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畫——顏色對情緒的影響
問題提出
當我們看到藍色的時候,腦海中會浮現出藍天或者大海,當我們看到綠色的時候,想到的是綠草或森林,這些大自然先天的顏色往往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心情不好時,選擇灰色或者黑色,興高采烈時,熱衷紅色或者橘色。顏色就是這麼神奇,既可以代表自然,也可以代表人類,既可以呈現外物的活力,也可以彰顯內心的動靜。所以當我們不想和別人交談時,當我們想一個人靜靜時,不妨選擇用顏色來書寫心情。
技術理念
(1)顏色對心理的影響
眾所周知,顏色對人的心理和生理影響很大,就好像我們選擇的食物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一樣。顏色對精神和生命活力可以造成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會刺激人的心理活動。
顏色,是光波作用於人眼所引起的視覺經驗,包括色相、明度、彩度三個基本特性。據猜想,正常視力者可區分230多萬種純色,無數種混合色。最早對顏色與心理功能之間的關係展開論述的是歌德的「色彩論」。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就顏色對情緒的影響給出了最直觀的理解,他將顏色分為「加色」和「減色」兩類。典型「加色」如黃色,易使知覺者充滿生機,備感溫暖和鼓舞。典型「減色」如藍色,易使知覺者感到寒冷、疲倦或焦慮。奧特從生理學角度出發,發現當知覺到粉色或橘黃色等「加色(暖色)」時,肌肉功能因受到內分泌系統的調節而減弱,而藍色等「減色(冷色)」卻會使肌肉功能增強。我們的心情可以靠顏色來描繪。比如:你今天的心情可能是天空般的藍色,透明而憂鬱;是陽光般的金色,燦爛得不像話;是暴風雨來臨前的灰色,沉到谷底……將色彩與心情配成對,透過描繪顏色來紓解自己的心情。情緒畫技術,就是讓你真正具有管理情緒,與情緒和諧相處的能力。
你如何應對情緒,控制情緒呢?是咬破嘴唇也不能哭出來,還是握斷拳頭也不能有一絲憤怒的跡象,還是心花怒放也不能放聲大笑以防損害淑女形象……
我們堅信所謂的樂觀就是時時開心,所謂的幸福就是沒有壞情緒,覺得那才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只是卻不曾想過,沒有情緒起伏的人生,將是多麼乏味和無聊。我不贊成對情緒用「控制」這樣的詞語,在多年的臨床經驗中,我也無數次碰到因為情緒控制、壓抑過度而造成的心理問題。和情緒相處,良好地管理情緒,你會發現情緒其實是個很可愛的孩子。
(2)情緒管理能力
情緒管理能力是指你對情緒的一些自我管理的能力。「情緒管理」即以最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如同亞里斯多德所言:「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麼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的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據此,我們可以看出,情緒管理指的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對合適的對象恰如其分地表達情緒。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到良好的情緒管理呢?
首先,需要情緒的自我覺察。一個人所具備的、能夠監控自己經常變化的情緒狀態的直覺,是自我理解和心理領悟力的基礎。如果一個人不具有這種對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或者說不認識自己真實的情緒感受的話,就容易聽憑自己情緒的擺布,做出許多遺憾的事情來。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發現,人們在處理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時風格各異,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哪種風格的人。
傳統上處理自己的情緒只有三種途徑:
忍:隱藏在心裡;
發:發洩出來;
逃:使自己忙碌不去想起有關的事情。
實際上這三種解決情緒問題的途徑都沒有效果。隱藏在心裡會造成個人的心情不穩定,現在的科學研究更證實這會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發洩出來的方式包括發脾氣(這影響了人際關係和別人對你的看法)、暴食或瘋狂購物等行為,每次發洩過後還是覺得沒有徹底解決,經常要重複發洩,造成很大的後遺症。使自己忙碌不去想起有關的事情,當時有點效果,但是每當夜闌人靜,獨自一人時,事情和情緒便又再湧出來,往往還會造成失眠的問題。
處理他人的情緒的方式,通常有四種類型:
◆交換型
給予一些對方在乎的價值去驅使對方的情緒暫時消失,例如給小孩子糖果要他停止哭泣,帶對方去唱歌、飲酒驅走不良情緒。這些方法都是暫時性的,因為沒有解決引發情緒的事情,只要那些活動消失,事情引起的情緒又會再次出現。
◆懲罰型
把情緒看作是惡毒的東西,是不應該出現的,對方應因此而受罰,就像威嚇孩子說再哭便會打他。若對方是成年人,懲罰包括拒絕溝通、冷淡、冷言冷語、斥責等。這樣孤立對方並不能舒緩他的情緒,只會使他產生更多的消極情緒。
◆冷漠型
認為成年人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不應把情緒顯露出來,同時又認為情緒是個人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處理。所以,擁有這個類型的行為模式的人會完全漠視對方的情緒,又或者直接向對方表示對方應自己處理好情緒,而不會提供任何建議或幫助。
◆說教型
顧名思義,說大量的道理,而不顧對方的感受,這很容易使對方陷入更大的情緒困境中。
其次,需要情緒的自我調控。情緒的自我調控是建立在對情緒狀態的自我覺知的基礎上的,是指一個人如何有效地擺脫焦慮、沮喪、激動、憤怒或煩惱等,如何有效擺脫因工作失敗或不順利而產生的消極情緒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高低,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低下,會使自己總是處於痛苦的情緒漩渦中。自我調控能力高,則可以使自己從情感的挫折或失敗中得到迅速調整。
以前的人認為「有修養」就是良好情緒管理能力的同義詞,而「有修養」就是不會在人前發脾氣,或者哭出來。其實,那只不過是個體在壓抑某些情緒而已,價值很低。一個人調控情緒,需要具備以下四種能力:
◆自覺力
隨時隨地都清楚自己處於怎樣的情緒狀態之中,也就是說總是與自己的感覺在一起,這就是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
◆理解力
明白情緒的來源不是外界的人、事、物,而是自己內心的信念系統。這就是說,清楚了解自己的信念、價值觀與規範裡什麼地方受到冒犯,因而產生情緒。這點也就決定了一個人是被環境所控制(因而充滿無力感),還是把自己的人生放在自己的手裡。因為信念系統是自己可以改變的東西,而外界的人、事、物則是一個人無法控制的變數。
◆運用力
認識負面情緒的正面價值和意義,因而可以在三贏(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基礎上運用它,去獲得更高的成功快樂。也就是指使負面情緒總具備正面情緒的性質。
◆擺脫力
當某種負面情緒不能幫助自己獲得更高的成功快樂時,能夠使自己從這種情緒中擺脫出來,進入另外一種更有幫助的情緒狀態。
核心目標
(1)認識自己的情緒
一天的時間說長也不長,就是24個小時,三頓飯吃完也就過去了。但是說短也不短,人類的腦細胞每天要死亡約10萬個(越不用腦,腦細胞死亡越多),拆分成小時來計算,人一小時步行能走五公里,火車能行幾百公里,飛機能行幾千里,而「神七」則可以圍繞地球轉大半圈。所以在一天中,我們其實會經歷許多事情,也會產生很多想法。每一件事情都會引發相應的情緒,每一個想法也會啟用相應的情緒,所以人在一天中會體驗到各式各樣的情緒,但是究竟是一種情緒占主導,還是幾種情緒混雜在一起,這是需要我們用心來感受的。心理畫技術提供了一個感受情緒的空間和時間,在作畫期間,我們用心感悟,隨意揮灑,將自己的情緒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描繪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宣洩自己的情緒,這些都可以透過情緒畫得到實現。
(2)釋放不良情緒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一些煩心事,可並不是所有的不良情緒都會得到有效發洩。有些消極情緒可能當時覺得沒什麼大問題,可時間一長,不良情緒日積月累,就會影響個體以後的性格和態度,甚至使個體一生都打上消極的烙印。所以及時疏通不良情緒,是身心健康的保障之一。在此技術中,我們每天都進行情緒畫的創作,每天都對消極情緒進行疏解,從而營造積極健康的心態。
問題提出
當我們看到藍色的時候,腦海中會浮現出藍天或者大海,當我們看到綠色的時候,想到的是綠草或森林,這些大自然先天的顏色往往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心情不好時,選擇灰色或者黑色,興高采烈時,熱衷紅色或者橘色。顏色就是這麼神奇,既可以代表自然,也可以代表人類,既可以呈現外物的活力,也可以彰顯內心的動靜。所以當我們不想和別人交談時,當我們想一個人靜靜時,不妨選擇用顏色來書寫心情。
技術理念
(1)顏色對心理的影響
眾所周知,顏色對人的心理和生理影響很大,就好像我們選擇的食物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一樣。顏色對精神和生命活力可以造成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會刺激人的心理活動。
顏色,是光波作用於人眼所引起的視覺經驗,包括色相、明度、彩度三個基本特性。據猜想,正常視力者可區分230多萬種純色,無數種混合色。最早對顏色與心理功能之間的關係展開論述的是歌德的「色彩論」。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就顏色對情緒的影響給出了最直觀的理解,他將顏色分為「加色」和「減色」兩類。典型「加色」如黃色,易使知覺者充滿生機,備感溫暖和鼓舞。典型「減色」如藍色,易使知覺者感到寒冷、疲倦或焦慮。奧特從生理學角度出發,發現當知覺到粉色或橘黃色等「加色(暖色)」時,肌肉功能因受到內分泌系統的調節而減弱,而藍色等「減色(冷色)」卻會使肌肉功能增強。我們的心情可以靠顏色來描繪。比如:你今天的心情可能是天空般的藍色,透明而憂鬱;是陽光般的金色,燦爛得不像話;是暴風雨來臨前的灰色,沉到谷底……將色彩與心情配成對,透過描繪顏色來紓解自己的心情。情緒畫技術,就是讓你真正具有管理情緒,與情緒和諧相處的能力。
你如何應對情緒,控制情緒呢?是咬破嘴唇也不能哭出來,還是握斷拳頭也不能有一絲憤怒的跡象,還是心花怒放也不能放聲大笑以防損害淑女形象……
我們堅信所謂的樂觀就是時時開心,所謂的幸福就是沒有壞情緒,覺得那才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只是卻不曾想過,沒有情緒起伏的人生,將是多麼乏味和無聊。我不贊成對情緒用「控制」這樣的詞語,在多年的臨床經驗中,我也無數次碰到因為情緒控制、壓抑過度而造成的心理問題。和情緒相處,良好地管理情緒,你會發現情緒其實是個很可愛的孩子。
(2)情緒管理能力
情緒管理能力是指你對情緒的一些自我管理的能力。「情緒管理」即以最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如同亞里斯多德所言:「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麼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的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據此,我們可以看出,情緒管理指的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對合適的對象恰如其分地表達情緒。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到良好的情緒管理呢?
首先,需要情緒的自我覺察。一個人所具備的、能夠監控自己經常變化的情緒狀態的直覺,是自我理解和心理領悟力的基礎。如果一個人不具有這種對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或者說不認識自己真實的情緒感受的話,就容易聽憑自己情緒的擺布,做出許多遺憾的事情來。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發現,人們在處理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時風格各異,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哪種風格的人。
傳統上處理自己的情緒只有三種途徑:
忍:隱藏在心裡;
發:發洩出來;
逃:使自己忙碌不去想起有關的事情。
實際上這三種解決情緒問題的途徑都沒有效果。隱藏在心裡會造成個人的心情不穩定,現在的科學研究更證實這會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發洩出來的方式包括發脾氣(這影響了人際關係和別人對你的看法)、暴食或瘋狂購物等行為,每次發洩過後還是覺得沒有徹底解決,經常要重複發洩,造成很大的後遺症。使自己忙碌不去想起有關的事情,當時有點效果,但是每當夜闌人靜,獨自一人時,事情和情緒便又再湧出來,往往還會造成失眠的問題。
處理他人的情緒的方式,通常有四種類型:
◆交換型
給予一些對方在乎的價值去驅使對方的情緒暫時消失,例如給小孩子糖果要他停止哭泣,帶對方去唱歌、飲酒驅走不良情緒。這些方法都是暫時性的,因為沒有解決引發情緒的事情,只要那些活動消失,事情引起的情緒又會再次出現。
◆懲罰型
把情緒看作是惡毒的東西,是不應該出現的,對方應因此而受罰,就像威嚇孩子說再哭便會打他。若對方是成年人,懲罰包括拒絕溝通、冷淡、冷言冷語、斥責等。這樣孤立對方並不能舒緩他的情緒,只會使他產生更多的消極情緒。
◆冷漠型
認為成年人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不應把情緒顯露出來,同時又認為情緒是個人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處理。所以,擁有這個類型的行為模式的人會完全漠視對方的情緒,又或者直接向對方表示對方應自己處理好情緒,而不會提供任何建議或幫助。
◆說教型
顧名思義,說大量的道理,而不顧對方的感受,這很容易使對方陷入更大的情緒困境中。
其次,需要情緒的自我調控。情緒的自我調控是建立在對情緒狀態的自我覺知的基礎上的,是指一個人如何有效地擺脫焦慮、沮喪、激動、憤怒或煩惱等,如何有效擺脫因工作失敗或不順利而產生的消極情緒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高低,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低下,會使自己總是處於痛苦的情緒漩渦中。自我調控能力高,則可以使自己從情感的挫折或失敗中得到迅速調整。
以前的人認為「有修養」就是良好情緒管理能力的同義詞,而「有修養」就是不會在人前發脾氣,或者哭出來。其實,那只不過是個體在壓抑某些情緒而已,價值很低。一個人調控情緒,需要具備以下四種能力:
◆自覺力
隨時隨地都清楚自己處於怎樣的情緒狀態之中,也就是說總是與自己的感覺在一起,這就是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
◆理解力
明白情緒的來源不是外界的人、事、物,而是自己內心的信念系統。這就是說,清楚了解自己的信念、價值觀與規範裡什麼地方受到冒犯,因而產生情緒。這點也就決定了一個人是被環境所控制(因而充滿無力感),還是把自己的人生放在自己的手裡。因為信念系統是自己可以改變的東西,而外界的人、事、物則是一個人無法控制的變數。
◆運用力
認識負面情緒的正面價值和意義,因而可以在三贏(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基礎上運用它,去獲得更高的成功快樂。也就是指使負面情緒總具備正面情緒的性質。
◆擺脫力
當某種負面情緒不能幫助自己獲得更高的成功快樂時,能夠使自己從這種情緒中擺脫出來,進入另外一種更有幫助的情緒狀態。
核心目標
(1)認識自己的情緒
一天的時間說長也不長,就是24個小時,三頓飯吃完也就過去了。但是說短也不短,人類的腦細胞每天要死亡約10萬個(越不用腦,腦細胞死亡越多),拆分成小時來計算,人一小時步行能走五公里,火車能行幾百公里,飛機能行幾千里,而「神七」則可以圍繞地球轉大半圈。所以在一天中,我們其實會經歷許多事情,也會產生很多想法。每一件事情都會引發相應的情緒,每一個想法也會啟用相應的情緒,所以人在一天中會體驗到各式各樣的情緒,但是究竟是一種情緒占主導,還是幾種情緒混雜在一起,這是需要我們用心來感受的。心理畫技術提供了一個感受情緒的空間和時間,在作畫期間,我們用心感悟,隨意揮灑,將自己的情緒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描繪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宣洩自己的情緒,這些都可以透過情緒畫得到實現。
(2)釋放不良情緒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一些煩心事,可並不是所有的不良情緒都會得到有效發洩。有些消極情緒可能當時覺得沒什麼大問題,可時間一長,不良情緒日積月累,就會影響個體以後的性格和態度,甚至使個體一生都打上消極的烙印。所以及時疏通不良情緒,是身心健康的保障之一。在此技術中,我們每天都進行情緒畫的創作,每天都對消極情緒進行疏解,從而營造積極健康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