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

9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課、莊子的志向

莊子是誰?

莊子是戰國諸子之一,關於他的生平,幾乎已經不可考,只剩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短短的幾行文字,至於記載的內容是真是假,沒有人知道。雖然《莊子》書裡有記錄一些以「莊子」本人為主角的寓言故事,但由於是寓言體,似乎也不宜視為真實發生過的事蹟。

雖然無法確認真假,但我們還是可以從這些記載中,捕捉到一些莊子行為處事的風格。比如說,莊子跟惠子是一對經常論辯,互相損來損去的好基友;莊子有過一個老婆,而且老婆比他早死;莊子可能居住在楚國蒙縣(今河南省商丘市境),也許做過「漆園吏」這個工作,具體的工作內容我們也不太清楚,但無論工作內容是什麼,似乎都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官而已。

由於莊子是一位名傳千古的偉大思想家,如果根據偉人傳記的套路,莊子應該是一個很窮,但卻很有志氣的有為青年,經過艱苦的奮鬥後,終於達成人生目標成為一代大哲,值得後人效法。

沒錯,雖然莊子從小就過著艱困的日子,但他很早就立定偉大志向,就是要當個廢物。

啥?

對,你沒看錯,莊子真的走在時代的尖端,但他就是走得太前面了,所以當時沒什麼人能理解。想不到莊子在兩千多年以前就已經立志要耍廢一輩子了,如果現在還有人想當廢物的話,都應該以莊子為宗師。

千萬不要以為「當個廢物」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錯了,無論在哪個時代,想要當廢物都超級難,幾乎到了要與全世界為敵的程度。莊子的偉大就在於,他歷盡了千辛萬苦,克服了數不盡的困難,終於完成了「當廢物」這個理想。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楚威王聽說莊子十分賢能,就派遣使者以重金禮聘他,希望莊子能在朝廷中擔任相職。

莊子笑著跟楚國使者說:

「千金,確是厚禮;卿相,確是尊貴的高位。

但是你沒見過祭祀天地用的牛嗎?國君餵養牠好幾年,給牠披上帶有花紋的綢緞,再把牠牽進太廟去當祭品。在那個時候,牠即使只想做一頭野生的小豬,難道能辦得到嗎?

你趕快離去,不要玷污了我。

我寧願在一坨爛泥中自己玩得很開心,也不願被國君所奴役;我一輩子不做官,只求心志暢快而已。」

「當廢物」為什麼這麼難?因為「當廢物」就是徹底不走尋常路,完全不遵循社會上既定的價值軌道,只做自己想做的事;簡而言之,就是「做自己」。

一般人說自己很「廢」時,大多是自嘲,表示自己沒有競爭力,不符合社會的期待,帶有一點無可奈何的意味。如果可以選擇,我相信沒有人會自願想當廢物,而莊子跟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他明明不是廢物,而且有機會當大官去治理天下,但他卻堅持要當廢物。莊子到底在想什麼?

從社會價值中突圍

在我看來,「認識自己」是每個人來到世界上,必須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每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與痛苦時,其實是宇宙在提醒我們:該是好好認識自己的時候了。

如果「認識自己」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功課,我們會很驚訝的發現:現在的學校教育對此竟毫不重視。我們生活在一個以「競爭」為根本原則建立起來的社會,學校自然也被異化成「競爭力」的生產工廠;每個人都生活在「恐懼」之中,恐懼自己沒有競爭力,如果比不過別人,就會被淘汰。老師及父母以此恐嚇學生,學生也已習慣以此恐嚇自己。

當整個社會都在強調「終身學習」的時候,我所看到的,不是每個人都渴望認識自己,或學習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是在恐懼自己若跟不上別人的腳步,最終就會被時代所淘汰。學生時期,我們花了大把的時間補習、上輔導課,忙到沒有時間探索自己;長大之後出了社會,竟然也要耗費珍貴的休息時間去補習,增加自己的競爭資本。當整個社會都陷入瘋狂的「補習」風潮時,我們要意識到自己是多麼根深蒂固地被困在「恐懼」的行為模式裡無法自拔——我們一輩子都是那個被父母、老師恐嚇著的小孩,從來不曾長大。

孔子說過「古之學者為己」,雅典神廟前的箴言是「認識你自己」——現在的學校教育早已偏離教育的最初目的,淪為某種社會生產的機構,就好像養殖場一樣,把學生養成一隻隻白白胖胖的豬,愈肥美愈好,這樣才能賣出好價錢嘛!養殖場還設立了某種競爭機制,愈肥美的豬,就可以得到愈多的榮譽與獎勵,所以養殖場中的每隻豬都拚命餵食自己,急著想讓自己變成高價的商品,這樣才能賣得更多的錢。

身為一位老師,我發現,當我在講臺上開始分享人生經驗,或闡發哲學道理時,班上總有某些「聰明」的學生開始低頭做自己的事了;他們覺得老師講的這些東西不會考,沒有用,所以不必聽,寧可把聽老師講道理的時間拿來算數學或背英文單字。當我們在討論議題或作報告時,這些學生也總是不願意參與,因為他們心中只想追求分數,只想把自己的人生拿來換算成投資報酬率。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些學生的選擇是對的,他們善用時間,努力讓自己變成高價的商品;但他們不知道,只要他們哪怕有一秒鐘的時間能脫離這種餵養自己的行為,在那一秒鐘,他們就是個真正的「人」,而不只是一個商品。

現在的學校教育教導你服從,並調整自己去適應這個競爭的社會,但這並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應該是培養一個人成為律師、政治人物、公務員或教授,讓他把別人踩在腳下,過上舒服愉悅的日子;而是真正去啟蒙一個人的生命,從社會價值中突圍,讓他知道自己為何而活。這番道理說起來很容易,但要做到實在困難——你心裡一定想說:這樣真的可以嗎?難道不應該先找到一份好工作養活自己嗎?難道當個沒有競爭力的廢物,被社會淘汰也沒關係嗎?

你沒有辦法想像一種沒有「恐懼」的生活,因為你的心已經完全被「恐懼」給攫住了,這使得你無法放開手去追尋自己真正應該做的事。

現在的學校教育正是在鞏固你的恐懼,並以你的恐懼為燃料,驅使你前行;一旦拿掉了恐懼,你都不知道該怎麼行動了,你不知道活著到底是為了追求什麼,你會感到無盡的彷徨。我很清楚,因為我也是這樣長大的。

莊子是一個特別明白的人,他就是把這個世界看得太透了,才會厭世。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