六藝教人,以為大而無當,窮其一生難奏功。這和《老子》「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 4 8章),《莊子‧養生主》「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的道家本調是一致的。
他再說墨家:

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循,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墨者亦
尚堯舜道,言其德性曰:堂高三尺,土階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
食土簋,啜土刑,糲梁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
死桐棺三寸,舉音不盡其哀,教喪禮必以此為萬民之率。使天下法若
此,則尊卑無別也。夫世異時移,事業不必同,故曰「儉而難遵」。
要曰強本節用,則家給人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長,雖百家弗能廢也。

「茅茨不翦」是以茅草覆屋而不修翦其邊。「采椽不刮」,指取質地粗鬆的櫟榱之木以為梁,且不加細削,皆以指稱居室之陋。土簋,以土為器以盛飯。土刑,燒土為瓦器以盛羹。糲是粗米,藜藿是野菜。他說墨家尚儉太過,要求人居室簡陋、衣粗、食惡,又非禮、非樂,人生最重要的養生、送死兩大事,都是一式地粗陋草率,站在「為治」的立場,如此要求人君,非特啼笑皆非,而且君民一同,尊卑無別,是其反對的第一因。其次,時代在推移,文明在進步,物質益愈發皇是必然的趨勢,千古一式地粗陋清簡,絲毫不具普遍的可行性,是其反對的第二因。換言之,司馬談反對墨家太儉,第一個因素立論的著眼點是針對「為治」之君的用度,而非一般人。他說人君為治用度太儉會破壞封建禮制下的尊卑差序。第二個因素是墨家忽略「時變」因素。然而,墨學要求奮耕力農,降低物質用度,增加生產,減少消費,是最古老的致富原則,仍應予以肯定。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