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寶寶先學坐還是先學爬?——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進度表

小觀察

  很多父母都有讓幾個月的孩子學著坐的經驗。在我的孩子大概5個月的時候,我試過將一個U形的哺乳靠墊墊在孩子的背後,讓孩子學著坐。孩子剛坐起來的時候很高興,可能是因為坐著視野比較寬廣吧,她很興奮,發出咿咿啞啞的聲音,感覺十分有趣。

  但是沒過十幾秒,孩子的表情逐漸開始變得焦躁起來,嘴裡發出哭鬧的聲音,雙手還快速、用力地向下拍,似乎在說:「我坐不住了,腰堅持不了!趕緊把我放下來吧!」

1.先學坐還是先學爬?傳統的認知可能都錯了

  長輩有句老話叫做「七坐八爬」,但是其實這是因為我們人為地在孩子還不會坐的時候就將孩子立著坐起來。當我們特意去使用肌肉力量的時候,這項能力就會被鍛鍊出來。學坐也是一樣,孩子的背部肌肉會提前髓鞘化,發展出「坐」的能力。

  兒童行為研究人員觀察了上千個孩子,提出經歷自由活動發展而來的孩子,應該是先學會爬,再學會坐。一個沒有成人干預,在自由運動下發展的孩子,他們的大動作發展會非常自然、和諧。

  在大動作自由發展的過程中,孩子依次學會的是「仰臥-側臥-俯臥」。他會使用不同的方式「捲動」自己的身體,實現從「仰臥」到「俯臥」的自由切換。然後,孩子開始向前挪動和爬,接著是「坐-拉起站起-扶站-獨自站-行走」。

  當嬰兒能運用膝蓋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很快就能自己坐起來了。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一般採取「半坐」的姿勢,經常會用一隻手撐著地,來保持身體的平衡。慢慢發展到完全不需要用手支撐,就可以坐起來。在這之後,他們的身體不會因為支撐不起來而突然摔倒,也不會輕易磕碰到頭。因為他們可以自如地在「坐」和「跪」之間轉換動作。

  寶寶爬和坐通常相隔的時間非常接近,有時這兩個動作甚至是同時進行的。可能當我們觀察到孩子學爬的時候,寶寶屁股往後一坐,就自己學會了坐。

2.寶寶過早學坐的三大危害

(1)過早學坐,會增加寶寶受傷的機率

  控制自己爬行的方向。在爬行一段時間,自己覺得累了之後,屁股自然向後坐,轉換成休息狀態,且動作非常自然。

  就像我們做運動一樣,一個我們身體力所能及的動作,我們能控制得很好,那麼我們做這個動作就很安全。相反,如果一個動作超過了我們本身力量所能承受的,我們很可能會受傷。

  當孩子還不能控制和平衡好腰背部的力量時,我們需要扶著他,或者拿靠墊支撐他,才能避免孩子坐著不受到傷害。人為地立起來坐的孩子,他的身體沒有太多練習的經驗,沒有辦法跟隨自己內在的感覺去摸索和發展,缺乏運用自己的力量找到姿勢轉換的要領。

(2)過早學「坐」,可能會讓孩子跳過「爬」直接「站」

  提前且經常處於人為學坐的孩子,他們的背部神經會提前髓鞘化,進而發展背部的肌肉。因此他們可能會在呈現坐姿的時候,直接拉起物品站立起來。

  當他們站著開闊了視野,會刺激他們不斷重複練習站這個動作,你可能會看到一個孩子無論碰到什麼(沙發扶手、櫃子、牆等)都想扶著站起來。然後他們就開始扶著東西站,向左右兩邊水平移動,直接跳過爬學著走路了。

  我觀察過很多不爬的孩子,這種情況有很大可能是父母以前提前讓孩子靠著學坐導致的。

  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你可能會說,許多孩子以前也學過靠著坐,但後來爬行也挺好。確實,每個孩子的動作發展都是獨特的,動作的獲取是他自己內在的祕密,我們也無從知道。環境對動作的獲取會有一些影響,但是事實上孩子動作的獲取全憑他自己的感覺和經驗,就算我們不教孩子坐,他最終也能習得這個動作。

格塞爾「雙生子實驗」

  1929年,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對一對雙生子(雙胞胎,基因各方面趨於一致)進行實驗研究。他首先對雙生子1和雙生子2進行行為基線的觀察,認為他們發展水準相當。在雙生子出生第48週時,對雙生子1進行爬樓梯訓練,而對雙生子2則不予相應訓練。訓練持續了6週,期間雙生子1比雙生子2更早地顯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週,當雙生子2達到能夠學習爬樓梯的水準時,開始對他們進行集中訓練,研究發現只要少量訓練,雙生子2就達到了和雙生子1一樣的水週。進一步的觀察發現,在第55周時,雙生子1和雙生子2的能力沒有明顯差距。

  雙生子實驗告訴我們:孩子的學習和發展取決於生理的成熟。在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訓練,對最終結果並不會有什麼顯著作用。而我們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去自由探索,他們最終也會達到發展的里程碑,同時在探索的過程中會顯示出更大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孩子最後都能學會坐。與其讓成人架著坐,不如孩子自己學會坐,讓他坐得更自信、更安全,這樣不是更好嗎?

(3)過早學坐,影響孩子自主性和自信心的建立

  當我們強行把不會自己坐,的孩子立起來,教他學坐,那麼孩子呈現出來的動作,只是成人想要的動作,並不是孩子自己想要做成那個動作。這個動作並不是孩子獨立完成的,這在無形中奪走了孩子獨立完成「坐」這個動作的機會,忽視了孩子體驗能夠做到一件事情的感受。

  孩子不需要為這個動作付出努力,他喪失了努力的機會,喪失了為完成這個動作而需要做的肌肉練習而帶來的內心的滿足和喜悅。這無形中影響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內在自信心的建立。如果我們總是讓孩子不需要努力,就可以獲得更開闊的視野(幫孩子靠著坐、扶著走等),那麼孩子可能就會對重複的動作失去興趣,也不想去努力。

3.關注這兩點,比學坐更重要

  不建議提前教孩子學坐,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我認為注意以下兩點就可以了:

(1)多趴,感受身體的邊界線

  一個趴著的孩子,可以覺察到自己的位置,以及意識到自己與所在空間的關係。孩子只有了解了自己的身體和空間的關係之後,才知道如何在環境中安全地移動自己的身體。

  在那之後,他才能做到更安全地翻身、爬走、站立、行走。孩子會透過在環境中慢慢挪動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身體的邊界線」,從而做出更加正確的身體動作。

(2)提供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感受「我能做得到」

  給孩子提供一個軟硬適中的墊子和不遮擋視野的空間,讓孩子可以在上面自由活動。

  當孩子還仰躺著的時候,他看到的通常是無聊的天花板和他眼前的事物;當孩子能翻身了,他視野的橫向面積加寬,能看到更多的人、事、物;當他能夠坐起來的時候,他視線的縱向面積加寬,範圍更廣了,他能看到更遠處的事物;當他會走路的時候,所及之處都是他能探索的事物。

  對於孩子來說,每做出一個新的動作,就可以讓他看得到更寬廣的世界。這會刺激他練習翻身、坐、爬行和行走。正是這樣一種與生俱來地想要探索世界的欲望,讓他自發地練習動作,發展更多的平衡能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