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變
自認「不如人」的長耳兔:
你覺得自己不夠聰明,長得不夠好看,各方面條件不夠好……覺得自己不如人。這種感覺很沮喪,既無奈又無望!這感覺我並不陌生,彷彿纏繞在洶湧的海潮中,無法擺脫開來。
因為我也常覺得自己不如人。這種想法在三十三歲以前充滿我心靈,一段時間就闖進我腦海,讓我感受到煩躁、苦悶、徬徨與沮喪,特別是在我遭遇挫敗的時刻。
我的學生時代,課業成績很差勁,常覺得自己很笨!數學就是聽不懂,英文就是背不起來,沒有任何拿手的科目。不只學業成績,我的體育也不行,更沒有任何才藝,個子矮小且其貌不揚。更重要的是,我無法專注,也沒有意志力。
我耗去五年的時光,連滾帶爬才考上大學。
大學畢業之後,我沒有好的工作,沒有足夠的金錢,也沒有好的運氣。只有不斷增長的年齡,還有一顆徬徨的心靈。
我什麼都不如人。
長耳兔,那種「不如」的感覺,真是糟透了!
我聽到不少安慰:起碼你還年輕,有無限希望;很多建議:去找自己超越別人的地方;很多鼓勵:那就再加油一點兒;當然也有風涼話:下輩子投個好胎吧!更有嘲諷的話:誰叫你不努力。
這些話對我都沒有幫助。
當我被「不如」的感覺淹沒時,完全無法看見自己的「如」,甚至會否認自己的「如」。那種感覺,像是陷入泥沼裡,無法使用自己的力量。
說一個很多人看過的小故事。
這個故事也被人以影片的方式,在 YouTube 廣為流傳。
Change your words
街景應是歐洲街頭,一位盲人坐在階梯前,手中拿著一張紙板,上頭寫著兩行字:「I’ M BLIND.PLEASE HELP.」(我是盲人,請幫助我。);盲人身邊放著一個乞討的鐵罐子。
來往的行人本就不多,即使行人經過他,也鮮少有人施捨金錢。偶爾有個人施捨一枚硬幣,盲人忙著聽音辨位,伸手將硬幣拾回來。
街頭這位盲人,因為眼睛盲了,條件本就不如人。
但是這位盲人,遇見了他的貴人。
一位女士經過他身邊,又折返回來,她不是丟錢給盲人,而是將寫著「I’ MBLIND.PLEASEHELP.」的紙板翻過來,拿出麥克筆在板子上寫下幾個字。盲人摸摸女士高跟鞋,知道是位女士停下腳步,但不知道她在小紙板上寫了什麼。女士寫完字,將小紙板放回盲人手邊,隨即離開了。
盲人的命運被改變了。
經過的行人彎下腰,將銅板丟在盲人面前。盲人顫抖著雙手,忙不迭地整理前方的零錢。
那位女士在紙板上寫了什麼?
「IT’ S A BEAUTIFUL DAY AND ICAN’ TSEEIT.」(這是個美好的日子,而我卻看不見。)
長耳兔,若是你看到這不同的兩句話,會有什麼感覺呢?也許在憑空想像,感覺並不強大,但是讓我們閉眼深呼吸,來一場深入想像:自己走在歐洲的街道,美好的陽光落在美麗的建築,一位拿著紙牌的盲者……
我曾經看過銷售員,販賣同一種產品,使用不同的字句,就產生不同的結果,原來語言的力量是強大的。
影片最後,寫著兩行字:
「Change your words.」
「Change your world.」
我想邀請你改變的,就是生命中的某個「字」,這個字便是「不如」。當這個字充滿心靈,心中往往不會有力量,常會朝向沮喪、無助,甚至出現放棄的念頭。
「不如」就像「I’ M BLIND.PLEASEHELP.」,只是一個乞憐的句子,能獲得的回饋少之又少。
然而,如何將「I’ M BLIND.PLEASEHELP.」改變成「IT’ S A BEAUTIFUL DAY AND I CAN’ TSEEIT.」呢?這牽涉對生命的體悟,但是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因為朝向更好的人生邁進,應是大多數人的目標。
Change your world
我的學生時代無力感放大,教室內的功課總是聽不懂,教室外也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那是一段漫長而苦悶的歲月。
我偶爾回憶過去,看見自己的身影:在教室裡發著呆,下了課後很孤單,放學趕去補習班恍惚,懊惱自己浪費時光,回到家感嘆一天又糊塗……我的國中課業差勁,校長告誡同在學校教書的父親:「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怎麼有資格教學生?」父親因而將我轉學了,我內心無比憤怒,但也感到沮喪與無望。轉學後也不會轉好,我曾因為物理不及格,被老師當眾剃光頭,老師若將我頭髮剪光也好呀!但他象徵性地將我頂上頭髮剃光一塊,我看見同學抿著嘴偷笑……
我青少年的身影,像是縮在微光中的一灘污漬,我的世界何時才會改變?
高中聯考理所當然失落,我居住在台中市,所有公立高中都考不上,我到鄰近的南投念高中了。
長耳兔,你知道那種感覺吧?
當我見到國中同學,穿著一中、女中的校服,或者背著名校的書包,我心中五味雜陳,在那個重視升學的年代,我不敢站在陽光下,頂多只能在微光中,而我只是微光中的一灘污漬而已。要改變自己的世界,對我而言,談何容易?
高中畢業之後,我考不上任何一所大學,淪為補習街的一灘污漬,每天過著愧疚的日子,如此兩年之後,時間再也不等我了,我到了入伍當兵的年齡。
我陰影的路還很漫長,那種不如的感覺一直背在身上,又如何能沒有陰影呢?我卻不知道自己的資源也在,彷彿泰戈爾詩中所說:「把燈籠背在背上的人,有黑影遮住前路。」
我重新看自己的身影,發現污漬中那抹微光,是我改變自己世界的重要元素,那是我心裡永遠沒有消失的聲音:我不會放棄的,有一天我會成功。
雖然,我沒有讓這句話取代「不如」,但是兩個聲音在心中並存,我起碼留了一線希望。那彷彿我看見「I’ MBLIND.PLEASEHELP.」,也看見「IT’ S A BEAUTIFUL DAY AND I CAN’ TSEEIT.」,我對自己的感覺就不一樣。
「Change your words.」
「Change your world.」
我的確深深有這種體會,當我心中置入了關鍵字:「我不會放棄的,有一天我會成功。」我感覺微微的光,包圍著我的生命,那是一個開始,我視為改變世界的開始。因為那並非欺騙自己,而是以一個全貌看待自己,不再以單一視角評價自己,因為我的確不想放棄,我的確想要成功。
親愛的長耳兔,我邀請你找個安靜的地方,緩緩地深呼吸,安靜地對自己說:「我不會放棄的,有一天我會成功。」
這是改變的開始……
在「不如」中掙扎了三十年的
阿建
2.心念
好奇的長耳兔:
當人改變了心念,就有機會改變世界嗎?這個問題讓人疑惑。
曾經風行一時的書《祕密》、《吸引力法則》,都是談心念的重要。然而真的是如此嗎?為何有些人擁有心念,卻無法改變人生呢?
長耳兔也有這樣的懷疑吧?我也曾經輕蔑過這樣的想法。
心念能開啟宇宙的動能,然而很多人並未真心相信,只是想要趨吉避凶、逃避現實,或者念頭僅在頭腦運轉,那又如何開啟動能?
心念的力量
每一個人都打過呵欠。你也打過呵欠吧!下次打呵欠的時候,如果不是感覺疲憊,那就注意一下:自己為什麼打呵欠?
回憶一下自己,是否看見他人打呵欠,自己也跟著深深地呵欠起來?
因為打呵欠的心念一起,便不自覺地想要打呵欠了。
長耳兔呀!你現在該不會正在打呵欠吧?你看到我前面寫的「打呵欠」三個字,也許在三分鐘之內,你真的打起呵欠來了。
如果你現在坐在捷運上,正讀著我給你的這封信,並且因此打了呵欠,也許不少看見你打呵欠的人,也跟著打呵欠了,像骨牌效應一樣,打呵欠的人不斷擴散著。打呵欠的動作,會因為視覺、聽覺,讓情緒受到感染,啟動心中微妙的一股力量。
從打呵欠的事例,你看心念的力量有多大?
因此人們常說:「當你真心想完成某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四分鐘跑完一英里
當一個人的心念啟動,便會念茲在茲,生命也會跟著動起來。
這種心念的啟動,隨著事情的難易,也有不同的實踐力量。心中意念能真正啟動,是一份認真且專注的相信,不是隨意在腦中想想,或者只是安慰自己的標語,而是一種從自身擴散出來的力量。
「心想事成」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關於心念所及而成事的例子,幾乎隨處都可見證。
有一個運動場上的著名故事:四分鐘跑完一英里。
在一九四五年以前,醫生認為人類跑步速度的極限,若以一英里計算,不可能在四分鐘之內完成。不只醫生這麼認為,科學家也發表論文,說明人體的極限就是如此。
長耳兔你相信嗎?這些限制是否可透過意念突破?
當時的世界紀錄,是一位瑞典人跑出的四分一秒四。雖然僅僅一秒四的時間,但是運動場上的一秒鐘,往往是運動員一輩子追求的目標。
有位常練習跑步,獲得牛津大學獎學金的學生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宣稱自己可以打破極限,能在四分鐘之內跑完一英里,並堅信自己可以做到。世界上的運動員,還有科學家們知道了,紛紛嘲笑他大言不慚,這是九年未被打破的世界紀錄哪!又是科學家研究過的數據,怎麼可能由一個年輕人就突破呢?
然而班尼斯特的心念,並非遙不可及,痴人說夢般的目標,也並非空口說白話。他懷著信念練習,以意念與心志不斷驅動自我,形成一種源源不絕的能量。
一九五四年五月六日,二十五歲的班尼斯特,選了一個氣溫陰冷的傍晚,在一千名觀眾的見證下,以三分五十九秒四跑完全程一英里,打破了世人認為無法打破的紀錄。原來醫生、科學家與運動員信誓旦旦的極限,並不是真正的限制。
班尼斯特在《第一個四分鐘》寫道:「一種由恐懼和驕傲混合的情感,不斷刺激著我,我提速飛奔……當時整個世界彷彿靜止了,或者就像不存在一樣。」
我相信心念啟動,的確為人創造源源不絕的力量。
我不會放棄的
自從我國小畢業之後,一直到二十歲以前,在好成績才是好學生的年代,我的成績始終不佳,因而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我很想盡本分,取得好成績,無奈我無法靜下心讀書,每天活在煩悶、浮躁與愧疚之中。大概沒人瞭解我的苦悶,人們總認為我努力就行了,卻不知道我也想呀,但是我做不到呀!我下了無數次的決心,定了無數個計畫,統統無疾而終,我覺得自己爛透了。
時間飛速而逝,我卻一事無成,每天浪費時光,總在一天結束的時候,感嘆自己怎麼會這樣過日子?能夠支撐我的,大概就是這句話:「我不會放棄的。」
當我愧疚無奈,我不會放棄的;即使我渾渾噩噩,我不會放棄的。這使得我願意花一點兒力氣,準備自己的課業,即使只有一點點,因為我不會放棄的……我還碰觸得到一絲光,心底有一個聲音:「我不會放棄的……」這個聲音,無形中縮短了我混沌的時光,當我意識到自己在混沌的時候;點滴積累了努力的力量,當我意識到自己在努力。
以前我沒有察覺這個力量,但我絕非隨意在腦中想想,而是每次認真如起誓一樣激勵自己,也許有一點兒自我安慰,卻逐漸從自身擴散出力量。我逐漸找到一個方法,幫助自己走上軌道,拾起書本安定讀書,最終我進入短暫的目標:考入大學,雖然已經二十三歲了。
日後我又陷入渾渾噩噩的生活,又無法達成目標了,我心底仍舊存有這個聲音:我不會放棄的……直到我驚覺自己的日子,已經成為我想要的那樣,我可以感到班尼斯特所說:「我不知不覺提速飛奔,整個世界彷彿靜止了,或者就像不存在一樣。」
我和我的心念同在。
長耳兔,我也邀請你,先與心念同在。
打呵欠的時候,不禁會想這個呵欠,是否從遙遠的北極一路傳過來的
阿建
自認「不如人」的長耳兔:
你覺得自己不夠聰明,長得不夠好看,各方面條件不夠好……覺得自己不如人。這種感覺很沮喪,既無奈又無望!這感覺我並不陌生,彷彿纏繞在洶湧的海潮中,無法擺脫開來。
因為我也常覺得自己不如人。這種想法在三十三歲以前充滿我心靈,一段時間就闖進我腦海,讓我感受到煩躁、苦悶、徬徨與沮喪,特別是在我遭遇挫敗的時刻。
我的學生時代,課業成績很差勁,常覺得自己很笨!數學就是聽不懂,英文就是背不起來,沒有任何拿手的科目。不只學業成績,我的體育也不行,更沒有任何才藝,個子矮小且其貌不揚。更重要的是,我無法專注,也沒有意志力。
我耗去五年的時光,連滾帶爬才考上大學。
大學畢業之後,我沒有好的工作,沒有足夠的金錢,也沒有好的運氣。只有不斷增長的年齡,還有一顆徬徨的心靈。
我什麼都不如人。
長耳兔,那種「不如」的感覺,真是糟透了!
我聽到不少安慰:起碼你還年輕,有無限希望;很多建議:去找自己超越別人的地方;很多鼓勵:那就再加油一點兒;當然也有風涼話:下輩子投個好胎吧!更有嘲諷的話:誰叫你不努力。
這些話對我都沒有幫助。
當我被「不如」的感覺淹沒時,完全無法看見自己的「如」,甚至會否認自己的「如」。那種感覺,像是陷入泥沼裡,無法使用自己的力量。
說一個很多人看過的小故事。
這個故事也被人以影片的方式,在 YouTube 廣為流傳。
Change your words
街景應是歐洲街頭,一位盲人坐在階梯前,手中拿著一張紙板,上頭寫著兩行字:「I’ M BLIND.PLEASE HELP.」(我是盲人,請幫助我。);盲人身邊放著一個乞討的鐵罐子。
來往的行人本就不多,即使行人經過他,也鮮少有人施捨金錢。偶爾有個人施捨一枚硬幣,盲人忙著聽音辨位,伸手將硬幣拾回來。
街頭這位盲人,因為眼睛盲了,條件本就不如人。
但是這位盲人,遇見了他的貴人。
一位女士經過他身邊,又折返回來,她不是丟錢給盲人,而是將寫著「I’ MBLIND.PLEASEHELP.」的紙板翻過來,拿出麥克筆在板子上寫下幾個字。盲人摸摸女士高跟鞋,知道是位女士停下腳步,但不知道她在小紙板上寫了什麼。女士寫完字,將小紙板放回盲人手邊,隨即離開了。
盲人的命運被改變了。
經過的行人彎下腰,將銅板丟在盲人面前。盲人顫抖著雙手,忙不迭地整理前方的零錢。
那位女士在紙板上寫了什麼?
「IT’ S A BEAUTIFUL DAY AND ICAN’ TSEEIT.」(這是個美好的日子,而我卻看不見。)
長耳兔,若是你看到這不同的兩句話,會有什麼感覺呢?也許在憑空想像,感覺並不強大,但是讓我們閉眼深呼吸,來一場深入想像:自己走在歐洲的街道,美好的陽光落在美麗的建築,一位拿著紙牌的盲者……
我曾經看過銷售員,販賣同一種產品,使用不同的字句,就產生不同的結果,原來語言的力量是強大的。
影片最後,寫著兩行字:
「Change your words.」
「Change your world.」
我想邀請你改變的,就是生命中的某個「字」,這個字便是「不如」。當這個字充滿心靈,心中往往不會有力量,常會朝向沮喪、無助,甚至出現放棄的念頭。
「不如」就像「I’ M BLIND.PLEASEHELP.」,只是一個乞憐的句子,能獲得的回饋少之又少。
然而,如何將「I’ M BLIND.PLEASEHELP.」改變成「IT’ S A BEAUTIFUL DAY AND I CAN’ TSEEIT.」呢?這牽涉對生命的體悟,但是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因為朝向更好的人生邁進,應是大多數人的目標。
Change your world
我的學生時代無力感放大,教室內的功課總是聽不懂,教室外也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那是一段漫長而苦悶的歲月。
我偶爾回憶過去,看見自己的身影:在教室裡發著呆,下了課後很孤單,放學趕去補習班恍惚,懊惱自己浪費時光,回到家感嘆一天又糊塗……我的國中課業差勁,校長告誡同在學校教書的父親:「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怎麼有資格教學生?」父親因而將我轉學了,我內心無比憤怒,但也感到沮喪與無望。轉學後也不會轉好,我曾因為物理不及格,被老師當眾剃光頭,老師若將我頭髮剪光也好呀!但他象徵性地將我頂上頭髮剃光一塊,我看見同學抿著嘴偷笑……
我青少年的身影,像是縮在微光中的一灘污漬,我的世界何時才會改變?
高中聯考理所當然失落,我居住在台中市,所有公立高中都考不上,我到鄰近的南投念高中了。
長耳兔,你知道那種感覺吧?
當我見到國中同學,穿著一中、女中的校服,或者背著名校的書包,我心中五味雜陳,在那個重視升學的年代,我不敢站在陽光下,頂多只能在微光中,而我只是微光中的一灘污漬而已。要改變自己的世界,對我而言,談何容易?
高中畢業之後,我考不上任何一所大學,淪為補習街的一灘污漬,每天過著愧疚的日子,如此兩年之後,時間再也不等我了,我到了入伍當兵的年齡。
我陰影的路還很漫長,那種不如的感覺一直背在身上,又如何能沒有陰影呢?我卻不知道自己的資源也在,彷彿泰戈爾詩中所說:「把燈籠背在背上的人,有黑影遮住前路。」
我重新看自己的身影,發現污漬中那抹微光,是我改變自己世界的重要元素,那是我心裡永遠沒有消失的聲音:我不會放棄的,有一天我會成功。
雖然,我沒有讓這句話取代「不如」,但是兩個聲音在心中並存,我起碼留了一線希望。那彷彿我看見「I’ MBLIND.PLEASEHELP.」,也看見「IT’ S A BEAUTIFUL DAY AND I CAN’ TSEEIT.」,我對自己的感覺就不一樣。
「Change your words.」
「Change your world.」
我的確深深有這種體會,當我心中置入了關鍵字:「我不會放棄的,有一天我會成功。」我感覺微微的光,包圍著我的生命,那是一個開始,我視為改變世界的開始。因為那並非欺騙自己,而是以一個全貌看待自己,不再以單一視角評價自己,因為我的確不想放棄,我的確想要成功。
親愛的長耳兔,我邀請你找個安靜的地方,緩緩地深呼吸,安靜地對自己說:「我不會放棄的,有一天我會成功。」
這是改變的開始……
在「不如」中掙扎了三十年的
阿建
2.心念
好奇的長耳兔:
當人改變了心念,就有機會改變世界嗎?這個問題讓人疑惑。
曾經風行一時的書《祕密》、《吸引力法則》,都是談心念的重要。然而真的是如此嗎?為何有些人擁有心念,卻無法改變人生呢?
長耳兔也有這樣的懷疑吧?我也曾經輕蔑過這樣的想法。
心念能開啟宇宙的動能,然而很多人並未真心相信,只是想要趨吉避凶、逃避現實,或者念頭僅在頭腦運轉,那又如何開啟動能?
心念的力量
每一個人都打過呵欠。你也打過呵欠吧!下次打呵欠的時候,如果不是感覺疲憊,那就注意一下:自己為什麼打呵欠?
回憶一下自己,是否看見他人打呵欠,自己也跟著深深地呵欠起來?
因為打呵欠的心念一起,便不自覺地想要打呵欠了。
長耳兔呀!你現在該不會正在打呵欠吧?你看到我前面寫的「打呵欠」三個字,也許在三分鐘之內,你真的打起呵欠來了。
如果你現在坐在捷運上,正讀著我給你的這封信,並且因此打了呵欠,也許不少看見你打呵欠的人,也跟著打呵欠了,像骨牌效應一樣,打呵欠的人不斷擴散著。打呵欠的動作,會因為視覺、聽覺,讓情緒受到感染,啟動心中微妙的一股力量。
從打呵欠的事例,你看心念的力量有多大?
因此人們常說:「當你真心想完成某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四分鐘跑完一英里
當一個人的心念啟動,便會念茲在茲,生命也會跟著動起來。
這種心念的啟動,隨著事情的難易,也有不同的實踐力量。心中意念能真正啟動,是一份認真且專注的相信,不是隨意在腦中想想,或者只是安慰自己的標語,而是一種從自身擴散出來的力量。
「心想事成」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關於心念所及而成事的例子,幾乎隨處都可見證。
有一個運動場上的著名故事:四分鐘跑完一英里。
在一九四五年以前,醫生認為人類跑步速度的極限,若以一英里計算,不可能在四分鐘之內完成。不只醫生這麼認為,科學家也發表論文,說明人體的極限就是如此。
長耳兔你相信嗎?這些限制是否可透過意念突破?
當時的世界紀錄,是一位瑞典人跑出的四分一秒四。雖然僅僅一秒四的時間,但是運動場上的一秒鐘,往往是運動員一輩子追求的目標。
有位常練習跑步,獲得牛津大學獎學金的學生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宣稱自己可以打破極限,能在四分鐘之內跑完一英里,並堅信自己可以做到。世界上的運動員,還有科學家們知道了,紛紛嘲笑他大言不慚,這是九年未被打破的世界紀錄哪!又是科學家研究過的數據,怎麼可能由一個年輕人就突破呢?
然而班尼斯特的心念,並非遙不可及,痴人說夢般的目標,也並非空口說白話。他懷著信念練習,以意念與心志不斷驅動自我,形成一種源源不絕的能量。
一九五四年五月六日,二十五歲的班尼斯特,選了一個氣溫陰冷的傍晚,在一千名觀眾的見證下,以三分五十九秒四跑完全程一英里,打破了世人認為無法打破的紀錄。原來醫生、科學家與運動員信誓旦旦的極限,並不是真正的限制。
班尼斯特在《第一個四分鐘》寫道:「一種由恐懼和驕傲混合的情感,不斷刺激著我,我提速飛奔……當時整個世界彷彿靜止了,或者就像不存在一樣。」
我相信心念啟動,的確為人創造源源不絕的力量。
我不會放棄的
自從我國小畢業之後,一直到二十歲以前,在好成績才是好學生的年代,我的成績始終不佳,因而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我很想盡本分,取得好成績,無奈我無法靜下心讀書,每天活在煩悶、浮躁與愧疚之中。大概沒人瞭解我的苦悶,人們總認為我努力就行了,卻不知道我也想呀,但是我做不到呀!我下了無數次的決心,定了無數個計畫,統統無疾而終,我覺得自己爛透了。
時間飛速而逝,我卻一事無成,每天浪費時光,總在一天結束的時候,感嘆自己怎麼會這樣過日子?能夠支撐我的,大概就是這句話:「我不會放棄的。」
當我愧疚無奈,我不會放棄的;即使我渾渾噩噩,我不會放棄的。這使得我願意花一點兒力氣,準備自己的課業,即使只有一點點,因為我不會放棄的……我還碰觸得到一絲光,心底有一個聲音:「我不會放棄的……」這個聲音,無形中縮短了我混沌的時光,當我意識到自己在混沌的時候;點滴積累了努力的力量,當我意識到自己在努力。
以前我沒有察覺這個力量,但我絕非隨意在腦中想想,而是每次認真如起誓一樣激勵自己,也許有一點兒自我安慰,卻逐漸從自身擴散出力量。我逐漸找到一個方法,幫助自己走上軌道,拾起書本安定讀書,最終我進入短暫的目標:考入大學,雖然已經二十三歲了。
日後我又陷入渾渾噩噩的生活,又無法達成目標了,我心底仍舊存有這個聲音:我不會放棄的……直到我驚覺自己的日子,已經成為我想要的那樣,我可以感到班尼斯特所說:「我不知不覺提速飛奔,整個世界彷彿靜止了,或者就像不存在一樣。」
我和我的心念同在。
長耳兔,我也邀請你,先與心念同在。
打呵欠的時候,不禁會想這個呵欠,是否從遙遠的北極一路傳過來的
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