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
不茍言笑、舉止一板一眼的李偉翔,48歲。
30歲那年應聘回國,頂著正夯的科技新貴頭銜,對這人人稱羨的兒子,李媽媽憂心忡忡:這內向、只會埋頭苦讀、不善交際的兒子,竟然終身大事沒半撇。
從三個姊姊到所有談得上交情的親朋好友,李媽媽通通掃過多次,央求幫忙介紹女孩相親外,總特別交待:「我家偉翔優秀,沒點根底的女孩怎麼配得上?要介紹給我家偉翔的女孩,至少要大學畢業,有沒有碩士、博士學位不要緊,女孩子書唸太多,意見太多,也是麻煩。當然身家一定要清白、健康要好、千萬不能有什麼家族遺傳疾病,這點一定得多打聽打聽,我可是要子孫一代比一代出類拔萃。」
在李媽媽「把關從嚴」之下,偉翔的相親對象女孩總不脫老師、律師、會計師、醫師、工程師。對老師,李媽媽會補充:「最好是教英數理化的,這樣小孩基因先天就比人強,以後光是補習費,就能省不少呢!」至於醫師,李媽媽會特別青睞小兒科、內科:「最好是在大醫院任職,不說別的,萬一將來小孩不舒服、家裡有人生病要住院什麼的,至少喬病房就安了。」
這十多年來,三百多次豐富的相親經驗,並沒有讓偉翔越來越接近「可以結婚」的目標。每逢李媽媽下詔:「過幾天,有XXX介紹的相親宴。」偉翔便開始緊張,因為每次飯局結束,偶有偉翔覺得可交往試試的,在李媽媽審核下,總不夠優秀女,總有可挑剔之處。「別愁眉苦臉,這相親呀,就是多選多挑,反正我家偉翔優秀,還怕沒對象可選吶?」
偉翔35歲前。
「到底是小弟要結婚還是媽要結婚?」
「偉翔從小都聽我的,他今天能在工作上順心如意,不用看人眼色,還不是我的功勞。娶妻這種人生大事,我怎麼可能隨便將就?偉翔你自己說,媽從小幫你拿的主意有錯過嗎?」
偉翔毫無異議的猛點頭。
偉翔年過40歲。
「媽,妳兒子都四十不惑了,還管這麼多啊?」
「妳們這些嫁出門的女兒懂什麼?偉翔太太娶進門,要朝夕相處的人,還有我耶,當然要我看順眼。」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偉翔過了45歲生日。
「偉翔快年過半百了,媽妳這是在擔誤他!妳不怕將來媳婦會和妳有代溝喔?」
「那又怎樣?我家偉翔是知名大企業的執行副總,有錢、有權、有勢,這樣男人的年齡誰在乎?就像是好酒沉甕底,值錢!只要我看得上,覺得她能配得起偉翔,反正年輕女孩能生沒問題,至於代溝?我是婆婆耶,沒在怕的啦!」在諮商室。
我問偉翔:「這些相親經驗,你自己的感覺呢?」
「當老師的女孩是很好,但是她們講話口氣,似乎總把我當學生看,我不想被唸一輩子。當律師也不錯,但我擔心她們太會算計,日後萬一婚姻失和,分手會被她告到扒掉很多層皮。至於若能娶醫師,如果家人生病是很有保障,不過,我其實怕滿怕髒的,我也怕她會從病人身上帶什麼病菌回家,不知道會不會害家人傳染到什麼病。」
「你有沒有在進一步交往後,對從事這些職業女生的疑慮,有所改觀?」
「進一步交往?相過親,感覺還好的,大概頂多吃過兩三次飯吧,我想還是先算了,與其事後發現不合有爭執,如果也已經放了感情下去,自找麻煩,何不一發現對她沒什麼把握,就直接收手。」看來偉翔,果然是李媽媽親生的,也很會算。
「既然如此,繼續相親的意義在哪裡?」
「我已經快50歲了,我媽年紀也大了,我是她一生的引以傲人的兒子,我媽過了年就80歲了,我當然希望能給我媽一個交代,讓她能看到我成家,甚至能抱到孫子。」
講到媽媽時,偉翔眼眶泛淚:「從小我愛唸書、功課很好,常常拿獎狀,媽媽很以我為榮。可是我家世代務農,家境不怎麼樣,和祖父母、大伯二伯幾家人擠在祖厝生活。升國三那年,颱風一個接一個,水田、果園的收成全毀了,阿公流著淚說男孩要去學做工,有一技之長才有前途,才強過看天吃飯。我爸也這麼認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國中畢業就要我和堂哥一起去學手藝。還好我媽堅持不肯,說不管我唸到多高,學費都由她想辦法,我爸還出言諷刺,說他就看我能讀多高、將來能多有出息?我媽能有多少能耐,籌得出這一筆學費。結果我媽白天照做農事家務,夜晚接加工來做、拼命賺錢供我升學;我能出國留學,第一筆錢,就是她辛辛苦苦了十幾年,攢下的私房錢。」
原本,我對李媽媽娶媳婦的自以為是心態有些反感,聽偉翔這麼一說,心理還是佩服她「為母則強」的努力。
「我父母感情並不好,小時候媽媽陪我睡覺、她總唸給我聽,古人說講嫁娶要門當戶對不是沒道理,等進了門才發現彼此有很多看法不一樣,大家都痛苦。她就搞不懂,兒子有天份不栽培好好讀書,將來怎麼出人頭地?」
幾次半夜醒來,偉翔看著昏暗燈光下,媽媽眼睛幾乎貼著手中的活埋頭拼命做,偉翔總偷偷抹著淚,發誓長大一定要給媽媽好日子過,只要媽媽高興,什麼都聽她、依她,只要能報答媽媽為他吃這麼多年的苦。頁數 3/4
「快二十年了,難道你媽媽挑媳婦的標準,都沒放寬過嗎?」
「老實說,有!以前要才貌雙全,要有社經地位,現在只要不超過35歲,身心健康、還能生;身高體重長相別太離譜、有穩定工作,我媽都可以接受。」偉翔抬頭苦笑:「反倒是我自己,顧慮多了,妳想啊,現在能生的女孩,都小我十歲以上,擔心和我媽沒話說、處不來。有專業之長的女生,雖然獨立自主,但應該也沒時間多陪陪我媽媽吧?結婚這件事,反而是媽媽勸我,感覺喜歡就好,不要顧慮那麼多,再挑下去,怕沒時間看我成家,抱孫子。」
「從年少到現在,都沒女孩讓你砰然心動過嗎?」
「當學生時,一心為媽媽爭口氣,唸書之外,幾乎沒參加過任何團康活動;出了社會,當然不服輸,拼工作表現。相親呢,每次我都是以結婚為前提來看對象,要能吃苦耐勞、要生活樸素,碰到太會打扮的女生,我會先打退堂鼓;重點要能對我媽百依百順,娶妻娶德不是嗎?女朋友嘛,我還真沒主動交過。」
原來,偉翔攻不進婚姻的城堡,在李媽媽的「嚴選」外,自己也有著不自知的「設防」,關關卡卡下,婚姻大事終究被磋跎掉了......向來考試都無往不利的偉翔,哪知婚姻不是一個人片面、想當然爾的去定個標準;更何況,感情或婚姻的經營,不是一板一眼的去拆解或寫個方程式,沒有真心誠意的相依相惜,怎麼可能一起走人生路,攜手到白頭呢?
為了出人頭地,努力奮鬥,認真讀書,是多數聽話、不忍拂逆父母殷殷期許的孩子們從小自我要求。應付考試是個人的天分,加上努力就可以準備好的。但是婚姻不是一個人自己就可以規劃的事。
社會心理學家Robert Sternberg於1988年提出愛情三角理論,分析愛情的結構,完滿的愛具備3個元素:親密、激情與承諾。三者最好都具備,永保幸福:
親密,指的是彼此很熟悉、很了解。
激情,指的是情人眼裡出西施,有火花、彼此產生「化學作用」。
承諾,願意為了對方下許下諾言,並實踐。三者具備,伴侶感到愛是充實完滿,反之某項多某項少,不同比重就會形成不同類型的愛,例如,親密不足,激情很多,彼此也沒有承諾,像是一夜情的模式。有親密感,激情不再,仍有承諾,是彼此作伴。既不親密,彼此也沒有激情,卻有著承諾,這樣的愛是很空虛。
從生理學角度分析愛情的化學作用是「愛情賀爾蒙」的產生,熱戀中的男女,大量分泌催產素,大腦產生極高的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加上較低的血清素,使情慾增高感覺變的很敏銳強烈,陷入對對方的渴求神魂顛倒,擋都擋不住。
人類學家HelenFisher認為愛情歷經三個階段:情慾、浪漫、與依附:
情慾,產生軀力,想去認識喜歡的對象,進一步發展
浪漫,期待與對方隨時隨地在一起,時時思念,沈溺在戀愛的甜蜜中。
依附,跟對方維持長久關係,一起建立家庭,生養下一代。
正因愛情來時,人們一時還昏頭昏腦,喜歡或愛傻傻分不清楚,到底是情慾,還是愛上愛的感覺,真的是想要跟對方一輩子走下去嗎?更需要一點時間感覺與認識。等三個月強烈的情慾退燒後,再三個月的認識,比較能夠瞭解彼此是否適合,在經過六個月的相處與磨合,更能清楚是否肯定彼此要攜手共度。
偉翔在還沒有熟悉的對方,也還沒看對眼,就以結婚為前提,下了承諾,不要說他自己感覺犧牲很大,若是女性被他相重,想要省去探索過程,也不管感覺,培養熟悉度,就直接進入終身大事,何嘗不是一大冒險。使用古時候相親的方式,只是一個認識人的開始,仍不能省去認識與磨合階段,更不需要把對象的履歷,當成另一種考試的成績。
偉翔特別要求完美,害怕失敗,轉成挑對方的缺點,挑的越多,看似明察秋毫,卻也讓自己越不敢投入交往的開始。失敗全建立在想像中,才是真正的損失。
親密關係,要面臨認識了解,投入,處理差異,克服差異,沒有開始,沒有失敗的機會,當然也沒有任何的學習與獲得。這是很多人生勝利組的資優生們,很難承受沒範圍的考題。
不茍言笑、舉止一板一眼的李偉翔,48歲。
30歲那年應聘回國,頂著正夯的科技新貴頭銜,對這人人稱羨的兒子,李媽媽憂心忡忡:這內向、只會埋頭苦讀、不善交際的兒子,竟然終身大事沒半撇。
從三個姊姊到所有談得上交情的親朋好友,李媽媽通通掃過多次,央求幫忙介紹女孩相親外,總特別交待:「我家偉翔優秀,沒點根底的女孩怎麼配得上?要介紹給我家偉翔的女孩,至少要大學畢業,有沒有碩士、博士學位不要緊,女孩子書唸太多,意見太多,也是麻煩。當然身家一定要清白、健康要好、千萬不能有什麼家族遺傳疾病,這點一定得多打聽打聽,我可是要子孫一代比一代出類拔萃。」
在李媽媽「把關從嚴」之下,偉翔的相親對象女孩總不脫老師、律師、會計師、醫師、工程師。對老師,李媽媽會補充:「最好是教英數理化的,這樣小孩基因先天就比人強,以後光是補習費,就能省不少呢!」至於醫師,李媽媽會特別青睞小兒科、內科:「最好是在大醫院任職,不說別的,萬一將來小孩不舒服、家裡有人生病要住院什麼的,至少喬病房就安了。」
這十多年來,三百多次豐富的相親經驗,並沒有讓偉翔越來越接近「可以結婚」的目標。每逢李媽媽下詔:「過幾天,有XXX介紹的相親宴。」偉翔便開始緊張,因為每次飯局結束,偶有偉翔覺得可交往試試的,在李媽媽審核下,總不夠優秀女,總有可挑剔之處。「別愁眉苦臉,這相親呀,就是多選多挑,反正我家偉翔優秀,還怕沒對象可選吶?」
偉翔35歲前。
「到底是小弟要結婚還是媽要結婚?」
「偉翔從小都聽我的,他今天能在工作上順心如意,不用看人眼色,還不是我的功勞。娶妻這種人生大事,我怎麼可能隨便將就?偉翔你自己說,媽從小幫你拿的主意有錯過嗎?」
偉翔毫無異議的猛點頭。
偉翔年過40歲。
「媽,妳兒子都四十不惑了,還管這麼多啊?」
「妳們這些嫁出門的女兒懂什麼?偉翔太太娶進門,要朝夕相處的人,還有我耶,當然要我看順眼。」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偉翔過了45歲生日。
「偉翔快年過半百了,媽妳這是在擔誤他!妳不怕將來媳婦會和妳有代溝喔?」
「那又怎樣?我家偉翔是知名大企業的執行副總,有錢、有權、有勢,這樣男人的年齡誰在乎?就像是好酒沉甕底,值錢!只要我看得上,覺得她能配得起偉翔,反正年輕女孩能生沒問題,至於代溝?我是婆婆耶,沒在怕的啦!」在諮商室。
我問偉翔:「這些相親經驗,你自己的感覺呢?」
「當老師的女孩是很好,但是她們講話口氣,似乎總把我當學生看,我不想被唸一輩子。當律師也不錯,但我擔心她們太會算計,日後萬一婚姻失和,分手會被她告到扒掉很多層皮。至於若能娶醫師,如果家人生病是很有保障,不過,我其實怕滿怕髒的,我也怕她會從病人身上帶什麼病菌回家,不知道會不會害家人傳染到什麼病。」
「你有沒有在進一步交往後,對從事這些職業女生的疑慮,有所改觀?」
「進一步交往?相過親,感覺還好的,大概頂多吃過兩三次飯吧,我想還是先算了,與其事後發現不合有爭執,如果也已經放了感情下去,自找麻煩,何不一發現對她沒什麼把握,就直接收手。」看來偉翔,果然是李媽媽親生的,也很會算。
「既然如此,繼續相親的意義在哪裡?」
「我已經快50歲了,我媽年紀也大了,我是她一生的引以傲人的兒子,我媽過了年就80歲了,我當然希望能給我媽一個交代,讓她能看到我成家,甚至能抱到孫子。」
講到媽媽時,偉翔眼眶泛淚:「從小我愛唸書、功課很好,常常拿獎狀,媽媽很以我為榮。可是我家世代務農,家境不怎麼樣,和祖父母、大伯二伯幾家人擠在祖厝生活。升國三那年,颱風一個接一個,水田、果園的收成全毀了,阿公流著淚說男孩要去學做工,有一技之長才有前途,才強過看天吃飯。我爸也這麼認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國中畢業就要我和堂哥一起去學手藝。還好我媽堅持不肯,說不管我唸到多高,學費都由她想辦法,我爸還出言諷刺,說他就看我能讀多高、將來能多有出息?我媽能有多少能耐,籌得出這一筆學費。結果我媽白天照做農事家務,夜晚接加工來做、拼命賺錢供我升學;我能出國留學,第一筆錢,就是她辛辛苦苦了十幾年,攢下的私房錢。」
原本,我對李媽媽娶媳婦的自以為是心態有些反感,聽偉翔這麼一說,心理還是佩服她「為母則強」的努力。
「我父母感情並不好,小時候媽媽陪我睡覺、她總唸給我聽,古人說講嫁娶要門當戶對不是沒道理,等進了門才發現彼此有很多看法不一樣,大家都痛苦。她就搞不懂,兒子有天份不栽培好好讀書,將來怎麼出人頭地?」
幾次半夜醒來,偉翔看著昏暗燈光下,媽媽眼睛幾乎貼著手中的活埋頭拼命做,偉翔總偷偷抹著淚,發誓長大一定要給媽媽好日子過,只要媽媽高興,什麼都聽她、依她,只要能報答媽媽為他吃這麼多年的苦。頁數 3/4
「快二十年了,難道你媽媽挑媳婦的標準,都沒放寬過嗎?」
「老實說,有!以前要才貌雙全,要有社經地位,現在只要不超過35歲,身心健康、還能生;身高體重長相別太離譜、有穩定工作,我媽都可以接受。」偉翔抬頭苦笑:「反倒是我自己,顧慮多了,妳想啊,現在能生的女孩,都小我十歲以上,擔心和我媽沒話說、處不來。有專業之長的女生,雖然獨立自主,但應該也沒時間多陪陪我媽媽吧?結婚這件事,反而是媽媽勸我,感覺喜歡就好,不要顧慮那麼多,再挑下去,怕沒時間看我成家,抱孫子。」
「從年少到現在,都沒女孩讓你砰然心動過嗎?」
「當學生時,一心為媽媽爭口氣,唸書之外,幾乎沒參加過任何團康活動;出了社會,當然不服輸,拼工作表現。相親呢,每次我都是以結婚為前提來看對象,要能吃苦耐勞、要生活樸素,碰到太會打扮的女生,我會先打退堂鼓;重點要能對我媽百依百順,娶妻娶德不是嗎?女朋友嘛,我還真沒主動交過。」
原來,偉翔攻不進婚姻的城堡,在李媽媽的「嚴選」外,自己也有著不自知的「設防」,關關卡卡下,婚姻大事終究被磋跎掉了......向來考試都無往不利的偉翔,哪知婚姻不是一個人片面、想當然爾的去定個標準;更何況,感情或婚姻的經營,不是一板一眼的去拆解或寫個方程式,沒有真心誠意的相依相惜,怎麼可能一起走人生路,攜手到白頭呢?
為了出人頭地,努力奮鬥,認真讀書,是多數聽話、不忍拂逆父母殷殷期許的孩子們從小自我要求。應付考試是個人的天分,加上努力就可以準備好的。但是婚姻不是一個人自己就可以規劃的事。
社會心理學家Robert Sternberg於1988年提出愛情三角理論,分析愛情的結構,完滿的愛具備3個元素:親密、激情與承諾。三者最好都具備,永保幸福:
親密,指的是彼此很熟悉、很了解。
激情,指的是情人眼裡出西施,有火花、彼此產生「化學作用」。
承諾,願意為了對方下許下諾言,並實踐。三者具備,伴侶感到愛是充實完滿,反之某項多某項少,不同比重就會形成不同類型的愛,例如,親密不足,激情很多,彼此也沒有承諾,像是一夜情的模式。有親密感,激情不再,仍有承諾,是彼此作伴。既不親密,彼此也沒有激情,卻有著承諾,這樣的愛是很空虛。
從生理學角度分析愛情的化學作用是「愛情賀爾蒙」的產生,熱戀中的男女,大量分泌催產素,大腦產生極高的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加上較低的血清素,使情慾增高感覺變的很敏銳強烈,陷入對對方的渴求神魂顛倒,擋都擋不住。
人類學家HelenFisher認為愛情歷經三個階段:情慾、浪漫、與依附:
情慾,產生軀力,想去認識喜歡的對象,進一步發展
浪漫,期待與對方隨時隨地在一起,時時思念,沈溺在戀愛的甜蜜中。
依附,跟對方維持長久關係,一起建立家庭,生養下一代。
正因愛情來時,人們一時還昏頭昏腦,喜歡或愛傻傻分不清楚,到底是情慾,還是愛上愛的感覺,真的是想要跟對方一輩子走下去嗎?更需要一點時間感覺與認識。等三個月強烈的情慾退燒後,再三個月的認識,比較能夠瞭解彼此是否適合,在經過六個月的相處與磨合,更能清楚是否肯定彼此要攜手共度。
偉翔在還沒有熟悉的對方,也還沒看對眼,就以結婚為前提,下了承諾,不要說他自己感覺犧牲很大,若是女性被他相重,想要省去探索過程,也不管感覺,培養熟悉度,就直接進入終身大事,何嘗不是一大冒險。使用古時候相親的方式,只是一個認識人的開始,仍不能省去認識與磨合階段,更不需要把對象的履歷,當成另一種考試的成績。
偉翔特別要求完美,害怕失敗,轉成挑對方的缺點,挑的越多,看似明察秋毫,卻也讓自己越不敢投入交往的開始。失敗全建立在想像中,才是真正的損失。
親密關係,要面臨認識了解,投入,處理差異,克服差異,沒有開始,沒有失敗的機會,當然也沒有任何的學習與獲得。這是很多人生勝利組的資優生們,很難承受沒範圍的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