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渾沌與創造
一、渾沌之源:天山的帝江
自從「神話」一詞在中國學術圈取得發言權以後,中國一向被視為神話不發達的文明,其原因或認為和黃土平原的地勢有關,或認為儒家質樸學說的影響使然。然而,晚近的研究顯示中國不但有神話,而且神話相當發達。神話中的宇宙開闢論在中國也絕非冷僻,恰好相反,我們觀察六種主要的創世類型:創世主之創世、通過生成的創世、世界父母的創世、宇宙蛋的創世、陸地潛水者的創世、尸體化生型的創世,中國無一不具備。
中國具備的創世神話,竊以為「渾沌」是最根源的創世神話母題,渾沌創世與上述六種創世神話多有重合之處。「渾沌」是個連綿字,它的化身特多,「混淪」、「困敦」、「囫圇」、「鶻突」、「餛飩」、「雲吞」甚至「昆侖」等字詞都是同一詞語的轉化。這些詞語都含有「渾成一片、分節不清」的涵義,「渾沌」語族的詞性基本上是狀詞,這是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但更值得注意的乃是「渾沌」此一詞語蘊含了上古中國的創造神話,而此神話又成為後來中國思想的宇宙論的源頭。
至今為止,討論渾沌神話的論文其實不算少,管見所及,羅夢冊先生〈說渾沌與諸子經傳之言大象〉(上、下)兩文與N. J. Girardot的Myth and Meaning in Early Taoism: The Theme of Chaos (hun-tun)一書探討尤為詳細,但這兩人的著作就資料搜羅之廣而言,固難間言,但兩者同樣有旁涉太廣的傾向,學者涉足入流,不見得可以脫身迷津。本文與羅夢冊及Girardot著作在材料及主題上頗有交涉,但論證及旨趣上不同,所以試圖對一些常見的主題重作解釋。
渾沌的神話出處首見於《山海經.西山經》:
天山……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
帝江即為帝鴻,即為渾沌,〈西山經〉此段所述就像《山海經》其他神話人物一樣,其神話事件並不清晰,比較像對圖畫人物作扼要的解釋。但我們分析其造形內涵,仍可發現它具有如下的特色:
1. 渾沌狀如黃囊,它呈橢圓狀。
2. 它沒有面目。
3. 它六足四翼。
4. 它識歌舞,亦即它知韻律,而且通體火紅光明。
5. 它朦朧一片,但又位居「天山」,天山者,通天之山也,亦即渾沌居於宇宙中央之宇宙山。
渾沌無面目,但我們仔細省察這五項特色,卻彷彿可見其模糊之身影。首先,渾沌呈現出橢圓的形狀,橢圓或圓在神話思維中具有象徵最高存有者的涵義;其次,它識歌舞,顯示自身有內在有機的動能。赤如丹火,顯示帶有光的屬性;再者,天山不是泛泛之論,它應當位於通天的宇宙山;最後,關於六足四翼,筆者相信「六足」指向「六合」,「四翼」或許指向四時。開門見山,筆者認為「渾沌」主題是創造神話中常見的宇宙蛋主題。二、宇宙蛋
「宇宙蛋」的創造神話主題普見於各大宗教,它可算是普世性的題材。中國的宇宙蛋神話題材其實不算少,但就像中國上古神話的各種題材一樣,除了一兩則故事外,其內容較零散,情節完整的敘述不多。由於宇宙蛋神話是普遍的神話題材,為了方便比較起見,我們不妨徵引埃及、西藏的一則相關神話為例:
始初,世界是一片廢水叫做努,它是偉大的父親的住所。他就是努,因為他就是深淵,他使太陽神存在,太陽神曾說:「看哪!在黎明時我是克佩拉,正午時我是拉,黃昏時我是塔姆」。光亮之神最初出現為一個發光的蛋,它漂浮在水面上。深淵的精靈,即父親們和母親們,和他在一起,因為他和努在一起,而他們都是努的陪伴。
拉從努升起,但卻大於努。他是天父,眾神的強有力的統治者,他按照自己的意願最初創造的是:風神舒和他的配偶特弗內特。
然後,出現了地神塞勃和蒼穹女神努特,他們是奧西里斯和他的配偶伊西斯,以及塞特和他的配偶尼普齊斯的父母。
拉在創世開始時說話了,吩咐天和地從一片廢水中升起。
拉按照他自己的意願,說出了心中的深思,他賦予名稱的事物就出現了。他注視空間,他希望看到的事物就出現在他的面前。他創造了在水中和陸地上活動的一切生物。人類是從他的眼中生出的,創世者拉是眾神的統治者,成了地上的第一個帝王。
從前,由於諸神,格薩斯和貝的魔力,一只五顆寶石形成的蛋,從空曠的天空的聖胎中,用自己內部的力量裂開了。蛋殼成為護身盔甲,被膜成為防衛武器,蛋白成為英雄們的強力劑,內膜成為他們居住的堡壘,那昏暗的堡壘是「憤怒的水流的空中要塞」,它偷竊了太陽的光輝,變得如此輝煌。從這蛋的最內層,出現了一個具有魔力的人。
宇宙蛋的神話當然不只見於埃及、西藏,我們在非洲、日本等地也可以見到,類似的主題流行這麼的廣泛,其相似性是否傳播所致,行家或有所說。筆者認為更可能是初民共享的農畜文明提供了初民共通的神話思維,這樣的思維使得它們創造出來的內容高度的重疊。上引的宇宙蛋的神話明顯的具有下列的特色。首先,它取的是「蛋」的雙重的象徵意義,就形狀而言,蛋始卒若環,首尾無端,就象徵而言,這是最完整的構造。就材料而言,蛋殼內部盈滿了汁液,它用以象徵生殖、豐饒。其次,宇宙蛋往往還不是在存有程序上最先出現的事物,它先前已有「水」此種原初未分的原始之物。換言之,宇宙蛋創造神話往往和所謂的「渾淪之化生」(creation from Chaos)分不開。「渾淪」(Chaos)也許是鴻蒙之水,也許是鴻洞之氣,也許是太初之巨靈或怪獸,但這些水、氣或怪獸基本上皆是用以象徵構成世界之根源性之物。最後,人和世界萬物的關係一體而化,兩者或是世界萬物由人的身體化出,或是同樣從此一宇宙蛋生成出來。
如果比較《山海經》的帝江神話和上述的典型宇宙蛋神話,論者尚有疑慮的話,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中國的材料。筆者前文說:中國神話中,除了少數一兩則外,完整的宇宙蛋敘述並不多,這一兩則敘述較完整的宇宙蛋神話即為著名的盤古開闢天地的神話。試觀察最早記載此一神話的兩則文獻究竟所說為何: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
元氣濛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理),肌肉為田土,髮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盤古神話是典型的原始巨靈(怪獸)之神話,世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無非是盤古之分身。但這則原始巨靈的神話也是宇宙蛋神話,盤古是在「天地渾沌如雞子」的情況下成長,分裂,創造世界。盤古神話不管有沒有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但由它分布廣至北方,以及其創造模式與帝江之相似,還有出現「渾沌」一詞,此詞既作狀詞又作名詞用。由以上種種,我們有理由認定盤古神話的母胎乃來自古老的帝江神話。至少,帝江神話是盤古神話的一個重要源頭。
渾沌是種宇宙蛋神話,這樣的命題我們不但可從盤古神話處得到佐證,其他文明地區亦可見到。由於上引《三五曆紀》的作者徐整是南方人,學者很容易聯想到盤古神話可能受到海外神話思潮的影響。底下我們不妨觀看《日本書紀》下列這則記載所述何事。
古天地未剖,陰陽不分,渾沌如雞子,溟涬而含牙。及其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淹滯而為地,精妙之合搏易,重濁之凝場難。故天先成而地後定,然後神聖生其中焉。故曰:開闢之初,洲壤浮漂,譬猶游魚之浮水上也。于時,天地之中生一物,狀如葦牙,便化為神。號國常立尊,次國狹槌尊,次豐斟渟尊,凡三神矣。乾道獨化,所以成此純男。
這段話與徐整的《三五曆紀》所記皆相似,如果說《日本書紀》沒有受到徐整的影響,似乎不太可能。《日本書紀》的記載提供了我們一些有意義的訊息。首先,「盤古」主題顯示的原始巨靈與宇宙蛋的親合性在這則扶桑的記載中,得到有力的印證。至少《日本書紀》所以會這樣引用,正表示此書作者相信渾沌神話的母胎乃是宇宙蛋神話。其次,不管盤古神話有沒有域外文明的因素,也不管《日本書紀》受到中土文獻的影響,《日本書紀》所以會這樣相信,乃因宇宙蛋神話在上古亞洲,尤其在北亞、東北亞一帶,流傳的相當廣。日本固有的文化風土使得它接受「混沌如雞子」的敘述,一點困難都沒有。
古代的殷商、夏朝,以至迤邐而來的朝鮮、鮮卑、滿州諸民族,論及其始祖時,皆追溯到蛋之起源。殷商的始祖神──或許當說是始妣神──簡狄所以生出殷商一族,乃因她沐浴時,見到玄鳥之蛋,取而吞之,結果「因孕生契」。徐國的國族神話則是在遙遠的時代,一位「官人」生下一個大卵,駭而丟棄於野,一隻名為「何倉」的神祕之犬,銜歸,孵此卵。時間一到,大卵破裂,「內有一兒」,功德圓滿。高句麗始祖朱蒙的神話因韓劇的流行更廣為人知。朱蒙的出身乃因其母被「日影」追逐成孕,生下一卵,後「有一男破殼而出,字之曰朱蒙」。類似的神話在東北亞民族中尚多流傳,茲不贅敘,宇宙蛋的題材可謂源遠流長矣!
如果我們以《舊約.創世紀》的創世模式作為參考的基準,此種「始祖卵」的神話不能歸類為典型的宇宙開闢的神話,而只能是二度創世的神話,但它依舊是追溯種族的「始源」,而在古代神祕人種學的思考方式下,我族始祖的起源不無可能是人類的起源。任何事物的起源也是種創造,人類的起源大概是除了天地開闢此事件外,最重要的創造了。根據耶律亞德(M. Eliade)的解說,天地開闢此一創造往往會變成其他創造的原型,我們看「始祖卵」的神話除了在「人」與「天地」的範圍有出入外,其結構大抵雷同。我們有理由認定:這兩組神話其實是同一套的敘述,可以產生始祖卵的土壤也就可以醞釀宇宙蛋的因子。或者說:始祖卵的神話也是種變形的宇宙創造,這樣的創造乃仿造宇宙蛋的乾坤開闢而來。
渾沌不管後來主要的用法如何,我們認為它的原始意象是宇宙蛋,就像Girardot所說的,它的長相就像後世人民常吃的湯圓(也叫餛飩),吃湯圓原本是除夕的習俗。宇宙小循環將終,新的一年來臨,世人仿效宇宙蛋創生之形,吞食湯圓,這也是種創造。此外,古代中國流行為求懷孕、當吃鳥卵之習俗,懷孕生子也是種創生,人的創造當然是效法宇宙的創造而來。這些林林總總的線索,皆指向作為道家創造主題模式的「渾沌」很可能曾經是渾圓、光亮而無面目的宇宙蛋。蛋有蛋形,但宇宙蛋成了道的象徵後,其形消融,不能不是渾沌。
一、渾沌之源:天山的帝江
自從「神話」一詞在中國學術圈取得發言權以後,中國一向被視為神話不發達的文明,其原因或認為和黃土平原的地勢有關,或認為儒家質樸學說的影響使然。然而,晚近的研究顯示中國不但有神話,而且神話相當發達。神話中的宇宙開闢論在中國也絕非冷僻,恰好相反,我們觀察六種主要的創世類型:創世主之創世、通過生成的創世、世界父母的創世、宇宙蛋的創世、陸地潛水者的創世、尸體化生型的創世,中國無一不具備。
中國具備的創世神話,竊以為「渾沌」是最根源的創世神話母題,渾沌創世與上述六種創世神話多有重合之處。「渾沌」是個連綿字,它的化身特多,「混淪」、「困敦」、「囫圇」、「鶻突」、「餛飩」、「雲吞」甚至「昆侖」等字詞都是同一詞語的轉化。這些詞語都含有「渾成一片、分節不清」的涵義,「渾沌」語族的詞性基本上是狀詞,這是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但更值得注意的乃是「渾沌」此一詞語蘊含了上古中國的創造神話,而此神話又成為後來中國思想的宇宙論的源頭。
至今為止,討論渾沌神話的論文其實不算少,管見所及,羅夢冊先生〈說渾沌與諸子經傳之言大象〉(上、下)兩文與N. J. Girardot的Myth and Meaning in Early Taoism: The Theme of Chaos (hun-tun)一書探討尤為詳細,但這兩人的著作就資料搜羅之廣而言,固難間言,但兩者同樣有旁涉太廣的傾向,學者涉足入流,不見得可以脫身迷津。本文與羅夢冊及Girardot著作在材料及主題上頗有交涉,但論證及旨趣上不同,所以試圖對一些常見的主題重作解釋。
渾沌的神話出處首見於《山海經.西山經》:
天山……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
帝江即為帝鴻,即為渾沌,〈西山經〉此段所述就像《山海經》其他神話人物一樣,其神話事件並不清晰,比較像對圖畫人物作扼要的解釋。但我們分析其造形內涵,仍可發現它具有如下的特色:
1. 渾沌狀如黃囊,它呈橢圓狀。
2. 它沒有面目。
3. 它六足四翼。
4. 它識歌舞,亦即它知韻律,而且通體火紅光明。
5. 它朦朧一片,但又位居「天山」,天山者,通天之山也,亦即渾沌居於宇宙中央之宇宙山。
渾沌無面目,但我們仔細省察這五項特色,卻彷彿可見其模糊之身影。首先,渾沌呈現出橢圓的形狀,橢圓或圓在神話思維中具有象徵最高存有者的涵義;其次,它識歌舞,顯示自身有內在有機的動能。赤如丹火,顯示帶有光的屬性;再者,天山不是泛泛之論,它應當位於通天的宇宙山;最後,關於六足四翼,筆者相信「六足」指向「六合」,「四翼」或許指向四時。開門見山,筆者認為「渾沌」主題是創造神話中常見的宇宙蛋主題。二、宇宙蛋
「宇宙蛋」的創造神話主題普見於各大宗教,它可算是普世性的題材。中國的宇宙蛋神話題材其實不算少,但就像中國上古神話的各種題材一樣,除了一兩則故事外,其內容較零散,情節完整的敘述不多。由於宇宙蛋神話是普遍的神話題材,為了方便比較起見,我們不妨徵引埃及、西藏的一則相關神話為例:
始初,世界是一片廢水叫做努,它是偉大的父親的住所。他就是努,因為他就是深淵,他使太陽神存在,太陽神曾說:「看哪!在黎明時我是克佩拉,正午時我是拉,黃昏時我是塔姆」。光亮之神最初出現為一個發光的蛋,它漂浮在水面上。深淵的精靈,即父親們和母親們,和他在一起,因為他和努在一起,而他們都是努的陪伴。
拉從努升起,但卻大於努。他是天父,眾神的強有力的統治者,他按照自己的意願最初創造的是:風神舒和他的配偶特弗內特。
然後,出現了地神塞勃和蒼穹女神努特,他們是奧西里斯和他的配偶伊西斯,以及塞特和他的配偶尼普齊斯的父母。
拉在創世開始時說話了,吩咐天和地從一片廢水中升起。
拉按照他自己的意願,說出了心中的深思,他賦予名稱的事物就出現了。他注視空間,他希望看到的事物就出現在他的面前。他創造了在水中和陸地上活動的一切生物。人類是從他的眼中生出的,創世者拉是眾神的統治者,成了地上的第一個帝王。
從前,由於諸神,格薩斯和貝的魔力,一只五顆寶石形成的蛋,從空曠的天空的聖胎中,用自己內部的力量裂開了。蛋殼成為護身盔甲,被膜成為防衛武器,蛋白成為英雄們的強力劑,內膜成為他們居住的堡壘,那昏暗的堡壘是「憤怒的水流的空中要塞」,它偷竊了太陽的光輝,變得如此輝煌。從這蛋的最內層,出現了一個具有魔力的人。
宇宙蛋的神話當然不只見於埃及、西藏,我們在非洲、日本等地也可以見到,類似的主題流行這麼的廣泛,其相似性是否傳播所致,行家或有所說。筆者認為更可能是初民共享的農畜文明提供了初民共通的神話思維,這樣的思維使得它們創造出來的內容高度的重疊。上引的宇宙蛋的神話明顯的具有下列的特色。首先,它取的是「蛋」的雙重的象徵意義,就形狀而言,蛋始卒若環,首尾無端,就象徵而言,這是最完整的構造。就材料而言,蛋殼內部盈滿了汁液,它用以象徵生殖、豐饒。其次,宇宙蛋往往還不是在存有程序上最先出現的事物,它先前已有「水」此種原初未分的原始之物。換言之,宇宙蛋創造神話往往和所謂的「渾淪之化生」(creation from Chaos)分不開。「渾淪」(Chaos)也許是鴻蒙之水,也許是鴻洞之氣,也許是太初之巨靈或怪獸,但這些水、氣或怪獸基本上皆是用以象徵構成世界之根源性之物。最後,人和世界萬物的關係一體而化,兩者或是世界萬物由人的身體化出,或是同樣從此一宇宙蛋生成出來。
如果比較《山海經》的帝江神話和上述的典型宇宙蛋神話,論者尚有疑慮的話,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中國的材料。筆者前文說:中國神話中,除了少數一兩則外,完整的宇宙蛋敘述並不多,這一兩則敘述較完整的宇宙蛋神話即為著名的盤古開闢天地的神話。試觀察最早記載此一神話的兩則文獻究竟所說為何: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
元氣濛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理),肌肉為田土,髮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盤古神話是典型的原始巨靈(怪獸)之神話,世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無非是盤古之分身。但這則原始巨靈的神話也是宇宙蛋神話,盤古是在「天地渾沌如雞子」的情況下成長,分裂,創造世界。盤古神話不管有沒有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但由它分布廣至北方,以及其創造模式與帝江之相似,還有出現「渾沌」一詞,此詞既作狀詞又作名詞用。由以上種種,我們有理由認定盤古神話的母胎乃來自古老的帝江神話。至少,帝江神話是盤古神話的一個重要源頭。
渾沌是種宇宙蛋神話,這樣的命題我們不但可從盤古神話處得到佐證,其他文明地區亦可見到。由於上引《三五曆紀》的作者徐整是南方人,學者很容易聯想到盤古神話可能受到海外神話思潮的影響。底下我們不妨觀看《日本書紀》下列這則記載所述何事。
古天地未剖,陰陽不分,渾沌如雞子,溟涬而含牙。及其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淹滯而為地,精妙之合搏易,重濁之凝場難。故天先成而地後定,然後神聖生其中焉。故曰:開闢之初,洲壤浮漂,譬猶游魚之浮水上也。于時,天地之中生一物,狀如葦牙,便化為神。號國常立尊,次國狹槌尊,次豐斟渟尊,凡三神矣。乾道獨化,所以成此純男。
這段話與徐整的《三五曆紀》所記皆相似,如果說《日本書紀》沒有受到徐整的影響,似乎不太可能。《日本書紀》的記載提供了我們一些有意義的訊息。首先,「盤古」主題顯示的原始巨靈與宇宙蛋的親合性在這則扶桑的記載中,得到有力的印證。至少《日本書紀》所以會這樣引用,正表示此書作者相信渾沌神話的母胎乃是宇宙蛋神話。其次,不管盤古神話有沒有域外文明的因素,也不管《日本書紀》受到中土文獻的影響,《日本書紀》所以會這樣相信,乃因宇宙蛋神話在上古亞洲,尤其在北亞、東北亞一帶,流傳的相當廣。日本固有的文化風土使得它接受「混沌如雞子」的敘述,一點困難都沒有。
古代的殷商、夏朝,以至迤邐而來的朝鮮、鮮卑、滿州諸民族,論及其始祖時,皆追溯到蛋之起源。殷商的始祖神──或許當說是始妣神──簡狄所以生出殷商一族,乃因她沐浴時,見到玄鳥之蛋,取而吞之,結果「因孕生契」。徐國的國族神話則是在遙遠的時代,一位「官人」生下一個大卵,駭而丟棄於野,一隻名為「何倉」的神祕之犬,銜歸,孵此卵。時間一到,大卵破裂,「內有一兒」,功德圓滿。高句麗始祖朱蒙的神話因韓劇的流行更廣為人知。朱蒙的出身乃因其母被「日影」追逐成孕,生下一卵,後「有一男破殼而出,字之曰朱蒙」。類似的神話在東北亞民族中尚多流傳,茲不贅敘,宇宙蛋的題材可謂源遠流長矣!
如果我們以《舊約.創世紀》的創世模式作為參考的基準,此種「始祖卵」的神話不能歸類為典型的宇宙開闢的神話,而只能是二度創世的神話,但它依舊是追溯種族的「始源」,而在古代神祕人種學的思考方式下,我族始祖的起源不無可能是人類的起源。任何事物的起源也是種創造,人類的起源大概是除了天地開闢此事件外,最重要的創造了。根據耶律亞德(M. Eliade)的解說,天地開闢此一創造往往會變成其他創造的原型,我們看「始祖卵」的神話除了在「人」與「天地」的範圍有出入外,其結構大抵雷同。我們有理由認定:這兩組神話其實是同一套的敘述,可以產生始祖卵的土壤也就可以醞釀宇宙蛋的因子。或者說:始祖卵的神話也是種變形的宇宙創造,這樣的創造乃仿造宇宙蛋的乾坤開闢而來。
渾沌不管後來主要的用法如何,我們認為它的原始意象是宇宙蛋,就像Girardot所說的,它的長相就像後世人民常吃的湯圓(也叫餛飩),吃湯圓原本是除夕的習俗。宇宙小循環將終,新的一年來臨,世人仿效宇宙蛋創生之形,吞食湯圓,這也是種創造。此外,古代中國流行為求懷孕、當吃鳥卵之習俗,懷孕生子也是種創生,人的創造當然是效法宇宙的創造而來。這些林林總總的線索,皆指向作為道家創造主題模式的「渾沌」很可能曾經是渾圓、光亮而無面目的宇宙蛋。蛋有蛋形,但宇宙蛋成了道的象徵後,其形消融,不能不是渾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