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朝向新的世界
第一章、遵循真實的渴望
安妮同時展現出希望和順服。幾年來,她一直很希望創業,卻總是因為其他責任或興趣而分神。「每次一開始都很興奮,後來卻又不知所措,無疾而終,實在感到厭倦。我試過太多次了。到底哪裡錯了?」
約書亞在別人眼中是樂觀主義者,總是很關照周邊的人。他的朋友、同事和家人都認為他很可靠,做事負責,而且隨時面帶笑容。但在私底下的談話中,他如此分享:「一直以來,只要人們沒有對我懷抱同樣的關懷,我就會覺得受傷。因此,我更努力討好他們。為什麼我總覺得這其中有些什麼是我極力想逃避的?」
艾瑪邁入四十歲後,時常參加心靈靜修活動。她的書櫃裡擺滿心靈自助的書籍。五十三歲時,她想知道自己到底能否擁有真正自在的生命。她有輕微的憂鬱症,總是強烈地自我批判。她說:「或許我不能期望更多了吧。人生就只能這樣嗎?」
西西莉亞有著了不起的眾多成就,包含數個碩士學位、一個博士,以及數種高階專業認證。她在職場上是高級主管,高薪能提供她和家庭優渥的生活水準。但在公眾形象背後,她卻一直覺得不太完整,彷彿缺少了什麼。她討厭放慢腳步,那會讓內在的空虛感更強烈,但她知道自己必須這麼做。「我感受到改變的渴望,但還不清楚具體內容,我真的很害怕。」
人類經驗的表達
從以上四個人的生命片段,我們就能看出一些似曾相識的難題、挑戰、情緒和對於未知的疑問。這些都是生而為人不可或缺的部分。
人類的社會每天都有科技的進展、知識量的翻倍,每個星期消費市場也會推出數百種新產品任君挑選,甚至還準備將文明送上太空。然而,我們對生而為人的意義卻知之甚少。大部分的集體注意力都聚焦在探索、理解、創造、控制外在世界的渴望,因而讓內在世界空洞且飢渴。
如此失衡的狀態讓生命感覺就像自動化機器,令人難以承受。我們似乎渴望逃跑,但究竟要逃避什麼?我們的內在生命變得停滯凝結,少了流動性和喜悅。我們感受內心愈來愈凝滯、沉重、扭曲和疲憊。當我們持續忽視內在世界,就會變得愈來愈僵化,甚至開始害怕自己會在內心世界找到什麼。
這樣的扭曲會影響生命的每個層面,也影響人類這個龐大家族的每個部分。人們因此受傷,卻不明所以。
好消息是,失衡的狀況是可以避免的,不需要永遠延續下去。
發展出正念的導向
我們的時代充滿刺激和挑戰性,因為社會和文化都呼籲我們更加覺察。我們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得透過各種策略、工具和態度達到心理和性靈上的成熟和高度覺察,並將這樣的導向應用融入日常生活。
這就是九型人格的珍貴之處。九型人格的智慧體系如果好好利用,就能讓我們有獨特的機會看見自己。九型人格幫助我們更精準地了解自己,並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當我們看見自己習慣將能量投注於何處,就能覺察形塑我們生命導向的無形內在動力。因此,我們會更了解自己至今的生命歷程,並在往後的日子得到嶄新且更有效益的選項。
我發覺,如果能有意識地練習三種行為,創造出學習和發展成長的態度,就能更接近九型人格的奧祕知識。
第一種行為和穩定身心有關,包含更覺察自己的呼吸,給自己足夠的呼吸空間,找到最自然的節奏。如此簡單但有意識的行動,可以讓我們內心感到更安定。穩定身心也包含感受身體和外界事物接觸的感受。舉例來說,關注你的腳與地板的接觸,以及你的臀部和背部實際上受到椅子的支撐,這些都能幫助你更加覺察自己在當下的位置。穩定身心的過程能幫助我們回歸生理上的本質,並汲取其中重要的智慧。
第二種行為讓我們關注自己的心。對自己的心懷抱慈愛寬容,你或許就會感受到內心稍微軟化和敞開。把一個手掌,或是一根手指,放在胸口中央心臟的位置,你會感受到一絲慰藉和安全。心臟的反應速度和節奏都與大腦不同,因此給自己足夠的時間用心來感受你正在經歷的事,就能發展出與自我的全新關係。本質上來說,這項練習希望你對自己更仁慈和覺察。
第三種行為則是好奇心。不要排斥抗拒對自我概念和生命運作方式的質疑。人類有太多生命故事,通常會以為這些故事就是真實。透過九型人格更了解自己的過程充滿驚奇,甚至會發覺我們長期信奉的故事根本不是真的。好奇心和敞開的心胸,能幫助我們在這樣的驚奇中有所成長。
這三種行為結合起來,能培養正念的能力。當你利用本書將自己導向正念,或許會發覺內心被觸動,有什麼開始改變。當你帶著正念閱讀本書,其實就和我展開更勝於寫作和閱讀文字的親密交流。這樣的交流需要靈魂的參與,自然也讓你和更深層的自己有所連結。
因此,這裡對生而為人的召喚,是邀請我們經歷自己真實的本質。深度生活提供我們方向、工具和練習,加以應用內心發展的洞見。
九型人格:人類經驗的地圖
我們先從九型人格的基礎開始。雖然沒有任何系統能將人類本能的每個方面都納入考量,也沒有能化解所有考驗和機會的萬靈丹,但九型人格的深奧知識和引導足以支持人類生命的大幅改變和蛻變。
千百年來,追尋者對人類經驗本質和性靈領域的關聯提出許多大哉問──或者從神學的角度來看,就是如何認識神。至今,這些問題歷久彌新。
九型人格將人類行為和動機的相關知識,與心理和靈魂救贖的追求結合。幾乎所有的遠古智慧體系都告訴我們,救贖或超越就是我們的追求。我們也發覺,幾乎所有重要的宗教傳統中,都包含了覺察的元素,例如基督信仰、猶太教神祕主義、佛教、伊斯蘭蘇菲主義和印度教。
九型人格的象徵符號最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喬治.葛吉夫(George Gurdjieff)引入西方,發展為覺察的工具──覺察到當人類對自身本質恍惚不覺時,會遭遇怎樣的困難和問題。雖然很多人認為九型人格只是區分人格的系統,但最早的教導並非由這個角度切入。
一九○○年代中期,奧斯卡.伊察索(Oscar Ichazo)發現在九型人格圖中的九個點,和九種人類經驗的心理或性靈議題間存在著關聯性。如今,當代心理學知識、心靈智慧和神經科學的領域持續出現交集,並反映在九型人格圖中。許多投入研究九型人格多年的人,都發覺九型人格不斷提升了覺察的程度。
在本書中,我們將探究自己主要的人格類型,因為這是覺察的第一步。接著,我們會更深入認識自己,體驗自己更真實和開闊的本質。
這套古老的系統呈現了人類處境的兩極性,正如前面所提及。在生命的兩極之間,我們的經驗有時健康有效,有時卻無效且困難,有時候會造成自己和他人的傷害。當今許多人想從痛苦中解脫,於是提問:「明知幾乎不可能達成,我們怎能對人生抱持如此崇高的理想(例如付出更多愛和勇氣,或是更正直感恩)?」九型人格將提供許多引導。
生命的模式
在九型人格中,我們看到世界上一共可分成九種主要的維度或類型,或稱為意識領域。以人類的尺度來說,這代表有九種彼此差異懸殊的生命導向。
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維度。在九型人格中,稱之為人格,並可區分為第一型到第九型人格。
這九種生命導向都有獨特且重複性的思想、情緒、注意力和行為模式。重複模式可說是自然和生命的一部分,雖然許多自然出現的模式(原文「patterns」有行為模式或圖樣花色兩種意思)看起來很美,不幸的是,當人類在無意識中反覆出現某種行為、思考或情緒時,只會帶來不滿和痛苦,有時甚至連不適的源頭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本性的重複
九型人格讓我們覺察每種人格類型的特定想法、情緒和行為模式。大部分的人對於自己是誰、行為模式,或是想像中帶給其他人的印象等等,都已創造出既定的故事。然而,我們的自我概念可能是模糊的。當我們開始透過九型人格認識自己後,往往會發現我們希望創造的形象,和實際的生命運作方式差異甚大。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最困難的就是突破雲霧,精確地看見自己。
在我們反覆出現的模式下,潛藏著生命經驗中重要的心理和性靈議題。假如你曾經困惑,為何自己在面對不同人或情境時,總是遇到類似的困難,就應該檢視潛藏在表面下的動力,對自己得到更深刻的理解。許多研究九型人格系統的人都反映,他們開始在不同生命經驗中找尋相似之處,因而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理解。
正是這種潛藏的動力,精確地區分了不同的人格類型。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後,才會覺察自己在哪些方面會做過頭,對哪些方面則不斷逃避──這往往都造成負面影響。
以下就是一個好例子。一位公司主管來上我的課程,和我分享了生命模式發生的改變,顯然讓她鬆了一口氣。
「我不再對員工的計畫抱持這麼大的責任感了。我覺察到自己『幫手的直覺』如何做過頭,甚至相信得犧牲自己來照顧員工。哇!我不再像以往那樣提供他們所有的解決方法,而是練習向團隊負責人提出明確的問題和一些引導,讓他們靠自己專注地完成專案。真的有效!我的壓力減輕了,他們好像也比較愉快。我知道還得不斷練習,但我相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你也一樣,可以覺察到自己向來仰賴的是少數自動化的應對方式,因而導致特定策略的濫用和內心的不滿。這些慣性行為讓你忽視了自己珍貴的一部分。
辨識出主宰生命的模式後,你就有機會一窺人格結構的本質。接著,你將獲得看清自己的能力,這或許是你有生以來的第一次。
覺察為何如此重要?
因為覺察是一把鑰匙,能打開通往隱藏自我的大門。少了覺察,多數人都只能被困在原地。然而,覺察能融化冰封的部分,流動性將帶來自然、健康的改變。
對於人格模式的覺察,能造成另一項深遠的結果。我們開始辨識出內心的虛假敘事,以及這些故事導致的痛苦和掙扎。這些故事破解後,內心開始治癒,產生更開闊的能量,能投入自己所鍾愛的事物。
此外,覺察也會像我們揭示屬於自己人格類型的獨特天賦。我們將看見通往天賦的路徑地圖,儘管這和我們習慣的思考方式或直覺背道而馳。許多人都發覺,活在當下並擁抱九型人格所展示的真實天賦後,他們更能深刻地接受自己,享受表達內在天賦的喜悅,並體驗生命真正的使命。
這能點亮我們的靈魂。
第一章、遵循真實的渴望
安妮同時展現出希望和順服。幾年來,她一直很希望創業,卻總是因為其他責任或興趣而分神。「每次一開始都很興奮,後來卻又不知所措,無疾而終,實在感到厭倦。我試過太多次了。到底哪裡錯了?」
約書亞在別人眼中是樂觀主義者,總是很關照周邊的人。他的朋友、同事和家人都認為他很可靠,做事負責,而且隨時面帶笑容。但在私底下的談話中,他如此分享:「一直以來,只要人們沒有對我懷抱同樣的關懷,我就會覺得受傷。因此,我更努力討好他們。為什麼我總覺得這其中有些什麼是我極力想逃避的?」
艾瑪邁入四十歲後,時常參加心靈靜修活動。她的書櫃裡擺滿心靈自助的書籍。五十三歲時,她想知道自己到底能否擁有真正自在的生命。她有輕微的憂鬱症,總是強烈地自我批判。她說:「或許我不能期望更多了吧。人生就只能這樣嗎?」
西西莉亞有著了不起的眾多成就,包含數個碩士學位、一個博士,以及數種高階專業認證。她在職場上是高級主管,高薪能提供她和家庭優渥的生活水準。但在公眾形象背後,她卻一直覺得不太完整,彷彿缺少了什麼。她討厭放慢腳步,那會讓內在的空虛感更強烈,但她知道自己必須這麼做。「我感受到改變的渴望,但還不清楚具體內容,我真的很害怕。」
人類經驗的表達
從以上四個人的生命片段,我們就能看出一些似曾相識的難題、挑戰、情緒和對於未知的疑問。這些都是生而為人不可或缺的部分。
人類的社會每天都有科技的進展、知識量的翻倍,每個星期消費市場也會推出數百種新產品任君挑選,甚至還準備將文明送上太空。然而,我們對生而為人的意義卻知之甚少。大部分的集體注意力都聚焦在探索、理解、創造、控制外在世界的渴望,因而讓內在世界空洞且飢渴。
如此失衡的狀態讓生命感覺就像自動化機器,令人難以承受。我們似乎渴望逃跑,但究竟要逃避什麼?我們的內在生命變得停滯凝結,少了流動性和喜悅。我們感受內心愈來愈凝滯、沉重、扭曲和疲憊。當我們持續忽視內在世界,就會變得愈來愈僵化,甚至開始害怕自己會在內心世界找到什麼。
這樣的扭曲會影響生命的每個層面,也影響人類這個龐大家族的每個部分。人們因此受傷,卻不明所以。
好消息是,失衡的狀況是可以避免的,不需要永遠延續下去。
發展出正念的導向
我們的時代充滿刺激和挑戰性,因為社會和文化都呼籲我們更加覺察。我們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得透過各種策略、工具和態度達到心理和性靈上的成熟和高度覺察,並將這樣的導向應用融入日常生活。
這就是九型人格的珍貴之處。九型人格的智慧體系如果好好利用,就能讓我們有獨特的機會看見自己。九型人格幫助我們更精準地了解自己,並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當我們看見自己習慣將能量投注於何處,就能覺察形塑我們生命導向的無形內在動力。因此,我們會更了解自己至今的生命歷程,並在往後的日子得到嶄新且更有效益的選項。
我發覺,如果能有意識地練習三種行為,創造出學習和發展成長的態度,就能更接近九型人格的奧祕知識。
第一種行為和穩定身心有關,包含更覺察自己的呼吸,給自己足夠的呼吸空間,找到最自然的節奏。如此簡單但有意識的行動,可以讓我們內心感到更安定。穩定身心也包含感受身體和外界事物接觸的感受。舉例來說,關注你的腳與地板的接觸,以及你的臀部和背部實際上受到椅子的支撐,這些都能幫助你更加覺察自己在當下的位置。穩定身心的過程能幫助我們回歸生理上的本質,並汲取其中重要的智慧。
第二種行為讓我們關注自己的心。對自己的心懷抱慈愛寬容,你或許就會感受到內心稍微軟化和敞開。把一個手掌,或是一根手指,放在胸口中央心臟的位置,你會感受到一絲慰藉和安全。心臟的反應速度和節奏都與大腦不同,因此給自己足夠的時間用心來感受你正在經歷的事,就能發展出與自我的全新關係。本質上來說,這項練習希望你對自己更仁慈和覺察。
第三種行為則是好奇心。不要排斥抗拒對自我概念和生命運作方式的質疑。人類有太多生命故事,通常會以為這些故事就是真實。透過九型人格更了解自己的過程充滿驚奇,甚至會發覺我們長期信奉的故事根本不是真的。好奇心和敞開的心胸,能幫助我們在這樣的驚奇中有所成長。
這三種行為結合起來,能培養正念的能力。當你利用本書將自己導向正念,或許會發覺內心被觸動,有什麼開始改變。當你帶著正念閱讀本書,其實就和我展開更勝於寫作和閱讀文字的親密交流。這樣的交流需要靈魂的參與,自然也讓你和更深層的自己有所連結。
因此,這裡對生而為人的召喚,是邀請我們經歷自己真實的本質。深度生活提供我們方向、工具和練習,加以應用內心發展的洞見。
九型人格:人類經驗的地圖
我們先從九型人格的基礎開始。雖然沒有任何系統能將人類本能的每個方面都納入考量,也沒有能化解所有考驗和機會的萬靈丹,但九型人格的深奧知識和引導足以支持人類生命的大幅改變和蛻變。
千百年來,追尋者對人類經驗本質和性靈領域的關聯提出許多大哉問──或者從神學的角度來看,就是如何認識神。至今,這些問題歷久彌新。
九型人格將人類行為和動機的相關知識,與心理和靈魂救贖的追求結合。幾乎所有的遠古智慧體系都告訴我們,救贖或超越就是我們的追求。我們也發覺,幾乎所有重要的宗教傳統中,都包含了覺察的元素,例如基督信仰、猶太教神祕主義、佛教、伊斯蘭蘇菲主義和印度教。
九型人格的象徵符號最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喬治.葛吉夫(George Gurdjieff)引入西方,發展為覺察的工具──覺察到當人類對自身本質恍惚不覺時,會遭遇怎樣的困難和問題。雖然很多人認為九型人格只是區分人格的系統,但最早的教導並非由這個角度切入。
一九○○年代中期,奧斯卡.伊察索(Oscar Ichazo)發現在九型人格圖中的九個點,和九種人類經驗的心理或性靈議題間存在著關聯性。如今,當代心理學知識、心靈智慧和神經科學的領域持續出現交集,並反映在九型人格圖中。許多投入研究九型人格多年的人,都發覺九型人格不斷提升了覺察的程度。
在本書中,我們將探究自己主要的人格類型,因為這是覺察的第一步。接著,我們會更深入認識自己,體驗自己更真實和開闊的本質。
這套古老的系統呈現了人類處境的兩極性,正如前面所提及。在生命的兩極之間,我們的經驗有時健康有效,有時卻無效且困難,有時候會造成自己和他人的傷害。當今許多人想從痛苦中解脫,於是提問:「明知幾乎不可能達成,我們怎能對人生抱持如此崇高的理想(例如付出更多愛和勇氣,或是更正直感恩)?」九型人格將提供許多引導。
生命的模式
在九型人格中,我們看到世界上一共可分成九種主要的維度或類型,或稱為意識領域。以人類的尺度來說,這代表有九種彼此差異懸殊的生命導向。
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維度。在九型人格中,稱之為人格,並可區分為第一型到第九型人格。
這九種生命導向都有獨特且重複性的思想、情緒、注意力和行為模式。重複模式可說是自然和生命的一部分,雖然許多自然出現的模式(原文「patterns」有行為模式或圖樣花色兩種意思)看起來很美,不幸的是,當人類在無意識中反覆出現某種行為、思考或情緒時,只會帶來不滿和痛苦,有時甚至連不適的源頭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本性的重複
九型人格讓我們覺察每種人格類型的特定想法、情緒和行為模式。大部分的人對於自己是誰、行為模式,或是想像中帶給其他人的印象等等,都已創造出既定的故事。然而,我們的自我概念可能是模糊的。當我們開始透過九型人格認識自己後,往往會發現我們希望創造的形象,和實際的生命運作方式差異甚大。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最困難的就是突破雲霧,精確地看見自己。
在我們反覆出現的模式下,潛藏著生命經驗中重要的心理和性靈議題。假如你曾經困惑,為何自己在面對不同人或情境時,總是遇到類似的困難,就應該檢視潛藏在表面下的動力,對自己得到更深刻的理解。許多研究九型人格系統的人都反映,他們開始在不同生命經驗中找尋相似之處,因而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理解。
正是這種潛藏的動力,精確地區分了不同的人格類型。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後,才會覺察自己在哪些方面會做過頭,對哪些方面則不斷逃避──這往往都造成負面影響。
以下就是一個好例子。一位公司主管來上我的課程,和我分享了生命模式發生的改變,顯然讓她鬆了一口氣。
「我不再對員工的計畫抱持這麼大的責任感了。我覺察到自己『幫手的直覺』如何做過頭,甚至相信得犧牲自己來照顧員工。哇!我不再像以往那樣提供他們所有的解決方法,而是練習向團隊負責人提出明確的問題和一些引導,讓他們靠自己專注地完成專案。真的有效!我的壓力減輕了,他們好像也比較愉快。我知道還得不斷練習,但我相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你也一樣,可以覺察到自己向來仰賴的是少數自動化的應對方式,因而導致特定策略的濫用和內心的不滿。這些慣性行為讓你忽視了自己珍貴的一部分。
辨識出主宰生命的模式後,你就有機會一窺人格結構的本質。接著,你將獲得看清自己的能力,這或許是你有生以來的第一次。
覺察為何如此重要?
因為覺察是一把鑰匙,能打開通往隱藏自我的大門。少了覺察,多數人都只能被困在原地。然而,覺察能融化冰封的部分,流動性將帶來自然、健康的改變。
對於人格模式的覺察,能造成另一項深遠的結果。我們開始辨識出內心的虛假敘事,以及這些故事導致的痛苦和掙扎。這些故事破解後,內心開始治癒,產生更開闊的能量,能投入自己所鍾愛的事物。
此外,覺察也會像我們揭示屬於自己人格類型的獨特天賦。我們將看見通往天賦的路徑地圖,儘管這和我們習慣的思考方式或直覺背道而馳。許多人都發覺,活在當下並擁抱九型人格所展示的真實天賦後,他們更能深刻地接受自己,享受表達內在天賦的喜悅,並體驗生命真正的使命。
這能點亮我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