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再論⼼理真實和歷史事實如何相互影響?
⾸先要說的是從個案的⼜述史裡,是不是真有所謂歷史這件事呢?或者要問的是如果是歷史,那是什麼歷史?誰的歷史?
我們如何解釋,例如,何以個案在描述最重要的親⼈⽗母時,對於那些好似有早年創傷經驗的⼈,他們對於⽗母的說詞總是有那麼⼤的變化?每修正⼀次說詞都表⽰個案在欺騙我們嗎?新說的訊息就⼀定比較正確嗎?我們又是以什麼樣的評準,來決定那⼀個訊息是比較正確?
或者臨床更常⾒的,治療者覺得某項訊息對個案可能很重要,但是個案卻拒絕,雖然那項訊息是如此明顯,只要不閉起眼睛就⼀定看得⾒。實情卻不必然是如治療者所願,何況如以前曾提及的,如果我們提出了某項說法,卻和我們預期的個案反應差距很⼤,那就表⽰我們是不了解個案啊。
我們如何確定我們是了解個案呢?
我相信在歷史學裡也有不少類似討論,從精神分析⼼理治療實務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完全相信個案所告訴我們的話語內容,我們如何驗證和確定那些是真的歷史事實呢?我所指的歷史事實這個詞,是如以前所說的假設有⼀種事情,是當年曾經發⽣過的真實樣⼦,雖然在經驗上,有時就算是有錄影帶了,在解釋和說明時也是因⼈⽽有不⼩的差異。但是在這裡我還是先假設,如果有⼀個事實存在⽽且曾經發⽣在以前。
但是做為⼼理治療者,我們做為診療室裡的⼈,有辦法知道個案所說這些事的真實性嗎?我們的⼯作有可能需要利⽤診療室外的時間,再去做任何查證嗎?如果要做這種查證,這是什麼⼯作呢?還是⼼理治療的⼀部分嗎?
這就涉及了⼼理治療,它是以什麼做為診療室裡⼯作的材料呢?如果要我做簡單的結論,我會說幾乎不可能有辦法真的確定,個案所陳述歷史事件的真實性。但是這麼說是否意味著,個案在說謊嗎?我們只說無法確定,既無法確定就是無法確定,不是是否說謊的課題。
因此在這個基礎上⼯作,也許有⼈會質疑,既然連個案⼜述的內容都無法確定,那我們到底在做什麼治療呢?我們所談論的⼼理治療是可能的事嗎?這必須提出另⼀個概念來談論了,⾸先,佛洛伊德在陳述夢的理論時,提及了個案形成夢的過程裡,可能出現的防衛機制和變型,以及當事者醒來後,想到要告訴治療者時,當事者也會在那瞬間不⾃覺地做了些修正。但是這樣⼦是否夢的解析就沒有意義了嗎?
這種現象對於精神分析取向的⼯作,是項很⼤的挑戰,因為如果連前⼀晚或者幾天前的夢,都有可能是變型的樣貌出現,我們是在什麼樣的基礎上⼯作呢?
難道就是在這根本無法確定的事件上⼯作,我們到底是在做什麼呢?在⼀個虛假或不確定的材料上⼯作,能夠推演出什麼真實的⼼理嗎
回頭看當我們覺得無意義時,是針對夢的實質內容是否是事實的問題,但這就像談及歷史事實的課題所遭遇類似的困難,如果我們從另⼀個⼼理真實角度來看,也許就有新的想法來處理這個課題。也就是說,當我們的焦點不再是歷史事實,⽽是在⼼理的真實時,我們就有機會從個案所陳述的話語和態度裡,慢慢找出這些被扭曲或失憶的材料可能是什麼?
也就是必須先假設,所謂⼼理真實是⼀種假設,亦如當年佛洛伊德在假設潛意識存在的基礎,我們也假設有⼼理真實的存在。雖然它存在何處和實質內容是什麼,很難像說個名詞,如桌⼦那般就知道它是什麼。但是我們假設它會透過⾏為和故事內容扭曲的地⽅,如有傷痕的地⽅來推論曾有外⼒的介入,呈現出我們要探索的⼼理真實的領域。
有這些扭曲的地⽅和不⾃覺的⾏動,我們才有機會了解⼼理真實可能是什麼?就像有⼈做了⼀件事後,無論如何掩藏,總有⼀些蛛絲⾺跡做線索。
任何的修正或扭曲都是蛛絲⾺跡,都是我們探索的重要材料。在這個假設下,夢的解析才有意義,對於個案的故事才有不同角度去聆聽和理解。
我必須重複強調,所謂⼼理真實是個假設,精神分析假設它存在,我們因此重複觀察並藉著假設它有存在,只是透過各種隱微或隱藏的⽅式存在,需要我們去解析它,才有機會去推論它到底是什麼?雖然這種推論有時不受歡迎,卻是精神分析的重要⼯作模式。做為治療者,當然不是⾺上依推論就直接告知個案,這對於初學者或⼀般⼈來說,是很難⾺上體會的現象,因為總會假設個案既然談了⼀些內容了,他們可以消化這些材料了,為什麼不直接讓個案知道這些假設呢?但是在診療室裡,治療師還需要另外消化及想像當時的移情和反移情,做為臨床判斷是否要說?何時說?怎麼說?才會讓個案後續思想。
治療者並不是逕⾏說出他們的假設,因為如果未依移情和反移情的觀察,過早地指出個案故事背後的潛在意義,有可能反⽽容易變成另⼀種暴⼒,因此造成個案的反彈或覺得被傷害了。這是臨床治療上很困難學習的部分,因為我們必須知道,指出個案任何內在世界的狀況,都帶有攻擊和暴⼒的本質。
對⼀些早年受創傷的個案來說,雖然這種現象幾乎是常⾒的情形,但是如果我們不做這些思索及假設,就冒然假設既然個案來找我們了,既然個案來了,就表⽰他們已經準備好,要⾯對當年的創傷經驗了。
這假設通常需要稍打折扣,因為⾯對當年的經驗,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對於⼼理治療來說是很切身的經驗,使得⼼理治療就在這種複雜裡來來回回,⽽不是⼀般所期待的⼀帆風順......
再論⼼理真實和歷史事實如何相互影響?
⾸先要說的是從個案的⼜述史裡,是不是真有所謂歷史這件事呢?或者要問的是如果是歷史,那是什麼歷史?誰的歷史?
我們如何解釋,例如,何以個案在描述最重要的親⼈⽗母時,對於那些好似有早年創傷經驗的⼈,他們對於⽗母的說詞總是有那麼⼤的變化?每修正⼀次說詞都表⽰個案在欺騙我們嗎?新說的訊息就⼀定比較正確嗎?我們又是以什麼樣的評準,來決定那⼀個訊息是比較正確?
或者臨床更常⾒的,治療者覺得某項訊息對個案可能很重要,但是個案卻拒絕,雖然那項訊息是如此明顯,只要不閉起眼睛就⼀定看得⾒。實情卻不必然是如治療者所願,何況如以前曾提及的,如果我們提出了某項說法,卻和我們預期的個案反應差距很⼤,那就表⽰我們是不了解個案啊。
我們如何確定我們是了解個案呢?
我相信在歷史學裡也有不少類似討論,從精神分析⼼理治療實務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完全相信個案所告訴我們的話語內容,我們如何驗證和確定那些是真的歷史事實呢?我所指的歷史事實這個詞,是如以前所說的假設有⼀種事情,是當年曾經發⽣過的真實樣⼦,雖然在經驗上,有時就算是有錄影帶了,在解釋和說明時也是因⼈⽽有不⼩的差異。但是在這裡我還是先假設,如果有⼀個事實存在⽽且曾經發⽣在以前。
但是做為⼼理治療者,我們做為診療室裡的⼈,有辦法知道個案所說這些事的真實性嗎?我們的⼯作有可能需要利⽤診療室外的時間,再去做任何查證嗎?如果要做這種查證,這是什麼⼯作呢?還是⼼理治療的⼀部分嗎?
這就涉及了⼼理治療,它是以什麼做為診療室裡⼯作的材料呢?如果要我做簡單的結論,我會說幾乎不可能有辦法真的確定,個案所陳述歷史事件的真實性。但是這麼說是否意味著,個案在說謊嗎?我們只說無法確定,既無法確定就是無法確定,不是是否說謊的課題。
因此在這個基礎上⼯作,也許有⼈會質疑,既然連個案⼜述的內容都無法確定,那我們到底在做什麼治療呢?我們所談論的⼼理治療是可能的事嗎?這必須提出另⼀個概念來談論了,⾸先,佛洛伊德在陳述夢的理論時,提及了個案形成夢的過程裡,可能出現的防衛機制和變型,以及當事者醒來後,想到要告訴治療者時,當事者也會在那瞬間不⾃覺地做了些修正。但是這樣⼦是否夢的解析就沒有意義了嗎?
這種現象對於精神分析取向的⼯作,是項很⼤的挑戰,因為如果連前⼀晚或者幾天前的夢,都有可能是變型的樣貌出現,我們是在什麼樣的基礎上⼯作呢?
難道就是在這根本無法確定的事件上⼯作,我們到底是在做什麼呢?在⼀個虛假或不確定的材料上⼯作,能夠推演出什麼真實的⼼理嗎
回頭看當我們覺得無意義時,是針對夢的實質內容是否是事實的問題,但這就像談及歷史事實的課題所遭遇類似的困難,如果我們從另⼀個⼼理真實角度來看,也許就有新的想法來處理這個課題。也就是說,當我們的焦點不再是歷史事實,⽽是在⼼理的真實時,我們就有機會從個案所陳述的話語和態度裡,慢慢找出這些被扭曲或失憶的材料可能是什麼?
也就是必須先假設,所謂⼼理真實是⼀種假設,亦如當年佛洛伊德在假設潛意識存在的基礎,我們也假設有⼼理真實的存在。雖然它存在何處和實質內容是什麼,很難像說個名詞,如桌⼦那般就知道它是什麼。但是我們假設它會透過⾏為和故事內容扭曲的地⽅,如有傷痕的地⽅來推論曾有外⼒的介入,呈現出我們要探索的⼼理真實的領域。
有這些扭曲的地⽅和不⾃覺的⾏動,我們才有機會了解⼼理真實可能是什麼?就像有⼈做了⼀件事後,無論如何掩藏,總有⼀些蛛絲⾺跡做線索。
任何的修正或扭曲都是蛛絲⾺跡,都是我們探索的重要材料。在這個假設下,夢的解析才有意義,對於個案的故事才有不同角度去聆聽和理解。
我必須重複強調,所謂⼼理真實是個假設,精神分析假設它存在,我們因此重複觀察並藉著假設它有存在,只是透過各種隱微或隱藏的⽅式存在,需要我們去解析它,才有機會去推論它到底是什麼?雖然這種推論有時不受歡迎,卻是精神分析的重要⼯作模式。做為治療者,當然不是⾺上依推論就直接告知個案,這對於初學者或⼀般⼈來說,是很難⾺上體會的現象,因為總會假設個案既然談了⼀些內容了,他們可以消化這些材料了,為什麼不直接讓個案知道這些假設呢?但是在診療室裡,治療師還需要另外消化及想像當時的移情和反移情,做為臨床判斷是否要說?何時說?怎麼說?才會讓個案後續思想。
治療者並不是逕⾏說出他們的假設,因為如果未依移情和反移情的觀察,過早地指出個案故事背後的潛在意義,有可能反⽽容易變成另⼀種暴⼒,因此造成個案的反彈或覺得被傷害了。這是臨床治療上很困難學習的部分,因為我們必須知道,指出個案任何內在世界的狀況,都帶有攻擊和暴⼒的本質。
對⼀些早年受創傷的個案來說,雖然這種現象幾乎是常⾒的情形,但是如果我們不做這些思索及假設,就冒然假設既然個案來找我們了,既然個案來了,就表⽰他們已經準備好,要⾯對當年的創傷經驗了。
這假設通常需要稍打折扣,因為⾯對當年的經驗,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對於⼼理治療來說是很切身的經驗,使得⼼理治療就在這種複雜裡來來回回,⽽不是⼀般所期待的⼀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