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節 關於性倒錯

  假如一個人的性衝動對象是一個同性而不是異性的人,這就另成一種性歧變的現象,有人叫做「性倒錯」(sexual inversion),或「逆性別感」(contrary sexual feeling)或「烏拉諾斯現象」(uranism),最普遍的名詞是「同性戀」(homosexuality),有別於常態的異性戀(heterosexuality)。在這許多名詞裡,同性戀無疑是最能夠概括這方面所有現象的,而性倒錯則最適用於表面上有些先天傾向而根柢比較深固的各式同性戀。在一切性的歧變之中,同性戀是界限最分明的;同樣是性衝動的表現,同樣是用情,而情感的寄託則根本而且很完整地從一個常態的對象轉移到另一種對象身上,若就常情而論,這個對象逸出了一般的性慾範圍以外;我們一再地說「同樣」兩個字,因為除了對象的轉變為同性以外,其餘一切用情的方法、過程、滿足等等,可以說完全和異性戀沒有二致。同性戀是一種很反常的歧變,但它所能給予一個人的滿足,似乎比任何其他歧變更大。同性戀或性倒錯之所以重要,也許這是一個主要的原因。這種重要性又可以從三方面看出來:(一)它十分普遍,古今中外,不論在任何文明的階段裡,都有它的重要地位;(二)在今日的文明社會裡,它是一種屢見不鮮的現象;(三)許多著名的人物都有過同性戀的表現。
  同性戀的根本也可以說是「自然」的基礎,是在人類以下的動物之中便找得到的。同性戀原本是動物界的一個相當流行的現象,至少在其他的哺乳類動物裡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和人類血緣上最為接近的靈長類動物。吉爾伯特.范.塔塞爾.漢密爾頓(Gilbert Van Tassel Hamilton)醫師研究過獼猴和狒狒的性的發展,說「未成熟的雄性猴子通常會經過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裡牠在行為上所表現的性的興趣,幾乎完全是同性戀的,而一到性的發育成熟,這時期便突然終止,而性的興趣與活動就變為異性戀了」。所羅門.祖克曼(Solomon Zuckerman)很仔細地觀察過狒狒和黑猩猩的同性戀行為,發現有時候在雌性的一方,此種行為比雄性更顯著,他甚至覺得在猿類中,同性戀和異性戀的行為根本上彷彿是同一回事,找不到明顯的區別。
  在許多未開化與半開化的民族裡,同性戀也是一個很彰明較著的現象,有時它在風俗文化之中很有地位,而同性戀的人往往得到別人的尊敬。在幾個西方古代文明之中,情形也復如此。亞述人便有這個現象,而埃及人,在差不多四千年以前,也把男色雞姦的行為看作相當神聖,且認為荷魯斯(Horus)和賽特(Set)兩尊神祇便有過這種行為。同性戀不但和宗教產生關係,並且和武德也有牽連,古代非洲北部的迦太基人、希臘人的一部分祖先多利安人(Dorian)、古代黑海以北的斯基泰人(Scythian)以及後來北歐的諾曼人,都曾經基於這些立場,特意栽培同性戀。最後,在古希臘人中,同性戀的受人尊崇,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他們認為它不但和武德有關,同時和理智、審美,甚至於道德的各種特質也有關聯,並且,更有不少人認為它比正常的異性戀還要來得尊貴。基督教傳入歐洲以後,同性戀依舊存在,但是其聲譽卻一落千丈了;大家忽略了它是一種心理上的異態的現象;它的目的無非是要把戀愛與尊崇的情緒施諸同性的人身上,而此種情緒不一定要透過犯奸的行為。到了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以後,它算是又受到承認了,但僅僅被認為是一種「所多瑪現象」(sodomy)或雞姦,換言之,就是一種醜不可耐的淫惡,甚至是一種犯罪行為,值得國家法律和宗教法律的極嚴厲的處分,即使受焚燒的極刑,也不為過。
  在中古時代,性倒錯也是很普遍的,在軍隊的營房裡固然不必說,就是在修道的寺院中,也許一樣流行,要不然,天主教懺悔錄(penitential)也不會屢次提到它了。不過,這個現象的普及到一個境界以至於受人注目,則在文藝復興時代。布魯內托.拉蒂尼(Brunetto Latini),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的老師,便是性倒錯,而但丁在他的作品裡,也提到在當時有學問和有名望的人之中,這種歧變是時常遇到的。法國的人文主義者馬克-安托萬.穆雷特(Marc-Antoine Muret)因為有這種歧變,一生之中,幾乎始終瀕於死亡的絕境;文藝復興時代最偉大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也懷著一番同性戀的理想與熱情,不過我們沒有什麼理由可以推斷,他對所愛慕的男子發生過肉體上的關係;克里斯多福.馬羅(Christopher Marlowe),英國文藝復興時代的重要詩人之一,也顯然有同樣的情緒;我們也有理由可以相信近代科學方法的祖師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也未嘗不是這樣的人。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