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預估快樂

親愛的艾瑞利:

我應該辭職嗎?我工作沒有什麼成就感,但好歹在公司待了八年,而且從福利和財務的角度考量,似乎沒有放棄的道理。我待遇不錯,還有員工認股權跟配股可拿;每年有幾個禮拜的年假;還有退休金。另外,轉換跑道又有很多未知數,到新公司會不會比較快樂,無從得知。我該保持原狀,還是為了成就感而另謀高就呢?請您開示。

──KP

你問的其實是,你不快樂的原因是什麼?是工作還是你自己?如果是你目前的工作,那麼轉換跑道確實有機會換來更好的未來。但如果不開心的源頭是你自己,換工作也沒用。套句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到了新環境你還是會一樣痛苦。

癥結到底是哪一個呢?很難說,尤其你在現職已經服務多年,加上就算新環境與工作會不會讓你更開心,也沒有證據。對了,這個問題也適用於一般人的感情生活。

有鑑於不容易判斷,我建議你等下次休假時(假設有三週時間),到心儀的企業當志工。會建議等長假時再執行,是因為這樣你才有時間等新鮮感褪去,進一步了解這份工作的眉角。當然,只當幾週的志工無法跟全職比,很難知道其中全貌,但因為暫時沒有現職工作的影響,你更能找出問題所在。試驗期結束,你應該會更清楚不快樂的原因是工作還是你自己。

還有一點值得參考:如果你懶得花三週假期摸索自己的去留,你可能也沒那麼不快樂,那就繼續留下來,少抱怨吧。通勤與適應

親愛的艾瑞利:

我們是新婚夫妻,現在為了住在哪裡一個頭兩個大。我們該選擇住在市區,圖個上班方便?還是考量房價便宜、環境也比較好的郊區呢?

──市區小倆口

你們不妨考量幾點。首先,人的適應力很強,不管住屋是大是小、環境是綠樹如蔭還是水泥叢林,我們都能逐漸習慣生活的變動,而且比預期得還快。以我自己為例,幾年前的一場意外造成我嚴重燒傷,生活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後來慢慢習慣生活上的改變,現在的生活比當初想的還要好很多。

很多事我們都能調適得很好,但有些事就沒那麼容易了,甚至完全無法習慣。可惜通勤就是一例。每天從郊區通勤到市區上班,想到就煩。

通勤生活不容易適應,我們只好認了,但如果能知道箇中原因,就能深入了解適應過程的本質。假如我們知道每天七點半出門,八點五十五分就能到達辦公室,通勤變得可以預期,很快就能適應。偏偏我們無法未卜先知,知道交通狀況和塞車情形,所以何時能進辦公室永遠說不準。正是這樣的不確定性,我們才會很難習慣通勤,一早起床就心神不寧,擔心上班會遲到。

也因此,我建議你們把上班地點列為一大考量。通勤距離對於生活品質的影響,比你們想的還大。書籍與有聲書

親愛的艾瑞利:

我身邊偶爾會有人討論最近看過的書,我雖然知道內容,卻不太敢加入討論,因為我是聽有聲書版本。我為什麼會覺得聽有聲書沒面子?第二我想問,該怎麼辦?

──寶拉

我們的聽力和理解力在小時候養成,因此記不得以前聽懂別人說的話曾經是一大挑戰。反觀閱讀與寫作能力,卻是我們長大一點後才學的技巧,學習過程剛開始的痛苦掙扎,我們還歷歷在目。因為這樣的差別,大家容易覺得讀比聽更難,更值得驕傲。

我給妳的第一個建議是,要知道這樣的邏輯未必正確,讀得懂未必比聽得懂更厲害。兩者甚至應該對調才對。看到你的問題後,我特別去買了一本有聲書,搭長途飛機時拿來聽。結果發現書用聽的比用看的更難──不過我聽的是諷刺小說作家馮內果(Kurt Vonnegut)的《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可能內容真的比較艱澀。

我第二個建議是:把妳的感受換句話說。例如,如果討論到妳喜歡的書,不妨說:「我很享受那本書。」就不必說那本書很好看;如果是比較生硬的書,則可以說:「那本書有難度。」就不必說那本書很難讀。

如果這兩個建議對妳都沒效,或許也該是我們廣義定義「閱讀」的時候了,畢竟現在獲得資訊的方式有很多,有聲書也是其中一種。這樣聽起來好像作弊,但妳說不定會因此帶動「閱聽即閱讀」的革命,讓很多人聽有聲書時更自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