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內容試閱】
昨天才說你很貼心,今天卻說你很敏感

請閱讀以下問題,把符合自己的項目打勾。

□常常聽別人說自己很貼心,自己也這樣認為。
□習慣整理得有條有理,比較愛乾淨。
□在人際關係中,比較會配合對方。
□可以察覺到在一起的人的感受。
□擅長察言觀色,也很懂得把握氣氛。
□擅長看出對方需要什麼。
□願意為了所屬部門營造出好氣氛而努力。
□看人的眼光不錯,有時候甚至精準到令人起雞皮疙瘩。

如果有人做完以上問題之後,發現「喔,基本上都是在說我」(5個以上)的話,那表示你真的很貼心。應該有許多人對你有好感,也喜歡跟你相處。只是你應該也是相當敏感的人!

好,接下來做另一個性格檢測題。

□好像可以注意到周圍的微妙變化。
□旁人的心情好壞會影響自己。
□相當忙碌的時候,需要獨自一人躺在床上或待在黑暗房間內,又或者是其他可以讓自己躲起來的地方,來舒緩自己緊張的情緒。
□明亮的光線、強烈的氣味、類似警報的聲音,都容易讓自己感到疲累。
□擁有豐富且複雜的內心世界。
□會被音樂和藝術深深感動。
□常常會被嚇到。
□當人們感到不自在的時候,知道要怎樣做才能夠讓對方感到舒適。
□當人們一次提出太多要求時,會感到煩躁。
□當周圍發生太多事情的時候,會感到緊張。
□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所以會優先避開那些會造成雜亂或驚慌的情況。
□當在競賽或現場有人監看時,會感到不安或變得畏首畏尾,反而無法發揮平時的實力。

上面的問題中,如果「對,是這樣」有七項以上,表示你是相當敏感的「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高性能天線

HSP的特徵
1. 根據統計,世界上六人中就有一人是HSP。
2. 敏感並不專屬於內向人。
(HSP中,外向人與內向人的比例是3:7)
3. 敏感不是性格障礙(╳),只是一種性格(○)。
只是有可能因此引發憂鬱症或不安障礙。
4. 敏感是天生的。腦構造和神經系統都與一般人相似。
(舉例:過敏症 Hypersensitivity)

可以把HSP當成一種高性能天線,因為感知能力相當卓越。但是當遇到那些根本不需要感知的事,或是連那些負面的事情也通通感知的話,該怎麼辦呢?這點是有點可惜了,雖然擁有優秀的感知能力,卻沒有只感知到正面事物的過濾機能。這種類型的人就是HSP。萬一突然可以洞察他人內心的話,在某程度上是好的,這種能力也會很常用。但如果持續接收的話,就會開始感知到不好的或不想看到的事物。這種持續性的刺激海嘯會傷害自己,也會漸漸覺得疲乏。
這一切並不能單純用「敏感」來解釋,還得結合其他性格。例如,「外向型+HSP」就是典型的「雞婆」,屬於事事關心,深怕有哪個地方是自己沒有關照到的類型。
「內向人+HSP」懼怕蜂擁而來的刺激浪潮,會慢慢地減少外部活動(包含人際關係)。因此那些豐沛的情感會被用在閱讀、觀賞電影、聆聽音樂、寫作、影片日記(Vlog)、YouTube、藝術創作等個人興趣。
從各方面來看,「內向型+HSP」這個組合是比較棒的,對將精力都放在自我內心世界的內向人來說,絕佳的超感知天線是工具也是一種武器。也就是說,在自身內在能力上又多了感知這個助力。
因此,「內向人+HSP」中有許多自由工作者、創作者、藝術家等。相反地,外向人比內向人更追求外部刺激,因此外向人擁有這種感知能力時,可以幫助自己更圓滑地處理人際關係或外部活動,只是當不好的刺激或壓力如潮水般湧現時,很容易讓人感到疲累不堪,這算是致命性的缺點。
我們再多探討一下敏感的優缺點。前面提過的HSP擁有的高性能天線在心理學被稱為「社會心理學技術」(social psychological skill)。只要知道這是掌握了社會環境動態的心理學技術就可以了,簡單來說,就是具備對人際關係和社會生活的洞察力。托敏感性格的福,會接收到各式各樣的資訊,自然就會培養出洞察力。
只是前面提到,由於沒有過濾機能,不好的資訊也會一併接受,所以會帶來麻煩。特別是在人際關係上,對HSP來說是造成嚴重負擔的要素。因為連一般人沒感覺就這樣默默過去的事情都察覺到的話,那麼會覺得在意和受傷的事情自然不計其數。他們可能會想「對方看起來心情不好,是不是因為前幾天我說錯什麼話?」當然,事情本身是不是真的如此嚴重,在HSP跟對方確定之前是無法得知的。但HSP確實會因為敏感的超感知去過度解讀情況。
有趣的是,內向型HSP和外向型HSP在這方面的處理方式不一樣。也就是說,對於在意的事情是否要跟當事人確認,兩者的反應截然不同。先從結論說起,前者會在心裡下結論後結束這件事,而後者會傾向跟對方溝通後解決它。外向人這種處理方式當然比較健康,會出現這種差異的根本性原因,在於有苦惱時,內向人是獨自思考,外向人是跟對方溝通來解決問題。不過並不能因此認為外向人身處的環境更好。雖然外向人處理事情的方式比較健康,但因為更頻繁地跟他人交流,所以結果論來說,遭受的也比內向人多。以一句話來總結,內向人是質的問題,而外向人是量的問題。
稍微再探討一下前面提過HSP的社會心理層面技術。根據統計分析,這個技術跟個人的智力、好奇心、內向性、憂鬱、寂寞、神經質、低自尊、對人生的滿意度低等高度相關。HSP生活在資訊和刺激爆滿的環境中,不斷累積的結果是變得憂鬱、進而開始斷絕或迴避關係,變得更加孤單,自尊心和對人生的滿意度自然變得更低。「高敏感性」(HS, Highly Sensitivity)是神經系統完全不同的極度強烈性格。所謂的性格並不侷限於心理或精神,也包含身體(當壓力來臨時,心臟感覺被緊緊抓著,或是因為他人視線感到極度緊張時,感覺心臟快要跳出來)。這並不是靠精神控制就能克服的。所以就算瞭解到自己是這種性格,也只能與之共存。
因此,如果本人是HSP的話,忽略高敏感性帶來的失去,而是把焦點放在從中獲得的部分,會讓自己的人生更好。特別是在人際關係上,因負面刺激而精神崩潰是家常便飯,所以應該把人際關係的重點放在品質上,而非數量。加上可以從天生的感知力看出他人的真面目,所以能夠不斷地捨棄那些不適合的人,持續地整理人際關係。
在職業上,可以極大化發揮自身感知能力,同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人際關係是比較好的選擇(避開是上下屬關係或集團主義的組織文化,比較適合自由工作者等自由業)。


討厭敏感?其實敏感很好!

總結來說,敏感人反而是很好相處的人。因為他們基本上很貼心,加上對周遭的資訊很敏感,會注意到彼此的細節,自然也會照顧對方。前文稍微提到,越敏感越容易感到寂寞,所以不管怎樣看都覺得是悲劇。但其實敏感人並非一開始就想逃避人際或不合群。相反地,敏感人因為認為那些關係對自己很重要,所以才會因為那些負面資訊感到痛苦。因為自己珍惜的關係而受傷的事情太過折磨人了,才會慢慢地選擇放下關係。
敏感人擁有兩面性,「好的感知」和「過分感知」的決定基準,在於自己遇到的是哪種人。遇到跟自己合得來的人,自己的感知就會成為對那個人的細心照料,如果遇到合不來的人,自己的感知主要用在收集對方的缺點和負面資訊。

.我遇到好的感知的人嗎?
→我跟敏感的人相處得很好。
.我遇到過分感知的人嗎?
→我跟敏感的人實在不合拍。

敏感的人到底是貼心的人,還是太過神經質的人,端看遇到的人是否合得來。因此越是敏感的人越要慎重地選擇人際關係。不過我們會遇到什麼人並結下什麼緣分,是無法預先知道的。人生真的很難。對吧?

(此為部分節錄,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內向人使用手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