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 同樣空間裡,非常不一樣的同事
有時候光是跟與自己性格相異的同事待在同一個空間,就會讓人感到生氣。而我就有一個總是會引起我怒火,和我的喜好大相逕庭的同事。
通常我在抵達公司的同時,便已開啟了工作模式的開關。在等待電腦開機的期間,我習慣排定當日待辦業務的順序以及預計需要的時間。想到今天依舊是緊湊而忙碌的一天,我趕緊打起了精神。上班時間中,我因為捨不得讓屁股離開椅子,甚至不惜忍住不去上廁所,全心投入於工作。這一切都是為了得到「六點準時下班」的報酬——這是為了在生活中準確把工作過濾出來而做出的掙扎。
相反地,坐在我隔壁的同事——朴代理,過著工作與生活相融的日子。他一上班就會走向同事們打招呼,並且為了和同事們一起吃到美味的午餐,欣然利用工作時間搜尋美食名店。此外,還會自願站在獨自影印文件的同事身邊,扮演說話的同伴。因此對朴代理來說,加班是家常便飯;因為無法在期限內完成的工作而向其他同事請求幫助,也是理所當然的流程。因此,讓我覺得最不舒服、最恐怖的一句話,就是當他靠近我,然後對我說的:「需要幫忙嗎?」本應該要覺得感謝的一句話,卻誤觸了我「憤怒」的情感。
我為何會對這個同事展現的好意感到不自在且痛苦呢?如果用MBTI的性向表現來看,這是因為兩個判斷偏好傾向極端,分別屬於「T」思考型與「F」情感型的人相遇了。儘管沒有人是壞人,也沒有人做錯事,卻還是互相因為對方而感到不自在,並且隨著時間過去,演變成了光是處在同一個空間裡體會著不同的感受,也會消耗彼此感情的狀態。就算用MBTI去理解、分析,這對我來說,依舊是非常吃力的事。
這是任何人都可能經歷過的日常。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們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工作,真的是件非常困難的事。但是,我們必須記住——正因為各自的性格相異,所以可以互補。如果整間辦公室都是像我一樣的人,恐怕會陷入所有人一句話都不說、索然無味的荒涼氛圍;然而若是只有朴代理那樣的人,雖然工作氣氛相當愉快,業務卻難以如期完成。
在你們身邊也有令自己感到不愉快的同事嗎?如果有,那個同事在你心中的形象是怎麼樣的呢?

❶不羈 ❷心軟 ❸無情 ❹自我中心 ❺被動 ❻神經質 ❼倔強 ❽狡猾 ❾優柔寡斷 ❿貪婪 ⓫華而不實 ⓬不知變通 ⓭散漫 ⓮缺乏推動力 ⓯固執 ⓰挑剔 ⓱隨心所欲 ⓲愚蠢 ⓳草率 ⓴嘮叨

上述性格特徵是站在負面角度看待時,會得到的單詞。人的個性就像硬幣的兩面,根據觀看的人或狀況,可以看到正面,也可看到反面。結果,一個人的性格特徵會根據看法而有所不同。例如上方表格中的特質,也可以解釋成——

❶有熱情 ❷善支持 ❸有邏輯 ❹獨立心強烈 ❺配合度高 ❻機智 ❼明確 ❽有應變能力 ❾和諧 ❿有夢想 ⓫寬容 ⓬可靠 ⓭以身作則 ⓮從善如流 ⓯有信念 ⓰善照顧 ⓱有變通性 ⓲有毅力 ⓳迅速 ⓴創造

當用略為不同的視線看待同一個樣貌,原先認為是缺點的部分,也可以看成是不同的模樣。例如,身邊如果有「➊不羈」的同事,他應該具有熱情的性格,從另一面看他的人,就會認為他是個「➊有熱情」的人。在我眼中,一直是「➍自我中心」的同事,對其他人來說,看起來可能是個「➍獨立心強烈」,可以專心在自己負責的工作上的人。
在同事的正、背兩面性格中,你正看著哪一面呢?實際上,朴代理對我來說是個公私不分的人,不過其他同事卻覺得他擁有高配合度及親切感。如此「發現自己對一個人的樣貌所做的評價,只是那個人其中一個面貌」的認知,將成為不同性格的人們在同一個空間繼續相處下去的方法。
MBTI這個道具將提供給我們一個放下一切情感,好好看清那些讓我們微妙感到不舒服的關鍵機會。這個機會可以幫助我們減輕心中對某人的厭惡。所以,MBTI也賦予了守護人際關係的力量。如果互相了解各自的性格類型,就可以理解對方的領域,因而克制會讓對方感到不適的行動。不僅如此,也可以保護自己,免於被對方隨口說出的話傷害。

透過MBTI 建立關係的連結
在職場上與同事合作時,我們常因為氣質與行動模式、信念、自身經驗、對於狀況認知的想法不同,而發生衝突。此時,人們通常會用自動浮現的想法,判斷當下的狀況。
舉例來說,李代理一想到金科長就覺得頭痛。平常金科長只想做一些引人注目的事,致力於展開新的工作;於是收拾善後不知不覺間就成了李代理的工作。當然不可能給人好印象的金科長,有一天在會議上的工作分配過程中,居然自願負責工作強度最低的業務。李代理見狀,陷入了思緒之中。

「你看他,不管怎樣都不想工作。」(二分法思維)
「既然已經當上科長了,不是應該做一些有強度的工作嗎?真的跟泥鰍一樣狡猾。」(錯誤的標籤)
「金科長每次都只想要做一些引人注目的工作,渴望被人認可⋯⋯所以我才會討厭他。」(過度普遍化)
「這次的工作又要變成我的責任了。」(任意推論)

像這樣,根據自己的信念、氣質、經驗等推斷對方(事件)後得到的想法,被稱為「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oughts)。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亞倫.貝克(Aaron T. Beck)所述,這種自動化思考的認知錯誤可細分為:情緒上的推論、普遍化、任意推論、二分法思維、極大極小化、災難化、個人化、選擇性抽象化、錯誤命名、貶低積極因素等十種典型,這也是憂鬱症患者的代表性特徵。
折磨我們的常常不是事實本身,而是「相信那是事實的自己」。類似上述的狀況也只是我們自己做出的解釋。越是相信這是真相,在彼此的互動中就會更加敏感,因此可能讓自己被傷得更深。幸運的是,雖然在物理上無法擺脫像金科長那樣,讓自己感到萬分痛苦的同事,不過在心理上,還是有方法可以逃離的。只要迅速了解兩件事,我們就可以從困擾著我們的想法中拯救自己。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想法只不過是「生奶油」這個事實。在咖啡廳,如果店員幫我們加了很多生奶油,我們可能會認為它是特別招待而感到高興,但在那樣的狀態下我們又很難看出被那些生奶油覆蓋住的內容物實際上有多少,或者究竟是不是我們所點的飲料。就像這樣,在自己心中如同生奶油般的自動化思考如果越多,李代理就越無法好好看清金科長的本質和事情的真相。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將「生奶油」從心中移除的作業。去思考:「我剛才對於對方的想法不是真的,只是如同生奶油的自動化思考。那個人的意圖是未經確認的事實。」
第二,站在對方的立場端詳需求。站在李代理的立場上,他應該會認為金科長是「開了一個頭之後,把工作的善後工作推給其他人」的那種人,但是金科長的行動目的有可能不是為了在某人面前好好表現,或是展現績效並得到晉升機會——說不定只是因為對啟動新工作的興致和熱情,自動按鈕被按下了而已。像這樣並非依靠自身觀點做出解釋,而是依據對方的需求進行的解釋,就可以稍微減少一些對金科長的厭惡和埋怨情感。

「MBTI」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兩個事實。MBTI可以讓我們了解對方的需求和性格並互相拉近距離,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接口。這就是將MBTI運用在職場生活的有利理由。
此外,我們也可以透過MBTI這個客觀的數據,了解他人眼中看到的自己。如果金科長發現自己對新事物的挑戰在他人眼裡,可能被視為「虎頭蛇尾的業務處理方式」,或許這會成為他改變行動的序幕。當然,就算互相了解彼此的性向,那些氣憤、失落的情緒也不會一轉眼就完全蒸發。但是,如果互相了解並體諒,原本覺得「錯誤」、「奇怪」的部分,可能會重新被視為「互補」、「魅力」的樣貌。「在開始事情的人身邊,也需要善後的人。所以你應該知道,我一直都負責收拾善後的工作吧?」如果以互補的關係表現,就可以在組內形成各自的領域和立足之地。如此一來,不只能夠貢獻自身優勢,弱勢的部分也可以藉由夥伴的幫助完成,成為真正的「One Team」。
同時,MBTI也發現了我們所不知道的自己。那些不論再怎麼研究,還是很難了解的內在要求與動機、氣質被整理成一個個標籤,有助與人輕鬆溝通。「我一直以為自己只是懶惰且常常拖延計畫的人,不過聽說這都是因為我是個完美主義者。」我們可以像這樣,找出所不認識的自己。或是:「金科長覺得我做事好像總是馬馬虎虎。但由於我是INTP型,所以總是依照策略工作。因為比砍樹的時間更重要的是磨刀的時間!」像這樣透過深入的MBTI解析,可以為我們創造與「自己都不知道的深層需求」面對面的時間。這樣一來,它不但能夠成為看到自己性格正反兩面的契機,也可以幫你找到自信。

人際關係的起跑架——MBTI
「MBTI是什麼?」
現在的韓國,在互相了解的過程中,MBTI已不可或缺。向初次見面的人介紹自己時,提及MBTI類型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正如同開始跑步前,會踩上起跑架一樣,MBTI似乎已經成為現今「人際關係的起跑架」。
無論要開始一段什麼樣的關係,配合MBTI類型已經成為一種韓國文化。上班族也不例外。我們會在互相詢問對方的類型,看完八字(?)和標準後,選出和自己不太合拍的同事。不僅如此,看到在會議上說起玩笑話、讓人哈哈大笑的同事,心中也會想著:「啊,不愧是執政官(ESFJ)。」看到發揮領導能力,引導大家挑選午餐菜單的同事時,則暗自想著:「不愧是指導者(ENTJ)。」——我們會像這樣將同事們的活躍表現和MBTI相互連結,加以稱讚。這不是只發生在韓國的現象。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全世界每年有250萬人參加MBTI檢測,由此可知,人們在組織中用MBTI類型延續對話、預測關係,並調整合作等行為,是非常自然的現象。
2012年,谷歌花費四年的時間,進行了找出最優秀小組共通點的專案,結果顯示,在業績最優秀的小組中,組員們的「心理安全感」(為一個組員相信不管對業務提出任何意見,都不會受到處罰或報復的組織環境)占據影響因素上的最高名次。為了提高這種心理安全感,營造出會試著了解他人行動或情感、性向的氣氛相當重要,而MBTI可以對此提供幫助。
MBTI的作用就像是只要用手機一掃描,就能立刻輕易窺探他人難以得知的價值觀、性格、需求等的二維碼。因此,MBTI也可能成為非常危險的刀刃。想要認識一個人,就算花了很長的時間觀察、相處,也難以看出並定義那個人的價值。本來如此遙遠的距離,MBTI卻果敢地用一種類型表示:「你是這樣的人。」或者「你在這種時候會這麼行動吧?」讓我們常常用全知視角預測他人,因此也讓許多人害怕公開自己的MBTI類型。
然而,好像沒有比MBTI類型的四個字母還要更輕鬆、快速介紹自己的方法。連MBTI專家們也感到驚訝,MBTI現在似乎已經超越流行,成為一種文化、一種語言。所以接下來,我們需要正確理解MBTI,避免因為這四個英文字母而誤會對方。

★ 輕鬆理解自己的MBTI 測驗
這麼有用的性格測驗是如何被開發出來的呢?「MBTI性格測驗」為「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指標」(Myers-BriggsType Indicator)的縮寫,是在1900年至1975年之間開
發出來的性格類型測驗。測驗的名稱是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凱瑟琳.布里格斯(Katharine Briggs)和她的女兒——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Isabel Briggs Myers)的名字命名而來。某一天,女兒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從自己帶回家的男朋友身上,看到了與家人截然不同的樣貌,於是以此為契機,展開了一個結合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理論的研究。就這樣完成的MBTI 於一九九○年六月,由釜山大學的沈慧淑(音譯)教授與西江大學金政澤(音譯)教授引進韓國,如今在韓國國內被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

MBTI 表現出人格在四個領域中,各兩種極端的偏好度:
① 依據能量方向,可以分成外向型(E)和內向型(I)。
② 按照認知偏好,兩極是實感型(S)和直覺型(N)。
③ 依照判斷偏好,可分成思考型(T)與情感型(F)。
④ 根據行動模式,則有判斷型(J)和感知型(P)。

利用這四種指標的組合,區分出了十六種類型。由上述內容可以整理成下列表格(參考韓國MBTI研究所,線上免費檢查與十六種類型名稱相異,下列名稱為韓國國內使用的正式名稱)。

◎四種偏好指標
能量方向E ←→ I
認知偏好S ←→ N
判斷偏好T ←→ F
行動模式J ←→ P
ISTJ 誠實善良的人
ISFJ 國王背後的權力型
INFJ 預言者型
INTJ 科學家型
ISTP 百科全書型
ISFP 聖人君子型
INFP 聖女貞德型
INTP 智囊團型
ESTP 手腕高超的活動家型
ESFP 社交的類型
ENFP火花型
ENTP發明家型
ESTJ 企業家型
ESFJ 謀求友好型
ENFJ 辯才無礙型
ENTJ 指導者型

對於MBTI的誤會與不信任
因為MBTI和其他性格測驗相比,與他人的差異容易被極其明確地表現出來,所以常被形容為「像白糖一樣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另外,有很多人對自我報告式的MBTI表達不信任。也有人對於被分類在這十六種類型內,感到不自在。這有可能是彷彿用參考書後面附錄的重點摘要,迅速學習MBTI的人所產生的偏見。韓國的MBTI測驗卷有分為成人專用的「Form M」、「Form Q」,以及專為青少年所設計的「CATi」。Form M由四個偏好指標組成,將人的性格區分成十六種類型,但是Form Q 除了十六種類型之外,還有另外二十種多面向標準,所以從測驗結果可以得知受試者在一百多萬人中,是獨特的存在。也就是說,就算同為ISTJ 類型,但是透過額外的二十種詳細標準,可以看出彼此的不同。除此之外,MBTI還有尚未在韓國國內使用的敘述型報告式測驗卷。
也有很多人會誤會地說:「我測出外向型卻很怕生。我不是內向型嗎?」事實上,即使是內向型的人,也不會總是只以內向的方式行動。我們只是會在兩極化的指標中,更一貫性地選擇其中一方。這樣的選擇反覆出現,就可以成為一種性格模式。卡爾.榮格說:「人的性格就像N極與S極,無法同時使用兩個異性極,所以我們會更具一貫性地時常選擇其中一極。」綜上所述,就算測驗結果得出「E」外向型,也不表示一定只會展現出外向型的樣子,而是代表我們會更輕易、更經常選擇的樣貌是外向型。所以,與其用「你是ISTJ類型,一定很有信心」的表現方式評鑑、判斷、普遍化對方,建議應該意識到「儘管是同一類型,也有可能不一樣」的事實,並以「~的類型」或「~的傾向」等來表現。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