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Story01 拒學,都是手機的錯?
  在拒學的若干原因中,手機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幾乎到了「罄竹難書」的程度,任何一個拒學孩子的家長,提起手機都是恨得牙癢癢。要是能透過投票讓手機消失在孩子的生活中,大部分家長會爭先恐後去表達自己的贊同與體會。
  手機,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一直是「背鍋俠」。「孩子成績下降都是因為玩手機。」人際關係差,「還不是因為天天玩手機,都不出去交朋友」。情緒低落,心情不好,「天天抱著手機,也不出去運動,去呼吸新鮮空氣,不憂鬱才怪」。說髒話,「都是在手機上看那些亂七八糟的,該學的不學」……
  如果所有這一切的問題,家長們都尚且能夠忍受,當手機遇上拒學,就必定會爆發一場大戰。
  有個孩子升上國中,需要住校,因為沒有完全適應住宿生活,打掃環境不符合要求,導致宿舍被扣分,但他堅持認為是室友栽贓自己,跟室友的關係由此鬧僵。他所在的學校是當地最好的國中,父母從小到大對他的成績期望都非常高,隨著學習壓力逐漸增大,他學習也越來越力不從心,到國一下半學期,他的成績已經下降至中下游。他也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發奮努力,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拚命學習,但是成效不彰。他根本記不住東西,背過的內容轉頭就會忘記,上課也漸漸難以集中注意力。一段時間之後,他為自己蓋上「能力不足」的印章,對學習徹底喪失信心。同時受打擊的還有人際關係,他用「很假」來形容同學。我問他:「怎麼個假法呢?」他撇撇嘴,失落地說:「我成績好的時候他們都跟我一起玩,成績下降了他們都疏遠排斥我。」在他眼中,同班同學竟然「現實」至如此。
  上國二之後,他開始沉迷手機遊戲,玩遊戲的時間越來越長,不願意寫作業,週末他可以不間斷地玩遊戲十幾個小時。後來,他乾脆不上學了,「全職」玩遊戲。這期間,他與家人的衝突不斷加深,無論是誰,只要限制他玩遊戲時間,嘮叨讓他休息一下之類的,他就無比煩躁。父母嘗試過沒收他的手機,他當即大發脾氣,摔東西,甚至要動手打爸爸。
  一家人劍拔弩張,他與家人的關係降至冰點。
  他第一次見到我的時候,擺了一個很特別的沙盤。沙盤是有一整塊區域的,他卻只擺放自己面前的一小塊地方,僅占用了一個小角落,留出一大片空白。他精挑細選了一個精美的房子,擺在自己選好的角落裡,周圍都用柵欄圍起來,在柵欄周圍用花草做了精心裝飾,看起來很精美。我問他:「這個房子是做什麼用的呢?」他說:「希望自己一個人住在這個房子裡,帶著自己的手機,養一個寵物,不希望父母再干涉我的生活。」說完又補充一句:「他們真的好煩。」他跟我詳細表述了自己拒學的整個過程:自己國小成績較好,國中進入升學國中,課業有點跟不上,同時,第一次住校,與宿舍同學的關係出現問題,宿舍同學將扣分的責任都推到自己身上,他們非常虛偽,自己再也不想跟他們接觸了。介紹完這些,他低著頭,用低沉的聲音說:「他們在這種狀況下沒有給我恰當的支持,只知道處處地管教我,監督我玩手機,在家裡沒有一點自由。」我知道,他說的「他們」是指他的父母。他很少用「爸爸媽媽」這樣的稱呼,特別是提到爸爸的時候,都是直呼其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