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捭闔一(譯文)
縱觀上古歷史,我們可以看出,聖人在天地之間是作為先知先覺而出現在平民大眾面前的。 通過觀察,他們用陰陽二氣的開合變化來認識世間萬物,進而知曉世間萬物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 精心策劃各種事件從開始到結束的發展過程,及時了解人的思想變化規律,並隨時觀察事件發生變化的徵兆,從而把握住事物變化的關鍵,以求得因勢利導。 因此聖人們處於天地之間,自古至今,分析事物的思路都能統一到陰陽的變化之中。
世間萬物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但最終都會有自己的本質特徵。 有的歸於陰氣,有的歸於陽氣;有的歸於柔弱,有的歸於剛強;有的歸於開放,有的歸於封閉;有的歸於鬆弛,有的歸於緊張。
所以聖人始終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部分,以便觀察事物的來龍去脈和先後順序,估計對方的權謀,衡量對方的才能,再比較對方的技術技巧方面的優缺點,然後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因材而用,人盡其才。 世間之人個性千差萬別、各不相同,有的人賢德,有的人不肖;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蠢;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怯懦;有的人仁厚,有的人義氣。 用人者也應因人施管,對賢德之人可以採用「開「(獎賞鼓勵)的方法,對不肖之人則用「閉「(嚴法懲處)的方法;對聰明的人提拔重用,對愚蠢的人則捨棄辭退;對勇敢的人使其尊貴,對懦弱的人則使其卑賤。 總之,就是順應對方的個性,根據事件的需要,使各種個性的人都能各得其所,因材施用。 審定對方才幹的有無和思想的虛實,可以先觀察他的嗜好和欲望,就可以看出他的志向和意志。 在和對方辯論時,可以先略微駁斥他的觀點,誘使他開啟話語之後再加以反駁,這樣可以得到對方的實際情況,更可貴的是可以得到他們的行動意圖。
明白對方的實際情況後我們應該閉藏自己,隱瞞自己的真實計謀,不讓對方察覺,然後再開啟自己的思路,以從中獲取有利於自己的信息。 或者開啟自己,讓對方知道自己真實的想法;或者閉藏自己,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 讓對方知道自己真實想法,是因為要獲得共同的情感,彼此的信任;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則是因為要考慮彼此的誠意。 計策的可行與不可行,我們必須先觀察分析清楚對方的計謀,才能比較彼此相同與不同之處。 計謀中有和自己意見相合的也有不相合的,應該在尊重對方意願的前提下,把握好自己的計謀主張。
假如想要開啟(和對方辯論),最重要的是考慮要周詳;假如要閉合(隱藏自己觀點),最重要的是保密,不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真實意圖。 周詳、保密的重要之處,運用微妙而且與「道」有相通之處。 和他人辯論是為了了解對方的實情;隱藏自己的觀點,觀察對方的言行,是為了爭取與對方合作。 通過這些手段,權衡其中的輕重,估計對方的實力和計謀,聖人會為估算其實力而費心竭力。 如果估算不出對方的實力和計謀,聖人則會為此而憂慮重重。 因此,同樣是「開啟」,有的信息是開啟之後傳出去,有的信息是開啟之後收進來;同樣是「閉藏」有的是閉藏之後加以爭取,有的則是閉藏之後棄之不用。
「開啟」與「閉藏」是天地之間萬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他們使陰陽二氣處於變化之中,四季交替發生,世間萬物生死輪迴。 天下事物縱橫交錯,不論縱橫還是反覆都離不開「開啟」與「閉藏」的相互作用。
「開啟」和「閉藏」,是天地運行的規律,也是遊說者辯論變化手段的方法;但必須預先審視觀察對方的變化。 口是一個人的心的門戶,心則是其精神的主宰。 一個人的意志、喜欲、思慮、智謀等等都籍「口」來表達給別人,因此我們必須用「開啟」和「閉藏」來封鎖自己的「口」;用「出」和「入」來控制自己的言談。
所謂「捭」,就是指開啟、言談、陽氣;所謂「闔」,就是指閉藏、緘默、陰氣。 陰陽必須中和,開閉才會有節,陰陽才能處理適當。 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等等都屬於「陽氣」,叫做「始」;而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等等則都屬於「陰氣」,叫做「終」。 那些凡遊說遵循「陽氣」的謀士,都可以叫做「始」,他們以談論「善」來開始其謀略遊說;凡遊說遵循「陰氣」的謀士,都可以叫做「終」,他們以談論「惡」來作為遊說謀略的結尾。
「開啟」與「閉藏」的道理和規律,必須從陰陽兩個方面來實踐。 因此,對那些正處於「陽氣」的人要用崇高的言語來說服他,而對那些處於「陰氣」的人則可以用卑小的言語來說服。 用低下來要求卑小的人,用高尚來要求崇高的人。 由此看來,我們便可以根據對象不同,當說則說,當停則停,沒有什麼人不能夠說服了。 謀士可以用這種道理來遊說普通人,遊說家人,遊說國之將相,遊說天下國君。 要想做小事,則可以做到沒有「內」的限制,沒有比這更小的事;要想做大事,則能做到沒有「外」的界限,沒有比這更大的事。 所有損失與益處、離開與回歸都可以運用「陰陽」的規律還(環)處理。 陽氣活動開啟,陰氣就停止閉藏;陽氣活動出去,陰氣則隨著進入。 陰陽二者循環始終,陽氣發展到極點就變為陰氣,陰氣盛極就轉化為陽氣。
用陽的方法積極主動的謀士,道德也會隨之增加;用陰的方法冷靜處理局面的謀士,形勢會隨之助長。 用陽氣來追求陰氣,就是用道德來包容它;用陰氣來結納陽氣,就是用外在的力量來約束它;「陰陽」互相追求,遵循「開啟」與「閉藏」的規律變化。 這就是天地間陰陽變化的規律,也是謀士遊說的基本方法。 「捭」與「闔」、「陰」與「陽」之間的關係、轉化,即是世間萬物的先決,即所謂的「圓方之門戶」(天圓地方,即世間萬物共同法則)。
縱觀上古歷史,我們可以看出,聖人在天地之間是作為先知先覺而出現在平民大眾面前的。 通過觀察,他們用陰陽二氣的開合變化來認識世間萬物,進而知曉世間萬物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 精心策劃各種事件從開始到結束的發展過程,及時了解人的思想變化規律,並隨時觀察事件發生變化的徵兆,從而把握住事物變化的關鍵,以求得因勢利導。 因此聖人們處於天地之間,自古至今,分析事物的思路都能統一到陰陽的變化之中。
世間萬物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但最終都會有自己的本質特徵。 有的歸於陰氣,有的歸於陽氣;有的歸於柔弱,有的歸於剛強;有的歸於開放,有的歸於封閉;有的歸於鬆弛,有的歸於緊張。
所以聖人始終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部分,以便觀察事物的來龍去脈和先後順序,估計對方的權謀,衡量對方的才能,再比較對方的技術技巧方面的優缺點,然後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因材而用,人盡其才。 世間之人個性千差萬別、各不相同,有的人賢德,有的人不肖;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蠢;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怯懦;有的人仁厚,有的人義氣。 用人者也應因人施管,對賢德之人可以採用「開「(獎賞鼓勵)的方法,對不肖之人則用「閉「(嚴法懲處)的方法;對聰明的人提拔重用,對愚蠢的人則捨棄辭退;對勇敢的人使其尊貴,對懦弱的人則使其卑賤。 總之,就是順應對方的個性,根據事件的需要,使各種個性的人都能各得其所,因材施用。 審定對方才幹的有無和思想的虛實,可以先觀察他的嗜好和欲望,就可以看出他的志向和意志。 在和對方辯論時,可以先略微駁斥他的觀點,誘使他開啟話語之後再加以反駁,這樣可以得到對方的實際情況,更可貴的是可以得到他們的行動意圖。
明白對方的實際情況後我們應該閉藏自己,隱瞞自己的真實計謀,不讓對方察覺,然後再開啟自己的思路,以從中獲取有利於自己的信息。 或者開啟自己,讓對方知道自己真實的想法;或者閉藏自己,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 讓對方知道自己真實想法,是因為要獲得共同的情感,彼此的信任;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則是因為要考慮彼此的誠意。 計策的可行與不可行,我們必須先觀察分析清楚對方的計謀,才能比較彼此相同與不同之處。 計謀中有和自己意見相合的也有不相合的,應該在尊重對方意願的前提下,把握好自己的計謀主張。
假如想要開啟(和對方辯論),最重要的是考慮要周詳;假如要閉合(隱藏自己觀點),最重要的是保密,不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真實意圖。 周詳、保密的重要之處,運用微妙而且與「道」有相通之處。 和他人辯論是為了了解對方的實情;隱藏自己的觀點,觀察對方的言行,是為了爭取與對方合作。 通過這些手段,權衡其中的輕重,估計對方的實力和計謀,聖人會為估算其實力而費心竭力。 如果估算不出對方的實力和計謀,聖人則會為此而憂慮重重。 因此,同樣是「開啟」,有的信息是開啟之後傳出去,有的信息是開啟之後收進來;同樣是「閉藏」有的是閉藏之後加以爭取,有的則是閉藏之後棄之不用。
「開啟」與「閉藏」是天地之間萬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他們使陰陽二氣處於變化之中,四季交替發生,世間萬物生死輪迴。 天下事物縱橫交錯,不論縱橫還是反覆都離不開「開啟」與「閉藏」的相互作用。
「開啟」和「閉藏」,是天地運行的規律,也是遊說者辯論變化手段的方法;但必須預先審視觀察對方的變化。 口是一個人的心的門戶,心則是其精神的主宰。 一個人的意志、喜欲、思慮、智謀等等都籍「口」來表達給別人,因此我們必須用「開啟」和「閉藏」來封鎖自己的「口」;用「出」和「入」來控制自己的言談。
所謂「捭」,就是指開啟、言談、陽氣;所謂「闔」,就是指閉藏、緘默、陰氣。 陰陽必須中和,開閉才會有節,陰陽才能處理適當。 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等等都屬於「陽氣」,叫做「始」;而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等等則都屬於「陰氣」,叫做「終」。 那些凡遊說遵循「陽氣」的謀士,都可以叫做「始」,他們以談論「善」來開始其謀略遊說;凡遊說遵循「陰氣」的謀士,都可以叫做「終」,他們以談論「惡」來作為遊說謀略的結尾。
「開啟」與「閉藏」的道理和規律,必須從陰陽兩個方面來實踐。 因此,對那些正處於「陽氣」的人要用崇高的言語來說服他,而對那些處於「陰氣」的人則可以用卑小的言語來說服。 用低下來要求卑小的人,用高尚來要求崇高的人。 由此看來,我們便可以根據對象不同,當說則說,當停則停,沒有什麼人不能夠說服了。 謀士可以用這種道理來遊說普通人,遊說家人,遊說國之將相,遊說天下國君。 要想做小事,則可以做到沒有「內」的限制,沒有比這更小的事;要想做大事,則能做到沒有「外」的界限,沒有比這更大的事。 所有損失與益處、離開與回歸都可以運用「陰陽」的規律還(環)處理。 陽氣活動開啟,陰氣就停止閉藏;陽氣活動出去,陰氣則隨著進入。 陰陽二者循環始終,陽氣發展到極點就變為陰氣,陰氣盛極就轉化為陽氣。
用陽的方法積極主動的謀士,道德也會隨之增加;用陰的方法冷靜處理局面的謀士,形勢會隨之助長。 用陽氣來追求陰氣,就是用道德來包容它;用陰氣來結納陽氣,就是用外在的力量來約束它;「陰陽」互相追求,遵循「開啟」與「閉藏」的規律變化。 這就是天地間陰陽變化的規律,也是謀士遊說的基本方法。 「捭」與「闔」、「陰」與「陽」之間的關係、轉化,即是世間萬物的先決,即所謂的「圓方之門戶」(天圓地方,即世間萬物共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