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周易禪解(全球第一本白話文譯註本)

9特價81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周易禪解》卷第一
上經之一

六十四卦皆伏羲所畫。夏經以艮居首,名曰《連山》;商經以坤居首,名曰《歸藏》,各有繇辭以斷吉凶。文王囚羑里時,繫今彖辭,以乾坤二卦居首,名之曰《易》。周公被流言時,復繫爻辭。孔子又為之傳,以輔翊之,故名《周易》。古本文王周公彖、爻二辭,自分上下兩經。孔子則有上經彖傳,下經彖傳,上經象傳,下經象傳,乾坤二卦文言,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名《十翼》。後人以孔子前之五傳,會入上下兩經,而繫辭等五傳不可會入,附後別行,即今經也。

可上可下,可內可外,易地皆然,初無死局,故名「交易」;能動能靜,能柔能剛,陰陽不測,初無死法,故名「變易」。雖無死局,而就事論事,則上下內外,仍自歷然;雖無死法,而即象言象,則動靜剛柔,仍自燦然:此所謂萬古不易之常經也。若以事物言之,可以一事一物各對一卦一爻,亦可于一事一物之中,具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若以卦爻言之,可以一卦一爻各對一事一物,亦可于一卦一爻之中,具斷萬事萬物,乃至世出世一切事物。又一切事物即一事一物,一事一物即一切事物,一切卦爻即一卦一爻,一卦一爻即一切卦爻,故名「交易」、「變易」,實即「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互具互造」、「互入互融」之法界耳。

伏羲但有畫而無辭,設陰陽之象,隨人作何等解,「世界悉檀」也。文王彖辭,吉多而凶少,舉大綱以生善,「為人悉檀」也。周公爻辭,誡多而吉少,盡變態以勸懲,「對治悉檀」也。孔子《十傳》,會歸內聖外王之學,「第一義悉檀」也。偏說如此,剋實論之,四聖各具前三悉檀;開權顯實,則各四悉。〔譯註〕六十四卦是伏羲畫的。夏代的《易》以艮卦( )居首,名為《連山》;商代的《易》以坤卦( )居首,名為《歸藏》。它們都有各自的卦兆和占辭。當紂王把文王(當時還是西伯侯)囚禁在羑里時,文王在獄中寫下了今天的《彖辭》,並以乾( )坤( )二卦居首,把書名改為《易》。在周公被流言誣蔑的日子裡,也替《易》寫下了《爻辭》;後來孔子又替《彖辭》寫了《彖傳》,周公替《爻辭》寫了《象傳》等文字,便成為今天流傳的的《周易》。根據古本,《彖辭》和《爻辭》分別納入《周易》上下兩經內;《彖傳》和《象傳》貫串全書,加上乾坤二卦的《文言》,《繫辭》上下傳,和《說卦》、《序卦》、《雜卦》等傳,共稱《十翼》。後人把孔子以前的五傳匯入上下二經,而把《繫辭》等五傳置於書末,今天的《周易》還保存著這個傳統的形式。

《易》「可上可下」、「可內可外」的特質,不論放在哪裡都是如此,沒有走不通的死路,因此叫做「交易」;他「能動能靜」、「能柔能剛」,而「陰陽不測」的原則,可以隨時變通,因此叫做「變易」。雖然沒有死路,就事論事,而上下內外的次序,歷歷在目;雖然不是死法,即象言象,而動靜剛柔的本質,燦然自備, 這便是萬古不易的常理。如果以事物來說,一事一物可以跟一卦一爻相對應,也可以在一事一物中,同時具備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可能性。如果以卦爻來說,一卦一爻可以跟一事一物相對應,也可以用一卦一爻來判斷萬事萬物,包括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的事物。再說,一切事物就是一事一物,而一事一物也就是一切事物;一切卦爻就是一卦一爻,而一卦一爻也就是一切卦爻:這便是「交易」和「變易」名稱的由來了。實際上,這也是天台宗所說「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互具互造」、「互入互融」的法性世界。伏羲最早的卦只有畫,沒有文字。他設定了陰陽的圖像,讓人做任何解釋,依照眾生成就佛道的四種方法(四悉檀)來說,這便是「世界悉檀」;文王的彖辭,吉多凶少,列舉大綱,誘導人們做善事,造福人群,這便是「為人悉檀」;周公的爻辭,告誡多,吉利話少,想借變化多端的人事來勸善懲惡,這便是「對治悉檀」;孔子的《十傳》,講究抽象的義理,回歸內聖外王之學,這便是「第一義悉檀」。分別說來是如此,全體來說,四聖都具備前三種悉檀;在實際的操作中,則四悉檀都在他們的運用中。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