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模式2 認為自己「一定得做點什麼才行!」

你是否曾有過以下經驗:其實自己一點也不困擾,但只要看到旁人遇到困難,心裡就覺得於心不忍?
對於能鉅細靡遺地感知周邊資訊的容易受傷的人來說,所謂的「生活」,其實就等於活在外部資訊漩渦之中。只要一點細微的資訊,就能感知到激烈的內心波動。
例如,只要察覺辦公室氣氛有點不對勁,就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情一樣擔心,後來就連只是待在現場都無法忍受,有人甚至在沒有找任何人商量的狀況下逕自離職。
容易受傷的人希冀自己儘可能在和平的環境下安靜度日,所以只要感覺到任何不愉快,就希望在事態變嚴重之前先採取行動。
不止如此,還想要「做到完美」。
除非確定這些不快不會再度發生,否則他們沒辦法安心。為此,他們會從原因就開始認真處理。
「其實我也有點忙不過來。但是,我狀況至少沒像那個人那麼糟,只要我稍微努力一點,大家都能好過。」
這是容易受傷的人最典型的思考模式。
因為他們追求安心、安全工作環境的心過於強烈,導致偵測環境的覺察天線過度敏銳。

為什麼其他人都沒發現呢?
這件事發生在我以前服務的公司。
坐在我隔壁座位的男生,每天都會發出輕微的嘆息,一邊在桌曆打叉,一邊喃喃自語:「距離發薪日還有幾天啊?」過著天天倒數的日子。公司內部會議上,主管激勵他更努力,看起來他應該是陷入停滯低迷的狀態。我看他對別人的建議都沒什麼反應,有一天我忍不住對他的主管說:「他還好嗎?我看他每天都在幫桌曆打叉叉,成天在唉聲嘆氣欸!」。
沒想到他的主管卻滿臉不在乎地說:「不用理他啊!美崎小姐,妳不覺得妳有點管太多了嗎?」
我當時完全無法理解。覺得他都這樣了,身為主管難道不該多陪著、盯著點嗎?我非常震驚「要是他沒了動力,說不定就離職了欸!難道他的主管都不擔心嗎?」當時我對這名主管的麻木不仁感到十分惱怒。
我們是小公司,一個人辭職連帶會讓其他同事的工作負擔大大增加。但是我周遭的人竟然一點都不擔心,也沒有人要幫他。我的意見也沒有任何人想聽。
我心想「這件事是我發現的,總得做點什麼才行」,我放棄再次與該主管溝通,試著向那位成天唉聲嘆氣的男同事搭話。
大多數狀況下,容易受傷的人的意見通常得不到旁人的理解,使得他們經常過著半放棄的生活。「為什麼都沒有人注意到呢?」、「難道都沒人想做點什麼嗎?」旁人對周遭事不關己的態度,屢屢讓容易受傷的人感到不可思議。
發現的人是我,所以該採取行動的人也會是我。
這件事只有我能做了⋯⋯
這種想法一旦產生,就很容易陷入「能為眼前做點什麼的只有我」的迷思。
一邊被自己份內之事追著跑(即使當下的工作量已經比其他人要多),還一邊勉強自己繼續幫忙,直到有一天突然累到斷線,動也不能動,迫不得已才停職或辭職。
但即使換了新工作或新環境,依舊不改一不小心就認真的習慣,總是過度努力。
順道一提,剛剛提到的那位男同事後來換了部門,恢復原本的活力。

重整心態,不因過度忍耐而崩潰
為避免因為過度努力而崩潰的慘劇發生,清楚理解自己的權責範圍是很重要的。記得隨時捫心自問:「這是我該做的工作嗎?」,千萬別越俎代庖搶做他人的工作。
但即使明白這個道理,某些時候還是會冒出「我一定得做點什麼才行」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請試著用以下方法,立即重整切換「一定得做點什麼才行模式」的心態。

重整切換心態的方法
・暫時離開,一個人先往別處去。
例如,雖然還不想上廁所也去一下洗手間,離開辦公室在建築物四周走一走,或擡頭看看天空等等。
・離開現場,摸摸戶外的植物。
・無法外出時,就在窗邊眺望一下窗外的景色。
・在室內擺放鮮花、照顧觀葉植物,或撫摸寵物等,用手接觸自己以外的生物。
・在現場稍微伸展一下,觸摸兩邊手臂或手背。
透過活動肢體,鬆開緊張的身體,讓心安頓下來。
・刷牙洗臉。

牢記這幾個重整心態的方法,自然會降低把他人工作攬在身上,搞到自己精疲力盡的狀況發生。
如此一來日子會比過去輕鬆許多,慢慢地私生活也會有更多餘裕。


解決方案建議
靜下心來,就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

被人告誡:「別什麼都想一個人扛!」心裡慌得不得了。
S小姐(四十多歲女性,行政人員)
我在現在的公司做了將近八年。一直覺得自己的工作績效算是還不錯的,但我發現最近主管指派給我的工作,做到一半卡關的狀況變多,我不再像以前一樣那麼有自信了。
主管跟我說:「妳都這麼資深了,做事別什麼都想一個人扛啊!」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真的好怕做不好被炒魷魚,最近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


建議 先撫平深受打擊的心靈
我想這件事最終還是必須找公司的人商量會比較好,但在這之前,請務必先花點時間整理一下目前的狀況。
我想,妳或許是對於被人告誡:「別什麼都想一個人扛!」感到太過震撼,不知不覺拉長了慌張的時間?我相信只要妳能冷靜下來,該怎麼做最恰當,答案應該很快就會出來。
首先,在心裡對自己說:「我現在好像覺得很震驚」。全然接納當下心靈受到震撼的狀況,心會慢慢地安定下來。
接著再花點時間掌握現況。一旦冷靜下來,就有辦法仔細、謹慎地檢視眼前所發生的事,以及自己的感受。下次當心裡又冒出:「我得做點什麼才行」的想法時,就是內心感覺焦慮的訊號,建議此時先停下來,跟其他人聊一聊吧。徵詢意見時只需要跟對方說:「我好像又忍不住想為這事做點什麼了,但你有什麼想法嗎?」。
模式2 認為自己「一定得做點什麼才行!」

你是否曾有過以下經驗:其實自己一點也不困擾,但只要看到旁人遇到困難,心裡就覺得於心不忍?
對於能鉅細靡遺地感知周邊資訊的容易受傷的人來說,所謂的「生活」,其實就等於活在外部資訊漩渦之中。只要一點細微的資訊,就能感知到激烈的內心波動。
例如,只要察覺辦公室氣氛有點不對勁,就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情一樣擔心,後來就連只是待在現場都無法忍受,有人甚至在沒有找任何人商量的狀況下逕自離職。
容易受傷的人希冀自己儘可能在和平的環境下安靜度日,所以只要感覺到任何不愉快,就希望在事態變嚴重之前先採取行動。
不止如此,還想要「做到完美」。
除非確定這些不快不會再度發生,否則他們沒辦法安心。為此,他們會從原因就開始認真處理。
「其實我也有點忙不過來。但是,我狀況至少沒像那個人那麼糟,只要我稍微努力一點,大家都能好過。」
這是容易受傷的人最典型的思考模式。
因為他們追求安心、安全工作環境的心過於強烈,導致偵測環境的覺察天線過度敏銳。

為什麼其他人都沒發現呢?
這件事發生在我以前服務的公司。
坐在我隔壁座位的男生,每天都會發出輕微的嘆息,一邊在桌曆打叉,一邊喃喃自語:「距離發薪日還有幾天啊?」過著天天倒數的日子。公司內部會議上,主管激勵他更努力,看起來他應該是陷入停滯低迷的狀態。我看他對別人的建議都沒什麼反應,有一天我忍不住對他的主管說:「他還好嗎?我看他每天都在幫桌曆打叉叉,成天在唉聲嘆氣欸!」。
沒想到他的主管卻滿臉不在乎地說:「不用理他啊!美崎小姐,妳不覺得妳有點管太多了嗎?」
我當時完全無法理解。覺得他都這樣了,身為主管難道不該多陪著、盯著點嗎?我非常震驚「要是他沒了動力,說不定就離職了欸!難道他的主管都不擔心嗎?」當時我對這名主管的麻木不仁感到十分惱怒。
我們是小公司,一個人辭職連帶會讓其他同事的工作負擔大大增加。但是我周遭的人竟然一點都不擔心,也沒有人要幫他。我的意見也沒有任何人想聽。
我心想「這件事是我發現的,總得做點什麼才行」,我放棄再次與該主管溝通,試著向那位成天唉聲嘆氣的男同事搭話。
大多數狀況下,容易受傷的人的意見通常得不到旁人的理解,使得他們經常過著半放棄的生活。「為什麼都沒有人注意到呢?」、「難道都沒人想做點什麼嗎?」旁人對周遭事不關己的態度,屢屢讓容易受傷的人感到不可思議。
發現的人是我,所以該採取行動的人也會是我。
這件事只有我能做了⋯⋯
這種想法一旦產生,就很容易陷入「能為眼前做點什麼的只有我」的迷思。
一邊被自己份內之事追著跑(即使當下的工作量已經比其他人要多),還一邊勉強自己繼續幫忙,直到有一天突然累到斷線,動也不能動,迫不得已才停職或辭職。
但即使換了新工作或新環境,依舊不改一不小心就認真的習慣,總是過度努力。
順道一提,剛剛提到的那位男同事後來換了部門,恢復原本的活力。

重整心態,不因過度忍耐而崩潰
為避免因為過度努力而崩潰的慘劇發生,清楚理解自己的權責範圍是很重要的。記得隨時捫心自問:「這是我該做的工作嗎?」,千萬別越俎代庖搶做他人的工作。
但即使明白這個道理,某些時候還是會冒出「我一定得做點什麼才行」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請試著用以下方法,立即重整切換「一定得做點什麼才行模式」的心態。

重整切換心態的方法
・暫時離開,一個人先往別處去。
例如,雖然還不想上廁所也去一下洗手間,離開辦公室在建築物四周走一走,或擡頭看看天空等等。
・離開現場,摸摸戶外的植物。
・無法外出時,就在窗邊眺望一下窗外的景色。
・在室內擺放鮮花、照顧觀葉植物,或撫摸寵物等,用手接觸自己以外的生物。
・在現場稍微伸展一下,觸摸兩邊手臂或手背。
透過活動肢體,鬆開緊張的身體,讓心安頓下來。
・刷牙洗臉。

牢記這幾個重整心態的方法,自然會降低把他人工作攬在身上,搞到自己精疲力盡的狀況發生。
如此一來日子會比過去輕鬆許多,慢慢地私生活也會有更多餘裕。


解決方案建議
靜下心來,就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

被人告誡:「別什麼都想一個人扛!」心裡慌得不得了。
S小姐(四十多歲女性,行政人員)
我在現在的公司做了將近八年。一直覺得自己的工作績效算是還不錯的,但我發現最近主管指派給我的工作,做到一半卡關的狀況變多,我不再像以前一樣那麼有自信了。
主管跟我說:「妳都這麼資深了,做事別什麼都想一個人扛啊!」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真的好怕做不好被炒魷魚,最近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


建議 先撫平深受打擊的心靈
我想這件事最終還是必須找公司的人商量會比較好,但在這之前,請務必先花點時間整理一下目前的狀況。
我想,妳或許是對於被人告誡:「別什麼都想一個人扛!」感到太過震撼,不知不覺拉長了慌張的時間?我相信只要妳能冷靜下來,該怎麼做最恰當,答案應該很快就會出來。
首先,在心裡對自己說:「我現在好像覺得很震驚」。全然接納當下心靈受到震撼的狀況,心會慢慢地安定下來。
接著再花點時間掌握現況。一旦冷靜下來,就有辦法仔細、謹慎地檢視眼前所發生的事,以及自己的感受。下次當心裡又冒出:「我得做點什麼才行」的想法時,就是內心感覺焦慮的訊號,建議此時先停下來,跟其他人聊一聊吧。徵詢意見時只需要跟對方說:「我好像又忍不住想為這事做點什麼了,但你有什麼想法嗎?」。

模式3 無法反抗態度強勢的人

容易受傷的人常一不小心就對立場、口氣、態度強勢的人言聽計從,被當成「方便的工具人」利用。即使心裡清楚對方只是在利用自己,百般不願,最後卻還是任人宰割。難道沒辦法擺脫這種痛苦的局面嗎?
面對對方強勢的態度一句話也說不出口的人,跟前面介紹過的模式①的人一樣,都很容易成為被霸凌或騷擾的箭靶。
要沒說點什麼心裡會很焦慮,可是一時之間也找不到話反駁,怕被霸凌得更慘。到最後再也找不到機會擺脫霸凌。
即使鼓足了勇氣反擊,但霸凌者的攻擊火力更勝一籌,索性用更強硬的口氣大力抨擊。自覺「反擊」只會沒完沒了,怎麼想都覺得自己毫無勝算。
只能任人擺佈的狀況下,情緒被逼到崩潰,到最後什麼都感覺不到了。沒辦法冷靜好好思考,只是一昧遭受打壓,被利用的狀況也愈來愈嚴重。
最糟的情況是,當對方指著你的鼻子說:「你就是個廢物!」時,被霸凌的人卻把話當真,甚至自己對號入座。一開始心裡還會有「這個人好討厭」、「我才不要被眼前這個人擺佈!」的反抗心理,但時間一久連這種感覺都麻痺了。
明明厭惡,卻下意識地以對方為優先,壓抑自己的感受及心聲,配合對方的要求勉強自己繼續努力。因為害怕自己一旦停止努力就會失去容身之地,即使心裡苦不堪言,依舊無法抵抗只能任憑霸凌者擺佈。
這是被霸凌者震懾於霸凌者強勢高壓的態度,導致自我弱化的狀態。

為什麼對自己沒自信?
只要冷靜想想就能發現,無論是霸凌者採取的蠻橫態度,或自己被迫屈服於種種不合理的要求,這些事本身就很不對勁。然而,容易受傷的人大多缺乏自信,所以容易屈服於權威。
我們究竟是從何時開始失去自信的呢?或許可以從孩提時期尋找線索。
容易受傷的人或許從小就有意識到對自己內在的反應比他人更敏銳。
例如,容易受傷的人大多清楚記得父母對他們說:「你真的很容易被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嚇到欸!」從父母當時的語氣跟表情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驚訝、憐憫,甚至神情中夾藏的一絲輕蔑,都深深刺痛了他們的心。
父母明明期望你當個溫柔的人,卻無法接受你真實的樣子,這種日子過久了,便會開始對周遭採取自我保護的機制。
所謂「自我保護機制」,意指既然知道自己就算說出感受到的一切,對方也不可能會接納,不如說些對方可以接納的「立場正確」的發言或行動。所以他們永遠都在思考怎麼做才是正確的,隨時觀察對方當下的狀況,很在意自己是否採取了正確的行動。
有些人很怕要是自己的行動立場不夠正確,只是把自己的感覺老實說出來,對方說不定會嗤之以鼻並拒於門外。甚至擔心自己連恐懼都不被允許,即使說出「好可怕!」對方可能也聽不懂,容易受傷的人或許一路在膽戰心驚的狀態下長大成人。
說到底,情緒或感受原本就不該有對、錯、好、壞的區別。被人說自己的感受好奇怪,久而久之便真的以為自己的感受很怪,認定自己根本連這種感覺也不該有。最後,他們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受。
這也是容易受傷的人對自己沒自信最主要的理由之一。

我要努力到對方願意原諒我為止
容易受傷的人總是認為「都是自己不好才會惹對方生氣」,為取得對方的諒解而開始努力。他們絞盡腦汁地想「如果我換個方式說話或待人,或許對方就會原諒我?」
跟比較強勢的人往來時,起初還會覺得「好恐怖!為什麼他這麼生氣,我有這麼糟糕嗎?」但隨著時間流逝,他們只急於尋求對方的原諒。
這一切都出於得做點什麼才會安心的心理。
為了觀察對方的喜好、面部表情或姿勢的變化,他們有效利用因自我保護機制而過度敏銳的感官。

就是不想給任何人添麻煩所以才小心翼翼
容易受傷的人一點都不想麻煩別人,不管對方是誰都一樣,所以他們神經繃緊到近乎神經質的地步。
他們將自己察覺微小事物的感受力發揮到極致,小心翼翼地儘量不要造成任何人的麻煩。
然而一旦過度使用這項能力,要不了多久身心就會開始出狀況,例如突然意志消沈,或一點小事就能讓情緒澈底崩潰爆炸。
這種狀況一發生,容易受傷的人會更自責「明明不想麻煩別人,卻還是給人添了麻煩!」,有人甚至認為「像我這種人還是從世界上消失比較好!」

事過境遷再說「不」就好
遭人打壓的當下,沒辦法當場說「不」時,不必勉強自己當下就得說出口。可以之後發電子郵件或寫張便條紙,趁對方不在時放在桌上,形式上傳達出「不」的主張就好。
另外,如果想反駁,卻無法馬上轉換成語言說出口時也不必勉強,先保持沉默也不要緊。接著,請在心裡對保持沉默不回嘴的自己說:「辛苦你了,你挺過來了!」好好地慰勞自己。
如果能接受當下無法回嘴是自然的反應,便能放過自己,「沒有馬上說『不』也沒關係唷!」心情會舒坦得多。
模式3 無法反抗態度強勢的人

容易受傷的人常一不小心就對立場、口氣、態度強勢的人言聽計從,被當成「方便的工具人」利用。即使心裡清楚對方只是在利用自己,百般不願,最後卻還是任人宰割。難道沒辦法擺脫這種痛苦的局面嗎?
面對對方強勢的態度一句話也說不出口的人,跟前面介紹過的模式①的人一樣,都很容易成為被霸凌或騷擾的箭靶。
要沒說點什麼心裡會很焦慮,可是一時之間也找不到話反駁,怕被霸凌得更慘。到最後再也找不到機會擺脫霸凌。
即使鼓足了勇氣反擊,但霸凌者的攻擊火力更勝一籌,索性用更強硬的口氣大力抨擊。自覺「反擊」只會沒完沒了,怎麼想都覺得自己毫無勝算。
只能任人擺佈的狀況下,情緒被逼到崩潰,到最後什麼都感覺不到了。沒辦法冷靜好好思考,只是一昧遭受打壓,被利用的狀況也愈來愈嚴重。
最糟的情況是,當對方指著你的鼻子說:「你就是個廢物!」時,被霸凌的人卻把話當真,甚至自己對號入座。一開始心裡還會有「這個人好討厭」、「我才不要被眼前這個人擺佈!」的反抗心理,但時間一久連這種感覺都麻痺了。
明明厭惡,卻下意識地以對方為優先,壓抑自己的感受及心聲,配合對方的要求勉強自己繼續努力。因為害怕自己一旦停止努力就會失去容身之地,即使心裡苦不堪言,依舊無法抵抗只能任憑霸凌者擺佈。
這是被霸凌者震懾於霸凌者強勢高壓的態度,導致自我弱化的狀態。

為什麼對自己沒自信?
只要冷靜想想就能發現,無論是霸凌者採取的蠻橫態度,或自己被迫屈服於種種不合理的要求,這些事本身就很不對勁。然而,容易受傷的人大多缺乏自信,所以容易屈服於權威。
我們究竟是從何時開始失去自信的呢?或許可以從孩提時期尋找線索。
容易受傷的人或許從小就有意識到對自己內在的反應比他人更敏銳。
例如,容易受傷的人大多清楚記得父母對他們說:「你真的很容易被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嚇到欸!」從父母當時的語氣跟表情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驚訝、憐憫,甚至神情中夾藏的一絲輕蔑,都深深刺痛了他們的心。
父母明明期望你當個溫柔的人,卻無法接受你真實的樣子,這種日子過久了,便會開始對周遭採取自我保護的機制。
所謂「自我保護機制」,意指既然知道自己就算說出感受到的一切,對方也不可能會接納,不如說些對方可以接納的「立場正確」的發言或行動。所以他們永遠都在思考怎麼做才是正確的,隨時觀察對方當下的狀況,很在意自己是否採取了正確的行動。
有些人很怕要是自己的行動立場不夠正確,只是把自己的感覺老實說出來,對方說不定會嗤之以鼻並拒於門外。甚至擔心自己連恐懼都不被允許,即使說出「好可怕!」對方可能也聽不懂,容易受傷的人或許一路在膽戰心驚的狀態下長大成人。
說到底,情緒或感受原本就不該有對、錯、好、壞的區別。被人說自己的感受好奇怪,久而久之便真的以為自己的感受很怪,認定自己根本連這種感覺也不該有。最後,他們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受。
這也是容易受傷的人對自己沒自信最主要的理由之一。

我要努力到對方願意原諒我為止
容易受傷的人總是認為「都是自己不好才會惹對方生氣」,為取得對方的諒解而開始努力。他們絞盡腦汁地想「如果我換個方式說話或待人,或許對方就會原諒我?」
跟比較強勢的人往來時,起初還會覺得「好恐怖!為什麼他這麼生氣,我有這麼糟糕嗎?」但隨著時間流逝,他們只急於尋求對方的原諒。
這一切都出於得做點什麼才會安心的心理。
為了觀察對方的喜好、面部表情或姿勢的變化,他們有效利用因自我保護機制而過度敏銳的感官。

就是不想給任何人添麻煩所以才小心翼翼
容易受傷的人一點都不想麻煩別人,不管對方是誰都一樣,所以他們神經繃緊到近乎神經質的地步。
他們將自己察覺微小事物的感受力發揮到極致,小心翼翼地儘量不要造成任何人的麻煩。
然而一旦過度使用這項能力,要不了多久身心就會開始出狀況,例如突然意志消沈,或一點小事就能讓情緒澈底崩潰爆炸。
這種狀況一發生,容易受傷的人會更自責「明明不想麻煩別人,卻還是給人添了麻煩!」,有人甚至認為「像我這種人還是從世界上消失比較好!」

事過境遷再說「不」就好
遭人打壓的當下,沒辦法當場說「不」時,不必勉強自己當下就得說出口。可以之後發電子郵件或寫張便條紙,趁對方不在時放在桌上,形式上傳達出「不」的主張就好。
另外,如果想反駁,卻無法馬上轉換成語言說出口時也不必勉強,先保持沉默也不要緊。接著,請在心裡對保持沉默不回嘴的自己說:「辛苦你了,你挺過來了!」好好地慰勞自己。
如果能接受當下無法回嘴是自然的反應,便能放過自己,「沒有馬上說『不』也沒關係唷!」心情會舒坦得多。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