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並擁抱真實的自己,才能發展出獨有的自我優勢
[ 心理師的話 ]
我們是否都成為寓言故事中披著獅子皮的驢子呢?假裝強大來掩飾內在的脆弱。這可能源自於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被要求的模樣,而我們長大了,可以擁抱脆弱了。
人們與自己朝夕相處,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認識自我?
著名的《伊索寓言》裡面有這樣一則故事:一頭沒有主張又自卑的驢子,對自己、同伴以及世界和生命都沒有了絲毫指望。
有一天,這頭憂愁又消極的驢子在野地無聊閒逛時,突然發現了一張獵人無意間遺留下來的獅子皮。由於窮極無聊,牠便將獅子皮套在身上,獅鬃毛亂蓬蓬地圍繞在胸前。
就在這時,有隻小鹿從林中飛跑岀來,看到這隻披著獅皮的驢子,還真以為碰到了獅子,嚇得飛快地跑開了。沒多久,幾隻小兔子從小徑上跑來,撞上了這頭披了獅子皮的驢子,同樣嚇得四處逃散。
驢子見到這種情景,不禁得意,膽子也就大起來了,大搖大擺地四處閒晃。不到一天時間,牠幾乎把林子裡所有的動物都嚇著了,村民見到牠也都急忙逃進屋關上門窗。
但有一隻動物例外,那就是狐狸。牠看著這頭得意揚揚的驢子,冷笑著說:「我才不會輕易上當呢!我聽得出你的叫聲,你不是獅子,你不過是頭驢子!」村民們知道了這件事,認出了這頭卑鄙的驢子,對於牠的捉弄感到憤怒萬分,狠狠地痛打了牠一頓,懲罰牠的欺騙行為。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那頭驢子在發現獅子皮以前,一直是沒有內在的安全感的,而一旦牠披上了獅子皮,就顯得很威武。牠原本不健全的自我感覺,在有了那張獅子皮之後,也就有了一種代表強壯和勇敢的東西,內心發生了變化。在牠自己的感覺裡,牠已經是一頭獅子了,而不再是又蠢又笨、任人擺布的驢子。但是牠始終不知道,威武是來自內心的,而不是來自獅子皮。
我們都知道故事中的驢子很愚蠢,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卻經常披著透過各種方式得到的「獅子皮」,期待實現從驢子到獅子的轉變。
有位前程似錦的年輕律師曾對我說過:「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內在的弱點最終被別人發現,因而破壞掉我堅強、無懼的形象。」他時刻擔心著,一旦「獅子皮」被揭去,他的本來面貌就會顯現出來,驢子終究還是驢子。如果這個時候他能好好地看看自己,努力發掘自己被回避的自我,相信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以為例,在外人看來,那位年輕的律師自信且有主見,還有著一副極具權威性的外表,周圍的人都十分信任他。然而,一旦你與他討論外表與實質的差異問題時,就會發現,他的自卑感與他的外表顯然是不相符的。他從來都信不過自己所披的那張既自信又能幹的「獅子皮」,時時處於怕被揭穿的恐懼之中,內心苦苦掙扎,無法自拔。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作「自我認同」(self-identity),是指人格發展的連續性、成熟性和統合感,一直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通常認為一個人只有完成了自我認同,才能實現真正的人格獨立,即精神上的獨立和世界觀的獨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樣的人生信念雖然灑脫,但如果一個人沒有
形成獨立的價值觀,就會習慣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作為標準。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馬西亞(James E. Marcia)在研究青少年尋求自我認同的過程中發現,有些青少年會出現一種失敗:由於從小到大,這些人沒有自己思考過有關自我發展的重大問題,他們自我投入的目標、價值、信仰反映了父母或其他權威人物的希望,從而形成了一種「權威接納狀態」。
處於這種「權威接納狀態」的人,往往會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容易喪失自我。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如何進行正確的自我發掘,如何充分地認知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任何時候都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表現,不會因為喪失自我的獨立完整性,就像變色龍一樣,隨環境變化而改變自己的顏色。
認知自我,不僅在於瞭解自己的弱點,與自己的「阿基里斯的腳踝」和平共處,還在於瞭解、發現自己的長處,並接納它們,真正認識自我的價值,並且確信「一棵野草乃是一棵優點還未被發現的樹」。
正如那頭驢子,牠天生懦弱膽小,從未想過發掘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只有當牠披上了那張獅子皮後,才發現自己原來也能如獅子般勇敢威武,自信也就隨之產生了。
而那位年輕的律師不明白的,正是這一點。如果他能承認事實客觀存在,坦然地面對自身能力的某些不足,也許反而不會有那麼多疑慮,不會再有嚴重的自卑感了。
真正地認識自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最重要也是首要的是,你必須接納並且承認真實的自己。你要明白,人人都是有弱點的,這並不代表世界末日。當你真正明白自我,真正能夠接受自我的一切時,無論是短處還是長處,我都要恭喜你,因為你已邁出了尋找自我中關鍵的一步。
這時,雖然你已經不會為某些短處感到自卑,但可能還是免不了會想:「命運實在不公平,我要是再聰明一點,再成功一點該多好!」但命運是有其特性的,就像某些無法消失的「阿基里斯的腳踝」,絕對不容談判,絕對不可改變,也絕對不會向你妥協的,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半而已。
人的命運雖然具有不可抗拒的、絕對的「特定性」,就像我們拿在手裡的一副牌,它可能很好,也可能很糟,但一旦你拿到它,它就屬於你了,你就有了支配它的自由。
找回自我並不難,你可以從每日的想法中獲取對自我感覺的認知,並從中獲取新的體驗。當你體驗到真實的自我時,你的感覺會非常良好,你的心靈會充滿期待而不是無望,充滿歡樂而不是絕望,滿足而不是焦慮,平和而不是憤怒,接納而不是羡慕,自重而不是驕傲,完整而不是孤獨,充實而不是恐懼。
但切記不要把「自我感覺良好」與「受歡迎」混為一談,後者是指別人覺得你好。而你對自己、自己的性格和自我成就所持的看法到底是什麼,很值得你去充分認知。
我相信,如果你充分體認了自我的真實感覺,並要求改變,把被你認為是缺點的地方,善加分析和把握,反過來,它會成為一種你先天的優越條件。你無須耗費太多的金錢和時間,就可以獲得生命的新起點,發展出獨有的自我優勢。
[ 心理師的話 ]
我們是否都成為寓言故事中披著獅子皮的驢子呢?假裝強大來掩飾內在的脆弱。這可能源自於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被要求的模樣,而我們長大了,可以擁抱脆弱了。
人們與自己朝夕相處,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認識自我?
著名的《伊索寓言》裡面有這樣一則故事:一頭沒有主張又自卑的驢子,對自己、同伴以及世界和生命都沒有了絲毫指望。
有一天,這頭憂愁又消極的驢子在野地無聊閒逛時,突然發現了一張獵人無意間遺留下來的獅子皮。由於窮極無聊,牠便將獅子皮套在身上,獅鬃毛亂蓬蓬地圍繞在胸前。
就在這時,有隻小鹿從林中飛跑岀來,看到這隻披著獅皮的驢子,還真以為碰到了獅子,嚇得飛快地跑開了。沒多久,幾隻小兔子從小徑上跑來,撞上了這頭披了獅子皮的驢子,同樣嚇得四處逃散。
驢子見到這種情景,不禁得意,膽子也就大起來了,大搖大擺地四處閒晃。不到一天時間,牠幾乎把林子裡所有的動物都嚇著了,村民見到牠也都急忙逃進屋關上門窗。
但有一隻動物例外,那就是狐狸。牠看著這頭得意揚揚的驢子,冷笑著說:「我才不會輕易上當呢!我聽得出你的叫聲,你不是獅子,你不過是頭驢子!」村民們知道了這件事,認出了這頭卑鄙的驢子,對於牠的捉弄感到憤怒萬分,狠狠地痛打了牠一頓,懲罰牠的欺騙行為。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那頭驢子在發現獅子皮以前,一直是沒有內在的安全感的,而一旦牠披上了獅子皮,就顯得很威武。牠原本不健全的自我感覺,在有了那張獅子皮之後,也就有了一種代表強壯和勇敢的東西,內心發生了變化。在牠自己的感覺裡,牠已經是一頭獅子了,而不再是又蠢又笨、任人擺布的驢子。但是牠始終不知道,威武是來自內心的,而不是來自獅子皮。
我們都知道故事中的驢子很愚蠢,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卻經常披著透過各種方式得到的「獅子皮」,期待實現從驢子到獅子的轉變。
有位前程似錦的年輕律師曾對我說過:「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內在的弱點最終被別人發現,因而破壞掉我堅強、無懼的形象。」他時刻擔心著,一旦「獅子皮」被揭去,他的本來面貌就會顯現出來,驢子終究還是驢子。如果這個時候他能好好地看看自己,努力發掘自己被回避的自我,相信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以為例,在外人看來,那位年輕的律師自信且有主見,還有著一副極具權威性的外表,周圍的人都十分信任他。然而,一旦你與他討論外表與實質的差異問題時,就會發現,他的自卑感與他的外表顯然是不相符的。他從來都信不過自己所披的那張既自信又能幹的「獅子皮」,時時處於怕被揭穿的恐懼之中,內心苦苦掙扎,無法自拔。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作「自我認同」(self-identity),是指人格發展的連續性、成熟性和統合感,一直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通常認為一個人只有完成了自我認同,才能實現真正的人格獨立,即精神上的獨立和世界觀的獨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樣的人生信念雖然灑脫,但如果一個人沒有
形成獨立的價值觀,就會習慣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作為標準。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馬西亞(James E. Marcia)在研究青少年尋求自我認同的過程中發現,有些青少年會出現一種失敗:由於從小到大,這些人沒有自己思考過有關自我發展的重大問題,他們自我投入的目標、價值、信仰反映了父母或其他權威人物的希望,從而形成了一種「權威接納狀態」。
處於這種「權威接納狀態」的人,往往會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容易喪失自我。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如何進行正確的自我發掘,如何充分地認知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任何時候都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表現,不會因為喪失自我的獨立完整性,就像變色龍一樣,隨環境變化而改變自己的顏色。
認知自我,不僅在於瞭解自己的弱點,與自己的「阿基里斯的腳踝」和平共處,還在於瞭解、發現自己的長處,並接納它們,真正認識自我的價值,並且確信「一棵野草乃是一棵優點還未被發現的樹」。
正如那頭驢子,牠天生懦弱膽小,從未想過發掘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只有當牠披上了那張獅子皮後,才發現自己原來也能如獅子般勇敢威武,自信也就隨之產生了。
而那位年輕的律師不明白的,正是這一點。如果他能承認事實客觀存在,坦然地面對自身能力的某些不足,也許反而不會有那麼多疑慮,不會再有嚴重的自卑感了。
真正地認識自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最重要也是首要的是,你必須接納並且承認真實的自己。你要明白,人人都是有弱點的,這並不代表世界末日。當你真正明白自我,真正能夠接受自我的一切時,無論是短處還是長處,我都要恭喜你,因為你已邁出了尋找自我中關鍵的一步。
這時,雖然你已經不會為某些短處感到自卑,但可能還是免不了會想:「命運實在不公平,我要是再聰明一點,再成功一點該多好!」但命運是有其特性的,就像某些無法消失的「阿基里斯的腳踝」,絕對不容談判,絕對不可改變,也絕對不會向你妥協的,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半而已。
人的命運雖然具有不可抗拒的、絕對的「特定性」,就像我們拿在手裡的一副牌,它可能很好,也可能很糟,但一旦你拿到它,它就屬於你了,你就有了支配它的自由。
找回自我並不難,你可以從每日的想法中獲取對自我感覺的認知,並從中獲取新的體驗。當你體驗到真實的自我時,你的感覺會非常良好,你的心靈會充滿期待而不是無望,充滿歡樂而不是絕望,滿足而不是焦慮,平和而不是憤怒,接納而不是羡慕,自重而不是驕傲,完整而不是孤獨,充實而不是恐懼。
但切記不要把「自我感覺良好」與「受歡迎」混為一談,後者是指別人覺得你好。而你對自己、自己的性格和自我成就所持的看法到底是什麼,很值得你去充分認知。
我相信,如果你充分體認了自我的真實感覺,並要求改變,把被你認為是缺點的地方,善加分析和把握,反過來,它會成為一種你先天的優越條件。你無須耗費太多的金錢和時間,就可以獲得生命的新起點,發展出獨有的自我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