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頌讀:還原中原河洛話之美
在傳輸信息過程中經常出現用「河洛話」頌讀的指示,似乎從來沒有任何一位道德經研究學者提過如此的話,兩岸學者以及外國研究者都用普通話在讀與解釋。由於我是臺灣人,從小就與父母講福建閩南話,四十年前研究佛經時也順便研究古漢語,知道宋朝以前的人都是講河洛話。而周朝首都在洛陽,當時的中原人當然都講當地話,不是今日的普通話。
由於歷來中原遭遇過五胡亂華、南北朝、五代十國、遼夏金等北方外族的入侵,很多中原人避難南遷到福建廣東一帶,所以福建話、客語、粵語保留不少中原古音。以前去上海,就發現上海話也保留一些中原古音,上海人念「斜、巷、項」,就和閩南音完全一樣。日本人念「神保町」,前二字完全是閩南音sînbó。韓國人念「濟州島」就是閩南音 jejudóo,因為日韓在隋唐時期早就來中原學習了。也因此,用保留河洛古音的閩南話來讀老子原文,韻味全出,意義全明。如「微、希、夷」用閩南話來念就是 bî、hi、î,完全同韻。又如「爭、情、靜」,全是同音tsing,只是不同調而已。又,老子姓「李」或「利」,以及我姓「呂」,用河洛話讀之,都是 li,只是音調不同而已。
所以本書是全球第一本提出要用保留中原河洛古音的閩南話與臺灣話來讀老子原文,方能體會老子用字音韻之美。
版本比對:新出土版本證明流傳本篡改《老子》五千言原本是一篇沒有分章節沒有分篇名的作品,為當時諸子百家所共仰。可惜兩千多年來找不到原文。目前市面最為流傳的是《河上公注道德經》與《王弼注道德經》。
然而沒有人知道河上公是誰。在葛洪《神仙傳河上公》上寫著:「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漢文帝時,公結草為庵於河之濱」。漢文帝劉恆年代在西元前 203 年至 157 年。可能是他將老子原文分成道篇 37 章德篇 44 章,章節排列無序,更直接改動不少文字。
百度百科〈河上公章句〉有說:「隋書經籍志曾注老子道德經二卷。此注分老子為八十一章。今傳《道德經》分章標目本,即始於河上公。」可見河上公之前的道德經版應該只有二篇,並沒有分 81 章。
到了三國時期,玄學家王弼(西元 226 至 249 年)也注釋了一本《道德經》,成了日後最通行的版本。但是王弼在世只有 23 歲,算他在 22 歲時注道德經,距離老子也有七百多年,因此他的《道德經注》有多少真實?歷代也有不少學者在質疑是否忠於老子原文?
清《四庫全書》曾提出:「此本(指收錄在四庫全書內的王弼注本)即從張氏(明萬曆中華亭張之象)三經晉注中錄出,亦不免於脫訛,⋯⋯後有政和乙未晁說之跋,稱文字多謬誤。⋯⋯考陳振孫書錄解題尚稱不分道經、德經⋯⋯安知其他無妄加竄定者乎?」
前段提到的「晁說之跋」,用白話來講是這樣質疑的:「王弼老子道德經二卷,真是得了老子之學嗎?嗚呼,學其難哉!王弼知道自己所注的『佳兵者不祥之器,至於戰勝,以喪禮處之』並非老子的話。『乃不知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也是古本所沒有的。⋯⋯他的文字則多謬誤,近乎有不可讀的,令人惋惜呀!」
事件發生:老子與我的天人感應
在 2015 年之前,我根本沒有讀過全本《道德經》。事情就要從 2015 年 3月談起,哪一天,忘了。剛開始發生時,不以為意,卻沒有想到演變到後來,竟然成為顛覆兩千五百多年學術思想的大事件。
於是我依據將近一年的傳訊,並相當努力地考證新出土各個道德經版本,做一句一句的比對,就能在 2018 年 2 月在臺灣出版《老子不為(4 聲)》,大家想想,不到三年間,一位從來沒有讀過道德經的人會出版老子書,當然不是我個人對道德經的多年研究心得。
回想起在臺灣南華大學執教時期,對老子有一股莫名的興趣,但自己不是中文系、哲學系、宗教系、歷史系等出身,而是核子工程本科、理學碩士與博士。可是每次來大陸參加學術會議,卻都會利用晚上時間去當地書城逛逛,看到有老子的書就買回來,連續數年均是如此。前前後後共買了 27 本,但很慚愧,回臺灣後卻是一本都沒有閱讀,統統擠在書架上。很多次告訴自己要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是華夏文化最高境界的書,怎麼可以不讀一讀呢?可是每次拿起不同學者解釋的道德經,翻不到三頁,總是翻不下去,就是有一股莫名的排斥感,只好把書放回去。多年來就是如此,也讓自己非常困惑,卻說不上來何以如此。
這個傳訊事件是這樣發生的,不記得是 2015 年 3 月的哪一天,就在清晨時分,醒來了但還躺在床上冥想之時,突然湧進:「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我一時驚訝,怎麼一回事?不是一般記載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嗎?因為我不是文史哲背景,更不是研究道德經的學者,只好在驚訝過後,就沒當作一回事。
隔了兩天訊息又來了,這一次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事件發生:老子與我的天人感應
然」,句子直接進入腦內。我又在蒙矓中驚醒,不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嗎?這是怎麼回事?
道德經文句從此每三天一次就自動湧進腦子,都在清晨,句句非常清楚,沒有聲音,似乎是直接植入我的腦中。當時自己也不會想到演變到後來竟然成為 2500 年來老子學術思想的重大變革。
到了 6 月某一天,突然不自覺地,老者形象出現了,同時進入腦中一股信息:「替我重寫!」
怎麼要我幫他重寫?我立時發出意念回復:「我不是文史哲學者,也沒讀過整本道德經,更沒有研究過,如何能寫?出版後一定會被文史哲學術界抨擊,不行。」
但在透過往後的信息傳輸過程中,卻發現原本陌生又認為難懂的一些道德經字句,很自然很清楚地就呈現出本意,馬上知道要如何詮釋,可是我根本沒有讀過道德經呀!根本不知有這些句子,而且每一句出現後都能讓我清清楚楚地理解。
我只好相信,這是老子天人感應傳輸給我的信息。一時內心非常複雜,也不知該怎麼辦?
到了 2015 年 11 月,有一天清晨,蒙矓中,我忽然明白,老子的信息托我必須幫他還原當年寫作的原文思想。事實上,我只是在透過「被傳輸」的過程中寫作本書的。
所以在此必須慎重說明,我不是道德經研究學者,這本書更不是我個人辛苦研究道德經數十年的心得,而是老子在宇宙高維時空中傳輸給我的訊息,希望從今而後別再誤解道德經的句子了。我只是忠實下載信息的人,只是一個載體而已。內心掙扎:感應過程中的內心惶恐老子傳訊說:「吾文字被後世篡改太多,斷句又有誤,令吾之思想被誤解兩千多年,此時找汝協助,還原本文。」2015 年 11 月之前,我一直沒有答應,內心惶恐,會被文史學術界批評的,這怎麼敢隨便答應呢?
一直到 11 月有一天,訊息說:「吾在高維觀察汝久矣。理工本科,懂物理學、核子理論、天文學、相對論、量子物理,不僅有扎實之自然科學與工程理論基礎,又喜歡國學,能用文言撰文,又建構獨特之宇宙生命科學、心靈科學等理論體系,汝之學術領域跨越甚多學門,各領域亦多有書籍出版,能成一家之言,旁人莫能及,何必惶恐!」此訊息一來,我更為驚訝,高維觀察我的事已不止一次了,第一次是1975 年在日本東京,第二次是 2008 年在臺北,第三次是 2010 年在台中,第四次是 2012 年也在台中,每一次都傳不少珍貴訊息給我。這是第五次了,怎麼會這樣?
可是我根本不是文史哲學者也不是宗教學者,如何承擔此重責大任?訊息更加提醒我說:「切勿妄自菲薄。也就是因汝非傳統文史哲學界與宗教界人士,才會找汝呀。吾之學說必須透過汝之宇宙生命科學之獨特認知,方能還原吾當時遣詞用字之妙呀。」
在 2008 年時來自不同的訊息已經告訴我能寫那麼多不同領域的書,有40% 是他們傳訊給我的,當時我才恍然大悟。難道宇宙高智慧生命體數十年來真的在高維時空觀察我?難道當今世人都錯讀道德經兩千年?難道這是我的使命?這是人類文化上的重大問題呀。於是我上網搜尋,果然非常多網路在談論道德經被篡改,不少國內學者也都承認此事,因此我放心了,如果真是我的使命,那就承擔下來吧,為復內心掙扎:感應過程中的內心惶恐興中華傳統老子思想而努力,也算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事了,也不用顧慮出
版後的毀譽吧。因此我才勉為其難地答應,也才有日後的出版。2018 年 2 月首度出版《老子不為(4 聲)》,沒有引起任何學者的挑戰,反而在臺灣從北部到南部舉辨很多場公開演講以及接受視頻的採訪。2023年1月出版仿古書設計的大開本《道德正經:老子到底寫了什麼?》,更是引起收藏的議題。不過這一部也絕版了,期望未來能夠將其獨特的設計風格融合本書,發行新版本。
2023 年 11 月將已經售罄的《老子不為》為底稿,增訂出版《老子的 N維傳訊:德道經原文重現重譯》,得到更多讀者的反饋。也在臺灣舉辦多場演講。
2024 年 1 月利用 AI 的功能出版一本非公開發售的《第一本 AI 協作科學版老子》,僅供少數學員收藏。
現在這一本《老子五千言原文重現重譯》是在又接到老子高維訊息後,融入他當時進入深層波羅蜜多的情境,以及心情撰寫的,做為 2024 九紫離火運的新里程碑。
										在傳輸信息過程中經常出現用「河洛話」頌讀的指示,似乎從來沒有任何一位道德經研究學者提過如此的話,兩岸學者以及外國研究者都用普通話在讀與解釋。由於我是臺灣人,從小就與父母講福建閩南話,四十年前研究佛經時也順便研究古漢語,知道宋朝以前的人都是講河洛話。而周朝首都在洛陽,當時的中原人當然都講當地話,不是今日的普通話。
由於歷來中原遭遇過五胡亂華、南北朝、五代十國、遼夏金等北方外族的入侵,很多中原人避難南遷到福建廣東一帶,所以福建話、客語、粵語保留不少中原古音。以前去上海,就發現上海話也保留一些中原古音,上海人念「斜、巷、項」,就和閩南音完全一樣。日本人念「神保町」,前二字完全是閩南音sînbó。韓國人念「濟州島」就是閩南音 jejudóo,因為日韓在隋唐時期早就來中原學習了。也因此,用保留河洛古音的閩南話來讀老子原文,韻味全出,意義全明。如「微、希、夷」用閩南話來念就是 bî、hi、î,完全同韻。又如「爭、情、靜」,全是同音tsing,只是不同調而已。又,老子姓「李」或「利」,以及我姓「呂」,用河洛話讀之,都是 li,只是音調不同而已。
所以本書是全球第一本提出要用保留中原河洛古音的閩南話與臺灣話來讀老子原文,方能體會老子用字音韻之美。
版本比對:新出土版本證明流傳本篡改《老子》五千言原本是一篇沒有分章節沒有分篇名的作品,為當時諸子百家所共仰。可惜兩千多年來找不到原文。目前市面最為流傳的是《河上公注道德經》與《王弼注道德經》。
然而沒有人知道河上公是誰。在葛洪《神仙傳河上公》上寫著:「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漢文帝時,公結草為庵於河之濱」。漢文帝劉恆年代在西元前 203 年至 157 年。可能是他將老子原文分成道篇 37 章德篇 44 章,章節排列無序,更直接改動不少文字。
百度百科〈河上公章句〉有說:「隋書經籍志曾注老子道德經二卷。此注分老子為八十一章。今傳《道德經》分章標目本,即始於河上公。」可見河上公之前的道德經版應該只有二篇,並沒有分 81 章。
到了三國時期,玄學家王弼(西元 226 至 249 年)也注釋了一本《道德經》,成了日後最通行的版本。但是王弼在世只有 23 歲,算他在 22 歲時注道德經,距離老子也有七百多年,因此他的《道德經注》有多少真實?歷代也有不少學者在質疑是否忠於老子原文?
清《四庫全書》曾提出:「此本(指收錄在四庫全書內的王弼注本)即從張氏(明萬曆中華亭張之象)三經晉注中錄出,亦不免於脫訛,⋯⋯後有政和乙未晁說之跋,稱文字多謬誤。⋯⋯考陳振孫書錄解題尚稱不分道經、德經⋯⋯安知其他無妄加竄定者乎?」
前段提到的「晁說之跋」,用白話來講是這樣質疑的:「王弼老子道德經二卷,真是得了老子之學嗎?嗚呼,學其難哉!王弼知道自己所注的『佳兵者不祥之器,至於戰勝,以喪禮處之』並非老子的話。『乃不知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也是古本所沒有的。⋯⋯他的文字則多謬誤,近乎有不可讀的,令人惋惜呀!」
事件發生:老子與我的天人感應
在 2015 年之前,我根本沒有讀過全本《道德經》。事情就要從 2015 年 3月談起,哪一天,忘了。剛開始發生時,不以為意,卻沒有想到演變到後來,竟然成為顛覆兩千五百多年學術思想的大事件。
於是我依據將近一年的傳訊,並相當努力地考證新出土各個道德經版本,做一句一句的比對,就能在 2018 年 2 月在臺灣出版《老子不為(4 聲)》,大家想想,不到三年間,一位從來沒有讀過道德經的人會出版老子書,當然不是我個人對道德經的多年研究心得。
回想起在臺灣南華大學執教時期,對老子有一股莫名的興趣,但自己不是中文系、哲學系、宗教系、歷史系等出身,而是核子工程本科、理學碩士與博士。可是每次來大陸參加學術會議,卻都會利用晚上時間去當地書城逛逛,看到有老子的書就買回來,連續數年均是如此。前前後後共買了 27 本,但很慚愧,回臺灣後卻是一本都沒有閱讀,統統擠在書架上。很多次告訴自己要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是華夏文化最高境界的書,怎麼可以不讀一讀呢?可是每次拿起不同學者解釋的道德經,翻不到三頁,總是翻不下去,就是有一股莫名的排斥感,只好把書放回去。多年來就是如此,也讓自己非常困惑,卻說不上來何以如此。
這個傳訊事件是這樣發生的,不記得是 2015 年 3 月的哪一天,就在清晨時分,醒來了但還躺在床上冥想之時,突然湧進:「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我一時驚訝,怎麼一回事?不是一般記載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嗎?因為我不是文史哲背景,更不是研究道德經的學者,只好在驚訝過後,就沒當作一回事。
隔了兩天訊息又來了,這一次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事件發生:老子與我的天人感應
然」,句子直接進入腦內。我又在蒙矓中驚醒,不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嗎?這是怎麼回事?
道德經文句從此每三天一次就自動湧進腦子,都在清晨,句句非常清楚,沒有聲音,似乎是直接植入我的腦中。當時自己也不會想到演變到後來竟然成為 2500 年來老子學術思想的重大變革。
到了 6 月某一天,突然不自覺地,老者形象出現了,同時進入腦中一股信息:「替我重寫!」
怎麼要我幫他重寫?我立時發出意念回復:「我不是文史哲學者,也沒讀過整本道德經,更沒有研究過,如何能寫?出版後一定會被文史哲學術界抨擊,不行。」
但在透過往後的信息傳輸過程中,卻發現原本陌生又認為難懂的一些道德經字句,很自然很清楚地就呈現出本意,馬上知道要如何詮釋,可是我根本沒有讀過道德經呀!根本不知有這些句子,而且每一句出現後都能讓我清清楚楚地理解。
我只好相信,這是老子天人感應傳輸給我的信息。一時內心非常複雜,也不知該怎麼辦?
到了 2015 年 11 月,有一天清晨,蒙矓中,我忽然明白,老子的信息托我必須幫他還原當年寫作的原文思想。事實上,我只是在透過「被傳輸」的過程中寫作本書的。
所以在此必須慎重說明,我不是道德經研究學者,這本書更不是我個人辛苦研究道德經數十年的心得,而是老子在宇宙高維時空中傳輸給我的訊息,希望從今而後別再誤解道德經的句子了。我只是忠實下載信息的人,只是一個載體而已。內心掙扎:感應過程中的內心惶恐老子傳訊說:「吾文字被後世篡改太多,斷句又有誤,令吾之思想被誤解兩千多年,此時找汝協助,還原本文。」2015 年 11 月之前,我一直沒有答應,內心惶恐,會被文史學術界批評的,這怎麼敢隨便答應呢?
一直到 11 月有一天,訊息說:「吾在高維觀察汝久矣。理工本科,懂物理學、核子理論、天文學、相對論、量子物理,不僅有扎實之自然科學與工程理論基礎,又喜歡國學,能用文言撰文,又建構獨特之宇宙生命科學、心靈科學等理論體系,汝之學術領域跨越甚多學門,各領域亦多有書籍出版,能成一家之言,旁人莫能及,何必惶恐!」此訊息一來,我更為驚訝,高維觀察我的事已不止一次了,第一次是1975 年在日本東京,第二次是 2008 年在臺北,第三次是 2010 年在台中,第四次是 2012 年也在台中,每一次都傳不少珍貴訊息給我。這是第五次了,怎麼會這樣?
可是我根本不是文史哲學者也不是宗教學者,如何承擔此重責大任?訊息更加提醒我說:「切勿妄自菲薄。也就是因汝非傳統文史哲學界與宗教界人士,才會找汝呀。吾之學說必須透過汝之宇宙生命科學之獨特認知,方能還原吾當時遣詞用字之妙呀。」
在 2008 年時來自不同的訊息已經告訴我能寫那麼多不同領域的書,有40% 是他們傳訊給我的,當時我才恍然大悟。難道宇宙高智慧生命體數十年來真的在高維時空觀察我?難道當今世人都錯讀道德經兩千年?難道這是我的使命?這是人類文化上的重大問題呀。於是我上網搜尋,果然非常多網路在談論道德經被篡改,不少國內學者也都承認此事,因此我放心了,如果真是我的使命,那就承擔下來吧,為復內心掙扎:感應過程中的內心惶恐興中華傳統老子思想而努力,也算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事了,也不用顧慮出
版後的毀譽吧。因此我才勉為其難地答應,也才有日後的出版。2018 年 2 月首度出版《老子不為(4 聲)》,沒有引起任何學者的挑戰,反而在臺灣從北部到南部舉辨很多場公開演講以及接受視頻的採訪。2023年1月出版仿古書設計的大開本《道德正經:老子到底寫了什麼?》,更是引起收藏的議題。不過這一部也絕版了,期望未來能夠將其獨特的設計風格融合本書,發行新版本。
2023 年 11 月將已經售罄的《老子不為》為底稿,增訂出版《老子的 N維傳訊:德道經原文重現重譯》,得到更多讀者的反饋。也在臺灣舉辦多場演講。
2024 年 1 月利用 AI 的功能出版一本非公開發售的《第一本 AI 協作科學版老子》,僅供少數學員收藏。
現在這一本《老子五千言原文重現重譯》是在又接到老子高維訊息後,融入他當時進入深層波羅蜜多的情境,以及心情撰寫的,做為 2024 九紫離火運的新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