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結構
一、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周易》創作於周王朝,原本作為占卜之用,自是不爭的事實。傳至春秋末期,才由儒家傳人,將孔子,或者孔子的弟子、再傳弟子所講授的《周易》內容,一併收錄起來,其中又以〈繫辭〉、〈文言〉二傳最具代表性,如此一來,補足了儒家形上哲學思想的空白,以及增強了辯證思維的能力。
自《周易》的原創,到〈繫辭〉、〈文言〉等諸傳陸續補充,這中間的過程雖然也沒有確切的時間表,但漫長的時間足以讓思想逐步醞釀充實,也足以把數字符號轉變為六十四卦的陰陽符號。何以見得陰陽符號是在〈繫辭〉、〈文言〉等諸傳加入之前就有的呢?
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周易‧繫辭上十一章》
以上敘述無論形式表現,還是內涵意義的表達,都是數字符號所無法比擬的。已經充分展現--陰、-陽符號,層層相疊所產生的型式與意涵。
現在以《周易》、《易經》為名通行的版本相當繁多。一般而言,仍以宋朝大儒朱熹編排的《周易本義》,也就是國子監(官方發行)的版本型式為主要的編排方式,概分為「經」、「傳」兩大部分,做為主要架構。
「經」部:
六十四卦爻符號、卦辭、爻辭、象傳(卦象、爻象)、彖傳(上、下)、文言傳。
「傳」部:
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
其中象傳又分為卦(大)象傳與爻(小)象傳;彖傳又分為彖上傳與彖下傳;繫辭傳又分為繫辭上傳與繫辭下傳。所以有人把卦辭、爻辭之外的諸傳,統稱之為「十翼」。似乎說明了《周易》的主體是六十四卦爻符號、卦辭、爻辭,而「十翼」諸傳則作為主體的補充教材。
對於《周易》和《易經》的分野,有不同的區分方式作為比較參考。
《周易》的創作內容應該包含那些部分,又是一個長久存在的爭論。有人認為六十四卦爻符號,以及「經」部內容為《周易》,加入「傳」部則為《易經》。
有的則主張《易經》成書於周王朝,所以《周易》等同《易經》,何況漢王朝以降,歷朝歷代注疏《易經》,衍生發揮的著作汗牛充棟,將《易經》稱為《周易》,作為區別其他朝代的著作也言之成理。《周禮》將占卜之用的《周易》、《連山》、《歸藏》並列為「三易」。如果以《周易》這個名詞出現在《周禮》的時間作為區分標準,至少「十翼」之部必須完全排除掉,這樣的區分應該也言之也理。
在《周禮》裡頭,與《連山》、《歸藏》並列為「三易」的《周易》,一旦排除掉「十翼」內容,就剩下卦辭、爻辭,如果再以這兩部細分前後的話,誰又是《周易》最初始的面貌?爻辭是《易》卜最主要、最基本的結構,也就是具有卜辭的功能,正好印證《周禮》裡頭的《周易》不就是具備了卜筮的功能。爻辭應該是為《周易》最原始,最不可或缺的部份。
多數學者主張周文王創卦辭、文王之子周公創爻辭。其實不然,因為就占卜的功能性來區分前後,爻辭是不該在卦辭之後才有的。如果周文王創《周易》,得先整理出具有卜辭功能的爻辭,將其系統化,這樣的推論還比較符合實際。
孔子在晚年的時候習《易》、贊《易》,經過增補之後的《周易》多有著墨,在諸傳裡頭當屬繫辭、文言,此二傳和孔子無不相關,不過《周易》並未獲得後世儒者的重視倒是真的。其實這樣反而因禍得福,如果在秦王朝之前《周易》和儒者有了鮮明的連結,恐怕也難逃秦始皇「焚書」的命運。而《易經》之名更是漢王朝以後的事。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朝董仲舒所提出的既文化又政治的主張,並為漢武帝所採用。換言之,身為儒家的創始者――孔子在幾百年之後,由於政治力的推動下,其身價與學說從此扶搖直上,直至今日仍屹立不搖。自漢王朝開始,儒術受到政府官方的重視與保障。漢武帝更把孔子授予弟子的詩、書、易、禮、春秋、樂等六項學科,專設「五經博士」官學(此時「樂」已失傳),《易經》之名就此而來。由於漢王朝習《易》風氣鼎盛,所以注疏《易》學的著作很多,於是形成據有時代特色的漢《易》著作。換言之,漢《易》只是注疏《周易》的內容,或是另闢蹊徑而有所發揮,並沒有在《周易》的內容有所增減了,而這種作法似乎也成為漢王朝以降治《易》家所遵守的原則。
若以個人主觀的看法,《周易》初創之時,如果用來卜筮,最起碼應該包括數字符號,或是使用六十四卦爻符號,還有爻辭這兩部份。其餘的部分是後來陸續增加,逐漸補充成為「經」、「傳」的規模。漢王朝設官學看似對研究《周易》起了鼓舞的作用,但是後來肩負弘揚《周易》責任的儒者,反而有意和占卜數術劃清界線,尤其是到了東漢末年王弼提出「專演易理」的主張,似乎刻意要與《易》卜區隔開來,以維持知識份子,士大夫的崇高身份地位。也可以說傳到了漢王朝,《周易》之名成了《易經》,更享有「群經之首」的美譽。但是隱身於《易》卜的演卦邏輯,似乎也在漢王朝這個時期若存若亡了。
【原文】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譯文】初九(與九二同在地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沉潛中的「龍」;暫不施展才用。〈爻象〉傳說:「潛龍勿用」,陽氣初生居位低下。.
【三才六爻演卦】
〔形勢〕乾卦相對立場的彼、我雙方(上、下卦)勢力均等。初九的作為必須承擔變動風險與有利條件相對持平。如果有競逐對象團體,仍以彼方較有優勢。
〔本爻〕初九陽爻有主見,有實力。位在基礎之位,居位適當。
〔現況〕初九與九二同在地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潛龍」,如果所謀之事已在具體進行中,當前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
〔將來〕初九與九二同在地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勿用」,維持目前的情況比較有利,至少不會造成損失。
〔警告〕「勿用」,不要有積極的作為。如果貿然投入資源想要獲取更大利益會慘遭挫敗。
〔建議〕乾卦初九不得力於彼我雙方,退不得。如果是投資事業或必須改變現況等風險高的事情,請暫且擱置,以避免難以預料的損失發生。可延至時序「立夏∕小滿」再行占卜;或有再次觸動轉變的契機,意猶未決時進行占卜。
【原文】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譯文】九二(與初九同在地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龍」出現田間,(九二與九三地位比人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利於顯現居尊(中)位的大人物。〈爻象〉傳說:「見龍在田」,美德廣施普遍四方。
【三才六爻演卦】
〔形勢〕乾卦相對立場的彼、我雙方(上、下卦)勢力均等。九二的作為必須承擔變動風險與有利條件相對持平。如果有競逐對象團體,仍以彼方較有優勢。
〔本爻〕九二陽爻有主見,有實力。位在守成之位,居位不當。守勢較優之位。
〔現況〕九二與初九同在地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見龍在田」,如果所謀之事已在具體進行中,當前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
〔將來〕九二與九三地位比人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利見大人」,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維持目前的情況比較有利,至少可以持盈保泰。
〔建議〕乾卦九二不得力於彼我雙方,進退不得。如果是投資事業或必須改變現況等風險高的事情,請暫且擱置,以避免難以預料的損失發生。可延至時序「立夏∕小滿」再行占卜;或有再次觸動轉變的契機,意猶未決時進行占卜。
【原文】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譯文】九三(與九四同在人位,介於兩卦之間不相得),君子整天健強振作不已,到了晚上依然警惕不懈,(九三與九二人位比地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即使面臨險境也不會有過失。〈爻象〉傳說:「終日乾乾」,反復行道維持現狀。【三才六爻演卦】
〔形勢〕乾卦相對立場的彼、我雙方(上、下卦)勢力均等。九三的作為必須承擔變動風險與有利條件相對持平。如果有競逐對象團體,仍以彼方較有優勢。
〔本爻〕九三陽爻有主見,有實力。位在以守待攻之位,居位適當。
〔現況〕九三與九四同在人位,介於兩卦之間不相得。「終日乾乾,夕惕若」,如果所謀之事已在具體進行中,當前彼方外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
〔將來〕九三與九二人位比地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厲无咎」,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自我警惕不懈怠,維持目前的情況比較有利,至少不會造成損失。
〔警告〕「厲」,自我克制,不要受到外在人事物影響。如果貿然投入資源想要獲取更大利益會慘遭挫敗。
〔建議〕乾卦九二不得力於彼我雙方,進退不得。如果是投資事業或必須改變現況等風險高的事情,請暫且擱置,以避免難以預料的損失發生。可延至時序「立夏∕小滿」再行占卜;或有再次觸動轉變的契機,意猶未決時進行占卜。
【原文】九四,或躍在淵,无咎。〈象〉曰:「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譯文】九四(與九五人位比天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或騰躍前往,(九四與九三同在人位,介於兩卦之間不相得)或停留在淵,沒有過失。〈爻象〉傳說:「或躍在淵」,前往不會有過失。
【三才六爻演卦】
〔形勢〕乾卦相對立場的彼、我雙方(上、下卦)勢力均等。九四的作為必須承擔變動風險與有利條件相對持平。如果有競逐對象團體,仍以我方較有優勢。
〔本爻〕九四陽爻有主見,有實力。位在守成整合之位,居位不當。
〔現況〕九四與九三同在人位,介於兩卦之間不相得。「在淵」,如果所謀之事已在具體進行中,當前彼方外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
〔將來〕九四與九五人位比天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或躍」、「无咎」,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維持目前的情況比較有利,至少不會造成損失。
〔警告〕「或躍」,處境艱難,以靜待變,不要盲從躁動。維持目前的情況控管損害,不至損失持續擴大。〔建議〕乾卦九四不得力於彼我雙方,進退不得。如果是投資事業或必須改變現況等風險高的事情,請暫且擱置,以避免難以預料的損失發生。可延至時序「立夏∕小滿」再行占卜;或有再次觸動轉變的契機,意猶未決時進行占卜。
【原文】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譯文】九五(與上九同在天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龍」飛上天,(九五與九四天位比人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利於顯現居尊位的大人物。〈爻象〉傳說:「飛龍在天」,大人奮起大展雄才。
【三才六爻演卦】
〔形勢〕乾卦相對立場的彼、我雙方(上、下卦)勢力均等。九五的作為必須承擔變動風險與有利條件相對持平。如果有競逐對象團體,仍以我方較有優勢。
〔本爻〕九五陽爻有主見,有實力。位在決策實權之位,居位適當。攻勢較優之位。
〔現況〕九五與上九同在天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飛龍在天」,如果所謀之事已在具體進行中,當前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
〔將來〕九五與九四天位比人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利見大人」,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維持目前的情況比較有利,至少可以持盈保泰。
〔建議〕乾卦九五不得力於彼我雙方,進退不得。如果是投資事業或必須改變現況等風險高的事情,請暫且擱置,以避免難以預料的損失發生。可延至時序「立夏∕小滿」再行占卜;或有再次觸動轉變的契機,意猶未決時進行占卜。
【原文】上九,亢龍,有悔。〈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譯文】上九(與九五同在天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龍」飛至亢極,終有所悔恨。〈爻象〉傳說:「亢龍有悔」,剛強過甚不久必衰。
【三才六爻演卦】
〔形勢〕乾卦相對立場的彼、我雙方(上、下卦)勢力均等。上九的作為必須承擔變動風險與有利條件相對持平。如果有競逐對象團體,仍以我方較有優勢。
〔本爻〕上九陽爻有主見,有實力。位在不任實事之位,居位不當。
〔現況〕上九與九五同在天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亢龍」,如果所謀之事已在具體進行中,當前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
〔將來〕上九與九五同在天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有悔」,處境艱難,以靜待變,不要盲從躁動。維持目前的情況控管損害,不至損失持續擴大。
〔建議〕乾卦上九不得力於彼我雙方,進退不得。如果是投資事業或必須根本上改變現況等風險高的事情,請暫且擱置,以避免難以預料的損失發生。可延至時序「立夏∕小滿」再行占卜;或有再次觸動轉變的契機,意猶未決時進行占卜。
一、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周易》創作於周王朝,原本作為占卜之用,自是不爭的事實。傳至春秋末期,才由儒家傳人,將孔子,或者孔子的弟子、再傳弟子所講授的《周易》內容,一併收錄起來,其中又以〈繫辭〉、〈文言〉二傳最具代表性,如此一來,補足了儒家形上哲學思想的空白,以及增強了辯證思維的能力。
自《周易》的原創,到〈繫辭〉、〈文言〉等諸傳陸續補充,這中間的過程雖然也沒有確切的時間表,但漫長的時間足以讓思想逐步醞釀充實,也足以把數字符號轉變為六十四卦的陰陽符號。何以見得陰陽符號是在〈繫辭〉、〈文言〉等諸傳加入之前就有的呢?
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周易‧繫辭上十一章》
以上敘述無論形式表現,還是內涵意義的表達,都是數字符號所無法比擬的。已經充分展現--陰、-陽符號,層層相疊所產生的型式與意涵。
現在以《周易》、《易經》為名通行的版本相當繁多。一般而言,仍以宋朝大儒朱熹編排的《周易本義》,也就是國子監(官方發行)的版本型式為主要的編排方式,概分為「經」、「傳」兩大部分,做為主要架構。
「經」部:
六十四卦爻符號、卦辭、爻辭、象傳(卦象、爻象)、彖傳(上、下)、文言傳。
「傳」部:
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
其中象傳又分為卦(大)象傳與爻(小)象傳;彖傳又分為彖上傳與彖下傳;繫辭傳又分為繫辭上傳與繫辭下傳。所以有人把卦辭、爻辭之外的諸傳,統稱之為「十翼」。似乎說明了《周易》的主體是六十四卦爻符號、卦辭、爻辭,而「十翼」諸傳則作為主體的補充教材。
對於《周易》和《易經》的分野,有不同的區分方式作為比較參考。
《周易》的創作內容應該包含那些部分,又是一個長久存在的爭論。有人認為六十四卦爻符號,以及「經」部內容為《周易》,加入「傳」部則為《易經》。
有的則主張《易經》成書於周王朝,所以《周易》等同《易經》,何況漢王朝以降,歷朝歷代注疏《易經》,衍生發揮的著作汗牛充棟,將《易經》稱為《周易》,作為區別其他朝代的著作也言之成理。《周禮》將占卜之用的《周易》、《連山》、《歸藏》並列為「三易」。如果以《周易》這個名詞出現在《周禮》的時間作為區分標準,至少「十翼」之部必須完全排除掉,這樣的區分應該也言之也理。
在《周禮》裡頭,與《連山》、《歸藏》並列為「三易」的《周易》,一旦排除掉「十翼」內容,就剩下卦辭、爻辭,如果再以這兩部細分前後的話,誰又是《周易》最初始的面貌?爻辭是《易》卜最主要、最基本的結構,也就是具有卜辭的功能,正好印證《周禮》裡頭的《周易》不就是具備了卜筮的功能。爻辭應該是為《周易》最原始,最不可或缺的部份。
多數學者主張周文王創卦辭、文王之子周公創爻辭。其實不然,因為就占卜的功能性來區分前後,爻辭是不該在卦辭之後才有的。如果周文王創《周易》,得先整理出具有卜辭功能的爻辭,將其系統化,這樣的推論還比較符合實際。
孔子在晚年的時候習《易》、贊《易》,經過增補之後的《周易》多有著墨,在諸傳裡頭當屬繫辭、文言,此二傳和孔子無不相關,不過《周易》並未獲得後世儒者的重視倒是真的。其實這樣反而因禍得福,如果在秦王朝之前《周易》和儒者有了鮮明的連結,恐怕也難逃秦始皇「焚書」的命運。而《易經》之名更是漢王朝以後的事。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朝董仲舒所提出的既文化又政治的主張,並為漢武帝所採用。換言之,身為儒家的創始者――孔子在幾百年之後,由於政治力的推動下,其身價與學說從此扶搖直上,直至今日仍屹立不搖。自漢王朝開始,儒術受到政府官方的重視與保障。漢武帝更把孔子授予弟子的詩、書、易、禮、春秋、樂等六項學科,專設「五經博士」官學(此時「樂」已失傳),《易經》之名就此而來。由於漢王朝習《易》風氣鼎盛,所以注疏《易》學的著作很多,於是形成據有時代特色的漢《易》著作。換言之,漢《易》只是注疏《周易》的內容,或是另闢蹊徑而有所發揮,並沒有在《周易》的內容有所增減了,而這種作法似乎也成為漢王朝以降治《易》家所遵守的原則。
若以個人主觀的看法,《周易》初創之時,如果用來卜筮,最起碼應該包括數字符號,或是使用六十四卦爻符號,還有爻辭這兩部份。其餘的部分是後來陸續增加,逐漸補充成為「經」、「傳」的規模。漢王朝設官學看似對研究《周易》起了鼓舞的作用,但是後來肩負弘揚《周易》責任的儒者,反而有意和占卜數術劃清界線,尤其是到了東漢末年王弼提出「專演易理」的主張,似乎刻意要與《易》卜區隔開來,以維持知識份子,士大夫的崇高身份地位。也可以說傳到了漢王朝,《周易》之名成了《易經》,更享有「群經之首」的美譽。但是隱身於《易》卜的演卦邏輯,似乎也在漢王朝這個時期若存若亡了。
【原文】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譯文】初九(與九二同在地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沉潛中的「龍」;暫不施展才用。〈爻象〉傳說:「潛龍勿用」,陽氣初生居位低下。.
【三才六爻演卦】
〔形勢〕乾卦相對立場的彼、我雙方(上、下卦)勢力均等。初九的作為必須承擔變動風險與有利條件相對持平。如果有競逐對象團體,仍以彼方較有優勢。
〔本爻〕初九陽爻有主見,有實力。位在基礎之位,居位適當。
〔現況〕初九與九二同在地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潛龍」,如果所謀之事已在具體進行中,當前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
〔將來〕初九與九二同在地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勿用」,維持目前的情況比較有利,至少不會造成損失。
〔警告〕「勿用」,不要有積極的作為。如果貿然投入資源想要獲取更大利益會慘遭挫敗。
〔建議〕乾卦初九不得力於彼我雙方,退不得。如果是投資事業或必須改變現況等風險高的事情,請暫且擱置,以避免難以預料的損失發生。可延至時序「立夏∕小滿」再行占卜;或有再次觸動轉變的契機,意猶未決時進行占卜。
【原文】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譯文】九二(與初九同在地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龍」出現田間,(九二與九三地位比人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利於顯現居尊(中)位的大人物。〈爻象〉傳說:「見龍在田」,美德廣施普遍四方。
【三才六爻演卦】
〔形勢〕乾卦相對立場的彼、我雙方(上、下卦)勢力均等。九二的作為必須承擔變動風險與有利條件相對持平。如果有競逐對象團體,仍以彼方較有優勢。
〔本爻〕九二陽爻有主見,有實力。位在守成之位,居位不當。守勢較優之位。
〔現況〕九二與初九同在地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見龍在田」,如果所謀之事已在具體進行中,當前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
〔將來〕九二與九三地位比人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利見大人」,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維持目前的情況比較有利,至少可以持盈保泰。
〔建議〕乾卦九二不得力於彼我雙方,進退不得。如果是投資事業或必須改變現況等風險高的事情,請暫且擱置,以避免難以預料的損失發生。可延至時序「立夏∕小滿」再行占卜;或有再次觸動轉變的契機,意猶未決時進行占卜。
【原文】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譯文】九三(與九四同在人位,介於兩卦之間不相得),君子整天健強振作不已,到了晚上依然警惕不懈,(九三與九二人位比地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即使面臨險境也不會有過失。〈爻象〉傳說:「終日乾乾」,反復行道維持現狀。【三才六爻演卦】
〔形勢〕乾卦相對立場的彼、我雙方(上、下卦)勢力均等。九三的作為必須承擔變動風險與有利條件相對持平。如果有競逐對象團體,仍以彼方較有優勢。
〔本爻〕九三陽爻有主見,有實力。位在以守待攻之位,居位適當。
〔現況〕九三與九四同在人位,介於兩卦之間不相得。「終日乾乾,夕惕若」,如果所謀之事已在具體進行中,當前彼方外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
〔將來〕九三與九二人位比地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厲无咎」,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自我警惕不懈怠,維持目前的情況比較有利,至少不會造成損失。
〔警告〕「厲」,自我克制,不要受到外在人事物影響。如果貿然投入資源想要獲取更大利益會慘遭挫敗。
〔建議〕乾卦九二不得力於彼我雙方,進退不得。如果是投資事業或必須改變現況等風險高的事情,請暫且擱置,以避免難以預料的損失發生。可延至時序「立夏∕小滿」再行占卜;或有再次觸動轉變的契機,意猶未決時進行占卜。
【原文】九四,或躍在淵,无咎。〈象〉曰:「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譯文】九四(與九五人位比天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或騰躍前往,(九四與九三同在人位,介於兩卦之間不相得)或停留在淵,沒有過失。〈爻象〉傳說:「或躍在淵」,前往不會有過失。
【三才六爻演卦】
〔形勢〕乾卦相對立場的彼、我雙方(上、下卦)勢力均等。九四的作為必須承擔變動風險與有利條件相對持平。如果有競逐對象團體,仍以我方較有優勢。
〔本爻〕九四陽爻有主見,有實力。位在守成整合之位,居位不當。
〔現況〕九四與九三同在人位,介於兩卦之間不相得。「在淵」,如果所謀之事已在具體進行中,當前彼方外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
〔將來〕九四與九五人位比天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或躍」、「无咎」,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維持目前的情況比較有利,至少不會造成損失。
〔警告〕「或躍」,處境艱難,以靜待變,不要盲從躁動。維持目前的情況控管損害,不至損失持續擴大。〔建議〕乾卦九四不得力於彼我雙方,進退不得。如果是投資事業或必須改變現況等風險高的事情,請暫且擱置,以避免難以預料的損失發生。可延至時序「立夏∕小滿」再行占卜;或有再次觸動轉變的契機,意猶未決時進行占卜。
【原文】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譯文】九五(與上九同在天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龍」飛上天,(九五與九四天位比人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利於顯現居尊位的大人物。〈爻象〉傳說:「飛龍在天」,大人奮起大展雄才。
【三才六爻演卦】
〔形勢〕乾卦相對立場的彼、我雙方(上、下卦)勢力均等。九五的作為必須承擔變動風險與有利條件相對持平。如果有競逐對象團體,仍以我方較有優勢。
〔本爻〕九五陽爻有主見,有實力。位在決策實權之位,居位適當。攻勢較優之位。
〔現況〕九五與上九同在天位,陽承陽近而不相得。「飛龍在天」,如果所謀之事已在具體進行中,當前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
〔將來〕九五與九四天位比人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利見大人」,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維持目前的情況比較有利,至少可以持盈保泰。
〔建議〕乾卦九五不得力於彼我雙方,進退不得。如果是投資事業或必須改變現況等風險高的事情,請暫且擱置,以避免難以預料的損失發生。可延至時序「立夏∕小滿」再行占卜;或有再次觸動轉變的契機,意猶未決時進行占卜。
【原文】上九,亢龍,有悔。〈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譯文】上九(與九五同在天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龍」飛至亢極,終有所悔恨。〈爻象〉傳說:「亢龍有悔」,剛強過甚不久必衰。
【三才六爻演卦】
〔形勢〕乾卦相對立場的彼、我雙方(上、下卦)勢力均等。上九的作為必須承擔變動風險與有利條件相對持平。如果有競逐對象團體,仍以我方較有優勢。
〔本爻〕上九陽爻有主見,有實力。位在不任實事之位,居位不當。
〔現況〕上九與九五同在天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亢龍」,如果所謀之事已在具體進行中,當前我方內部環境有阻力歧見,沒有助益。
〔將來〕上九與九五同在天位,陽乘陽近而不相得。「有悔」,處境艱難,以靜待變,不要盲從躁動。維持目前的情況控管損害,不至損失持續擴大。
〔建議〕乾卦上九不得力於彼我雙方,進退不得。如果是投資事業或必須根本上改變現況等風險高的事情,請暫且擱置,以避免難以預料的損失發生。可延至時序「立夏∕小滿」再行占卜;或有再次觸動轉變的契機,意猶未決時進行占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