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謀故事】
喬致庸儒商風範
孟子在與齊宣王的對話中提到,與少數人分享快樂,不若與多數人快樂,而王者的快樂應當源自百姓的安居樂業,若庖有肥肉,廄有肥馬,而民有饑色,野有餓殍,則難免重蹈桀、紂覆亡的教訓。晚清時期的晉商喬致庸就一直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與百姓分享自己事業成就的基礎上,其儒商風範,令人嘆服。
在近代中國發展史上,晉商曾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也產生過極大的影響。這當中有篤奉儒家思想,積極進取,誠信經營,並以此構建自己的財富王國,同時又心繫天下盛衰,與百姓同歡樂,共患難、同呼吸、共命運,具有非常高的品德。喬致庸就是這樣一位頗具儒商風範的人。
喬致庸(一八一八~一九○七),字仲登,號曉池,山西祈縣喬家堡人,是晚清著名的晉商領袖。
熟知包頭(今屬內蒙古)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老話:「先有複盛公,後有包頭城」。所謂的「複盛公」就是喬致庸祖先在包頭創辦的產業,複盛公在包頭創建之初
,包頭只是西北邊陲的無名小村落。這句老話足以說明喬家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不過喬致庸綏生於商賈世家,卻淳厚好學,待人寬厚仁慈。他本想借助科舉考試進入仕途,誰知剛剛得中,撫育他長大的兄長亡故,家中的生意亦陷入破產的危局。喬致庸臨危受命,不得不繼承祖業,打理生意,放棄在仕途上的發展。
喬致庸性情恬淡,打點生意非其所願,更非其所長,然而他卻能如帶著鐐銬跳舞一般,把喬家的生意做到晉商中的頂峰。喬致庸飽讀詩書,篤信聖人之道,他為人低調,心胸開豁,為人處事都具古風,完全美有一般生意人油嘴滑舌,爾虞我詐的習氣。
喬致庸主張「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的經營理念,十多年來,開闢多條商路,足跡遍佈天下。他在祖業「複盛公」的基礎上又開設複盛全、大德通等幾個商號,業務也由最初的糧草、雜貨生意擴大到票號、當鋪、茶葉等多種,幾乎壟斷整個包頭市場。其中,大德通的全國各地的商埠、車站、碼頭,影響之大,自不待言。
喬致庸並不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己,克勤克儉,純樸之心,本於至誠。他對子弟的教育也非常用心,反覆告誡他們莫忘祖宗篳路藍縷的創業艱辛,萬不可坐享其成,坐吃山空;言行之中當忌「驕、貪、懶」三字;經營之道,應講求信義,講究公平公正,永遠不要把利益放在追求的第一位。正是這種不刻意的追求,利益就像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不求自來,為喬家帶來巨大利潤的同時,亦為喬家帶來極大的社會聲望。
喬致庸還非常熱心國事民生,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光緒三年(西元一八七七年),祈縣遭受特大旱災,顆粒無收,哀鴻遍野,餓殍遍地。喬致庸出鉅資賑災,拯救無數人,清朝政府對喬致庸的義舉亦予以嘉獎,喬致庸的嘉言善行為晉商樹立起即為光輝的形象。
【評述】
在孟子的觀念中,能與大家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齊宣王的苑囿方圓四十里,殺其麋鹿者罪同殺人,以致外國士大夫入齊後先問齊國的禁令,以免遭遇牢獄之災,百姓唯恐避之不及,因為齊宣王只顧自己的安樂。文王的苑囿方圓四十里,百姓猶嫌小,因為文王與民同樂。喬致庸雖是一介商人,卻始終不把營利放在首位,有著憂以天下,樂以天下的博大胸懷,所以複盛公的事業能夠得到人們的支持,喬致庸亦得到朝廷和百姓的愛戴。
喬致庸儒商風範
孟子在與齊宣王的對話中提到,與少數人分享快樂,不若與多數人快樂,而王者的快樂應當源自百姓的安居樂業,若庖有肥肉,廄有肥馬,而民有饑色,野有餓殍,則難免重蹈桀、紂覆亡的教訓。晚清時期的晉商喬致庸就一直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與百姓分享自己事業成就的基礎上,其儒商風範,令人嘆服。
在近代中國發展史上,晉商曾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也產生過極大的影響。這當中有篤奉儒家思想,積極進取,誠信經營,並以此構建自己的財富王國,同時又心繫天下盛衰,與百姓同歡樂,共患難、同呼吸、共命運,具有非常高的品德。喬致庸就是這樣一位頗具儒商風範的人。
喬致庸(一八一八~一九○七),字仲登,號曉池,山西祈縣喬家堡人,是晚清著名的晉商領袖。
熟知包頭(今屬內蒙古)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老話:「先有複盛公,後有包頭城」。所謂的「複盛公」就是喬致庸祖先在包頭創辦的產業,複盛公在包頭創建之初
,包頭只是西北邊陲的無名小村落。這句老話足以說明喬家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不過喬致庸綏生於商賈世家,卻淳厚好學,待人寬厚仁慈。他本想借助科舉考試進入仕途,誰知剛剛得中,撫育他長大的兄長亡故,家中的生意亦陷入破產的危局。喬致庸臨危受命,不得不繼承祖業,打理生意,放棄在仕途上的發展。
喬致庸性情恬淡,打點生意非其所願,更非其所長,然而他卻能如帶著鐐銬跳舞一般,把喬家的生意做到晉商中的頂峰。喬致庸飽讀詩書,篤信聖人之道,他為人低調,心胸開豁,為人處事都具古風,完全美有一般生意人油嘴滑舌,爾虞我詐的習氣。
喬致庸主張「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的經營理念,十多年來,開闢多條商路,足跡遍佈天下。他在祖業「複盛公」的基礎上又開設複盛全、大德通等幾個商號,業務也由最初的糧草、雜貨生意擴大到票號、當鋪、茶葉等多種,幾乎壟斷整個包頭市場。其中,大德通的全國各地的商埠、車站、碼頭,影響之大,自不待言。
喬致庸並不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己,克勤克儉,純樸之心,本於至誠。他對子弟的教育也非常用心,反覆告誡他們莫忘祖宗篳路藍縷的創業艱辛,萬不可坐享其成,坐吃山空;言行之中當忌「驕、貪、懶」三字;經營之道,應講求信義,講究公平公正,永遠不要把利益放在追求的第一位。正是這種不刻意的追求,利益就像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不求自來,為喬家帶來巨大利潤的同時,亦為喬家帶來極大的社會聲望。
喬致庸還非常熱心國事民生,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光緒三年(西元一八七七年),祈縣遭受特大旱災,顆粒無收,哀鴻遍野,餓殍遍地。喬致庸出鉅資賑災,拯救無數人,清朝政府對喬致庸的義舉亦予以嘉獎,喬致庸的嘉言善行為晉商樹立起即為光輝的形象。
【評述】
在孟子的觀念中,能與大家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齊宣王的苑囿方圓四十里,殺其麋鹿者罪同殺人,以致外國士大夫入齊後先問齊國的禁令,以免遭遇牢獄之災,百姓唯恐避之不及,因為齊宣王只顧自己的安樂。文王的苑囿方圓四十里,百姓猶嫌小,因為文王與民同樂。喬致庸雖是一介商人,卻始終不把營利放在首位,有著憂以天下,樂以天下的博大胸懷,所以複盛公的事業能夠得到人們的支持,喬致庸亦得到朝廷和百姓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