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篇
父子之情
二、父親偷羊時
緹縈救父,是我國古代列女表率之一。緹縈的父親淳于意,漢文帝時任太倉令,因有罪被處肉刑,緹縈有五個姐妹,無一兄弟,為父者入獄時寫說:「生子不生男,緩急非有意。」緹縈悲泣不已,隨父入京城,上書願為官婢以贖父罪,皇帝憐之,下詔免除淳于意肉刑。觀此史實,不難發現人心之悲憫,更見血緣情深;古代先賢如孔子,強調人倫不離孝道,律例上亦視「父為子隱,子為父隱」(13-18)為人之常情。緹縈救父與「子為父隱」情況大不相同,但都是本於人之常情而發,都是動機於父子親情之維繫。
孔子對孝道的觀點,縱使在新舊世代的對立,或有代溝存在,仍值得現代人深思。「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4-18)輕微婉轉地勸阻父母之過,如果未被接受,為子女者亦不失恭敬,不觸犯父母,隨著社會倫常觀念的變動,古云:「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已非絕對正確,唯中國人論孝為仁道之本,仁為禮之根源,面對作奸犯科的父母亦應有反哺為孝之行為,孝道論心不論事,不在形式上之多寡,而在心之有無。
葉公告訴孔子他曾看過一個很正直的部下去檢舉父親偷羊,孔子則認為真正正直的人,是會隱瞞父親的醜行,以保護父親尊嚴,這是人之常情。
(13-18)在我國,羊被視為吉祥之象徵,孔子會訓子貢:「你愛羊,我愛禮。」(3-17)從偷羊、愛羊的背後,可以感受到「羊」與「我」,合字成「義」的積極意義。在古代,觀此子為父隱的事跡,聯想到「禮之用,和為貴」(1-12)的深意,禮的節制與提示,絕對吻合並適用於當前父子之間的相處與相諫;就像葉公認為去告發父親盜羊是正直,孔子認為依情,理,法順序,對人的行為做判斷,才是真正的直,真正的合乎人情。再說,摒除欲告發父親於公堂的心態,委婉的規勸,曉以大義,若能使之脫離犯罪環境,如不再起意偷竊,節制犯罪動機,才是無偽的孝。「和為貴」的含義有二,除了緩和事態之外,更重要的是晚輩要和顏悅色。《禮記.祭義篇》有言:「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事父母最難者,是好臉色,相由心生,如果心中始終堅定孝念,則必有婉容,這也是無法用道德,用法律來絕對評估的,這是人性,人情最高境界的發揮。
觀人是否合乎人性,鼻子可為參考;是否重人情,唇可透訊息。綜合鼻唇亦可瞭解是否有犯罪意識。日本人近年發展出一套「電腦人相判斷」,其中有一項以「鼻口裂角」之大小來判斷人性傾向。鼻口裂角,即鼻翼與嘴角兩交叉線所成之角,根據此統計資料分析結果,一般人此角度為13. 5 度,政治領袖與大企業家都是17.5 度,教授群為15.8 度,詐欺犯為12.2 度,殺人犯為11.5 度,暴力犯為9.8 度,強盜為9.3 度。以上資料可為評鑑人性趨善或偏惡的參考。
孔子以「性相近,習相遠」(17-2)詮釋教育與學習的重要性,習性的轉化,只有天才與白痴無法改變外,一般常人都可因教化而移心轉性,父子之間亦不例外,而且不侷限在上對下之單向教化,下對上亦有令長輩將善果烙痕在鼻口裂角之影響力。鼻口裂角愈大愈有包容力,這是當大官或大老闆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
父子之情
二、父親偷羊時
緹縈救父,是我國古代列女表率之一。緹縈的父親淳于意,漢文帝時任太倉令,因有罪被處肉刑,緹縈有五個姐妹,無一兄弟,為父者入獄時寫說:「生子不生男,緩急非有意。」緹縈悲泣不已,隨父入京城,上書願為官婢以贖父罪,皇帝憐之,下詔免除淳于意肉刑。觀此史實,不難發現人心之悲憫,更見血緣情深;古代先賢如孔子,強調人倫不離孝道,律例上亦視「父為子隱,子為父隱」(13-18)為人之常情。緹縈救父與「子為父隱」情況大不相同,但都是本於人之常情而發,都是動機於父子親情之維繫。
孔子對孝道的觀點,縱使在新舊世代的對立,或有代溝存在,仍值得現代人深思。「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4-18)輕微婉轉地勸阻父母之過,如果未被接受,為子女者亦不失恭敬,不觸犯父母,隨著社會倫常觀念的變動,古云:「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已非絕對正確,唯中國人論孝為仁道之本,仁為禮之根源,面對作奸犯科的父母亦應有反哺為孝之行為,孝道論心不論事,不在形式上之多寡,而在心之有無。
葉公告訴孔子他曾看過一個很正直的部下去檢舉父親偷羊,孔子則認為真正正直的人,是會隱瞞父親的醜行,以保護父親尊嚴,這是人之常情。
(13-18)在我國,羊被視為吉祥之象徵,孔子會訓子貢:「你愛羊,我愛禮。」(3-17)從偷羊、愛羊的背後,可以感受到「羊」與「我」,合字成「義」的積極意義。在古代,觀此子為父隱的事跡,聯想到「禮之用,和為貴」(1-12)的深意,禮的節制與提示,絕對吻合並適用於當前父子之間的相處與相諫;就像葉公認為去告發父親盜羊是正直,孔子認為依情,理,法順序,對人的行為做判斷,才是真正的直,真正的合乎人情。再說,摒除欲告發父親於公堂的心態,委婉的規勸,曉以大義,若能使之脫離犯罪環境,如不再起意偷竊,節制犯罪動機,才是無偽的孝。「和為貴」的含義有二,除了緩和事態之外,更重要的是晚輩要和顏悅色。《禮記.祭義篇》有言:「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事父母最難者,是好臉色,相由心生,如果心中始終堅定孝念,則必有婉容,這也是無法用道德,用法律來絕對評估的,這是人性,人情最高境界的發揮。
觀人是否合乎人性,鼻子可為參考;是否重人情,唇可透訊息。綜合鼻唇亦可瞭解是否有犯罪意識。日本人近年發展出一套「電腦人相判斷」,其中有一項以「鼻口裂角」之大小來判斷人性傾向。鼻口裂角,即鼻翼與嘴角兩交叉線所成之角,根據此統計資料分析結果,一般人此角度為13. 5 度,政治領袖與大企業家都是17.5 度,教授群為15.8 度,詐欺犯為12.2 度,殺人犯為11.5 度,暴力犯為9.8 度,強盜為9.3 度。以上資料可為評鑑人性趨善或偏惡的參考。
孔子以「性相近,習相遠」(17-2)詮釋教育與學習的重要性,習性的轉化,只有天才與白痴無法改變外,一般常人都可因教化而移心轉性,父子之間亦不例外,而且不侷限在上對下之單向教化,下對上亦有令長輩將善果烙痕在鼻口裂角之影響力。鼻口裂角愈大愈有包容力,這是當大官或大老闆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