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
①「道可道」二句:指道可以被表述出來,但不是一成不變的道。第一個和第三個「道」是名詞,是老子提出的哲學意義上的「道」,它的含義非常寬泛。第二個「道」是動詞,表示說明、表述等意思。常:指永恆不變。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乙本均作「恆」,後人避漢文帝劉恆諱改「恆」為「常」。
②「名可名」二句:指名可以被說明出來,但不是一成不變的名。第一個和第三個「名」是名詞,指道這個名稱。第二個「名」是動詞,表示命名、表達等意思。名:哲學概念,與「實」相對。成玄英《莊子疏》中曾說:「實則是內是主,名便是外是賓。」
③無名:指沒有具體的名稱、形體等。無:與下文中的有是哲學上的一對名詞。《老子》書中的「無」和「有」常被用來指稱「道」。
④有名:指有具體名稱、形體等。
⑤母:本源。
⑥常:時常。
⑦徼(音叫):通「邀」,求取。這裡引申為功用。
⑧同出:指出處相同。
⑨玄:玄妙。原義為深黑色,這是老子提出的哲學概念,有神祕、微妙難測的意思。
⑩門:途徑,門徑。門是進出必經的通口,因此用來比喻天地萬物的唯一本原―—道。
【譯文】
道可以被表述出來,但不是一成不變的道;名可以被說明出來,但不是一成不變的名。無形,是萬物的開始;有形,是萬物的源泉。所以時常保持沒有欲求的狀態,來觀察道的奧妙;時常保持有所欲求的狀態,來體會道的功用。這兩種情況,出處相同但名稱不同,同樣都非常玄妙。玄妙而又玄妙,這是解開所有奧妙的途徑。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
①「道可道」二句:指道可以被表述出來,但不是一成不變的道。第一個和第三個「道」是名詞,是老子提出的哲學意義上的「道」,它的含義非常寬泛。第二個「道」是動詞,表示說明、表述等意思。常:指永恆不變。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乙本均作「恆」,後人避漢文帝劉恆諱改「恆」為「常」。
②「名可名」二句:指名可以被說明出來,但不是一成不變的名。第一個和第三個「名」是名詞,指道這個名稱。第二個「名」是動詞,表示命名、表達等意思。名:哲學概念,與「實」相對。成玄英《莊子疏》中曾說:「實則是內是主,名便是外是賓。」
③無名:指沒有具體的名稱、形體等。無:與下文中的有是哲學上的一對名詞。《老子》書中的「無」和「有」常被用來指稱「道」。
④有名:指有具體名稱、形體等。
⑤母:本源。
⑥常:時常。
⑦徼(音叫):通「邀」,求取。這裡引申為功用。
⑧同出:指出處相同。
⑨玄:玄妙。原義為深黑色,這是老子提出的哲學概念,有神祕、微妙難測的意思。
⑩門:途徑,門徑。門是進出必經的通口,因此用來比喻天地萬物的唯一本原―—道。
【譯文】
道可以被表述出來,但不是一成不變的道;名可以被說明出來,但不是一成不變的名。無形,是萬物的開始;有形,是萬物的源泉。所以時常保持沒有欲求的狀態,來觀察道的奧妙;時常保持有所欲求的狀態,來體會道的功用。這兩種情況,出處相同但名稱不同,同樣都非常玄妙。玄妙而又玄妙,這是解開所有奧妙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