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生理基礎
生殖是生物界極古老、極基本的一個功能,所以行此功能的機制也是非常複雜,雖在今日,我們還未能完全了解。生殖不一定與性有關,性亦不一定與生殖有涉,但是性器官與性特徵的充分發展,好比全身的發展一樣,是建立在配子或生殖細胞──男子的精細胞與女子的卵細胞──的健全之上的。所謂健全,指的不止是雙方生殖細胞的本身,而是包括受精作用後產生的合子或胚胎與後來胚胎的全程發育而言。性是什麼?就是最高的性研究權威也不敢輕易下一個定義;但我們不妨解釋一下。性的決定和細胞裡的所謂染色體有關。在生殖腺裡尚未分化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早就有它足以斷定性別的組織。細胞在靜止的狀態中,所謂染色體還不成其為體,而是細胞核裡的一部分的成分,就叫做染色質;到了細胞分裂的時候,染色質才凝聚成若干條形或棍狀的物體,而自動地排成一種陣勢,這才是染色體。染色體的數目因物種而有不同,但在同一物種之中,這數目是不變的。人類實在都屬於一種,所以不論黃種人、白種人或黑種人,也不論男女,這數目是一律的。不過男女之間有一對染色體是不一樣的,這一對,在女的方面,細胞學者叫做XX,而男的一方則叫做XY,而其中的Y比較短小,可以分辨出來,這就是性別的關鍵所在。這不單是人類男女之所由區別,也是一切哺乳動物的牝牡相異的原因(其在鳥類,則雌雄之分恰好相反,即雌為XY而雄為XX,或別稱為WZ與ZZ)。這裡所講的是一般身體細胞與未成熟的生殖細胞的情形。但生殖細胞一到成熟而分裂的時候,又有些新花樣出來了。它們實行減數分裂。分裂的結果,兩個子細胞或配子各得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至於得那一條,就完全是碰巧的事了。因此,雌性動物經過複雜的步驟生成的雌配子或卵細胞只有一種,即凡屬卵細胞皆含有X染色體,而雄性動物經由類似的過程生成的雄配子或精細胞則有兩種,一種含X,一種含Y,當性結合而發生受精作用的時候,假如含有X的精細胞與卵細胞遇合,則兩X相偶,成為女性,假如含有Y的精細胞與卵細胞遇合,則成為男性;男女的性別就是這樣決定的。這裡也是男女的性別一生發育的起點。〔經過赫伯特.麥克林.伊文斯(Herbert McLean Evans)與奧利芙.斯威齊(Olive Swezy)二人詳盡的研究,已經把這個問題廓清了。〕按照現在大家公認的孟德爾氏遺傳法則,性別的決定和發育往往有各式各樣的變異現象,由於本書的範圍有限,我無法在此作過細的敘述。有關孟德爾式遺傳過程的知識,最初是由研究低階的生物取得的,而在人類方面的這些遺傳過程則表現出更多、也更複雜的變異。
總之,性是在成胎之頃便決定了的;可見社會上想在胎期內影響性別的各種方法,全都是無的放矢,我們略過不提。不過,男女之間的鴻溝也不是畫得極清楚的。我們得假定男性中可以有幾分女,或女性中有幾分男,這幾分到底表現不表現或表現到什麼程度,就要看情形而定了。遺傳學家法蘭西斯.艾伯特.艾利.克魯(Francis Albert Eley Crew)說得很對:「在每一個受精的卵裡,不論其性染色體的組織是XX或XY,總具備一些促進發育的生理基礎,這種基礎和促進發育的動力是多端的,有的要促進這個個體向男性的形式分化,有的要促進向女性的形式分化。」
要說性染色體以外的這方面知識,我們就得聊到所謂內分泌腺的作用了。腺體學的發展還是20世紀以內的事;它和性心理學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我們可以說性也是由腺體的組合所決定的,即許多內分泌腺之和所決定的。接著我們要說的一點可以說已經是確定的:在腺體組合之中,假如睪丸的確處於一個中心的地位、而腺體組合的活動受它領導的話,這個人是不成問題的一個男子,否則,假如處於中心與領導地位的是卵巢,這個人便成為女子了。這樣的男女各有其正常的第一性徵與健全的性器官的發展。到性發育成熟的時候,一切應有的第二性徵以至於第三性徵也就發展得很完備。所謂第一性徵包括性器官的根本差異,是最容易辨別的;第二性徵,如男子之有鬚,女子之喉音尖銳等,也是一望而知的;至若第三性徵就不容易指認了,我們必須把兩性的特點做一番統計研究,才看得清楚。各級性徵都可以有很大的變異。性腺與第二性徵可以向間性(介乎男女之間的雌雄間性)的方向移動,其移動得特別多的,可以在身體方面或精神方面,變得像一個異性的人,甚或兩方面都像。
我們現在相信這些特徵,大都可以追溯到腺體的作用上。腺體有分泌,這種分泌又叫做「荷爾蒙」(hormone),是一種有激發作用的化學信使。內分泌腺並沒有通到外方的管子,分泌物或荷爾蒙直接由血液輸送到身體的各部位。性特徵的發育是由於荷爾蒙的刺激或抑制的作用,而此種特徵的變異也由於荷爾蒙的太多,或太少,或輸送的不正常而來。不但性特徵如此,就是一般的體格、性情、興趣也是同樣的受荷爾蒙的支配,甚至原來是男性的,可以變得像一個女子,或恰好相反。一種荷爾蒙的功用失常,也會牽動其他各種的荷爾蒙。各個內分泌腺本是一個和諧與平衡的系統,到此這種和諧與平衡就無法維持了。這方面的研究近來很多,也是各國都有;新的事實與新的觀點不斷地出現。最近的一些發現裡特別注意到腦下垂體腺(pituitary的前葉),認為它的荷爾蒙有特殊的激發力量;腎上腺(adrenal)的重要性也比以前顯著了。而性腺如睪丸與卵巢,相形之下,反而比以前看得尋常起來。這也許是對的,威廉.布萊爾-貝爾(William Blair-Bell)早就主張過,卵巢或睪丸的地位和腦下垂體腺、甲狀腺(thyroid)等的地位沒有什麼高下,「大家全都是一條索鏈裡的一些環節,這條索鏈就是一個系統,不妨叫做生殖的系統(gametal system)」。睪丸所分泌的荷爾蒙,叫做「雄激素」(proviron),對於男性第二性徵的發揮有特別責任,這一點是已經確定的了。卵巢所分泌的有兩種荷爾蒙,一叫「雌激素」(oestrin),一叫「孕激素」(progestin);這兩種荷爾蒙的功用現在還不太清楚。這方面的知識離系統化的程度還早,不過從事於性心理學的人,對於目前正在進行中的許多生理的與生物化學的研究工作,至少也應當曉得一點,這種研究的結果是一天比一天多,只要翻看各種醫學和生物化學的刊物,就可以知其梗概了。
生殖是生物界極古老、極基本的一個功能,所以行此功能的機制也是非常複雜,雖在今日,我們還未能完全了解。生殖不一定與性有關,性亦不一定與生殖有涉,但是性器官與性特徵的充分發展,好比全身的發展一樣,是建立在配子或生殖細胞──男子的精細胞與女子的卵細胞──的健全之上的。所謂健全,指的不止是雙方生殖細胞的本身,而是包括受精作用後產生的合子或胚胎與後來胚胎的全程發育而言。性是什麼?就是最高的性研究權威也不敢輕易下一個定義;但我們不妨解釋一下。性的決定和細胞裡的所謂染色體有關。在生殖腺裡尚未分化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早就有它足以斷定性別的組織。細胞在靜止的狀態中,所謂染色體還不成其為體,而是細胞核裡的一部分的成分,就叫做染色質;到了細胞分裂的時候,染色質才凝聚成若干條形或棍狀的物體,而自動地排成一種陣勢,這才是染色體。染色體的數目因物種而有不同,但在同一物種之中,這數目是不變的。人類實在都屬於一種,所以不論黃種人、白種人或黑種人,也不論男女,這數目是一律的。不過男女之間有一對染色體是不一樣的,這一對,在女的方面,細胞學者叫做XX,而男的一方則叫做XY,而其中的Y比較短小,可以分辨出來,這就是性別的關鍵所在。這不單是人類男女之所由區別,也是一切哺乳動物的牝牡相異的原因(其在鳥類,則雌雄之分恰好相反,即雌為XY而雄為XX,或別稱為WZ與ZZ)。這裡所講的是一般身體細胞與未成熟的生殖細胞的情形。但生殖細胞一到成熟而分裂的時候,又有些新花樣出來了。它們實行減數分裂。分裂的結果,兩個子細胞或配子各得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至於得那一條,就完全是碰巧的事了。因此,雌性動物經過複雜的步驟生成的雌配子或卵細胞只有一種,即凡屬卵細胞皆含有X染色體,而雄性動物經由類似的過程生成的雄配子或精細胞則有兩種,一種含X,一種含Y,當性結合而發生受精作用的時候,假如含有X的精細胞與卵細胞遇合,則兩X相偶,成為女性,假如含有Y的精細胞與卵細胞遇合,則成為男性;男女的性別就是這樣決定的。這裡也是男女的性別一生發育的起點。〔經過赫伯特.麥克林.伊文斯(Herbert McLean Evans)與奧利芙.斯威齊(Olive Swezy)二人詳盡的研究,已經把這個問題廓清了。〕按照現在大家公認的孟德爾氏遺傳法則,性別的決定和發育往往有各式各樣的變異現象,由於本書的範圍有限,我無法在此作過細的敘述。有關孟德爾式遺傳過程的知識,最初是由研究低階的生物取得的,而在人類方面的這些遺傳過程則表現出更多、也更複雜的變異。
總之,性是在成胎之頃便決定了的;可見社會上想在胎期內影響性別的各種方法,全都是無的放矢,我們略過不提。不過,男女之間的鴻溝也不是畫得極清楚的。我們得假定男性中可以有幾分女,或女性中有幾分男,這幾分到底表現不表現或表現到什麼程度,就要看情形而定了。遺傳學家法蘭西斯.艾伯特.艾利.克魯(Francis Albert Eley Crew)說得很對:「在每一個受精的卵裡,不論其性染色體的組織是XX或XY,總具備一些促進發育的生理基礎,這種基礎和促進發育的動力是多端的,有的要促進這個個體向男性的形式分化,有的要促進向女性的形式分化。」
要說性染色體以外的這方面知識,我們就得聊到所謂內分泌腺的作用了。腺體學的發展還是20世紀以內的事;它和性心理學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我們可以說性也是由腺體的組合所決定的,即許多內分泌腺之和所決定的。接著我們要說的一點可以說已經是確定的:在腺體組合之中,假如睪丸的確處於一個中心的地位、而腺體組合的活動受它領導的話,這個人是不成問題的一個男子,否則,假如處於中心與領導地位的是卵巢,這個人便成為女子了。這樣的男女各有其正常的第一性徵與健全的性器官的發展。到性發育成熟的時候,一切應有的第二性徵以至於第三性徵也就發展得很完備。所謂第一性徵包括性器官的根本差異,是最容易辨別的;第二性徵,如男子之有鬚,女子之喉音尖銳等,也是一望而知的;至若第三性徵就不容易指認了,我們必須把兩性的特點做一番統計研究,才看得清楚。各級性徵都可以有很大的變異。性腺與第二性徵可以向間性(介乎男女之間的雌雄間性)的方向移動,其移動得特別多的,可以在身體方面或精神方面,變得像一個異性的人,甚或兩方面都像。
我們現在相信這些特徵,大都可以追溯到腺體的作用上。腺體有分泌,這種分泌又叫做「荷爾蒙」(hormone),是一種有激發作用的化學信使。內分泌腺並沒有通到外方的管子,分泌物或荷爾蒙直接由血液輸送到身體的各部位。性特徵的發育是由於荷爾蒙的刺激或抑制的作用,而此種特徵的變異也由於荷爾蒙的太多,或太少,或輸送的不正常而來。不但性特徵如此,就是一般的體格、性情、興趣也是同樣的受荷爾蒙的支配,甚至原來是男性的,可以變得像一個女子,或恰好相反。一種荷爾蒙的功用失常,也會牽動其他各種的荷爾蒙。各個內分泌腺本是一個和諧與平衡的系統,到此這種和諧與平衡就無法維持了。這方面的研究近來很多,也是各國都有;新的事實與新的觀點不斷地出現。最近的一些發現裡特別注意到腦下垂體腺(pituitary的前葉),認為它的荷爾蒙有特殊的激發力量;腎上腺(adrenal)的重要性也比以前顯著了。而性腺如睪丸與卵巢,相形之下,反而比以前看得尋常起來。這也許是對的,威廉.布萊爾-貝爾(William Blair-Bell)早就主張過,卵巢或睪丸的地位和腦下垂體腺、甲狀腺(thyroid)等的地位沒有什麼高下,「大家全都是一條索鏈裡的一些環節,這條索鏈就是一個系統,不妨叫做生殖的系統(gametal system)」。睪丸所分泌的荷爾蒙,叫做「雄激素」(proviron),對於男性第二性徵的發揮有特別責任,這一點是已經確定的了。卵巢所分泌的有兩種荷爾蒙,一叫「雌激素」(oestrin),一叫「孕激素」(progestin);這兩種荷爾蒙的功用現在還不太清楚。這方面的知識離系統化的程度還早,不過從事於性心理學的人,對於目前正在進行中的許多生理的與生物化學的研究工作,至少也應當曉得一點,這種研究的結果是一天比一天多,只要翻看各種醫學和生物化學的刊物,就可以知其梗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