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太聰明所以不幸福?

9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尋找自我

資優者不斷尋找自己的倒影與身分。像所有人一樣,他們也需要明白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自己的大腦是如何運行的?為什麼別人喜歡自己?為什麼自己被拋棄?自己具有哪些才能或真正的優勢?自己真正的侷限又是什麼?這種尋找自我的過程合情合理,也很普遍。人們會在自己身上感覺到一個身分核心,圍繞該核心來構建自己,以該核心為出發點,融入社會生活以及和他人的關係。

從嬰幼兒開始,我們就不停地努力理解自己,以便更充分地理解這個世界與他人,進而更好地生活。根據人格的不同,人們或較有意識或不太有意識地完成這個自然行為。有些人在生活中有堅定的信心,予以他人安全感,也能使人安心:事情必須這樣或那樣做,應該依據情境的不同,做出適當的反應;而另一些人則比較猶豫,不斷摸索,時刻不停地質問一切,質問生命的意義,擔心一些小事會妨礙他們瞭解別的事物,對環境中最微小的變化做出反應,不斷重新開始一切事情,以確保自己明白了事物的深層含義。他們總是感覺自己既和別人一起,又同時與別人存在著距離。這些成年人較難適應社會,他們的生活經常與他們本身大相徑庭,但又假裝相信生活……而所有人覺得,這一切都很正常!

他們這種特殊的困境逃不過有經驗的臨床醫生的眼睛。生活出現問題、經受心理折磨(有時比較嚴重)的成年資優者為數不少,應該對此認真採取措施。如果他們將自己託付給一些沒有經驗的醫生,或者更糟糕的──拒絕診斷、盲目追尋一些診斷或治療的「朝聖行為」,只會加重病情,加深孤獨感和無法理解這個社會的感覺。

謝謝。您無法想像自己覺得自己是個正常人是多麼奇怪的事。這是多麼矛盾的事!我在童年時期,特別希望與眾不同。而當我讀到您的書,它告訴我:「你就是與眾不同的」,我覺得自己正常了。這種想法很愚蠢,但撫慰了我。……這是多麼令人吃驚的事!我在閱讀過程中一直熱淚盈眶……您向我講述了我的人生故事,以及我說理時的狀況,這讓我如釋重負。

我從未接受過智商測試,但我總是懷疑一些事。當我面對別人時,總是有一個聲音對我說:等等,這裡有一個問題,別人的反應會和你的期待有所不同。很明顯地,如果一個瘋子說大家都是瘋子,可他自己就是個瘋子。那我是瘋子嗎?關鍵因素

感覺自己與別人一樣,又與眾不同。但是在哪方面不同?為何不同?

保持這種與眾不同的必要性,但同時不惜任何代價希望自己「是個正常人」,換言之,符合社會標準的人。

如果一個人不能與別人一樣做出反應,要被質疑的不是別人,而是這個人本身。大眾思維認為:如果我「與眾不同」;如果我不能「像別人一樣」反應;如果我不能「像別人一樣」理解事物,那我就是瘋子。

資優者需要被他人理解,真正地被理解,而不是像對待標準不同的事物那樣,以精神病學觀點進行解析,習慣上地去理解。

資優者與精神病患者在大腦運作方面有個共同點:他們適應社會的方式與他人不同。一種「存在」的方式將他們與同伴區別開來。於是,有時候就會出現混淆,可能將某個資優者診斷為精神異常,而他絕不屬於「一般的瘋」,是屬於特殊的人格。從詞源學來講,他與一般人不同。這可是有巨大差異的!

我想跟所有成年資優者說;對於明白這點,卻又忽視但完全感覺到這點的成年資優者說,你們是特殊人群:

• 你們具有特殊的思考方式
• 特殊的說理方式
• 特殊的感知、理解和分析世界的方式
• 高度敏感性
• 強烈的易感動性
• 一種難以抑制的想要知道和控制的需求
• 一種強烈的對於周邊環境和他人情緒的感受性
• 一種不斷質疑、對任何事情質疑的欲望
• 讓你們無法平靜的敏銳的頭腦
• 你們認為自己是白癡,但別人卻覺得你們非常聰明
……

這些特點讓你們成了他人眼中的「陌生人」,但你們內心只是希望被這個世界接受。你們太瞭解這個世界,又對其一無所知;你們希望馴服這個世界,而這個世界卻總是好像在逃離;你們希望藉由這個世界而被接納,可當你們表達自己時,這個世界卻拋棄了你們……

你們只是簡單地希望自己能被理解,讓他人理解你們的特殊性。你們不會強迫別人去瞭解你們的本質:你們很清楚別人不能總是理解你們的說理方式、你們的質疑、你們的感覺,只是希望得到別人真誠的理解。不論差異如何都互相尊重,尊重每個人的身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