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課 佛洛伊德老師主講「欲望」
為什麼無法控制自己?討厭那樣卻還是那樣做⋯⋯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
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猶太人。受沙可的影響,他從一名神經學家轉變成一名精神病理學家,從對身體的研究轉向了對心理的研究。他認為,被壓抑的欲望絕大部分是屬於性的,性的擾亂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學、教育學、哲學、人類學、文學、藝術倫理學等領域都有影響。
現在是淩晨1點鐘,樓下的馬路寂靜無聲,沒有車輛的汽笛聲,也沒有
路人的喧鬧聲。我特意在樓下等著陸續趕來上課的人,因為今天是第一天開
課,我擔心會有人找不到地方而迷路!
一個,兩個,三個⋯⋯差不多都到齊了,咦?不對!退休老人、家庭主
婦還有上班族都進去了,還有一位大學生沒到呢。
「不好意思,您是在等我嗎?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叫魯。」
「嗯,你是最後一位,請跟我來吧!」
規定的上課時間到了,講課的大師人還未到。突然,聽到一陣腳步聲,
「噠,噠,噠⋯⋯」越來越近。好像停了?原來,講堂上已經站著一位夾著
雪茄的外國老者。他看起來似曾相識,可是裝扮又像是20世紀初的人物。
哦,是他呀!80多年前去世的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
「哦,原來主辦人這麼貼心,還專門在講堂上懸掛了一幅我的肖像。
嗯,畫得還真不錯,比我本人要帥,只是功底還差點火候。既然如此,那我
就不用自我介紹了吧。」佛洛伊德摸了摸嘴角的鬍子看向臺下。
眾人一片譁然。佛洛伊德?只聽過大名沒見過真人的聽課者瞪著詫異的
眼睛,而見過佛洛伊德畫像的人,原以為今天只是講授他的理論,卻不曾想
是佛洛伊德本人親自授課。如此震驚的消息的確是想都不敢想呀!
「大家不要感到困惑和驚訝,的確是我。我今天講的主題—欲望。
『欲望』其實就是關於『衝突』的問題,我把這些心理上的自我衝突全都統
籌為『我』的主題:本我、自我、超我。千萬不要把我的主要精神心理研究
歸於『性』,這樣的話就太狹隘了,那都是他人的片面之詞。從《夢的解
析》到《性學三論》、《圖騰與禁忌》,再到《精神分析引論》,我自始至
終探討的都是人潛在的『欲望』。
我知道,對於存在腦海裡的各種奇怪而特別的想法,很多人都無法給出
正確的答案,甚至是有些問題無法向他人開口。我非常理解那些人的想法,
他們希望能夠找出心理矛盾的出口,而我恰好為他們找到了這種釋放的突破
口。」
聽了佛洛伊德這番言論,幾乎沒有人能說出話來,只有幾個人在那裡默
默點頭,還有的人仍然呆在那裡。佛洛伊德環顧四周,又繼續講下去。
心理變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各位應該都知道現在社會上存在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與常人不同,心理和生理都表現出非正常人的反應。他們就是所謂的『同性戀者』。當然,現在不只有同性戀,還有雙性戀、性錯亂、變性人等複雜的心理變化,我曾經專門研究過這些問題,可是在我的那個時代,還是有大部分人無法接受這個群體。我不知道在座的是否有人存
在這種心理現象,但是我要說明的是,不必為這些心理變化感到難為情,它只是一種因心理某些不協調因素造成的精
神上的疾病。那麼這種心理疾病的原因是什麼呢?」
龍迪老師評注
這是對同性戀者的歧視和偏見。現在學者普遍的看法是:同性戀不是病,也不是罪!
「一定是人被壓抑的欲望,這就是老師今天要講的主題吧!」大學生魯像往常在學校課堂上課那樣自信滿滿地搶答,對身邊來自各行各業的社會人士沒有絲毫懼色。
「沒錯,的確是壓抑的欲望造成的,而且這些欲望是不能被本人意識到的。很多人的欲望之所以被壓抑,其實就是因為社會的標準不容許它得到滿足。欲望即使不被意識到,也不代表它不存在或者會消失,相反,它在人的無意識中仍然繼續存在,追求滿足。
很多人都把欲望得不到滿足歸結於社會,認為是社會的倫理標準壓抑了人的欲望。但是,我在治療經神官能症患者的經驗中卻得出了驚人的結論,那就是這種潛在的被壓抑的欲望歸根於人幼年時的性慾。」「哦,這個我知道。您是在參與治療一位名叫安娜.奧的歇斯底里症患者的過程中發現的這個觀點。」學生魯迫不及待地做出了補充,臉上一副自信滿滿的表情。
「呵呵,看來你對我了解得真不少!的確是這樣,我最初是一名神經學家,擔任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神經病理學講師。後來在沙可思想的鼓舞下,我從一個神經學家轉變為一名精神病理學家。沙可對我來說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老師,他非常出色,享有『經神官能症領域的拿破崙』之稱。
安娜.奧其實並不是我的病人,而是布洛伊爾的病人,我的精神治療法就是在他的幫助下學成的,他真的是一位出色的醫生和善良的人。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我在催眠治療法上的成果,更沒有我在精神分析學上的建樹。在布洛伊爾的研究成果上,我發現了利用催眠術治療歇斯底里症患者的方法,雖然後來證明催眠療法的作用有限,但卻對我的精神分析學理論有很大的幫助。我發現人們心理衝突造成了神經疾病,並且還與性慾有密切的關係。人在幼兒時期就有『性慾』,比如幼兒渴望求得他人的喜愛和喜歡依傍著自己喜愛的人等,這些都是性慾的表現。而這些性慾受壓抑所產生的結果有很多種,比如『伊底帕斯情結』,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戀母情結』。關於這個『伊底帕斯情結』還有一個神話故事,你們知道嗎?」
「就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故事嗎?伊底帕斯是個棄兒,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娶了自己的母親。對嗎?」學生魯繼續回答。
「對,沒錯!這種情結在男孩身上表現為戀母仇父,在女孩身上就成了戀父仇母。為什麼我要用『情結』這個名詞呢?『情結』就是在『無意識』內夾雜著情感力量的觀念群集。有了這一理論的支撐,我把那些天才的創造,比如藝術、科學、宗教、道德等高尚的文化活動歸結於戀母仇父情結的昇華,創造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幼年被壓抑的欲望得到滿足,而這種欲望所帶有的情緒就會在成長期得到轉移和實現。
為什麼無法控制自己?討厭那樣卻還是那樣做⋯⋯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
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猶太人。受沙可的影響,他從一名神經學家轉變成一名精神病理學家,從對身體的研究轉向了對心理的研究。他認為,被壓抑的欲望絕大部分是屬於性的,性的擾亂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學、教育學、哲學、人類學、文學、藝術倫理學等領域都有影響。
現在是淩晨1點鐘,樓下的馬路寂靜無聲,沒有車輛的汽笛聲,也沒有
路人的喧鬧聲。我特意在樓下等著陸續趕來上課的人,因為今天是第一天開
課,我擔心會有人找不到地方而迷路!
一個,兩個,三個⋯⋯差不多都到齊了,咦?不對!退休老人、家庭主
婦還有上班族都進去了,還有一位大學生沒到呢。
「不好意思,您是在等我嗎?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叫魯。」
「嗯,你是最後一位,請跟我來吧!」
規定的上課時間到了,講課的大師人還未到。突然,聽到一陣腳步聲,
「噠,噠,噠⋯⋯」越來越近。好像停了?原來,講堂上已經站著一位夾著
雪茄的外國老者。他看起來似曾相識,可是裝扮又像是20世紀初的人物。
哦,是他呀!80多年前去世的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
「哦,原來主辦人這麼貼心,還專門在講堂上懸掛了一幅我的肖像。
嗯,畫得還真不錯,比我本人要帥,只是功底還差點火候。既然如此,那我
就不用自我介紹了吧。」佛洛伊德摸了摸嘴角的鬍子看向臺下。
眾人一片譁然。佛洛伊德?只聽過大名沒見過真人的聽課者瞪著詫異的
眼睛,而見過佛洛伊德畫像的人,原以為今天只是講授他的理論,卻不曾想
是佛洛伊德本人親自授課。如此震驚的消息的確是想都不敢想呀!
「大家不要感到困惑和驚訝,的確是我。我今天講的主題—欲望。
『欲望』其實就是關於『衝突』的問題,我把這些心理上的自我衝突全都統
籌為『我』的主題:本我、自我、超我。千萬不要把我的主要精神心理研究
歸於『性』,這樣的話就太狹隘了,那都是他人的片面之詞。從《夢的解
析》到《性學三論》、《圖騰與禁忌》,再到《精神分析引論》,我自始至
終探討的都是人潛在的『欲望』。
我知道,對於存在腦海裡的各種奇怪而特別的想法,很多人都無法給出
正確的答案,甚至是有些問題無法向他人開口。我非常理解那些人的想法,
他們希望能夠找出心理矛盾的出口,而我恰好為他們找到了這種釋放的突破
口。」
聽了佛洛伊德這番言論,幾乎沒有人能說出話來,只有幾個人在那裡默
默點頭,還有的人仍然呆在那裡。佛洛伊德環顧四周,又繼續講下去。
心理變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各位應該都知道現在社會上存在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與常人不同,心理和生理都表現出非正常人的反應。他們就是所謂的『同性戀者』。當然,現在不只有同性戀,還有雙性戀、性錯亂、變性人等複雜的心理變化,我曾經專門研究過這些問題,可是在我的那個時代,還是有大部分人無法接受這個群體。我不知道在座的是否有人存
在這種心理現象,但是我要說明的是,不必為這些心理變化感到難為情,它只是一種因心理某些不協調因素造成的精
神上的疾病。那麼這種心理疾病的原因是什麼呢?」
龍迪老師評注
這是對同性戀者的歧視和偏見。現在學者普遍的看法是:同性戀不是病,也不是罪!
「一定是人被壓抑的欲望,這就是老師今天要講的主題吧!」大學生魯像往常在學校課堂上課那樣自信滿滿地搶答,對身邊來自各行各業的社會人士沒有絲毫懼色。
「沒錯,的確是壓抑的欲望造成的,而且這些欲望是不能被本人意識到的。很多人的欲望之所以被壓抑,其實就是因為社會的標準不容許它得到滿足。欲望即使不被意識到,也不代表它不存在或者會消失,相反,它在人的無意識中仍然繼續存在,追求滿足。
很多人都把欲望得不到滿足歸結於社會,認為是社會的倫理標準壓抑了人的欲望。但是,我在治療經神官能症患者的經驗中卻得出了驚人的結論,那就是這種潛在的被壓抑的欲望歸根於人幼年時的性慾。」「哦,這個我知道。您是在參與治療一位名叫安娜.奧的歇斯底里症患者的過程中發現的這個觀點。」學生魯迫不及待地做出了補充,臉上一副自信滿滿的表情。
「呵呵,看來你對我了解得真不少!的確是這樣,我最初是一名神經學家,擔任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神經病理學講師。後來在沙可思想的鼓舞下,我從一個神經學家轉變為一名精神病理學家。沙可對我來說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老師,他非常出色,享有『經神官能症領域的拿破崙』之稱。
安娜.奧其實並不是我的病人,而是布洛伊爾的病人,我的精神治療法就是在他的幫助下學成的,他真的是一位出色的醫生和善良的人。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我在催眠治療法上的成果,更沒有我在精神分析學上的建樹。在布洛伊爾的研究成果上,我發現了利用催眠術治療歇斯底里症患者的方法,雖然後來證明催眠療法的作用有限,但卻對我的精神分析學理論有很大的幫助。我發現人們心理衝突造成了神經疾病,並且還與性慾有密切的關係。人在幼兒時期就有『性慾』,比如幼兒渴望求得他人的喜愛和喜歡依傍著自己喜愛的人等,這些都是性慾的表現。而這些性慾受壓抑所產生的結果有很多種,比如『伊底帕斯情結』,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戀母情結』。關於這個『伊底帕斯情結』還有一個神話故事,你們知道嗎?」
「就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故事嗎?伊底帕斯是個棄兒,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娶了自己的母親。對嗎?」學生魯繼續回答。
「對,沒錯!這種情結在男孩身上表現為戀母仇父,在女孩身上就成了戀父仇母。為什麼我要用『情結』這個名詞呢?『情結』就是在『無意識』內夾雜著情感力量的觀念群集。有了這一理論的支撐,我把那些天才的創造,比如藝術、科學、宗教、道德等高尚的文化活動歸結於戀母仇父情結的昇華,創造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幼年被壓抑的欲望得到滿足,而這種欲望所帶有的情緒就會在成長期得到轉移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